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语文质量分析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结果(3)
2016高三语文质量分析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结果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基层工作的干部要专注民生工程,深入基层,将民生工作做实,切忌 。
②对于观赏艺术品,大多数观众带着看热闹的心态, ,匆匆过一眼就离开了。
③作为一个北方人,对岭南的景观历史知之甚少,诸多风景名胜在心底仅留下 的片段。
A、浮光掠影 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B、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 蜻蜓点水
C、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 D、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浮光掠影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分级诊疗制度解决了群众在看病过程中比较拥挤的问题,方便了群众就医,保证了医疗质量,提高了医疗效率。
B、今后几年,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社会抚养负担较轻,比较适合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利时机。
C、专家表示,虽然不要尽量多吃肉类,但是如果只吃素那就太绝对了,氨基酸、蛋白质要从动物蛋白里得到。
D、中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对地下水、土壤和公众健康的影响还在上升,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九段沙湿地具有宝贵的生态价值,由长江泥沙沉积而成,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露出水面,是长江南支河段中最年轻的“处女地”,也是国内唯一基本保持原始河口沙洲地貌及发育过程的重要地区。 ,是呈自然演替状态下的典型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对研究地球生物演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A、海洋、河流、陆地三大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了九段沙湿地
B、九段沙湿地处在海洋、河流、陆地三大生态系统相互作用中
C、三大生态系统海洋、河流、陆地相互作用形成了九段沙湿地
D、海洋、河流、陆地三大生态系统相互作用使九段沙湿地形成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5分)
睡眠是生命的必需品, ,就会受到惩罚。保证睡眠,才符合生理科学。学习时间占用了睡眠时间,看起来是整天在念书学习,结果 。这不仅仅是科学的事,也是法律的事。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要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在6点半之前就起床了; ,在高中生群体中尤为突出,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在6至8小时之间的,比例高达65%。
17、下面是一幅“求救救助”流程构思图,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位捕鸟师在湖泽上张开了罗网,撒下了食饵。不一会儿,成群的鸟雀飞来。鸟师一拉网,所有的鸟都网在了网内。这时其中有一只大鸟撑开翅膀,所有的鸟雀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鸟师抬着头,紧追着鸟网。路人对他说:“鸟在天上飞,你凭着两条腿,怎么追得上啊?”鸟师答道:“日暮时分,这些鸟儿都要各自回巢,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说罢,他仍紧追不止。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回树林,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翻飞竞争,闹成一团,不一会儿,整个鸟网当空落下。鸟师连忙上去,把这些鸟都收拾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两个“杜绝”表述绝对化,注意原文“只顾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营构”“只求层次、直观性的表情达意”中的词语“只顾”“只求”】
2、D【“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与揭示,影视文本远远超越了其他的艺术门类”错,应是指文学,而不是指应是文本】
3、B【推理不当,原文比较的知识两人作品中所运用的词汇量,而不是比较其创作成就】
