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需要应用的方法分析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不少考生都觉得难以学好地理,学习地理需要应用到一些的方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高中地理学习需要应用的方法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学习需要应用的方法
一、关于地图的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
①先读图的主题
②看清图例
③注意细节
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
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
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
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
②用图记忆
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二、对于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三、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
学习地理与学习其它科目一样,要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预习、复习两个环节。
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四、收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地理知识和敏感具体的地理问题,我们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地理知识。课外同学们也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地理信息。这不仅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同学们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高中地理学习的常见误区
自然灾害至少包括了以下两个根本属性:一是事件成因必须是以自然因素为主(可以有部分人为因素);二是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存条件产生危害,如果不产生这种危害,则不能称之为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并非一无是处,台风可以带来大量降水,缓解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也可缓解此时此地的高温天气;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可以带来降水,缓解旱情,有利于农作物越冬,可冻死田地里的害虫;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岩浆岩中存在矿产资源。???
台风中心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台风内的风是逆时针(北半球)方向吹动,使中心空气发生旋转,而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的风的向心力互相抵消,因此形成台风中心无风的现象。也正因为如此,天气预报中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两个描述地震的、含义不同却又相关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而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处不同。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①震级:烈度与震级呈正相关;②震中距:若其他条件一致,则烈度与震中距呈负相关;③震源深浅:烈度与震源深浅呈负相关;④地质构造: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⑤其他:如地面建筑构造、人口密度等。??????
自然灾害的绝对损失与相对损失是不一样的。一个地区经济发达,虽然灾害的绝对损失严重,但由于经济总量高,抗灾减灾的基础雄厚,所以灾害对该地区造成的相对损失较小。
高中地理图像的学习的程序介绍
一、辨图 辨则明
总结归纳中学地理的图像类型,化繁为简,分门别类,给学生一组清晰明了的第一印象。
中学地理图像根据表现内容可包括六类。
1.地图 地图是地理图像最常见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展示区域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如国家、省市等各级行政区的政区地图;二是展示区域地理要素如人口、城市、交通、工农业等人文要素或气候、水文、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空间分布的专题地图。
2.地理示意图 可以概括成两类:一是地理关联图,是用简明形象的图形演绎、地理原理、地理过程或规律,如地球公转示意图、气候因子关联图、高低压的形成与天气示意图、工业的投入和产出示意图等;二是地理模式图,是由一般地理规律、原理推演出的地理要素分布模式图,如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气压带风带模式图等。
3.等值线图 此类图像在地理试题中所占比例很大,一般以一定区域为底图,再叠加一组代表特定地理数值的曲线,来体现所要表示的地理要素在区域的时空分布、数值变化及内部差异;比如,等高线图、等日照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盐度线图等。
4.地理统计图表 地理统计图表是把具有一定数量的地理要素图像化,再进行时间或空间上的组合布局进行构图或制表,是地理信息的定量表述;如坐标图(坐标曲线图、三角坐标图等)、扇形图、柱状图、饼状图、统计表格等。
5.地理景观图 主要包括自然或人文景观的素描图或照片,目的是直观形象反映区域地理事物;如热带雨林景观、高原地貌景观、旅游景观照片等。
6.其他 高中教材的地理图像除上述的五大类外,还有一些较为易懂且量少的图像,如地理漫画、三维立体图等。
二、绘图 绘则熟
绘图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各类地理图像的敏感度。让学生动手模绘教材或试题出现的各类图像,绘图过程中学生需仔细观察各类图像的构图细节,提取各项构图信息,而后才能完成绘图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为析图打基础。
学生根据已知图像,并阅读相关图像的文字材料来模绘简图,一般不要求严格的比例系统,大致以整图画得逼真且比例协调、地理事物经纬位置及相对位置画得准,地理数据表示科学就可。学生应该重点模绘的几类图像包括地图、地理示意图、等值线图、地理统计图等,模绘的关键点如下:
