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堂流程的表现,优秀的设计将对教学效果有绝大的提升。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这部分知识既是化学必修2的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史实来引入和解释,使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学生对电子层的概念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再进一步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材没有具体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而是直接给出了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学生有能力自主完成次部分内容。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绘制数学中的坐标系图像,本节课讲数学思想融入进来,更加直观和形象。对于原子半径的查找作为课下小组探究的内容,增加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课堂上学生愿意代表小组成员展示,符合高一学生的心理要求。
高一学生的大脑里的知识结构仍比较简单,同化新概念的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调整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加强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同化理解新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的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探索与发现过程。
教学策略和方法:本课在设计上主要以发现教学方式进行,以学生的自主发现探究为主,利用教材提供的数据,指导学生进行理论探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助以讲授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学生为本”的课堂氛围,最大程度的利用各方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学案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理念: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因此化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的理论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注重教学的阶段性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好知识处理的分寸,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在不同阶段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学中不能不顾学生实际能力,过分追求科学性和完整性,将概念随意扩展和深化。
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以学生动手绘图为主,引导学生将表格数据转化为图像,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数形转化能力,也会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图像的直观性,也能大大降低学生对规律性的理解难度,实现课堂的高效开展。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布置】各小组查找1—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并绘制直观图像,尝试得出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
【图片展示】美丽的螺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一圈圈的螺纹不仅是自身漂亮的外衣,还揭示了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这种图案引领着人们去思考、去发现。元素周期律是螺纹模式的直接体现者,让我们带着螺纹的美丽来探寻元素的变化规律吧!
【过渡】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么元素呢?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已发现元素按照原子量大小进行排列-----发现“每隔七种元素,便有一种元素的性质与这种元素相似”------提出“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形态和性质,与元素的原子量数值呈周期性的关系”,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人们根据化学的和谐与统一、对称与守恒绘制了多种形形色色的周期表,下面带大家一起来欣赏。
【温故知新】(回忆、思考)元素的原子是由哪些基本微粒组成的?
【图片展示】电子层模型示意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示意图,它表示了什么样的含义?
【学生回答】是一种层状结构,中间有一个核,各层的颜色不一样,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不一样……)
【老师讲述】 同学们的观察比较仔细、全面,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各个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运动区域也不同,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的运动,称作电子层。就好像示意图中一层一层的,层与层之间是不连续的。用n表示电子层,=1,2,3,4,,5,6,7,或者用字母K、L、M、N、O、P、Q表示。
【追问】请同学们仔细看书,体会,思考,电子在各层能量高低顺序是什么?与离核远近有什么关系?并结合已经学习的碱金属和卤素及学案中零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努力找出排布规律。
【课堂研讨】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自学、总结) 阅读教材P13什么是电子层?从内到外用字母表示分别是什么层?
层序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电子层符号 | |||||||
离核远近 | |||||||
能量 |
阅读教材及下表,总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元素名称 | 元素符号 |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 ||||||
K | L | M | N | O | P | |||
2 | 氦 | He | 2 | |||||
10 | 氖 | Ne | 2 | 8 | ||||
18 | 氩 | Ar | 2 | 8 | 8 | |||
36 | 氪 | Kr | 2 | 8 | 18 | 8 | ||
54 | 氙 | Xe | 2 | 8 | 18 | 18 | 8 | |
86 | 氡 | Rn | 2 | 8 | 18 | 32 | 18 | 8 |
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n为电子层数)
②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 (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个电子;
③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 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 的电子层。注意:这几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必须同时遵循这几条规律。
【体验】
①按照上述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画出9号氟元素、19号钾元素、53号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现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据此分别写出A、B两种原子的名称 。
【过渡】已经了解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那么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联系呢?咱继续探讨。
【课堂研讨】二、元素周期律
【动手绘制】以1—18号元素为例,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学生发现】1→2号元素,1层电子,电子数1→2,达到稳定结构;
3→10号元素,2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1→8,达到稳定结构;
11→18号元素,3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1→8,达到稳定结构;……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8个的情况: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
【老师小结】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8个的情况: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这种规律是经过一定数目的元素种类之后,重复出现的,可以把它们称作“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就好像我们常用“星期”来记时间一样,每7天为一个周期,对元素而言,就是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出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追问】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化合价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呢?
【小组展示】成果展示,小组汇报。
【学生发现】
1、以稀有气体为界,3→9号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11→17号元素半径依次减小。
2、稀有气体原子的半径貌似比较特殊,会突增。
3、原子半径变化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体验】你能比较出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半径的大小吗?如:O2-、F-、Na+、Mg2+;再如:S2-、Cl-、K+、Ca2+。你能比较出同主族元素离子半径的大小吗?依据是什么?
【提升】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
【图片展示】以1—18号元素为例,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学生发现】
11→17号元素极大程度上重复着3→9号元素所表现出来的变化规律,如果继续研究18号以后的元素,也会发现如此相同的变化规律。
【动手绘制】以1—18号元素为例,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出周期性。
【小结】各主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各元 素的最高正价与它们的原子 结构、最低负价的关系。
元素主要化合价由 决定。
主族元素最高正价=元素原子的 =主族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 (除 外)
【课堂小结】
原子序数 | 电子层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原子半径的变化 (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 |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变化 |
1-2 | 1 |
1 | ------ |
+1 |
3-10 | ||||
11-18 | ||||
结论 |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呈现 |
准确理解周期性,指每隔一定的数目或时间重复出现的某种变化,这种重复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在变化中重复,在重复中变化。在自然界中周期性变化是一种普遍的变化规律,如日夜交替、四季循环、日落日升、潮涨潮落等等。
元素的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等性质,都是由核外电子排布(包括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所以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课堂延伸】除了上述方面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
【板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不同的能量区域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分层排布
(2)按能量由低到高排布
(3)其他规律
二、元素周期律
1.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1)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递减(稀有气体除外)
(2)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递增
3.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1)正价:+1 +7
(2)负价:-4 -1
教学反思:
元素周期律一节理论性强,知识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教材为本节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作为辅助素材。为更好的整合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本课在设计上主要以发现教学方式进行,以学生的自主发现探究为主采用设问引导,使学生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分析,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材提供1-20号元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数据,需要学生根据表格数据找到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表格数据系统而全面,是锻炼学生思维的良好素材。但是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却可能因为缺少思考方向而不知所措,此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既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容易使课堂沉闷,学生还可能对强加给自身的知识产生排斥心理,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个矛盾,我采取问题引导式和数学坐标系思想,有利于学生针对性的分析数据,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但是略显耗时较多,若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直接以图呈现,会更加直观、高效。
由于受技术条件限制,再学生绘图进行数据、图形传输时略显不流畅,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找到更好的解决措施。
以上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欢迎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