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2016虹口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2)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2016年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8 分)

  1.人对开放满怀期待,开放后却最终感到恐惧、不敢面对的事实(2分)

  2.人行动的原则、方式和楷模(2分)

  3.解释说明取向统一的世界里,思想冲突的两极都是普遍存在的。(2分)

  4.C(3 分)

  5.(1)善待各种各样的参照系(2)习惯无人响应的文化环境(意近即可)(一点2分,共4分)

  6.(1)首尾呼应。首段明确了开放的恐惧的来源和人面对恐惧的表现,为本论部分张本,尾段则进一步肯定开放的恐惧的重要意义,并且指出人们不能像孩子一样作书本上的自由之梦,使议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2)本论部分对开放的恐惧的性质从四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使文章的观点具有全方位的视角。(3)本论部分采用并列结构,结构清晰。每一段开头都点明分论点,论述角度明确。(4)结论部分,作者紧扣产生原因不同的恐惧,逐一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使行文呈现出滴水不漏的严谨。(一点2分,共5分)

  (二)(19 分)

  7.渲染了寒冷萧瑟的氛围,暗示了梵高悲剧性的一生,奠定了文章深沉庄重的基调(2分)

  8.梵高的绘画题材以自然为描写对象(1分),自然又赋予梵高的绘画以超人的精神力量和表现力(2分)。(共3分)

  9.突出了梵高临死前极度痛苦的状态(1分),加深了梵高命运的悲剧色彩(1分),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意近即可)(1分)。(共3分)

  10. D(3 分)

  11. 例:生前卖不出画和死后画作拍得天价。突出了梵高的悲剧命运,也突出了梵高之价值,抒发了作者对于梵高命运的深沉的叹惋之情。(或:生前为人忽视冷落和死后为人爱戴争夺,既突出了梵髙命运之悲剧色彩,也突出了世人之势利。抒发了作者对于梵高的叹惋,对世人的批评。)(或:梵高的贫穷、苦难与罗丹、莫提格里昂尼作画时的富有、愉悦作对比,突出了梵高在生活的困境中仍不放弃艺术追求的品格,抒发了作者对梵高的崇敬之情。)(3分)

  12. 好。梵高生前不为人知,受尽冷落和贫穷、孤独,但最终在死后得到了人们的承认、爱戴、尊重、感谢,这与《药》中的夏瑜的命运有相似之处,通过相同命运的人物的联想,更加能够激起人们对梵高的身世的同情以及对其艺术命运的反思。以社会制度先驱者的命运来和梵高比较,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梵高作为艺术前驱者的悲剧命运的不平与同情,对梵高天才情怀的深深的理解和赞美。

  或:不好。将梵高与革命者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人物身份相较不妥。纪念梵高的是深受他的绘画影响的真实的后人,而纪念夏瑜的那个花圈是鲁迅先生奉将令而凭空添上去的,而且《药》的结尾充满了虚无缥渺的悲剧的色彩,与梵高生前悲剧死后荣耀,为人们爱戴的状态也并不相符,而且不能够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对于梵高作为艺术前驱者的悲剧命运的不平与同情,对梵高天才情怀的深深的理解和赞美。(5分)

  (三)(6分)

  13 (1)而无车马喧(2)留恋处(3)惑而不从师(4)君子去仁(5)鬓先秋(6)则不如无书(7)非淡泊无以明志(8)半属芦花半蓼花

  (四)(8分)

  14.黄(或其他符合桂花颜色特征的字)(1分)

  15.C(3 分)

  16.答案示例:尾联中作者以桂自勉,以百草喻世俗之士,用百草竞春愁来反衬桂的光华内敛,表达了自己内敛淡泊、不欲与世俗之士争名夺利的高尚情怀。这两句托物言志,借桂抒怀,形象自然,言浅意深。(4分)

  (五)(17分)

  17.(1)恰逢,适逢(2)知道(3)攻取(4)同“值”,价钱(4分)

  18.(1)王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董延光不高兴。(而、赏格)(3分)

  (2)(王忠嗣)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李林甫更加嫉恨他。(省略、数、恶)(3分)

  19.B(2 分)

  20.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错一处扣1分,2分)

  21.(1)石堡城险固,吐蕃坚守;(2)攻取石堡城伤亡太大;(3)得不偿失,于国家益处不大。(3分)

