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数学的复习须知的介绍
高三的数学的复习须知的介绍
高中数学知识量大,考查范围广泛,综合性强,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规划,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三数学的复习须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的数学的复习须知
第一轮复习一般从8月到12月,以教材的知识体系作为复习的主要线索,以帮助同学们回忆、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知识为主,对知识面进行全方位的覆盖,以及对基本方法、基本题型进行总结、反思;
第二轮复习大概从2月到4月中旬,在此阶段打破了教材的体系,主要是对高中数学的六大板块进行专题性的复习,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综合性运用,提高解题的准确性、速度性和解答题的规范性;
第三轮复习一般从4月中旬到5月中旬,此阶段主要是同学们进行高考试题的模拟考试、训练,以培养同学们的答题技巧、答题方法、考场应变能力。5月下旬到6月5日期间则是同学们自主复习,以回归教材、错题反思、方法的进一步归纳总结。
所以在整个高三的复习中,第一轮复习所用的时间是最长的,它的复习成效将直接影响后面的复习效果。所以徐老师对数学学科的第一轮复习提出以下建议:
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心浮气躁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平时复习觉得没有问题,题目也能做,但是到了考试时就是拿不了高分!这主要是因为:
(1)对复习的知识点缺乏系统的理解,解题时缺乏思维层次结构。第一轮复习着重对基础知识点的挖掘,数学老师一定都会反复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如果不重视对知识点的系统化分析,不能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构架,自然在解题时就不能拥有整体的构思,也不能深入理解高考典型例题的思维方法。
(2)复习的时候心不静。心不静就会导致思维不清晰,而思维不清晰就会促使复习没有效率。建议大家在开始一个学科的复习之前,先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接下来需要复习哪一块儿,需要做多少事情,然后认真去做,同时需要很高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会有很好的效果。
(3)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学习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基础复习上来。
因此,建议广大同学在一轮复习的时候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的揣摩每个知识点,弄清每一个原理。只有这样,一轮复习才能显出成效。
要把书本中的常规题型做好,所谓做好就是要用最少的时间把题目做对。部分同学在第一轮复习时对基础题不予以足够的重视,认为题目看上去会做就可以不加训练,结果常在一些“不该错的地方错了”,最终把原因简单的归结为粗心,从而忽视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对基本结论和公式的记忆及基本计算的训练和常规方法的积累,造成了实际成绩与心理感觉的偏差。
可见,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的联系,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不妨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的函数部分为例,就必须掌握函数的概念,建立函数关系式,掌握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学会利用图像即数形结合。
每个同学在数学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有共同点,更有不同点。在复习课上,老师只能针对性去解决共同点,而同学们自己的个别问题则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同学们的讨论,并向老师提问来解决问题,我们提倡同学多问老师,要敢于问。每个同学必须了解自己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要明确只有把漏洞一一补上才能提高。复习的过程,实质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了,复习的效果就实现了。同时,也请同学们注意:在你问问题之前最好先经过自己思考,不要把不经过思考的问题就直接去问,因为这并不能起到更大作用。
高三的复习一定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所以千万不要盲目做题。第一轮复习非常具有针对性,对于所有知识点的地毯式轰炸,一定要做到不缺不漏。因此,仅靠简单做题是达不到一轮复习应该具有的效果。而且盲目做题没有针对性,更不会有全面性。在概念模糊的情况下一定要回归课本,注意教材上最清晰的概念与原理,注重对知识点运用方法的总结。
1.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部分同学平时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做作业时免不了互相对答案,也不认真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会而不对”是高三数学学习的大忌,常见的有审题失误、计算错误等,平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就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可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必要时作些记录,也就是错题本,每位同学必备的,以便以后查询。
2.做好解题后的开拓引申,培养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中得到提高,因而解完题后,需要再回味和引申,它包括对解题方法的开拓引申,即一道数学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去分析,可以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
考虑的愈广泛愈深刻,获得的思路愈广阔,解法愈多样;及对题目做开拓引申,引申出新题和新解法,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激发创造精神,提高解题能力:
(1)把题目条件开拓引申。
①把特殊条件一般化;②把一般条件特殊化;③把特殊条件和一般条件交替变化。
(2)把题目结论开拓引申。
(3)把题型开拓引申,同一个题目,给出不同的提法,可以变成不同的题型。俗称为“一题多变”但其解法仍类似,按其解法而言,这些题又可称为“多题一解”或“一法多用”。
3.提高解题速度,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解题方法的巧妙与简捷;二是对常规解法的掌握是否达到高度的熟练程度。
很多同学都是一看到题目就开始做题,这也是一轮复习应该避免的地方。做题如果不注重思路的分析,知识点的运用,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做题前要把老师上课时复习的知识再回顾一下,梳理知识体系,回顾各个知识点,对所学的知识结构要有一个完整清楚的认识,认真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思想,以及方法,还要学会总结归纳不留下任何知识的盲点,在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对各个知识点的细化。这个过程不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到了后续阶段会越来越熟练。因此,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有助于训练自己的解题思维,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实践出真知,充足的题量是把理论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保障,在足够的题目的练习下不仅可以更扎实的掌握知识点,还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知识点,避免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由于高考依然是以做题为主,所以解题能力是高考分数的一个直接反映,尤其是数学试题。而解题能力不是三两道题就能提升的,而是要大量的反复的训练、认真细致的推敲才会有较大的提升。有句话说的好,“量变导致质变”,因此,同学们在每章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做足够的题,才能够充分的理解这一章的内容,才能够做到对这一章知识点的熟练运用。
但是,大量训练绝对不是题海战术。因为针对每章节做题都有目标,同时做题训练都需要不断的总结,既要横向总结,也要纵向深入。只要在每章节做题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能感觉到这一章的知识点有哪些,典型题型有哪些,方法和技巧有哪些,换句话说,如果随机抽取一些近几年关于这一章的高考题都会做,那就可以了。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介绍
一.明确“主体”,突出重点
第二轮复习,教师必须明确重点,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讲深讲透,讲练到位.以下列举各章节的重点,供参考.
