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读写脱节让作文缺乏源头活水,好作文真的教不出来吗?

时间: 惠敏1218 分享

  大多数教师都认为作文难教,甚至有人说,写作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写得好不好全在学生天赋,写作能力不是教出来的。在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对话作文课上,我悟到了作文教学的几点要义。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高三作文写作方法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读写脱节让作文缺乏源头活水

  反观当下语文教学,占据教学时间最多的是阅读,阅读教学让广大师生劳神费力,但在读写结合这个关节上,仍然存在脱节甚至严重脱节现象。虽然一些学生进行了海量的群文阅读,但难以将读转化为写。笔者以为,读写之所以脱节,是因为四重四轻现象严重困扰着作文教学。

  重选文,轻课文。作文教学上,许多教师习惯选用课文以外的学生作文为范文,这类文章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结构技巧,似乎都容易为学生仿写铺平道路。问题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则无德矣。把接近学生水平的范文作为模仿的对象,虽然降低了作文的门槛,但同时束缚了学生的视野。最好的范文还是经过专家学者精挑细选的课文,其间藏有大量宝藏。作文指导,要尽可能以课文为例子,既可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可节省教师到课外寻找范文的时间,让他们转而将劲用在利用课文有效实现读写结合的策略和技法上。

  重有字书,轻无字书。阅读为首,本无可厚非,但不少教师将视线集中在书本教学上。学生对连篇累牍的有字书难免产生厌倦感,有必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用心阅读社会、自然、家庭这三本无字书。这些无字书鲜活、生动、引人入胜,让学生投入其中,用心感受、体验,向这些无声的大师学习,比教师唠唠叨叨说个不停要有效得多。

  重知识,轻方法。阅读教学中,教师热衷提问写什么,倾向于解读课文内容,忽视了围绕怎么写教学生如何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过度关注文章内容,就导致了学生着重以识记的形式,记忆从课文剥离出来的写作知识,却无法将这种静态的知识运用在写作中。有些教师常常提问:这篇文章好在哪些地方,却忽略了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相比之下,后者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才能把阅读所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在写作上?许多教师教学中避重就轻,或顾此失彼。阅读知识要转化为写作能力,一是需要指向性较强的阅读材料,二是需要丰富多彩的读写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强化语用功能,采取仿写、改写、续写等多种形式,不断促进读写结合,尽可能帮助学生把课文中好的方法、活的技巧嫁接在自己的作文上。

  重结果,轻过程。不少语文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习惯读几篇范文,就直接让学生模仿。范文对大多数学生根本起不到示范、引领作用,他们依然是闭门造车,我行我素。写完后,教师就把其中的佳作当作样本展示,师生一道,佳作共欣赏。其实,对于佳作的运用,我们不能停留在欣赏、评价上,更要把话筒交给小作者,听听他们现身说法:这篇好文章的写作过程与方法,他们在读写结合上所积累的经验。一枝独秀不是春,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范文的引导作用,切莫让其他学生读起来激动,写起来无助。

  读写本应相通相融,但教师有意或无意使其脱节,把读与写扯成两张皮,导致作文教学出现少慢差费的低效状态。为避免读写脱节,笔者认为,应合理分配阅读与作文教学时间,做到读写不偏不废,重视方法引领和过程引导,打通阅读与写作的阻隔,让阅读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好作文真的教不出来吗

  创设情境,入真情境。在课堂热身时,于老师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师生问候。他让学生用英语向他打招呼,调节气氛,然后他向学生问候并进行自我介绍,指出自己姓氏于的特征。他幽默的谈吐很快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整节课上,于老师让学生听、说、看、想、写,用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思维。写作是一种表达,表达需要驱动,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听录音这一环节中,于老师先让学生想象对话中人物的年龄、身份、外貌,然后想象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气,然后再让学生完成对话写作。哑剧表演一节,于老师将他的表演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和他一同表演的学生也受到感染,十分投入,这营造了一种轻松、快乐而又真实的情境。

  活用教材,用活教材。进行课堂热身之后,于老师出示了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碰壁事件的一段话。他先让学生观察思考,然后让学生说出这段对话的特点。学生很快发现了对话分段写、对话中有提示语的特点。于老师因势利导,引出了本次作文教学的两个学习重点。从已知的内容中自然地引出学习目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聪明的做法。教材是教师直接的教育资源,但如何把它用好、用足,是一个问题。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但这些例子如何用得最有效,还需要教师花一些心思。

  在明确了对话作文写作的要求之后,于老师让学生先听,后看,以一段录音和刚才自己与学生合演的哑剧小品作为写作的素材。录音是电视中的一段公益广告,哑剧小品是师生的即兴创作。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素材鲜活生动,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接受。

  快乐写作,评满分文。翻开我们的语文教科书,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看到的要求几乎是一致的,无外乎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一类模糊的字眼,至于怎样写具体,怎样写通顺,就没有了详细的下文。学生自然一头雾水,瞎打瞎撞,作文自然越写越不会写了。课堂上于老师的要求更为具体:一是对话分段写,二是提示语有变化,只要学生达到这两个要求,就可以得一百分。面对这种比较简单的要求,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

  再说评价。我们平时给学生点评作文,是很吝惜分数的。作文怎么可以得满分?尽管中考、高考作文评分规则说可以得满分,然而,平时教学中,慷慨的老师则很少见。于老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只要学生的作文达到了本次作文的基本要求,文字通顺,就给学生满分。而且,一个新颖的题目,一个优美的句子,甚至是一个生动的词语,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加分,以至于孩子们的作文出现了120、130这样的分数。一堂课下来,学生既感受了语言的魅力,又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语言精彩,演真语文。于永正老师的课堂语言朴实而亲切,完全没有华丽的辞藻,他恰当地提示、总结,娓娓道来,如诉家常。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写作文,字不够,对话凑;作文要有变化,作文是艺术,不变化就死了。所以,提示语也一定要有变化啊!类似平易近人的话语,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上,完全没有了陌生与惧怕感,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氛围。在快乐的氛围中,学生积极地说,入情地演,动情地写,生动的词语、句子从笔下自然流淌出来。

  时下很多学生甚至谈作文而色变。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课却显示,写作可以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他的教学或许能给语文教师带来一些启迪。

4523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