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需要注重的地方介绍
想要在高考中语文拿到不错的分数,学生在复习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的地方,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复习的注重地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复习需要注重的地方
(一)现代文阅读
读懂文章,梳理脉络是准确答题的前提;在认真审读题干的同时,综合理解文意,注意准确解读那些到原文中找不到明显依据的选项。
(二)古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无论是断句题还是翻译题,画线句子的上下文语境往往是让人豁然开朗的“金钥匙”。语法知识和重点词语的复习应该以教材重点篇目为依托。
2、诗歌鉴赏。单首诗歌的鉴赏和两首诗歌的比较阅读都要关注。了解诗歌常见的几类题材和思想感情,准确把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明确每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3、名句名篇默写。复习情境类名句名篇的默写,就要更多注重理解性记忆64篇初高中背诵篇目,作答时看清楚题干的限定性词语。
(三)(选做题)文学类作品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究竟选择哪类文章,还要根据自己平时模拟考试的得分情况进行理性衡量。实用类文本的复习除了重点复习传记之外,也应适当做一点和传记题型相似度大的新闻类文章的阅读。比如“人物访谈”等。
(四)语言综合运用
考前一定要重温一下积累过的基础知识,如成语、病句等。图文转换题要重点练习一下全国课标卷这几年没出现过的类型。所有的语言综合运用题都尤其要注意题干要求,这是判卷老师给分的基本依据。
(五)写作
套题中的每篇作文题目都应该做一下审题训练,增强自己的理解力和思想力,同时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大作文的写作训练,要关注时事热点,紧跟时代步伐,积累写作素材,具备“当下思维”意识,做到“眼中有社会,心中有思考”。
此外,答题时要兼顾“形式”与“内容”。作答规范、字迹清晰是获得判卷老师好印象的基本要求。作答时要注意答案的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既要有准确、丰富的内容,又要有精确、规范的表达,还要有工整干净的书写。
高考语文的复习策略
语文复习策略一、查漏补缺,狠抓薄弱环节,突破难点。
一模考试结束后,应该认真总结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回避,反而应该感到高兴,因为出现问题的地方往往是自己掌握不够扎实或者恰好是自己薄弱的环节。所以一模后应在具体分析总结问题的基础上查漏补缺,狠抓薄弱环节,突破难点,使各知识点能均衡提高。
从历年考生答题情况来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古诗文阅读。一模之后不妨把重点放在这几块上。具体来说:
(一)现代文阅读怎么答题?
1、快速解读,把握选文的主旨
(1)不要急着去做题,现代文阅读首先要注意理解题目,从题目中大致把握文章内容、类型甚至主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速读文章,提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2)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3)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2、如何进行全面的解答
(1)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2)、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3)、对应题旨,不能遗漏答题要点,甚至可以在不确定有几点的情况下多写一两点。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而绝大多数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上失分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只答一鳞半爪,不全面,所以掌握进行全面解答的一些要领,至关重要。
3、关注变化
2015年《考试说明》中实用类文本阅读给出的样题,除了人物传记还新增了新闻材料,取消五选二题型,要引起重视。
新闻阅读属于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考查角度,尤其是探究题的命题,还在摸索中。一般选择内容比较丰富、新闻价值比较突出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的新闻作品作为考试文本。高考选文要求1200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
(二)语言运用题如何答?
1、语言运用题,关键应弄清每题考查的是什么考点。一般来说,有语句扩展,压缩语段,正确使用修辞,仿用、变换、选用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等等。
从题型来说,可能有下列形式:
修改文段(相应点是:标点、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等)
赠言、短信、网评
开场白、总结发言、对对子
排序题、衔接题、点评题、编者按
颁奖词、墓志铭
图文转换题、广告语、画外音、宣传语
拟标题、拟导语、下定义、一句话新闻
扩展语句、仿写、变换句式
(记住:无论哪种题型,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抓住那个宗!)
