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中语文《长恨歌》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长恨歌》同步练习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高中语文《长恨歌》同步练习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为巩固课堂学习,进行相应的课堂同步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长恨歌》同步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长恨歌》同步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3.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

  答:

  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参考答案】

  1.(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2.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3. (1)据曲词可知,文中所见之景是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所想之景是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通过景物描写,抒写了汉元帝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

  (2)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4.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5. 答案:(1)“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侧重怀古
看过"高中语文《长恨歌》同步练习 "的还看了:

1.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课堂同步练习及答案

2.高二上学期语文同步辅导练习题

3.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138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