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汇编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汇编
时事评论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写好评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一)
时事评论背景:
韩国最大团购网站“怪兽票”(Ticket Monster)统计显示,2015年上半年,小米充电宝在同类产品中销售量占比89%,被民众亲切地称为“国民充电宝”。今年小米预计还将在首尔开设旗舰店。在由三星、LG等巨头掌控的韩国电子市场,小米的“逆袭”,或许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后的悄然崛起。
时事评论观点:
这样的改变,正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而迅速加大。通过眼睛和牙齿来定位,让非洲人在晚上也能自拍;广泛搜集当地人照片,研发适用于黑皮肤的美颜模式;用户SIM卡大多超过两张,相应推出多卡手机……在非洲大陆,中国公司传音旗下的手机品牌,因为产品符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深受当地民众欢迎,目前市场占有率已达到40%。2016年上半年,传音手机主品牌的出口量超过了3000万部,位居国内手机出口的首位。漂亮的数据背后,凝结的正是中国企业专注研发、聚焦用户体验的努力。
国际上有一种偏见,认为中国企业既没有创造性,也对划时代发展不感兴趣。不可否认,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产品低端、质量差,是不少外国人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比如《华尔街日报》曾尖刻地指出,“中国制造一直以来都是偷工减料和廉价商品的同义词,过去几乎没有西方奢侈品牌愿意承认自己有多少货品是中国生产的。”虽然很多消费者并未因为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而产生不良体验,但这些批评,却足以成为我们不断改进产品质量的动力。
“具有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力,需要探寻的是企业的内在核心价值。”一位海外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曾如此评价中国制造。把产品仅仅当作生意,还是当作事业来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企业的发展空间。近日,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宣布其历时5年攻关,生产出了全部由中国制造的圆珠笔头,具有了逐步替代进口的能力。《韩国时报》报道,“粗糙的圆珠笔曾经是中国工业‘大而不强’的象征,但这个情况已经被改变了。”摈弃“造不如买”的心态,树立品牌的不可替代性,培育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2013年,日经技术在线曾刊文,总结当时风头正劲的三星的成功秘诀:“多数用户越来越倾向于购买令自己心动的产品。而三星的一大强项,就是专注于满足用户期望,设计出令消费者心动的产品。”先人一步的产品观,值得作为我们在品牌塑造过程中的有益借鉴。诚然,华为、小米等品牌在海外的美誉度正日益提高,但让曾经的中国“失误”彻底转变为中国“实力”,需要完善的可能不仅仅是质量这一硬指标。“世界经济已不止一次经历了被人嘲笑的劣势一方的翻盘。”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想消费者所想,注重他们的潜在需求,用贴心打动人心,中国制造必将大有可为。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二)
时事评论背景:
“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精彩演讲,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再次凸显了大国担当,引来举世瞩目。
时事评论观点:
回首二战以来近80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自然资源、金融资本、先进技术、专业人员等经济要素在世界范围频繁流动,使得世界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打破国别与区域、基于互联互通的全球化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
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英国脱欧等一系列事件,让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化的逆转对于某些发达国家来说,可以暂时保护其本土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全球化是全球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增长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人类文明的有效途径。对全球化进程的坚守与支持,是有担当的国家之必然选择。
主席近年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地体现了中国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和决心。“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坚定不移提升亚太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破解区域互联互通瓶颈”“坚定不移打造改革创新格局”,既是中国的主张,也是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的必由之路。
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坚定推动公平发展。在当前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有必要进一步地提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份额改革使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得以提高,但是与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相比,当前的份额还略显不足。发展中国家要进一步地提升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就不能对发达国家的金融和经济政策亦步亦趋,需要进一步携手共进,建立多种全球多边机制,努力寻求自身发展。发达国家也应接受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发展,采纳合理的建议和方案,在全球经济事务中与发展中国家积极合作。
第二,延续和深化全球合作。坚持开放政策,巩固并扩大以自贸区为主体的全球化合作。在维护WTO“非歧视性原则”“公平贸易原则”和“透明度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机制,推进不同国家、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大规模、多层次、有深度的全面合作,比如中印自贸区和中日韩自贸区等。
第三,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智力保障。在发挥国家和政府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和智库等多元化平台的作用,丰富沟通交流途径,实现多轨交流、立体发声,广泛听取建议,甄选出优秀的方案,保证经济全球化进程稳步推进。
第四,重视引导民众意识。在社会活动与多元新媒体平台中增加对经济全球化与民生相关问题的讨论,使全世界各国人民认识到全球化的价值与意义,让更多的人汇聚到共建全球化的事业中来。
尽管国际经济持续动荡,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中的分量和担当越来越重,这一点也不可阻挡。中国一定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新的思路,谱写新的乐章。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三)
时事评论背景:
兰德瓦瑟河畔,皑皑冰雪怀中,瑞士达沃斯小镇吸引全球目光。10年前,德国默克尔在达沃斯舞台作了著名的判断——“事实上,一个全新的世界力量格局已经出现”,“以欧洲为中心的时代,行驶了200年后结束了,达沃斯与西方需要把目光投向中国,以求汲取全球化巨变下的灵感和引导”。10年后,当主席走进达沃斯会场,当年默克尔的判断,早已成为世界所习惯的现实,《金融时报》甚至称中国正努力成为“全球治理的守卫者”。
时事评论观点:
“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在达沃斯论坛,主席再次展示了中国勇敢迈向世界市场的信念。伴随着改革开放大幕开启,1979年中国代表团初次来到欧洲“最高小镇”,“接轨”二字恐怕最能道出中国人当时的心境。记得1980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在会场举行记者招待会,向世界说明中国引进和吸收外国资金的重点领域、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的重点行业;3年后,中国代表又在达沃斯“亮家底”:“中国有30万个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更换陈旧的技术设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融入世界、实现发展的紧迫感,在达沃斯这个开放窗口中闪现。随后行进的“中国轨迹”表明,正是毅然融入经济全球化,抓住一切机遇大胆开放,中国找准了自身发展路径,最终创造了发展奇迹。
伴随达沃斯“中国热”不断升温,中国贡献逐渐成为世界共识。当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惊恐期,中国在2009年达沃斯会议为全球打了强心剂;当2011年中国“入世十周年”之际,时任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达沃斯专门举办的讨论会上说:“谁赢了?事实是中国赢了,其他国家也赢了”;当全球经济持续深度调整、青黄不接之时,达沃斯论坛飘扬的声音已经把中国视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国以其稳健发展和锐意改革,在全球舞台上导入“中国力量”、分享“中国方案”。
如果说10年前默克尔更多从“力量构成”的视角看待中国发展带来的变化,那么如今世界看待中国的视线将伴随更多“理性而有远见的思考”。当前,世界不同角落正被影影绰绰的不确定性所困扰,特别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让西方观察人士感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而众说纷纭中,从雁栖湖畔的“北京共识”到钱塘江边的“杭州共识”,再到在不同场合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一系列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对症下药”,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2017年达沃斯会议举行之际,会场上的中国主张受到更多全球聚焦,不正是反映了世界对中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的期待吗?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越是形势复杂严峻,越是需要运筹帷幄、共克时艰。正如主席强调的,“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世界各国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应势而为,勇于担当,才能走出历史的“三岔口”。
看了<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汇编>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