4、D【原文标点为“天下布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5、A(“会试”应改为“殿试”)
6、B【“他就预料到会有人叛乱”文中无据】
7、(1)面对危难苟且逃避,行吗?叛贼到了,还应当奋力抗击。(得分点:临、苟、免、力各1分,句意1分)
(2)泾原路钤辖擅自在武延川开挖边防战壕,俞献卿推测一定会招致外敌侵扰的祸害,赶紧发文制止。【得分点:擅、度、亟、檄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俞献卿,字谏臣,歙(shè)县人。少年时和哥哥俞献可因为文学而闻名,都考中进士。俞献卿初次任职补授安丰县尉。有个叫贵宁的和尚,积累了丰厚的财产,他的徒弟杀了他,到县衙欺瞒说师父出游了。俞献卿说:“我和贵宁友好,他没有告诉我而离去,难道发生异常了?”贵宁的徒弟脸色变了,俞献卿就把他抓起来,找出埋葬的尸体,全县大吃一惊。调任昭州军事推官,碰上宜州陈进叛乱,象州太守不能尽职,转运使发文通知俞献卿前往帮助他。等到达后,太守打算弃城逃走,俞献卿说:“面对危难苟且逃避,行吗?叛贼到了,还应当奋力抗击;不能取胜,不过一死而已,怎么能弃城逃走?”起初,昭州积存钱币极多,俞献卿全部用来买粮,积累了几万石,等这时大军到来,靠这供给军粮。
授任殿中侍御史,担任三司盐铁判官。上书说:“天下粮食布帛日益消耗,物价日益上涨,想不损伤民力,是不可能的。现在天下粮食布帛的价钱,比祥符初年增加了几倍。人们都说禾苗没有长成就被官府收购,桑叶没有长出就被官府征购。”
淮、浙盐利不丰厚,朝廷命令俞献卿前往经营,改立新法,每年增加盐税钱很多。恰好俞献卿的哥哥担任盐铁副使,调任开封府判官。朝廷挑选陕西转运使,宰相连续呈上几个人选,皇帝都不满意。一天,俞献卿在拟定的名单中。皇帝说:“这个人可以任陕西转运使。”当时边境上的将领大多通过事情请功,泾原路钤辖擅自在武延川开挖边防战壕,俞献卿推测一定会招致外敌侵扰的祸害,赶紧发文制止。不久,敌人果然来了,杀害将士,填塞所挖的战壕而离去。调往京西。趁着入朝对答,极力陈述赵振可任将帅,范仲淹、明镐可以重用,并逐条呈上边境策略,很完备。
授任福建转运使,回京任判三司盐铁勾院,多次升职担任尚书刑部郎中、直史馆、荆南知府,历任户部、度支、盐铁副使,凭着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的身份担任杭州知府。起暴风,江潮冲击堤岸,俞献卿大量征调士兵开挖西山,筑堤几十里,百姓感到便利。回京,主管三班院,掌管通进、银台司,最后担任应天府知府,以刑部侍郎官退休,去世。
8、第三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岁月”比作“东流水”,(1分)将“人情”比作“一哄尘”,(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情的淡薄。(2分)
9、诗歌前三联体现了诗人的悲凉与寂寞之情。(2分)诗歌尾联体现了诗人的感激和满足之情。(2分)游春的人,往来频繁,人情世故,过眼云烟;而岁月似水,光阴易逝,况且诗人老病缠身,这就使得诗人悲伤寂寞之情顿生。(1分)诗人依赖农民,衣食无忧,因此在路上见到农民心情非常愉快。(1分)
10、(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11、(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得1分;答B、C不给分。【D“傲慢”不准确,此时的南红卫更多的是无奈与尴尬。B没有运用肖像描写。C“说明南红卫是一个多疑的人”错,南红卫心存疑虑,是因为有诸多疑问想找南恒探个究竟,不能依次得出南红卫是一个“多疑的人”的结论】
(2)①三处环境描写构成小说的时间线索,夜深——繁星——黎明,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②第一处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营造出南葫芦抓偷菜贼时的紧张氛围。③第二处烘托南恒与南红卫深夜畅谈解开心结后的畅快心情。④第三处暗示着南恒与南红卫将齐心把村子建设得更加美好。【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①胸襟广阔,不计前嫌。曾经整过南恒二爸的南红卫被南葫芦抓住后,南恒为南红卫解围。②尽心尽职,关心村里的生计。当上队长后,打算办秦川牛繁殖场,为村里办实事。③讲原则又有灵活性。南恒处理了挪用公款的堂哥,但对偷大葱的南红卫因故网开一面。【每点2分】
(4)观点一:使主题思想集中深刻。①小说通过写生产队长对“能人”南红卫的征服,以小见大,真实地再现了一批““””后农村建设者们的心理历程;②批判了勾心斗角、结怨成仇的做法,指出不正当的“征服”的荒.唐和危害,表达了作者的反思;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征服对方,不能靠强力,应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观点二:使情节结构更加巧妙严谨。①小说围绕“征服”展开故事情节,前半部分南红卫偷菜被抓为后半部分南恒征服南红卫作铺垫。②小说一明一暗地写了两人之间的“征服”,南恒对南红卫是“软征服”,南红卫对南恒是“暗征服”,一明一暗,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巧妙。③小说以“征服”为纽带,采用插叙,带出“”中的种种内斗,使小说结构井然有序。
