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自然地理学利用生物学来研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一)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大气主要是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是人类生存的天然屏障,有利于高空飞行。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二)
地球自转与时差
晨昏线(圈):晨昏线平分地球,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
地方时: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的最大值,地方时为12点
区时: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连的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国际日界线:基本沿东经180度。由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由东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日期变更:0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把全球日期分为今天和昨天。当0时区和中时区重合时,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
时区=经度/15,十分位四舍五入
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东经120度地方时
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四)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23度26分,
正午太阳高度角:地方时12点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图中红线为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从直射点向两边递减。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0—∣某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南纬用负值代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春分/秋分:
侧视图:
日期: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地轴和晨昏线重合
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边递减
夏至:
侧视图:
日期: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半球夜长昼短,南极圈极夜。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冬至:
日期: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半球夜短昼长,南极圈极昼。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夏半年与冬半年:
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
冬半年夜长大于昼长
四季划分: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太阳辐射最多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低、太阳辐射最少
春秋季:冬夏的过渡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