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例汇编
时事评论作为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思想政治教学结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时事评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一)
时事评论背景:
认识一位刚从北京调往新疆工作的干部,随着一身行李一并带来的,还有一张塑封的医嘱:“不得饮酒”。7年前,他第一次到新疆工作时,忌惮这里酒风“彪悍”,就用这张“医嘱”挡掉了不少劝酒。没想到,拜“八项规定”所赐,再次回到新疆任职,这张“医嘱”已没了用武之地,到哪里都吃工作餐,没人劝酒了,更不用说今年新疆出台公务接待“禁酒令”,饭桌上已不见酒的踪影。
时事评论观点:
诗与酒的因子流淌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酒文化”源远流长。“李白斗酒诗百篇”,“淳于髡以酒谏酒”,三国里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气概,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内涵丰富的酒文化,却往往被简单曲解。饭桌上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让很多领导干部苦不堪言,实干精力被抽掉,身体健康被消耗;前些年有单位甚至将“能喝”当作一种能力,成为选人聘人“潜规则”……不良酒风带动公款吃喝,污染党风政风,成为必须治理的顽症。
4年来,在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过程中,“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瓶酒”的现象一去不返,饭桌上“谈项目”“拉关系”的做法没了市场,公款吃喝也就渐渐淡出公职人员的视野。不仅饭桌上的风气变了,老百姓还发现,现在领导干部基层调研都是轻车简从;发言和材料都拣“干货”,邀请群众和专家直言问题和“短板”;新闻报道中领导会议讲话少了,老百姓的民生关切多了;许多以前跑个三四趟才能办完的事,现在一次就能办好……4年前的新规范,悄然变成今天的铁规矩,化为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的基石。
清风正气要想树得起来,歪风邪气就得杀得下去。回首四年,无论是纪检还是媒体,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都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紧盯“四风”的习惯。拿新疆来说,上上下下都在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发现问题,对“雁过拔毛”“化公为私”等啃食群众获得感、挥霍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的行为“零容忍”。自治区纪委不断压实“两个责任”,专门约谈“四风”问题“零查处”的个别地区纪委主要领导,指出差距,提出要求。动真格、不松劲、传压力,不良作风在持续的“点刹”中渐渐消逝。
优良的党风,不仅是我们党的政治品牌、政治标志,而且懿德茂行,可以励俗。一位新疆网友留言道,以前半个月的工资都得“随份子”,自从加强对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嫁娶的监督管理后,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和铺张浪费收敛不少,顿时感觉“减负”。可见,干部戒除奢靡,变味的人情消费就开始刹车;官场潜规则不流行,社会上拉关系、找门路的现象也在减少……党员干部通过有形的表率,无形中引导社会风气向好。政治风尚和社会风尚相互激荡,正是新疆各族人民企盼的当代“风俗志”。
一张没用的医嘱,折射出地方党员干部作风新变化,但也必须认识到,广大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最盼望的是保持长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四风”的变种依然存在,作风建设需要抓常、抓细、抓长。紧一阵松一阵、进两步退三步,都会功亏一篑,只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才能不断把八项规定精神落在实处。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二)
时事评论背景:
11月底,天津塘沽周围的过百鱼塘有些荒芜,堤岸上丢弃的空药瓶已经发黄。陈明的鱼塘从鱼苗放进去那一刻,就要撒药,中间还要投放消毒药、抗生素,隔两个月还得增加改善水质的药。一年七八次的鱼药使用,一次就得撒下去30多箱。陈明说:“我们不吃自己养的鱼。”
时事评论观点:
前几天水产市场的“活鱼下架”事件疑团还没有完全解开,这一次,养鱼人的一句“我们不吃自己养的鱼”,却似乎给出了答案:水产经营者知道有不少鱼吃了太多药,听说监管要抽检,实在心虚,只要全部下架。