  【参考译文】王忠嗣,华州郑人。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无事生非,曾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皇帝正谋划夺取石堡城,下诏询问攻取之计,忠嗣上奏说:“吐蕃倾全国之力守卫石堡城,如果屯兵坚固的城池之下,耗费士卒数万人,然后才能夺取它,恐怕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去的,请厉兵秣马,等时机成熟再夺取它。” 皇帝心里不高兴。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董延光不高兴。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前来游说说:“大夫爱惜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计划。可是大夫已派出士卒万人, 却不立重赏,凭什么鼓舞士气?况且大夫吝惜几万匹赏赐,而给奸人留下进谗言的把柄,如 果不能取胜,归罪于大夫,大夫就先受祸害了。”忠嗣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 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几万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 ”延光过期没能攻克,果然向皇帝诉说忠嗣阻挠进兵。

  另外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请求忠嗣协助筑城,趁机想留下他的军队;忠嗣先期到达,不见禄山而返回。(王忠嗣)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李林甫更加嫉恨他,暗中派人诬告他。皇帝大怒,贬忠嗣为汉阳太守。后来哥舒翰引兵攻打石堡城,占领了它,死亡将尽,像忠嗣所说,因此当世号称忠嗣为名将。当初,在朔方郡,每到互市时,忠嗣总是把买马的价钱给的很高,众蕃人争相前来交易,因此蕃马渐渐减少,唐军战马精壮。到天宝末年,繁衍生息的更多了。

  赞曰:凭忠嗣的才干,攻战必破,攻取必克,预计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偿所损失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深谋远虑了。

  (六)(12分)

  22.为全文的纲领,以提起下文(2分)

  23.设置义田(2分)

  24.如第④段先叙后议,以晏子“亲亲仁民”的美德衬托范文正公“规模远举”之贤在晏子之上。如第⑤段感叹开头,以“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的达官显宦“奉养之厚,止乎一己”的现象与“殁之日,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的事实作对比来反衬范文正公之义行。(任选一例,3分)

  25.B(2 分)

  26.①保障族人每天有饭吃,每年有衣穿(或:族人聚居一处,靠义田的收人来供养);②选择年长且有能力的人管理收支账册;③嫁娶丧葬都有不同的供养;④退居在家等待职务的人也予供给。(任选3点即可)(3分)

  【参考译文】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

  当他富贵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 人们。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予以资助。选择家族中年 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账目,按时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 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 发给三十千钱,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事 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 食,来供应在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枯竭之时。退居在家、等待职务的人予以供 给,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这就是它的大致情况。

  当初,范公还未富贵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做 了西部边境的统帅,才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 世的时候一样。逝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

  古时候晏平仲乘破车、驾瘦马。陈桓子说:“这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啊。”晏子回答说:“自 从我显贵以后,父系的亲族,没有不坐车的人;母系的亲族,没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亲族, 没有挨饿受冻的;齐国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济而点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像这样,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呢?还是彰明君主的赏赐呢?”于是齐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罚桓子饮酒。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齐君了解贤者,而桓子能认错服义;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次之分,而言辞有井然的次序:先说父系亲族,后说母系亲族,再说妻子的亲族,最后才提到关系疏远的贤者。孟子说:“由爱自己的亲人而施仁德于民众,由对民众仁德而爱惜世间万物。”晏子的作为接近于这一点啊。现在从范文正公的购置义田这件事来看,是比晏平仲还要贤明啊。他施行的规模的久远和全面,恐怕是要超过晏子的。

  啊!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职位,享受万钟禄米的人,他们宅第如此雄伟,车驾如此华 丽,歌妓如此众多,妻儿如此富有,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而本族的亲人不能登门的,难道还少吗?何况说帮助疏远的贤者呢?地位在他们以下的那些做卿、大夫、士的人,禄米如此充裕,享用如此丰富,也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而本族的亲人,拿着破碗讨饭,成为沟中的饿殍的,难道少吗?何况对于其他的人呢?这些人都是范文正公的罪人啊!

  范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业迹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栽的,我 可以不用赘述了。唯独敬仰推崇他的道义,因而记叙“义田”之事以留赠世人。
看过"2016虹口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的还看了:

1.2016长宁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答案解析

2.2016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3.2016高三潍坊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4.2016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2016虹口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2)

2016年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8 分) 1.人对开放满怀期待,开放后却最终感到恐惧、不敢面对的事实(2分) 2.人行动的原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