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地理>

北京高一地理必修1基础知识训练(2)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北京高一地理必修1基础知识训练答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天体系统

  1、恒星 星云 太阳 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 太阳系 总星系 150亿光年

  2、太阳系概述

  1、提供巨大能量,维持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之有关

  2、气体球 氢 氦 电磁波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核聚变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成1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

  3、①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4、光球 色球 日冕

  5、太阳光球层上 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的暗一些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耀斑

  6、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地球

  1、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是都不特殊

  2、具有生命 ①地球所处的关照条件稳定 ②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③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 ④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 ⑤原始生命出现在海洋中

  3、火星 木星 自西向东

  4、同向性 近圆性 共面性

  5、水星 金星 火星

  第二节地球运动的意义

  1、24小时 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的周期

  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一周360度的周期

  2、365日5时48分46秒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

  365日6时9分10秒 地球公转一周360度的周期

  3、晨昏线 0度 春秋分 23°26′ 夏至和冬至 相切 极昼或极夜 4、4 早 早 晚 避免180度经线所经过的陆地被分为两个日期

  5、5 正南

  6、右 左

  7、全球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8、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9、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月份

  平均气温

北京高一地理必修1基础知识训练答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1、地壳 上地幔 岩石 地核 地幔 地壳 氧、硅、铝 硅铝层 不连续 镁、铁、钙 硅镁层

  2、化学元素 化学元素 矿物 矿物 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是否具有气孔 层理构造 含有化石 地质年代 沉积时的地理环境 大理岩 板岩 片麻岩

  3、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 ①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的形态,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第二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

  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地 油气 水

  4、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 华山 庐山 泰山 断层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5、侵蚀切割 V 沉积 U

  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

  1、干结空气 水汽 杂质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保温 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后,以地面辐射(红外线的长波辐射)的形式反给大气,大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而二氧化碳和水恰好对红外线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然后大气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获得地面辐射的能量,反给地面,从而达到保温作用。

  2、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②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7——18 10——12 8——9 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高纬度地区受热少对流运动弱

  3、①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 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4、电离层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无线电短波

  5、波长较长的可见光 0.4—0.76微米

  6、吸收和散射 沿海 地表性质 月球 月球周围没有大气层

  7、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8、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两地受热不均 存在气压差异 水平气压梯度力

  9、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与风向垂直 与风向相反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10、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 太阳辐射和地转偏向力

  第四节气压带和风带

  1、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东亚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第五节天气系统

  1、晴朗高温 降雨、气温下降、伴有大风天气 晴朗低温

  晴朗低温 降雨、气温上升、伴有大风天气 晴朗高温

  冷锋 暴雨 寒潮 沙尘暴

  2、水平气流运动状况 垂直气流运动状况 中心气压的高低 晴天和阴雨 冷气团 暖气团

  第六节水循环

  1、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大气降水 冰川 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 更新速度快 交替周期短 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0.3% 冰川

  2、夏季 大气降水 高山积雪融水 气温 调蓄作用 相互补给

  3、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海洋内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 海水蒸发 水汽输送 大气降水 下渗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①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不断进行着势能和动能的转换,由此产生了流水的侵蚀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 ③很好的溶剂

  第七节洋流

  1、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大气运动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北太平洋暖流

  2、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纬40度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3、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在寒暖流和补偿流处易形成大的渔场 对航运有明显的作用 导致污染范围扩大或使污染程度降低

  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 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 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秘鲁寒流中的补偿流的上升流 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都会导致冷海水上泛, 从而带来大量的饵料,

北京高一地理必修1基础知识训练答案

  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1、大气 水 岩石 地貌 生物 土壤

  2、产物 创造者 叶绿体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3、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改变陆地水的化学组成和水分状况,参与岩石圈的改造,土壤的

  形成,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也起到巨大的作用。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热量 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 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地带 水分 中纬度 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带 纬度地带性分布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经度地带性缝补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长绿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 副高控制 亚洲 热量和水分 长绿阔叶林带

  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灌木林带 高山草甸带 高寒荒漠带 积雪冰川带 热量充足 降水充沛 基带海拔低 降水

  2、二氧化碳 可溶性 溶蚀 淀积 岩石的可溶性

  3、空隙和裂隙 二氧化碳 有机酸 无机酸 流动性 大气降水 地面坡度 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1)形成了厚度大、岩性存、孔隙裂隙发育的石灰岩地质

  (2)东西北高中南部低的地形,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 (3)该地区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区,气侯温暖,降水充沛 (4)生物多种多样,导致土壤、流水中的有机酸含量高

北京高一地理必修1基础知识训练答案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1、聚落的形态 河流 带状 多边形 多为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靠近水源 块状山地或谷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地势较高的高原地区 海拔高,气温低,少蚊虫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1、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海平面上升 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合作

  2、人们使用排放氟氯烃化合物的物质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两极 青藏高原上空 认为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9—11月

  3、PH值小于5.6 硫酸型和硝酸型 硫酸型 四川盆地 珠江三角洲 杭州湾 河水酸化鱼类死亡 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危及人体健康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 开发新能源 减少认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不均衡性 联系性 有限性 发展性 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

  3、物质基础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4、强调适度开发 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 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 充分调动关大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节自然灾害

  1、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台风 洪水、干旱 地震 火山 滑坡 泥石流

  2、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

  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控制滥砍乱伐行为,建立统一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加大灾前水利建设投入

36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