【除了以上两个角度外,考生还可以另立新说,另为解读,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12(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得1分;答A、C不给分。【D信息有遗漏,《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和其他苏联作品一起,催生了一个创作流派。A“一生专门从事文学翻译”错,原文为“20世纪50年代起,草婴作为专业会员参加作家协会,专门从事文学翻译”。C“草婴把自己翻译的一部苏联小说推荐给团中央宣传部”于文无据。】
(2)因为那双手为中国读者推开了俄罗斯文学的窗户,几十年辛勤地为中国读者翻译介绍了众多苏联作品。(3分)反复写草婴的那双手可以突出草婴对中国文学作出的杰出贡献,表达了作者对草婴的敬爱之情。(3分)
(3)第一问:顽强坚韧、奉献、默默无闻。(2分)第二问:他为中国读者翻译介绍了众多的苏俄作品,对中国社会与文学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但他坚持做一个“三无”人员,这体现了草婴立志做个普通人,却要为世界作出自己一份贡献的志向。(2分)为翻译苏俄作品,他克服困难学习俄文,年老时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不屈不挠,表现出他像小草一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分)
(4)翻译前通常要看十来遍原著,有时更多,把要翻译作品中的人物关系理清,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诸如习惯等搞明白。(3分)翻译时,要把自己和原作者融合在一起;还要注意时代背景的差异,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不同语言本身的特点。(3分)这启示我们,阅读翻译的文学作品,同样要多读几遍,弄清作品中的人物关系,人物的性格、特征,时代背景,民族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才能获得如原文读者读后那样的感受。(或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做好,都要花一番功夫,注意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并且精益求精)(2分)【其他方面的启示,只要在题目限定的范围内,言之有理也可】
13.C【蜻蜓点水:比喻只轻微地触及事物的表面,形容做事肤浅不深入。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浮光掠影:形容印象不深刻。①句强调做事要深入,横线前有“切忌”这一词语,选“蜻蜓点水”最恰当。②句强调观察事物不仔细,选“走马观花”最恰当。③强调印象不深,选“浮光掠影”最恰当。】
14、A【B结构混乱。可以把“比较适合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利时机”改为“比较适合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或“是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利时机”。C语序不当。把“尽量”移到“不要”前面。D搭配不当。“中国……对地下水、土壤和公众健康的影响还在上升”不搭配,可在“对地下水”前加“二氧化碳”】
15、B【解答本题从话题一致性来选择答案,A、C、D项改变了主语,使下一句“是呈自然……”暗中更换主语。】
16、(1)如果缺少睡眠(1分)
(2)学习效率反而降低(2分)
(3)睡眠不足是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2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居民可拨打电话或呼叫器进行求助救援,(1分)求救救助信息会传送到各级服务处理中心,(2分)服务中心就指派相关服务商到居民家中服务,(1分)服务结束后,居民将服务信息再反馈给处理中心。(2分)
18、参照201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这则材料涉及鸟、鸟师、路人三个角度进行写作。
(1)从鸟的角度。
A、鸟为诱饵所捕,可以立意为:①不要被诱惑所迷惑;②不要自投罗网。
B、大鸟撑开翅膀,众鸟合力齐飞,便带着网飞上了天空,可以立意为:①一个好汉三个帮;②人心齐,泰山移;③团结一心,力量大;④集体力量大于个人;⑤要有一个好带头人。
C、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回树林,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翻飞竞争,闹成一团,不一会儿,整个鸟网当空落下。可以立意为:①心向一处使,才能成功;②想要成功,就要有共同的目标;③同心同德,团结一致;④思想(目的)与行动相反,就不能成功。
(2)从鸟师的角度。A、鸟师抬着头,紧追着鸟网,可以立意为:①坚持不懈;②紧盯目标,不气馁。B、鸟师认为这些鸟都要各自回巢,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可以立意为: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②把握事物规律,获得收获(成功)。
(3)从路人的角度,可以立意为:不了解事物,不可乱言。
看过"2016高三语文质量分析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