养殖户的鱼自然是要流入市场供人食用的,但他们却说 “不吃自己养的鱼”。在感叹之余,不得不承认,这种害人与自保的逻辑在现实中多么常见,以至于很多食客看见店家食用店里的产品,总要感叹一句:这家的东西肯定没问题,你看,他们自己人都吃。而这种普遍存在的逻辑背后,则凸显了一些从业者的心态:只要不伤及自身,则可以不择手段地赚取最大利益。
然而,那些为他人送上问题鱼的养殖户,能因“不吃自己养的鱼”就免受危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他会在日后的饮食上,会不可避免地碰到很多类似的从业者提供的食品,这些从业者无一不是“不吃自己生产的”。也就是说,在这看似聪明的经营行为中,实则一个“互害”的过程已然形成,没有谁能够成为真正的幸免者。
这样的食品安全环境令人无比担忧与痛恨,要说根治之道,无外乎四个字:加强监管。道理的确如此,在商业利益诱惑面前,如果缺少了法治的力量,那么,仅靠所谓道德力量是无法规范从业者行为的。所以更应该追问的是,为什么养殖户可以养“连自己都不吃的鱼”?养殖户滥用抗生素等药剂,实则是监管的不断缺位造成的。比如小鱼塘大都没有养殖证,比如类似孔雀石绿这样的违禁药还在大量出售、使用,此外,还有“问题鱼”难以溯源、倒查等等问题。从养殖的源头开始,监管就缺位了,岂能不生乱象?当过量用药成为一种行业潜规则,养殖户很难意识到自己养的鱼关系着他人的食品安全,他们是麻木的。
实际上,对于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都能很快找到症结所在,但难点就在于,食品安全问题背后是诸如滥用违禁药品、添加剂等潜规则体系。我们能够针对某个具体的食品安全事件,出台专项整治方案,却难以从根上改变整个潜规则体系,所以大多数时候只能是被动地应对。
如果任由潜规则盛行,只会不断巩固其利益链条,拖得越久,治理的难度也就越大。所以,要从根源解决问题,就必须用法治的力量对食品领域的各种潜规则说“不”。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三)
时事评论背景:
近期,关于延迟退休的消息密集曝出。昨日《中国经营报》就报道,有参与人社部延迟退休政策讨论的人士透露:“目前讨论的延迟退休规划,延迟退休的目标是65岁。”报道称,延迟退休方案尚未涉及65岁之后退休的情况。
时事评论观点:
延迟退休的目标年龄,将设定为65岁,已不是什么新鲜说法。无论是从国外某些国家的实践看,还是从有些研究机构的建议看,都是将65岁作为延迟退休目标年龄的。如去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曾表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退休年龄,除了非洲的一些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都在65岁、67岁”。
最近国家卫计委宣布,“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6.3岁,力争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这意味着,65岁退休后,人均可拿11年至14年退休金,大致符合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要求。
但这不等于说,要将退休年龄简单“锁定”在65岁,而不允许有任何可以弹性选择的空间——无论什么职工都必须简单“一刀切”地执行这一退休年龄,只有等到65岁才可以退休。
事实上,即使是在退休年龄普遍更高的发达国家,其退休年龄都不是简单“锁定”于某个年龄。拿美国而言,目前美国的“正常退休年龄”虽是67岁,但员工可弹性选择在62岁到70岁之间退休,只不过相应代价是:62岁退休只能领取正常退休金的70%,而67岁之后退休,则可以领取到超过正常标准的超额退休金。
我国延迟退休政策其实也可考虑将某个岁数作为“正常退休年龄”基准,并允许不同职工根据自身职业岗位特点及健康状况等现实情况,弹性选择在65岁前后退休,并同时按“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设计不同的养老金待遇——退休年龄越迟、缴费越多,养老金待遇则越高。
如一个一线企业职工、体力劳动者,若已累计缴费达到一定年限,应允许其在60到65岁之间选择退休;而对于有些脑力劳动者,他们可能愿意在65岁之后退休,以便多发挥“余热”。
众所周知,对于不同职业岗位的劳动者来说,“年龄”有着不同的意味。有些白领岗位可能会“越老越吃香”,职位、待遇都会随着年龄稳步提升。但对部分岗位,年龄大可能意味着工作“力不从心”,下岗风险、再就业难度增加……
在此背景下,若未来的延迟退休方案不止于“锁定”某个年龄,而是同时赋予一定的退休年龄弹性选择空间,那显然有利于满足和兼顾不同职工群体的退休需求,也有利于减少实施延迟退休的阻力。
看了<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例汇编>的人还看了: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例汇编
上一篇:高中政治时事评论经典范例3篇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时事评论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