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课后练习含答案(3)
《逍遥游》课后练习含答案
《逍遥游》课后练习答案
基础积累
1.mínɡ kūn tuán è tiáo xuè chōnɡ yàn huì ɡū línɡ shuò
wū
2.(1)冥 溟 海 (2)知 智 智慧 (3)已 矣 了 (4)而 耐 能力
(5)辩 辨 区别 (6)辩 变 变化 (7)有 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反
返 返回
3.(1)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2)名词作动词,向上飞 (3)名词作动词,落下来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
(5)形容词作名词,郊野景象,指近郊
4.(1)海动 (2)游动的雾气 (3)很饱的样子 (4)指四季 (5)一般人 (6)虽然这样 (7)无功利
5.(1)、(2)、(3)是判断句。(4)、(5)是介词结构后置句。(6)、(7)、(8)、(9)、(10)是宾语前置句。(11)是省略句,“翱翔”后省略“于”。(12)是省略句,“游”后省略“于”。
6.战国 33 7 15 11 无为而治
7.(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 (3)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文本研读
(一)1.(1)迁移 (2)环旋着往上飞
(3)离开 (4)堂上低洼之处 (5)凭
2.C 解析:C项中的“其”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是……还是……”。A、B、D三项中的“其”均是代词“它”,代指“鹏”。
3.(1)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鹏鸟)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的了,然后才计划向南飞去。
(二)4.(1)功效,这里是“胜任”的意思 (2)合 (3)信,这里是“取信”的意思 (4)沮丧 (5)凭借
5.D 解析:D项中的“然”是指示代词,这样;A、B、C三项中的“然”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6.C 解析:例句是宾语前置句,A、B、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能力提升
1.C 解析:“绝”应为“直上穿过”之意。
2.B 解析:①③⑥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⑤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⑦⑨是人称代词“他”;⑧是指示代词“此”;⑩是动词“到”。
3.B 解析:“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应改为“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4.C 解析:C项,“致”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分别解释为:向南飞、落下来、向东流。
5.D 解析:A项“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B项“果然”,古义为“很饱的样子”;今义为“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C项“虽然”,古义为“虽然这样”;今义为“转折关系连词,用于上半句”。
(一)6.B 解析:依据文意可知,“丑”是见识浅薄的意思。
7.C 解析:A项中的两个“辞”意思分别是“辞让/托辞”,B项中的两个“可以”意思分别是“可以与它/可以”,C项中的两个“犹”都是“就像”的意思,D项中的两个“见”意思分别为“所见的/被”。
8.B 解析:①使动用法,②动词作名词,③形容词作动词,④形容词作名词,⑤⑥⑦名词作状语,⑧⑨名词作动词。
9.(1)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2)居在九州内的人,都是靠谷物生存、靠船车来往的,人只是九州中的一种。
参考译文: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而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而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借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像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小米粒在大仓里吗?世人们常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物,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居在九州内的人,都是靠谷物生存、靠船车来往的,人只是九州中的一种。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筹划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
(二)10.A 解析:A项,“谋”应为“有所图谋”之意。
11.C 解析:C项两个“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项前一个“于”为介词,在;后一个“于”为介词,到。B项前一个“之”为代词,指击剑这件事;后一个“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项前一个“与”为介词“跟(庄子)”;后一个“与”为动词,亲附。
12.D 解析:解答该题可以使用排除法。①是别人引荐庄子的话,故排除A、B两项。②是说庄子拒绝厚礼,并不能直接体现庄子的言行机智,故排除C项。
13.B 解析:A项只是庄子的说法,不一定是事实。C项正确的说法应是“庄子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D项对本文主旨理解有误。主旨应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
14.(1)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
(2)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3)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
参考译文: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试剑术,(我就)赠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说:“只有庄子能够担当此任。”
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肯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会见太子说:“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哪里还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赵王,对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是这样。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太子说:“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会见赵王,事情一定会弄糟。”庄子说:“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
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手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手。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赵王说:“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试。”
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进行比试。”
赵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赵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谿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应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赵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鬓毛突出、帽子低垂,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
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坐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
语言表达
15.参考答案:①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冷静
②文笔的恣肆,寓言的生动,思想的深刻(或:恣肆的文笔,生动的寓言,深刻的思想)
解析:①下文“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前一分句阐释的是“像火一样热烈”,后一分句阐释的是“像水一样冷静”,所以①处两句话的语序应互换,以保持上下文语意的照应。②三个短语各自内部的语序要么全都是前面提及某一方面,后面揭示其特点;要么相反,以保持三个短语格式协调一致。
16.答案示例: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聪明人”,在嘲笑别人的时候,应该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谦虚谨慎,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解析:根据寓言写感悟,实际上需要进行“个性”解读,要明确寓意的批评性,要有一定的警示色彩。然后根据两个“人偶”的对话,即可得出恰当的结论。
猜你感兴趣:
5.逍遥游阅读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