1.函数与不等式(主体).代数以函数为主干,不等式与函数的结合是“热点”.
(1)关于函数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常以三角函数为载体)、对称性及反函数等处处可考.常以具体函数,结合图象的几何直观展开,有时作适当抽象.
(2)关于一元二次函数,是重中之重.有关性质及应用的训练要深入、广泛.函数值域(最值),以二次函数或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值域,特别是含参变量的二次函数值域研究为重点;方法以突出配方、换元和基本不等式法为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与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二次曲线交点问题,都与一元二次函数息息相关,在训练中应占较大比重.
(3)关于不等式证明.与函数联系的不等式证明,与数列联系结合是重点.方法要突出比较法和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公式法.对于放缩法虽不是高考重点,但历年考题中都或多或少用到放缩法,故掌握几种简单地放缩技巧是必要的.
(4)关于解不等式.以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可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综合题型为目标,突出灵活转化,突出分类讨论.
2.数列(主体).以等差、等比两种基本数列为载体考查数列的通项、求和、极限等为重点.关于抽象数列(用递推关系给出的),讲练界限要分明,只限定可化为等差、等比之类.
3.三角训练中要抓基本公式的熟练运用,突出正用、逆用和变式用.近几年呈降温趋势.训练题型、方法、难度等达到教材水准即可.
4.立体几何(主体).突出“空间”、“立体”.即把线段、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考查置于某几何体的情景中.几何体以棱柱、棱锥为重点.棱柱中又以三棱柱、正方体为重点;棱锥以一条侧棱或一个侧面垂直于底面为重点,棱柱和棱锥的结合体也要重视.位置关系以判断或证明垂直为重点,突出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的灵活运用.空间角以二面角为重点,强化三垂线定理定角法.空间距以点面距、线面距为重点,二者结合尤为重要.等积转化、等距转化是最常用方法.面积、体积计算,解答题涉及棱锥(特别是三棱锥)居多.因为三棱锥体积求法灵活,思路宽广.
5.解析几何(主体).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客观题照顾面,解答题应综合,突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等,突出与函数的联系.
二.研究高考,科学安排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其特点是:稳以基础为主体,变以选拔为导向,能力寓“灵活”之中.鉴于此,复习安排要做到:“二个加强三个突出”.
1.客观题要加强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高考采取了客观题(选择与填空)减少运算量、降低难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充分发挥选拔功能的做法.这就需要第二轮复习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功夫.定时定量训练每周至少1次,总量不得少于8次,达到大部分学生一节课完成,“优秀生”用30~35分钟完成,失分不多于2个题目分的目标.题目设计,数形结合(4~5个),组合选(2~3个),“估算”或特值法(2~3个).
2.加强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2003年考题,在“解法代数化”的基础上,鲜明特点是代数与几何联系考查明显加强了.如(22)等.复习中代数、几何“各自为战”的现象必须根治.
3.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高考试题总体分析来看,基础性强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强能力考查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让“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硬套模式”的下去,让重视分析、注重选法、思维灵活、学习潜力大的“上来”.
4.突出“三多--发展”训练.“一题多问,层层递进”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特点.复习中,要多练多问题,多练“由大到小”的分解训练,多做结论发散训练;发展一问为多问,一证为多证多算等.
5.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试题叙述较长,部分学生就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这在应用题中较为普遍,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解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强化变式,引导学生认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另外,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如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利用所给信息解题等.
三、做到“四个转变四个突出”
1.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许多解题方法和规律,如何提取运用是第二轮解决的关键.“给出方法解题目”不可取,必须“给出习题选方法”.选法是思维活动,只有在如何选上作文章,才能解决好学生自做不会,教师一讲就通的现象,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突出高考“热点”问题.第二轮复习仅有两个半月时间,面面俱到从头来过一遍是根本办不到的.要紧紧围绕重点方法(通性通法),重要知识点,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及近几年“热点”题型,狠抓过关.
