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和答案
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离不开做试卷,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江苏省的高考语文的模拟试卷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窥伺 伺候 俟机 恃才傲物?
B.媲美 纰漏 癖好 蚍蜉撼树?
C.栖息 欺侮 蹊跷 误入歧途?
D.擎起 亲家 罄尽 三聚氰胺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一些医学书刊称每天喝八杯八盎司的水对健康很有益,于是此说成了许多人养身的金科玉律,但《美国肾脏学会期刊》重申:目前无明确证据显示多饮水有益健康。
B.这个老者生得一副吉人天相:浑身没有多余的肉,精瘦得像一只老鱼鹰,脸色黑红且很有光泽,短短的花白胡子特别有精神,而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尤其明亮。
C.别看这位教授口若悬河、振振有辞的演讲只有半个小时,讲稿却是以几十年的学养做根基,在做了大量的社会调研,研究了几十个经典案例后,数易其稿写成的。
D.入冬以来,剧烈降温并没有影响年轻人快乐的情绪,上海衡山路一些酒吧用新潮的文艺演出吸引顾客,即使不是周末,这些娱乐场所也天天爆满,一片歌舞升平。
3.请问“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一句用的是什么修辞?请用这个修辞,以“大海”为对象写一个句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4分)(不超过25个字)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郭祚,字季佑,太原晋阳人,魏车骑将军淮弟亮之后也。少孤贫,姿貌不伟,乡人莫之识。有女巫相祚后当富贵。祚涉历经史,习崔浩之书,尺牍文章见称于世。弱冠为州主簿,刺史孙小委之书记。
孝文初,举秀才,对策上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迁尚书左丞,长兼给事黄门侍郎。祚清勤在公,夙夜匪懈,帝甚赏之。从南征,及还,正黄门。车驾幸长安,行经渭桥,过淮庙,问祚曰:“是卿祖宗所承邪?”祚曰:“是臣七世伯祖。”帝曰:“先贤后哲,顿在一门。”祚对曰:“昔臣先人以通儒英博,唯事魏文。微臣虚薄,遭奉圣明,自惟幸甚。”因敕以太牢祭淮庙,令祚自撰祭文。
祚承禀注疏,特成勤剧。百官夕饮清徽后园。孝文举觞赐祚及崔光曰:“郭祚忧勤庶事,独不欺我。崔光温良博物,朝之儒秀。不劝此两人,当劝谁也?”其见知若此。
孝文崩,咸阳王禧等奏祚兼吏部尚书。宣武末年,迁左仆射。先是,梁将康绚遏淮,将灌扬、徐。祚表曰:“萧衍狂狡,擅断川渎,役苦人劳,危亡已兆。宜敕扬州选一猛将,遣当州之兵,令赴浮山,表里夹攻。”朝议从之。
于时领军于忠恃宠骄恣,崔光之徒,曲躬承接。祚心恶之,乃遣子太尉从事中郎景尚说高阳王雍,令出忠为州。忠闻而大怒,矫诏杀祚。祚达于政事,凡所经履,咸为称职,每有断决,多为故事。名器既重,时望亦深,一朝非罪见害,远近莫不惋惜。灵太后临朝,遣使吊慰,追复伯爵。谥文贞公。
(节选自《北史·郭祚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夙夜匪懈,帝甚赏之 匪:同“非”,不
B.车驾幸长安,行经渭桥 幸:宠幸
C.先贤后哲,顿在一门 顿:全,都
D.每有断决,多为故事 故事:先例,旧制
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因敕以太牢祭淮庙/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崔光温良博物,朝之儒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于时领军于忠恃宠骄恣/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乃遣子太尉从事中郎景尚说高阳王雍/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郭祚有才干,二十岁时就担任州里的主簿,掌管书牍记录。后在朝廷为官,颇受孝文帝赏识。
B.魏车骑将军郭淮的弟弟是郭祚的七世伯祖,经过其庙时,孝文帝赐他用太牢祭祀,并亲自撰写祭文。
C.梁将康绚拦截淮水淹灌扬州、徐州,郭祚认为这样做力役艰苦、人民辛劳,危亡的征兆已显露,应派扬州将士内外夹击。
