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历史>

谈谈高三历史的常规性复习

时间: 若木631 分享

  进入高三,新课的学习基本结束,老师和同学都开始进入紧张而又忙碌的复习之中。结合自己几年来高三历史教学的实际,我想在“看书、听课、做题”这些常规性复习方式上给高三学生提一些建议。

  一、看书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完全抛开课本去复习是不足取的。由于高中分科前历史课时相对不足,师生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大部分同学对课本知识一知半解。所以我提倡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前把相关的内容先看一遍,并记下自己的疑问,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去听。

  在自己复习课本时,要注重了解模块与模块之间、单元之间的关系,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编?编者的意图是什么?这样容易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理清知识脉络。当然仅仅从宏观上去学习历史是远远不够的,近来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历史细节,所以这就要求大家复习过程中要仔细,大到目录、标题,小到地图注释都不要落下,不要留下知识死角。现在许多地方流行三轮复习模式,我认为只要认真仔细地对待课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没有必要固定于三轮模式,一轮就可以了。

  同学们在复习课本时,不要机械地去整段整段的背诵,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这段文字要传达什么信息?主旨是什么?千万不要记课本的原话,要用自己的话记课本的思想。复习历史课本时不能图快,而是要求“透”,为了防止出现记忆疲劳、厌倦的状况,可以改变一下复习的顺序和方式。还要注意,自己最厌烦的章节更要多看,那可能是你的薄弱环节,也可能是大家共同的“软肋”。你弥补了,你在高考中就具有了优势。

  二、听课

  课堂是我们学生接受知识和方法的主要场所。教师的讲授要高效,同时学生的听讲也要相应跟上,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再加上历史复习课比新授课更多的是归纳和综合的理性知识,缺少了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因此学生更容易在课堂上走神。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要不断地去提醒自己,让自己的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不要出现脱节的现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在听课时没有必要老是盯着教师和黑板,在教师讲解停顿或处理非重要问题时,可以看看课本,既起到缓解视觉疲劳的作用,又能把课堂和课本衔接起来。当老师语速放慢或反复强调时,要对相关内容作适当的笔记。

  历史复习课的笔记也是有讲究的。我建议课堂上记得不要多工整、多详备,只要粗略地把一些关键词记到纸上即可。如果过分追求课堂上记的详尽,势必会影响听课效果而得不偿失。课下可以凭着自己的记忆和那些关键词进行整理,实际上,整理笔记的过程也是很好的复习课堂内容的过程。整理的历史笔记最好记到一个单独的本子上,防止记到课本上与原来记的内容相混淆,影响以后的复习。

  三、做题

  高三历史复习中做一些题目是非常必要的,既可以巩固知识,检验复习效果,还能提高解题技巧,锻炼应试心理素质。当然题海战术是绝对应当摒弃的。我建议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要精做习题,做透每一题。精练的前提是精选习题。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是我们首选的资源,另外一些大市的高考模拟题也是可以考虑的。

  那么怎样算做透呢?我举历史材料题做例子。第一步是审题:先看这道题前的导言部分(大部分题目都有),它能告诉你这一题是围绕哪方面主题来考查的;接着去看问题,材料题几个小问题之间往往是承接的,难度是递增的,所以第一问有必要也有可能回答出来,为下面的回答打好基础,定好方向。还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是“根据材料”,还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是“归纳、概括”还是“分析、比较”,要求不同,答题内容、格式也截然不同。另外,每一问设置分值的多少也能间接地反应答案要点的多少。

  总之一句话,审题上花时间是不会冤枉的。第二步是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看材料时先看材料出处(作者、作品、时间),这些将帮助你了解材料的写作背景,材料观点的立场倾向等。材料的首句、尾句,省略号前后句都是应重点关注的(往往隐含解题信息)。最后在答题时要尽量做到“准、全、精、美、快”,即答案准确、全面、精炼、美观、速度快。这几点要求是渐进的,后者要建立在前者完成的基础上。比如,决不能为了速度而忽视了答案的准确。还有,答题要用学科语言,要点化,要有逻辑性。如果是平常做习题,还要在做后及时总结:出题人要考查哪些知识点?我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有什么不同?如果这道题做错了又有典型性,就可以抄到笔记本上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只有精做、做透,才能既迅速提高成绩,又不被题海所累。

  高考没有捷径可走,更不要只注意形式而忽略了复习的内容和效果。我们只要能够让“看书、听课、做题”这些常规性“武器”充分发挥威力,就能够取得高考的胜利。

9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