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听课记录_高三语文听课笔记总结
高三语文听课记录_高三语文听课笔记总结
听课记录是学校领导、教师为了交流、检查、总结、研究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所作的课堂听课记录。高三语文学习同样小做好听课记录。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高三语文听课记录,欢迎参考!
高三语文听课记录一:荆轲刺秦王
师:回溯历史的长河,穿越时间的长空,在那军阀混战,战火分飞的民国年代,我们见识了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毛泽东;在那狼烟四起,烽火连天的春秋时期,我们见识到了顾全大局深明大义,多谋善辩的烛之武;在那揭竿而起,马革裹尸的秦末汉初,我们看到了骁勇善战,骄横自大而又优柔寡断的项羽;今天我们在那硝烟不断,金戈铁马的战国年代又将与谁相遇呢?他有着什么样的性格?请翻开课本《荆轲刺秦王》。
师:同学们已经做过预习工作了,那该文选自哪里?
一生:《战国策》
师:好,关于《战国策》,同学们收集到哪些资料呢?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一生:《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编辑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经刘向整理,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其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师:这里,我补充一下,从文学的角度上看,《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师:对于本文的背景,同学们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谈一谈?
一生:战国末期,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秦灭韩,又破赵,统一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行刺秦王。为此,他找来了荆轲,精心侍奉。
师:很好,同学们预习的都很充分!
二)整体感知课文,文言知识分析。要求:
(1)现在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初读课文。
(2)划出疑难词句。同桌和前后桌同学为小组互相讨论解决,如仍有争议的留下师生共同探讨。
生:(安静看书,看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其他同学帮助共同解决。
一生:穷困是贫穷吗?
另一生:穷,走投无路,犹如“追穷寇”之穷。古代缺少衣物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无出路叫穷,困,困窘。
一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是什么意思?
另一生: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一生: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是什么意思?另一生: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贡献、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给(jǐ),供应,供给。职:贡赋,赋税。
一生:“北蛮夷之鄙人”中的“鄙”是和《曹刿论战》中的“肉食者鄙”一样吗?
另一生:不一样,这一句中“鄙人”理解为“北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蛮夷:古代泛指少数民族。鄙:边疆,边远的地区。
一生:“王负剑”中“负剑”是什么意思?
另一生:背剑,即把剑推到背上,以便拔出。
生:……….
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好,大家通过一问一答,互相解决了问题。但是学习文言文我们还要侧重基础知识的整合积累,下面把同学们分为四组分别完成如下工作。
一组 通假字
二组词类活用
三组 特殊句式
四组 古今异意
互相交换整理的笔记。
同学们整理得非常的好,下去后每个同学把本文的文言知识整理上笔记本,加强巩固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