D.孝文帝时,崔光也受恩宠,但后来却逢迎权臣于忠。郭祚因图谋调于忠到州中任职,最终遭来杀身之祸。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孤贫,姿貌不伟,乡人莫之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祚涉历经史,习崔浩之书,尺牍文章见称于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清平乐》,回答下面问题。(10分)
谒金门 冯延己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①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①斗鸭:鸭子相斗。
(1)“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历来是被当作名句传诵的。从写景的角度看,这句中的“皱”字用的非常新奇,请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这首词中“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就属于“寄言”的文字,试析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大直若屈,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辩若讷。(《老子》)
(2)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失之东隅,____________________。(范晔《后汉书》)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6)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7)风霜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那座山,虎啸龙吟
毕淑敏
⑴我16岁的时候,离开北京,穿上军装,作为藏北某部队第一批女兵5个人当中的一员,到达了这块共和国最高的土地。这块土地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喇昆仑山聚合的地方,平均高度在海拔5000米以上,它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做“阿里”。
⑵从北京来到西藏的阿里当兵,严酷的自然环境将我震撼。所有的日子都被严寒冻硬,绿色成为遥远而模糊的幻影。
⑶吃的是脱水菜,像纸片一样干燥的洋葱皮,在雪水的浸泡下,膨胀成赭色的浆团,炒或熬以后,一种辛辣而懊恼的气味充斥军营。
⑷由于缺乏维生素,我的嘴唇像兔子一样裂开了,讲话的时候就会有红红的血珠掉下来。这是很不雅的事情,我就去问老医生怎样才能治好嘴唇?医生想了半天,说你要大量地吃维生素。我说吃啦,每天都吃一大把,足足有20多片呢!可我的嘴唇为什么还是长不拢?医生说那就是你说话太多了,紧紧地闭一个星期的嘴巴,你的嘴唇就长好了。我说,那可不行,我是卫生员的班长,就算跟伙伴们可以不说话,跟病人也是要讲话的……老医生表示爱莫能助。
⑸后来我的嘴唇还是我自己治好的。夜里睡觉的时候,用胶布把自己的嘴巴给粘起来,强迫裂开的口子靠在一起,白天撕开照常讲话。坚持了一段时间,在某一个清晨就好了。
⑹由于缺氧,我的指甲猛烈地凹陷下去,像一个搅拌咖啡的小勺。年轻的女孩就是爱斗嘴,有一天,女卫生员争论起谁的指甲凹得最厉害,最后决定用注射器针头往指甲坑里注水,一滴滴往下灌,水的滴数多而不流淌溢出者为胜。记得我荣登榜首。好像是贮藏了好多滴水吧,在指甲的中心凝聚得圆圆的,像一颗巨大的露珠。我在藏北高原当了十几年的兵,把自己最宝贵的青年时代留在了冰川与雪岭之间。我曾经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行军帐篷,徒步跋涉在无人区。也曾骑马涉过冰河,急驰在雪原,给藏族老乡送医送药。
⑺我曾在万古不化的寒冰上,铺一张雨布席地而眠。初次这样露营时,我想,醒来身体还不得泊在一片汪洋之中?我真是高估了人体的微薄热量。黎明,当我掀开雨布查看时,只见雪原依旧,连个人形的凹陷都没有。除了双膝像凝固般的疼痛,一切都很正常。攀越海拔6000多米的高山时,心脏仿佛在胸膛炸成碎片,要随着急遽的呼吸迸溅出嘴巴。仰望云雾缭绕的顶峰,俯视脚下深不可测的渊薮,只有17岁的我,第一次想到了死。
⑻1980年我转业到北京,结婚、生子,操持家务……一个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该干的事情,我都很认真地做了。贤妻良母好医生,这是人们众口一词的评价。对一个30岁的医生来说,你还需要什么?
