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神游物外》教案

高三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神游物外》教案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三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神游物外》教案

  《神游物外》是庄子所写,被选入高三语文必修五人教版教材中,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神游物外》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语文必修五《神游物外》教案

  [教学目标]

  一、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二、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三、在理解、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证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一、文章中文言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二、文章中语句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三、文章中表现的哲学思想的理解与扬弃。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梳理语言现象,读懂文章,把握大意。

  第二课时:理解文章,把握文中语句含义,思考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出自于《庄子》的成语或是寓言故事是。

  (游刃有余、坎井之蛙、目无全牛、涸辙之鲋、薪尽火传等等)

  2?简单介绍庄子及著作。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读三段庄子的文章,分别出自于《逍遥游》《养生主》《秋水》,三段文章都是节选。

  二、学习过程

  1?自读课文。

  (1)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准字音。

  (2)把不明白意思的词圈画下来。

  (3)把文章和注解都认真阅读一遍。

  2?朗读课文。

  (1)读出文句的语气。

  (2)读中揣摩文章大意。

  3?梳理三段文章的重点实词、虚词。

  第一段《逍遥游》节选:

  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大本,树干粗大;臃肿,这里形容树干弯曲、疙里疙瘩;中(zhòng),符合;绳墨,木工用以求直的墨线。

  立之涂:通“途”,道路。

  众所同去也:拒绝、排斥。

  以候敖者:候,窥伺;敖,通“遨”,遨游。

  不辟高下:通“避”。

  中于机辟:落入。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第一个“树”,树木;第二个“树”,种植。

  安所困苦哉:哪里。

  第二段《养生主》节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宰。

  乃中经首之会:节奏。

  善哉!技盖至此乎:通“盍”,怎么。

  所见无非全牛者:没有不是。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精神接触。

  因其固然:本来的样子。

  技经肯綮之未尝:没有,尝试。

  良庖岁更刀,割地;族庖月更刀,折也:良庖,好厨师;族庖,一般的厨师。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恢恢乎,宽阔的样子;其,它;于,对。

  虽然,每至于族:虽然,即使这样;族:聚集的样子。

  神为止,行为迟:视为(之)止,行为(之)迟;为,因为。

  第三段《秋水》节选:

  儵鱼出游从容:悠闲自在。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本来。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已经。

  4?自己梳理本课中的以下语言现象。

  (1)通假现象。

  (2)词类活用现象。

  (3)一词多义现象。

  5?概述文章的大意。

  第一段《逍遥游》节选:

  对于樗树是否有为的问题,庄子与惠子展开一番有趣的对话,以狸狌与牛斄为例,阐明了自己对有为与无为的选择与判断标准。

  第二段《养生主》选段:

  作者借庖丁之口“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以解牛为例说明对客观事物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第三段《秋水》节选:

  记叙了庄子与惠施的一段对话,展示了庄子谈论的机趣,以“耍赖”的方式,挡住了对方的“穷追不舍”。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三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神游物外》教案

2558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