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知识是高考语文考察的重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文学常识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通假字

  1.《烛之武退秦师》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荆轲刺秦王》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请辞决矣 “决”,通“诀”,告别,辞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奉,两手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害怕。

  图穷而匕见“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

  秦王还柱走 “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3.《鸿门宴》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置之坐上。(“坐”通“座”)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古今异义词

  1.《烛之武退秦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2.《荆轲刺秦王》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3.《鸿门宴》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以北地区。 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地区。 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庄则入为寿 古义:敬酒。 今义:长寿。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地讲述。

  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4: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2.《荆轲刺秦王》

  樊於期乃前曰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

  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名词活用为动词。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使使以闻大王 使:动词活用为名词,使者。

  乃朝服,设九宾 朝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群臣怪之 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使: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命。

  3.《鸿门宴》

  沛公军霸上。 (名词用如动词,驻军,动词)

  沛公欲王关中。 (名词用如动词,为王、称王,动词)

  吾得兄事之。 (名词用如动词,做事、侍奉,动词)

  籍吏民。 (名词用如动词,登记,动词)

  范增数目项王。 (名词用如动词,使眼色,动词)

  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用如动词,施加肉刑,动词)

  道芷阳。 (名词用如动词,取道,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动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使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之止,制止,使动)

  樊哙侧其盾以撞 (使……斜侧着,使动)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用对侍兄长的礼节)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像鸟用翅膀)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头发上指。 (名词作状语,向上)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5:文言句式

  1《烛之武退秦师》

  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

  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2.《荆轲刺秦王》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者……也”表判断。译文: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强迫你签订条约来回报太子。)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译文:将军的父母以及宗族,全被杀死或收入官府做奴婢。)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译文: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燕王拜送于庭(“于”表示状语后置。译文:燕王亲自在朝堂上行了礼送出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译文: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门客。)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译文: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们,不能携带任何兵器。)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为”后省去了代词宾语“之”。译文:蒙嘉就替荆轲先对秦王说。)

  使毕使于前(第一个“使”后省去了宾语“之”。译文: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自己的使命。)

  客何为者?(何为─为何)

  3.《鸿门宴》

  倒装句:

  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

  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

  具告以事

  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被动句: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
看过"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的还看了:

1.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3.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496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