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2018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卷练习题

2018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卷练习题

时间: 慧珍791 分享

2018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卷练习题

  在面临即将到来的考试的时候,我们学生应该做出怎么样的复习准备呢?多做一些试题就是很好的复习方法。让我们来做一做试题卷来锻炼一下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2018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卷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8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

  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儒家伦理为指导的国家统治制度的设计有两个中心目标:一是保证赋役的征收,二是保证国家政权安全。乡村社会保障制度正是实现这两大目标的各项制度安排中的重要环节,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平稳地从农民手中取得赋役是乡村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出发点。明初的里甲综合功能体、明中后期和清前期的里甲、保甲、乡约、社仓“四合一”以及晚清的团练、保甲相结合等制度设计中的社会保障功能,无一不是围绕这个出发点来安排的。在传统社会中农村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饥荒对农民生存的威胁、赋役负担过重造成的编民逃亡、贫富不均造成的贫民生计困难、佃农抗租造成的业佃关系紧张以及礼教废弛造成的宗族不睦、以众暴寡、好诉健讼等方面。与之相对应,中国传统社会的备荒仓储制度、灾难赈济制度发育得很早,这些制度到明清时期已相当完备,明代还创立了颇有特色的预备仓制度,以重点防备乡村地区可能出现的饥荒。

  传统城市生活的主要目标就是利用城市资源比较集中的优势来保证统治阶层安全地享受城市相对优越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这一目标也正是传统城市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妨碍这一目标实现的障碍主要是流民、乞丐、物价暴涨、失业、偷盗、抢劫等城市社会问题,因而对这些问题的防范、救助和缓解就成为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侧重点。在城市中,大多数社会保障机构本身就是官方统治机构和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社会保障机构以社会问题调和者的面目出现,用常平仓平抑物价、设棲流所以安流民、开粥厂以活饥黎……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承载了很强的社会教化功能。从这种意义上看,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是一种有韧性的社会控制手段。

  在社会保障责任的承担方式上,乡村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和救助对象之间凭借较初级的连接纽带结成紧密的互助关系,宗族贫富成员之间、业佃之间、戚友之间、里邻之间以面对面和“帮到底”的方式济贫、解困、救患。也就是说,乡村社会保障更多地体现为直接的责任承担方式。城市社会保障多以集中养济、短期收育、搭棚暂住、施粥活命等间接、临时和应急的形式出现。简言之,城市社会保障更多地体现为普适的责任承担方式。

  城乡社会保障呈现出不同的季节性特点。青黄不接的春夏之交时段,种子和口粮的短缺形成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农村富户对贫户的救助、常平仓和社(义)仓的平粜与借贷等多发生在这一时段。农忙时节也是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高频率运转时段,对缺乏劳力、农具的贫难户、鳏寡户、幼弱户的帮助以及村民之间的换工互助多发生在农忙时节。城市中,严冬和初春的寒冷使得城市贫民和乞丐处于饥寒交迫的状况,一些在农村失去傭佃机会的贫穷者也多在冬季流入城中觅食。一些平时财力有限的收养机构一般在冬季会加大收容、收养的力度,官府和地方精英有时会在城中适当的地点开设粥厂,慈善组织也会增加对棉衣、草褥、医药等过冬物品的馈送。

  (周荣《明清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别》,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平稳地从农民手中取得赋役就是中国传统社会国家统治制度设计的中心目标。

  B.明清时期的里甲综合功能体、“四合一”、团练与保甲相结合等制度的设计都考虑到了社会保障功能

  C.传统城市保障制度设计的出发点是确保统治阶级能安全地享受相对优越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D.传统城市保障机构大多就是官方统治机构和设施的组成部分,常常以社会问题调和者的身份发挥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社会农村存在问题的原因有自然灾害、饥荒、赋役过重、贫富不均、佃农抗租、礼教废弛等

  B.中国传统社会中用来重点防各乡村可能出现饥荒的预备仓制度始于明代,在清代发展得非常完备

  C.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制定的关注点主要是流民、乞丐,物价暴涨、失业、偷盗、抢劫等城市社会问题

  D.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韧性特点表现在既解决了人们一定的生活困难,又承载了很强的社会教化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社会保障责任承担方式的特定性特点体现在责任主体和救助对象之间以面对面和“帮到底”的方式结成济贫、解困、救患的互助关系