⑼按说是不需要什么了,我应该安安静静地沿着命运已经勾勒的轨道,盘旋下去。但是,我虽然从小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一草一木都无比熟悉。此次归来,我却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我了,怀里那么多藏北的风雪,强烈地撞击着心脏。我对这个巨大的都市,感觉陌生。
⑽我到过这个国家最偏远最荒凉的地方,在横贯整个中国的旅行中,我知道了它的富饶与贫瘠。我在妖娆的霓虹灯中行走,身旁会突然显现白茫茫的雪原。在文明的喧哗与躁动之间,我倾听到遥远的西部有一座山在虎啸龙吟……
⑾我的父亲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好的天赋。只是由于他们那一代人所处的环境,使他戎马一生,始终未能从事文学。我从他的目光里看到了期望,我决定一试。
⑿一个微茫的希望在远方磷火般地闪动。我想用我的笔,告诉世人一些风景和故事。
⒀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学完了大学中文系的所有课程,以毕业论文“优”的成绩结束了自学。我后来又读了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得到了硕士学位。告别医院的那一天,我心里好忧伤,有一种流离失所的凄凉……
⒁医生和作家都是与人为善的事业,可叹我在同一个时间内只可选择其一。
⒂我的父亲已经仙逝。他的眼睛在天上注视着我,更使我有一种无法逃遁的庄严感。
⒃为了西部那座美仑美奂的雪山,为了我的父母殷殷的期望,我将努力写作;直到我无法胜任这一神圣的工作时为止。
(摘自《当代青年(青春派)》,有删节)
11. 作者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先后作出了哪些重要选择?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中说:“此次归来,我却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我了。”请你谈谈从军归来的“我”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划横线句子中为何说这个国家最偏远最荒凉的地方既“富饶”又“贫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2—7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藏北从军所经历的种种苦难的?请予以探究。(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鲁迅:戴着面具的呐喊
文/王晓明
⑴就在鲁迅自以为无望,只能“待死”的时候,从那深坑的上面,却又悄悄地垂下了一根绳梯,它就是陈独秀在一九一五年夏天创办的《新青年》。
⑵鲁迅住在北京,又在教育部任职,对这场越刮越猛的新文化运动,当然是知道的。但是,他开始却并不重视,也不以为它会对社会有多大的作用。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听说了《新青年》,便特地买来看,看完之后,却没有多大兴趣,就丢开了。到一九一八年,他终于接受钱玄同和陈独秀的怂恿,开始向《新青年》投稿。先是小说,再是诗,再是杂文和长论。
⑶当然,鲁迅在“五四”前后发表的最重要的文字,还是小说。从《狂人日记》到《白光》,他四年间一气写下了十多篇。他自己说,他写这些小说是意在“呐喊”,你顺着这个角度去读,也果然会从中听出启蒙的呼叫。《狂人日记》是揭发中国历史的“吃人”的本质,《孔乙己》则是表现冷酷人世的另一种“吃人”的真实。《药》凸现了老百姓的深入骨髓的愚昧,《风波》则强调了中华民国的徒有其名的脆弱。《白光》描绘出旧式文人的无可挽回的悲剧,控诉和讽刺都远比《孔乙己》犀利;《阿Q正传》对病态的国民灵魂的透彻的揭发,对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情形的深刻的表现,更是汇聚成宏大雄壮的启蒙的呐喊,显示出“五四”那一代人的社会批判的最高水平。不用说,与随感录相比,这些小说更能够表现鲁迅的呐喊的激情。
⑷但是,就像他那些独特的打气的话一样,你细读他这些小说,到最后也会在呐喊的声响之外,又觉出另外的意味。譬如《药》,以“愚昧的乡民拿启蒙者的鲜血当药吃,作为基本情节,通篇的描写又是那样冷峻阴郁,尽管作者在结尾添了一个花圈,放在启蒙者的坟头,整篇作品的压抑的氛围,还是会使你喘不过气来。尤其是《阿Q正传》,从第一章的有意的挪榆和戏谚,到最后一章描写阿Q临刑时的不自觉的紧张,作者的叙述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先前那居高临下的气势逐渐消失,你最后看到的,竟是一种与阿Q感同身受式的绝望的悲哀,到这时候,一种无以名状的消沉和沮丧情绪,会不会早已悄悄地潜入你的心头?