2、语言运用题特别强调的就是审题意识。审题包括要审清楚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特别是隐性要求,更要仔细理解。如果在审题上出了问题,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不得分。
3、注意近几年没有考过的旧题型,当然也不断有创新题出现。
(三)古诗文阅读要领有哪些?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还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课本第一积累并强化120个实词及试卷中出现的实词、100多个通假字、课本中的古今异义词、18个虚词、5种句式等。这些是基础,是做好文言阅读的前提。
2、效率至上(1)计划性强。考生对复习的内容要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2)方法灵活。如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文言虚词,因分散则容易掌握。(3)精选试题。概括说,就是选、读、译。选的关键是精,选好后不凭借任何辅助读物自己去读它,有读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导和借助,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译的关键是准确,而要做到准确就要特别注意语境意识,把要翻译的句子善于带到原文中去理解和推断。(4)古诗鉴赏:熟练掌握诗歌鉴赏方面的术语,熟悉题型及答题步骤;比较阅读出题可能性高。
3、关注变化2015年的题型示例中有文学、文化常识的内容,应在复习中引起重视。
语文复习策略二、吃透大纲,以高考典型例题强化知识点,不搞题海战术。
不少学生认为,一模之后应该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其实这并不是好办法。
1、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2、以高考例题作为强化知识点的抓手。高考题最能体现命题思路和出题角度,所以最后阶段,大家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不建议大家盲目靠做题的数量作为复习手段,即使高考真题做完了,也建议大家最好用各地的一模题和联考题进行训练,因为这些题比较严谨,盲目找一些题来做,可能会因为题的质量问题混淆思维。
三、加强规范答题意识和时间效率意识训练。
复习后期,能否在原来基础上再有10到20分的提高,关键在于能否做到规范答题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量。
四、作文强调审题立意,加强储备,重视细节。
临近高考,作文复习是重中之重。考场作文,提醒考生注意以下方面:
(一)审题立意
审题切忌:1、任意扩大话题概念的外延(走题)。2、阉割话题,然后取其局部,以偏概全(偏题)。3、仅朦胧地存在相关话题的概念,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离题)。4、抛开话题,另起炉灶(离题)。
高考作文立意:1、基本原则:准确、新颖、高远、深刻。准确,就是要正确把握命题人命题意图,并在命题范围内立意。新颖,就是要打破常规思维,选取新的切入点,不要落入俗套。高远,就是指文章格调高尚,感情倾向积极健康,不低级趣味。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不能只抓表象,就事论事。2、宗旨:健康个性,健全人格(也是高考设题的原则)。3、标准:紧扣话题,充满哲理,贴近时代,启迪人生。
(二)加强储备
内容充实是衡量好作文的又一重要标准,因此,在准备高考作文时,一定要认真地积累储备材料。可以把在生活中观察、体验的所得记录下来,也可以从媒体上收集整理,还要注意分类收集整理,比如竞争合作、沟通倾听、宽容欣赏、公德规则、传统与现代、阅读与人生、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等等。
(三)重视细节
1、阅卷老师阅卷时间紧,所以作文必须做到主题鲜明、结构一目了然。2、审题至关重要,偏题、跑题输定了。3、文好一半题,写好标题很重要。4、开头要点题,结尾要扣题。5、卷面书写要整洁,切忌字迹潦草、模糊。
高考语文的特点
一是阅读材料课外大于课内,内容丰富、文质兼美,具有浓郁的人文性和鲜明的时代性。通过答题,学生能增长知识,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是客观题明显减少,主观题大量增加,完全符合教育部《意见》精神。增加主观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考试的效用,还为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舞台。
三是注重考查对文章的整体阅读能力。整体阅读就是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或观点)、感情基调、文章思路和写作特色。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了阅读材料,才能有助于对阅读材料的局部的理解,进而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整个材料,因此,整体阅读能力十分重要。今年全国许多地区在现代文阅读命题中强化了对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一改以往只注重“咬文嚼字”的支离破碎之弊。
四是开放性试题浮出水面。这是今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最大的特点。以往高考阅读题大多以客观题为主,而且追求答案的规范性和惟一性,学生不能越雷池一步,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今年,在教育部《意见》的指引下,全国许多地区的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各种文体都设计了开放性试题,而且在赋分上,明确规定了对有创见的另外加分,这样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空间,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改革必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