  B.相比责任主体和救助对象凭借宗族、业佃、戚友、里邻结成互助关系的乡村社会保障而言,城市社会保障机制救助的对象更广泛。

  C.农村富户对贫户的救助、常平仓和社(义)仓的平案与借贷等多发生在每年青黄不接的春夏之交的时段,而换工互助多发生在农忙时节。

  D.严冬和初春时期是城市保障发挥作用的关键期,官方和民间机构围绕城市贫民的吃饭穿衣、居住治病等问题开展相应的救济工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真德秀,字景言,建之浦城人,登庆元五年进士第,授南剑州判官,继试,中博学宏词科,入闽帅幕,召为太学正,嘉定元年迁博士。后屡迁至中书舍人。

  江东旱蝗,广德、太平为甚,德秀亲至广德,与太守魏岘同以便宜发廪,使教授林庠振给,竣事而还。百姓数千人送之郊外,指道傍丛冢泣曰:“此皆往岁饿死者。微公,我辈已相随入此矣。”新徽州守林琰无廉声,宁国守张忠恕私匿振济米,皆劾之,而以李道传摄徽。先是,都司胡貙、薛拯每诮德秀迂儒,试以事必败,至是政誉日闻,因倡言旱伤本轻,监司好名,振赡太过,使岘劾庠以撼德秀。德秀上章自明,朝廷悟,与岘祠,授庠干官。

  德秀以右文殿修撰知泉州。番舶畏苛征,至者岁不三四,德秀首宽之,至者骤增至三十六艘。输租令民自概①,听讼惟揭示姓名,人自诣州。泉多大家,为闾里患,痛绳之。海贼作乱,将逼城。德秀祭兵死者,复遍行海滨,审视形势,增屯要害处,亲授方略,禽之。

  以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尤留意军政,欲分鄂州军屯武昌,及通广盐于赣与南安,以弭汀、赣盐寇。未及行,丁扰归。明年,蕲、黄失守,盗起南安,讨之数载始平,人服德秀先见。

  理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落职罢祠。监察御史梁成大又劾之,请加窜殛。上曰:“仲尼不为已甚。”乃止。

  德秀立朝不满十年,奏疏无虑数十万言,皆切当世要务,直声震朝廷。既 ,上思之不置,谥曰文忠•

  选自《宋史.真德秀传记》.有删改

  注:①概:量米粟时刮平斗斛用的木板,放在斗斛上刮平,不使过满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落职罢祠。

  B、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落职罢祠。

  C、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落职罢祠。

  D、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落职罢祠。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朝有诗赋等博士,汉朝有五经博士,唐朝有太学博士等。古代也可指专门精通某种技艺或从事某些职业的人

  B.江东,是中国历史上与“江左”相对的一个地理概念,源自长江自九江往南京一段为西南往东北走向,于是人们将长江以东的地区称之为“江东”。

  C.丁忧,又称“丁艰”,指官员遭逢父母的丧事,丁内忧指母丧,丁外忧指父丧;一般服丧三年,三年不得出任公职,如不得已出任公职,称“夺情”。

  D.奏疏又称奏议,是古代臣子向君王进言使用的文书的统称,战国以前臣子向君主进呈文书称上书,秦统一六国后称为奏,汉代臣子上书有时也称上疏。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德秀亲政爱民。江东发生旱灾和蝗灾,他与太守商议,发放官府粮食救济灾民,安排妥当后才离开。

  B.真德秀刚正不阿。真德秀敢于弹劾贪官污吏,太守林瑛贪赃枉法,张忠恕瞒匿贩济之粮,都被他弹劾

  C.真德秀执法严明。在泉州任职期间,当地有很多豪右望族危害乡里,真德秀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惩处

  D.真德秀足智多谋。真德秀调派鄂州军队屯驻武昌,打通广盐卖到赣州等地的渠道,消除了盐寇祸患。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指道傍丛冢泣曰:“此皆往岁饿死者。微公,我辈已相随入此矣。”

  (2)德秀祭兵死者,复遍行海滨,审视形势,增屯要害处,亲授方略,禽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沟题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①

  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太向②交游万事慵。

  〔注1①此诗与《登高》为同一时期作品。②太向:过于。

  8.本诗领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本诗抒写了抒情主人公心中的哪些苦痛,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拓分)

  (1)《劝学》通过对比的手法直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

  (2)《琵琶行》中的“   ,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曲虽罢,但却如余音绕梁,令人陶醉、沉浸其中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了战士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激烈惊险的场面的两句是“   ,   ”。

95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