1.地图 一般政区图和专题地图,模绘关键在于区域轮廓和区域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是否准确。绘图时先要进行区域经纬框架的构建,再绘区域政区的轮廓,最后按大致经纬位置布局区域地理事物。此类图像是模绘的重点,应该多画,初学时要坚持一天一图。
2.地理示意图 模绘地理关联图或模式图前,需认真研读相关图文材料,对示意图所要描述的地理原理或根据何原理作的图像要清楚。应理清各构图部分所要表示的内涵,如组图的各式箭头、图案、图框及内部文字材料、图层着色及色彩浓厚度差别等,可结合附图的文字说明或图例来区别,必要时也可在图下区域附上文字说明,要知道画了什么,要说明什么原理或规律。
3.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图源更多的从地理习题中选取,绘图前也应细读题目,注意等值线的地理意义、数值、单位等,而后绘图。一般先绘底图,再布线,要重点注意各等值线的数值大小、走向、弯曲方向、弯曲位置、极值位置、疏密状况等,准确布线。等值线图类型虽然多样,但规律性很强,所以并不要求多画,大致每一类图选绘较典型的一两幅便可,关键在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统计图 此类图像的重点模绘是以坐标系为构图载体的各类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点状图等。绘图前应理清各坐标所表示的地理要素、附值范围、数值单位、数段差值等,再依据原图进行绘图,注意数据的准确性。
三、析图
对图像的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析图的目的在于让图“活”起来,提取图像所要表达的地理信息。各类图像都有其“破解”要领:
1.地图 对一般地图的分析,可概括四个步骤:(1)“有什么”,地图主要展示哪些地理事物;(2)“在哪里”,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对位置信息;(3)“为什么”,地理事物分布及差异分布是何原因;(4)“有何关联”,各类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分布有何内在的因果关联。(5)“怎样演变”,区域地理环境或地理事物的演变趋势如何。
2.地理示意图 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分析其实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关联图的各构图部分都有对应的因果关系,析图的关键在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的文字表述与关联图之间的互译,透析各组图部分的成图原理及因果推理,让整图“动”起来。如果说地理关联图的分析有助于对地理原理、规律及过程的理解,那么对于地理模式图的分析则是对地理原理、规律及过程的巧妙运用和理论实践。模式图的成图前提都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在假设的理想条件下对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地理应用通式图。因而,析图的关键在于对其所运用的原理或规律掌握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成图的假设前提,再把模式图放置于各种现实地理环境下加以修正或拓展,方能达到模式图的真正价值。
3.等值线地图 等值线地图的分析需注意区域底图和等值线的结合。区域底图分析主要提取区域空间位置信息、区域自然及人文特点等,用于综合分析等值线分布原因和区域差异。分析等值线本身,主要还是关注等值线的数值特点(如数值大小、数值递变规律、极值位置)和线的特点(如走向、凹凸方向、弯曲情况、疏密差异、局部闭合)。学会运用等值线的一般规律协助分析:(1)布线原则——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或相差一个等值距;等值距全图一致;(2)数值大小判断原则——“同线等值”;弯曲区域数值判读:“凸向高值为底值,凸向底值为高值”;局部闭合区域数值判断:“大于大的、小于小的”;(3)熟练掌握各种等值线模式图,如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峡谷、平原、盆地、山地、河谷、高原、高压脊、低压槽等的图形。
4.地理统计图 统计图分析,主要是侧重数字信息的提取和比较,特别是有关坐标系图像的分析更需作为重点训练对象。一般坐标系统计图像的分析有以下步骤:(1)明确各坐标轴的地理意义、数值范围和单位;(2)明确坐标轴上的数值变化趋向:趋向时间变化或趋向空间变化;(3)提取数据极值;(4)分析数值、数值变化、数值差异所反映的地理意义。
5.地理景观图像 通过观察景观图像提取其着重展示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及信息,特别注意提取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等关键要素,依据地理要素归类,并分析其相互关联性。
四、比图
比较地理图像这一要求,主要是在同类图像之间和同幅图像内部中进行的,其过程是进行地理图像的图像形态比对和图像内涵(表示的地理事象)比对,提取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期达到对地理图像及其所表示的地理意义有更全面、深入、透彻的理解。
其实,在进行辨图时已经初步对各类图像进行简单的对比,这里所要强调的比图,主要是针对地图、等值线图、地理景观图。
1.地图的比较的几个内容:(1)地理位置(经纬、海陆、经济地理位置等)的比较;(2)政区轮廓或形态比较;(3)地理事物或现象空间分布比较;(4)地理事物或现象空间分布的地理原因比较;(5)地理环境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因比较。
2.等值线图的比较:首先做等值线底图比较,进行一般地理信息的收集对比,如位置、轮廓、地形、气候等;其次,进行等值线的比较,包括线的数值、走向、形状、组线的疏密、局部形状(弯曲、闭合或相交等);最后,比较等值线的布局成因及影响。
3.地理景观图的比较:地理景观图可以提供最直观形象的地理信息,但能反映的区域范围、时间范围有限。因而,如能收集更多的地理景观图,并且把它们按照内容归类或按时间排序,而后进行比较学习,将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景观图的比较,对观察能力要求较高,对于景观的细节要注重,如建筑景观的对比,注意建筑外观、朝向、屋顶形状、建筑材料、窗户大小等;植被景观更要涉及到季相差异等。
五、组图与说图
学习地理图像的终极目标是希望达到积极创新和应用自如的境界,为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服务。
所谓组图,是属创新阶段,要求学生能通过手中的图文资料,自主生成地理图像,此时的地理图像可实可虚,关键是脑中有图,综合成图,图文一体。其过程可概括如下:以区域底图为载体,以地理示意图所展示的地理原理、过程、规律为依据,以各类图像和文字材料为参考,成就所需要的地理综合地图。
所谓说图,是属纯熟应用阶段,要求可以脱离课本,甚至脱离部分图像,尽量运用回忆、联想、推理、演绎的方法描述地理图像的内涵与外延。说图程序可以概括为据文说图、据图联图、据图联文、图文互译、信口说图。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