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时间: 诗盈0 分享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有很多的知识是需要我们认真去看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高三历史,欢迎大家来参考哦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符合下图所反映的王朝政治特点的是

  ①宗法制盛行 ②分封制实施 ③郡县制推行 ④皇帝制确立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古代中国的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某种文学形式有较为灵活的句式,多具有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往往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该文学形式的代表作家是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辛弃疾

  3.北朝《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有

  ①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 ②政府对“市”实行行政管理

  ③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 ④草市已经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据《资治通鉴》记载:“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柳公权擅长的书法是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5.王同学在查询古代中国某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统计表时,看到一段说明文字:“由于没有系统统计路府州军县的资料,如以下统计数据有误,敬请谅解,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补充。另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内容未列入统计。”据此判断该同学最有可能查询的朝代是

  A.秦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6.明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以下属于这位思想家的主张是

  A.“发明本心” B.“正君心” C.“循天下之公” D.“知行合一”

  7.清初某著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指出:“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为政之道,必先田、市”。从上述的材料信息中可以得出

  ①他主张将富民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

  ②他的经济思想与黄宗羲的经济思想相似

  ③他认为“富民”可以稳定国家政治秩序

  ④他的思想是对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经济政策的继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下图所示的股票被称之为“中华第一股”,发行于1873年。下列有关该股票反映的时代信息中,正确的有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诞生 B.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9.某同学准备了一份研究性学习材料,其中包括如下关键词:“工业建设会”、“一战”、“纺织业”、“青岛”。他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D.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

  10.冰心在晚年曾忆起她在那年5月的经历:“那天下午,我家的女工给我们送东西,告诉我说街上有好几百学生,打着纸旗在游行,嘴里喊着口号,要进到东交民巷来,被外国警察挡住了路,路旁看的人挤得水泄不通。”下列情景符合冰心描述的是

  A.地点发生在上海 B.学生是这次游行的主力

  C.口号里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东交民巷是租界

  11.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红船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

  A.发动武装起义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开展国共合作 D.领导工人运动

  12.《两湖战场的作战》一书中叙述了某次战斗的场景:“7月上旬,……第4、第7军和第8军在安仁、衡阳、永丰(今双峰)地区集结后, 分三路向长沙进攻,后攻克。”此战斗最有可能发生在

  A.北伐战争时期 B.秋收起义期间 C.徐州会战中 D.淮海战役中

  13.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通过开展广泛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上述抗战路线是在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14.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以六十年为一周期。2018年是戊戌(狗)年,下列事件中,同样发生在戊戌年的有

  ①康有为、梁启超等策划维新变法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是

  A.综合国力的提升 B.中美关系的缓和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改革开放的推行

  16.从图1到图2,美国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重大问题上发生了认识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指强调

  A.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D.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票证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有关下图所示票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内使用 B.表明物资困难局面得到解决

  C.只有和钱同时使用才能买到猪肉 D.使用时不能突破数量和种类的规定

  1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一创举

  ①是在贵州、四川开始试验推行 ②于1983年初在全国基本实行

  ③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肯定人的欲望 B.歌颂自然的人性

  C.揭露教会的贪腐 D.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20.《英国通史》的作者认为,“1689年的《权利法案》中多数条款都是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只有议会才可以征税,议员有言论自由等等。但是用书面形式将这些‘权利’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具有重大意义。《权利法案》因此成为‘英国宪政’中最重要的奠基性文件之一,它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再打下一个基础。” 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A.此时的英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B.《权利法案》受到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影响

  C.《权利法案》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D.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

  21.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玻恩曾说:“与其说是因为我发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是因为那里包含了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基础。”第一次在著作中提出“关于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基础”,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理论大综合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普朗克

  22.启蒙运动是众多因素汇聚而成的时代必然产物,下列对其产生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B.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D.近代自然科学的逐渐兴起

  23.右图所示的是题为“全球大捷”的漫画,反映了二战中某一年的战场形势,符合该漫画所表达的正确信息有

  ①在北非,德国军队被打败 ②苏联红军的反击取得成效

  ③美国军火从大西洋西岸运往英国 ④丘吉尔出任首相,英国开始反击德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中所述的“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包括

  ①欧洲联盟的建立 ②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③不结盟运动兴起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

  A.①②④ B.①

  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5.坦桑尼亚《公民报》2017年3月1日报道,某国际组织再次对坦战略城市项目(TSCP)提供1.3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以加快坦噶港、阿鲁沙等七个重要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最终实现工业化目标。试判断该组织的标志是

  26.【加试题】历史上对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众说纷纭,有人根据文莹的《续湘山野录》中“烛影斧声”的记载,疑心宋太宗“弑兄夺位”,也有人根据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辩解开脱。虽没有定论,然后人不时提出新依据。对上述观点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历史事件的争论越是争论越无法解决 B.历史争论的解决离不开考古的新发现

  C.合理的历史存疑有助于新史料的发现 D.价值判断导致史实出现倾向性的选择

  27.【加试题】中俄之间,恩恩怨怨数百年。下列关于中俄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中俄《尼布楚条约》是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不平等边界条约

  B.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俄国侵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C.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表明中俄之间已经建立了结盟关系

  28.【加试题】1924年9月,国际联盟第五届大会上,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理共同提交了《日内瓦议定书》。议定书保证维护《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包括维护法国东欧盟国边界的现状。会上,含法国在内的十国签署议定书,但英国却最终宣布拒绝接受《日内瓦议定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达了国联尝试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 ②迎合了战后民众要求和平的思潮