3.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突出讲练落实.一切讲练,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贪多嚼不烂,学生消化不了,落实不到学生身上,讲练再多也无用.只有重质减量,才能抓好落实.减少练习量,不是指不做或少做,而是在精选上下功夫,做到非重点的少讲少做甚至不讲不做.
4.变以“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并举,突出因材施教.高考标准分转换的特点是,原始分中的“含金量”与偏离(正向或负向)平均分的程度成正比.况且,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与成绩的“强弱”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一味强调“补弱”是不科学的.要因人而异,因成绩而异.一般,成绩居中上游的学生,应以“扬长”为主,居下游的学生,应以补弱为主.处理好“扬长”与“补弱”的关系,是大面积上线的重要举措.
四、处理好五个方面
努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益,以下五个方面是必须处理好的.一是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一网打着满河鱼”,而是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减少废话,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二是讲练比例问题.第二轮复习容易形成“满堂灌”或“大撒手”,这样都不利于学生学懂会用.每堂课都要精讲精练,分配好讲练时间,一般以30分钟为宜.三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问题.课堂中,有的讲得多,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僵化,应变能力差;有的简单提问,过多的板演、笔算,貌似气氛活跃,讲练结合,其实是教师的惰性行为.双边活动的真谛是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拔要害.四是讲评的方式方法问题.学情抓不准,讲评随意,对答案式的讲评是影响讲评课效益的大敌.必须做到评前认真阅卷,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的结合,要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矫正.还可采取“自教自”的办法,让学生讲好解法,讲错误处,展开争论.这种方式,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极易让学生接受.五是信息反馈问题.系统论的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提高课堂复习效益,加强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两条反馈渠道非抓不可.一条是通过练习或检测搜集信息.近几年,我市采用的“穿插复习法”对信息搜集很有帮助.即在大专题复习过程中,每周穿插一次以选择题为主的定时定量训练,内容以检测刚学过知识为重点,兼顾后继复习内容.这样,既做到了掌握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又抓住了后继复习的要害,复习便有了针对性.另一条是每两周开好一次学生座谈会,有针对性地选取上、中、下三类学生进行交谈和问卷调查,每位教师先行“诊断”,再集体研讨分析学生的要求和看法,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五、克服六种偏向
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复习集中几个难点,讲练耗时过多,不但基础没夯实,而且能力也上不去.
2.克服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一知半解,题目虽练习,却仍不会做.
3.克服只练不讲.教师不选范例,不指导,忙于选题刻印.
4.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
5.克服集体会议不力.备课组不调查学情,不研究学生,对某些影响教与学的现象抓不住或抓不准,教师“头头是道,夸夸其谈”,学生“心烦意乱”.不研究高考,复习方向出现了偏差.
6.克服高原现象.第二轮复习“大考”、“小考”不断,次数过多,难度偏大,成绩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碍;或量大题不难,学生忙于应付,被动做题,兴趣下降,思维呆滞.
高三数学复习的三个阶段的介绍
第一轮复习:8月—12月,回归教材
第一轮复习以教材的知识体系作为复习的主要线索,梳理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对知识面进行全方位的覆盖,以及对基本方法、基本题型进行总结、反思。该阶段内,同学们需要留心平时不注意的简单基础,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切勿因为基础易懂就擅自脱离老师复习的节奏,脱离教材知识,一味大量地刷题有时候并不能保证复习的高质量,极有可能给自己挖个大坑。
高考涉及到高中三年的教材,教材以上的知识毕竟多而庞杂,不少学生会结合学习类软件来理清大纲,筛选自己的薄弱知识点。问酷App就结合了课程大纲罗列出各科知识点,包括必修和选修部分,并关联同步练习题,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
第二轮复习:2月—4月中旬,专题性复习
该阶段主要为突破教材,对高中数学的六大板块进行专题性复习。问酷App中设置的专题学习模块,方便学生及时就不同知识点进行专项集中练习,加上近五年以来各学科的高考真题,经典类型题则均配备了教师的讲解视频,强化练习同时对各知识点进行拓展衔接。
总的来说,第二轮复习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各知识点的综合性运用,提高解题的准确性、速度性和解答题的规范性。
第三轮复习:4月中旬—5月中旬,模拟训练
此阶段主要是高三生进行高考之前试题的模拟考试和训练,以培养答题技巧、答题方法和考场应变能力。与此同时,也是考验大家总结、反思能力的关键时期。
最后的5月下旬到6月5日期间,则是以自主复习为主,考验大家对教材回归、错题反思等进一步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是一个心态调整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错题归纳之后对于不懂的问题,同学们要做到及时解决、及时发问。
综合来看,在整个高三的高考复习中,第一轮复习所用的时间是最长的,超过4个月,也侧面说明了基础内容在整个高考中是占据一定比重的,第一轮回归教材成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面二轮、三轮的复习效果,甚至影响到高考的最终发挥,因而要尤其注意
猜你感兴趣:
2.高考数学备考策略
6.高考数学冲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