⑸鲁迅写《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这类小说,本意当然是在以启蒙的眼光,去刻画昏睡着的“他们”。可是,文学创作毕竟有自己的法则,无论作家抱着怎样的动机。一旦进入创作,总难免要受这法则的约束,而它的头一条,就是:坦白你自己!因此,鲁迅就是心再诚,再想遵从启蒙主义的“将令”,他内心的那些与启蒙态度并不相符的情感体验,还是会不由分说地涌上笔端。小说家非但不可能在描述他人的时候,保持完全的冷静,他也不可能完全去描写他人,他自己的心绪,总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进入作品,成为他的描写对象。连写杂文,鲁迅那副启蒙主义的面具都不能遮住他的阴郁情绪的流溢,在小说里,这面具的遮蔽作用就更有限了。
⑹鲁迅是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加入“五四”那一代启蒙者的行列的,这独特并不在他的战斗热情比其他人高,也不在他的启蒙主张比其他人对,他的独特是在另一面,那就是对启蒙的信心,他其实比其他人小,对中国的前途,也看得比其他人糟。即便是发出最激烈的呐喊,他也清醒地估计到,这呐喊多半不会引来什么响应;就在最热烈地肯定将来的同时,他也克制不住地要怀疑,这世界上恐怕是只有黑暗和虚无,才能长久地存在。是命运造就了他的这种独特之处,而“五四”以后的历史证明了,这也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选自王晓明《鲁迅传》,有删节)
15.标题为“戴着面具的呐喊”,请结合文本谈谈其具体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第五段说“文学创作毕竟有自己的法则”,这一法则在文中主要指什么?它对鲁迅创作的约束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说:“鲁迅是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加入‘五四’那一代启蒙者的行列的。”句中“独特的方式”指什么?作者对此如何评价?(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希望快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快乐,但每个人获得快乐的方式却不尽相同。请以“快乐之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古之诗人虽趣尚不同体制不一要皆出于自得至其辞达理顺皆足以名家何尝有以句法绳人者!鲁直开口论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处。而门徒亲党,以衣钵相传,号称“法嗣”,岂诗之真理也哉!
(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
20.请写出文中“鲁直”的姓名,他是宋代哪个文学流派的创始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王若虚诗歌创作的主要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三国演义》中樊城被曹操包围,诸葛亮劝刘备到襄阳躲避,刘备不忍心丢下百姓,百姓扶老携幼,哭声不断,刘备伤心至极,想投江自杀,被人阻止了。
B.《边城》中女主人公翠翠与大老、二老的爱情还没有展开就仓促结束,最终大老出走、二老殒命、爷爷离世,这一切迅速将翠翠朦胧的幸福梦幻击碎。
C.《雷雨》中周朴园和蘩漪的冲突是一条明线,和侍萍的关系是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彼此交织,互为影响,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D.《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连续84天没捕到鱼,第85天有条大马林鱼上了钩,老人经过苦战终于制服了这条大鱼,但归途中遭到鲨鱼袭击,回港时只剩一副大鱼骨架。
E.《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把自己的六千法郎全部送给了去印度经商的查理,她的父亲知道后将她幽禁在房间里。母亲给她做点好吃的,只能在夜里给她送去。
23.简答题(10分)
(1)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重要情节,请说说在写宝玉挨打之前,作者着力铺写了哪三件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下列人物语言分别出自哪位人物?(5分)
①“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②“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短短的一个月以前,她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送我那可怜的父亲下葬……”
③“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④ “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⑤ “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妈妈的假洋鬼子,——好,你造反!造反是杀头的罪名呵,我总要告一状,看你抓进县里去杀头,——满门抄斩,——嚓!嚓!”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的机动车增长量持续走高,但道路建设永远滞后,城市交通拥堵就成了无以回避的难题。每到上下班高峰期,一方面是公交车站等车的市民望眼欲穿的眼神,一方面是车辆拥堵在路上难以挪动。因此,解决行路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
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期解决难题,如尾号限行、车牌拍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等,拥堵得以一定程度的缓解,却未得到根本解决。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收取城市交通拥堵费”成为近期解决交通问题的热点议题,目的是利用价格机制来限制城市道路高峰期的车流密度,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目的,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的运营效率。
这种运用经济手段、进行交通管理的做法最初来自于上世纪70年代的新加坡,它在交通拥挤时段对近600公顷“控制区域”内的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英国伦敦从2003年2月也开始采取类似的措施。
然而专家们认为,治堵有多种方式,收取拥堵费只是治堵政策之一,造成拥堵的原因也是方方面面的。很多城市拥堵,因为大量私家车出行,违章停车和行车不守交通法规,所以,我们的用车观念要变,宣传引导用车、出行观念最重要。
24. 概括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根据材料,简要说明城市交通拥堵费的概念及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除收取交通拥堵费外,还有哪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途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