  ③践行了《非战公约》解决争端的原则 ④体现了战后欧洲局势的纷繁复杂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加试题】亚里士多德和牛顿在科学研究方面都有所建树。他们的共同点有

  ①在多领域取得成就 ②从事物理学方面的研究

  ③在当时科学领域达到较高水平 ④使用“归纳—演绎”的实验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加试题】下列世界遗产的建筑风格与万神殿最为接近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

  材料二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十年代中期,我国是怎样开展“现代工业革命”的。与西方的工业革命相比,此时我国发生的工业革命有何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历史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请任选其中一种观点,推断这一观点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33.观念的变化取决于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西汉以前都城布局坐西朝东,是继承过去宗法制度的礼制,以东向为尊。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王子今《“忠”观念研究》从历代典籍、石刻、碑文、敦煌遗书等多种史料以及民俗文化、人名、地名中发掘“忠”观念的表现及演变过程,发现秦汉专制政体的奠基导致“忠”的政治规范的定型。“早期(战国时期)政治道德形式中的某些情感因素,已经逐渐为完全由政治地位所决定的义务和责任的严格规范所代替”,“为人臣必忠”,“危身奉上日忠”。表明“忠”是对皇帝的绝对服从,“不忠”常常是君主令臣下致死的罪名。

  ——黄敏兰《质疑“中国古代专制说”依据何在》

  材料三 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中美直接的文化文流开始。……dragon错译龙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在华建构的结果。……中国不可能改变。《圣经》中对dragon是撒旦、恶魔的界定。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人来说,中国是恐饰与邪恶的象征。“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蔓延。2005年,法国里昂证券亚洲分部推出了一份有关中国发展的报告,其封面画不无渲染之意:中国巨龙正在吞噬地球。从报告的数据看,中国2004年已成为世界钢铁、铜、燃煤、铁矿等原料最大的消费国。

  ——摘编自人民《永远的误读——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材料一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建筑观念?(2分)

  (2)材料2的政治观念又有了怎样的变化?(2分)

  (3)20世纪50年代和21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分析西方人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6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783年12月23日,对于硝烟刚刚散尽的美国来说,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大陆会议将在安纳波利斯举行一个隆重而朴素的仪式,美国独立战争之父、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将军将在这里交出委任状,并辞去他的所有公职。

  之所以称这为一个仪式,是因为实际上在此之前,他已经遣散了他的部属,并发表了动人的告别演说。他说:“你们在部队中曾是不屈不挠和百战百胜的战士;在社会上,也将不愧为道德高尚和有用的公民……在抱有这样一些愿望和得到这些恩惠的情况下,你们的总司令就要退役了。分离的帘幕不久就要拉下,他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

  ——《伟大的几分钟:美国“国父”华盛顿交权仪式纪实》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华盛顿的主要历史功绩。(4分)

  (2)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结合图片,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4分)从孙中山的这些贡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吸收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内容(2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B C D D D C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B B D C A B A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B C D D D C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31.(10分)

  (1)观点:农商并重,相辅相成。(2分)

  (2)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变为对商业的重视和对商人的推崇。(2分)

  (3)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2分),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2分)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2分,每点1分,写出2点即可)

  32.(10分)

  (1)开展: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走工业化道路)。(2分)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原因:旧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或旧中国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学习苏联工业化经验。(2分)

  (2)以1992年为界。依据:经济改革的角度(1分)。

  史实: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1分)

  以2001年为界。依据:对外开放的角度。(1分)

  史实: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1分)

  33.(10分)

  (1)观念:推崇皇权(或答皇权至上)(2分)。

  (2)变化:道德情感因素被政治义务和责任严格规范所代替。(2分)

  (3)20世纪50年代:妖魔化中国(2分)。原因:世界处于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中国抗美援朝。( 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21世纪:中国威胁论。(2分)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成为西方强有力的竞争者;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分,任答两点即可)

  34.(10分)

  (1)华盛顿的主要功绩:领导北美人民开展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2分)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实现了民族独立。(2分)

  (2)思想贡献:孙中山首先提出了“三民主义”(2分)后来,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又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分)

  合理内容: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或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卢梭的“人民主权说”。(任答两点即给2分)

  关于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贵州中学期末考试)西周时期,周公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整理、改造,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的“周礼”。这主要说明了“周礼”

  A.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B.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

  C.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

  D.具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2.(2019河北省武邑中学联考)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礼器风格兼有北方戎族色彩,晋国公室也多次与戎狄通婚,赵国的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这些史实

  A.反映了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B.说明少数民族文化日益成熟

  C.表明分封宗法制度走向崩溃

  D.印证了民族交融趋势的发展

  3.(2019河北省武邑中学调研)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

  A.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

  B.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

  C.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稳定

  D.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

  4.(2019山东临沂市第十九中学调研)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文献 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记》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秦汉时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5.(2018东阳中学期末考试)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监察宰相而且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御史和宰相的关系变化反映了

  A.御史和宰相互相牵制、互为仇敌

  B.宰相已经失去了行政权

  C.专制主义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的权力相等

  6.(2018山东实验中学期末考试)公元前5世纪中期,执政官、平民与贵族代表组成的“十人委员会”拥有最高立法权,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肯定了“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由此可见,罗马法律的制定

  A.推动共和政体的确立

  B.本质上维护贵族利益

  C.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体现了各阶级的利益

  7.(2019广东省百校联考)苏格拉底因批评传统信仰中不协调的东西而获罪,在法庭上他耻于向陪审团乞怜,甚至拒绝按惯例让自己的子女、亲友当庭哭诉以博得同情,而是居高临下,据理力争,这就使得陪审团难以采取变通做法。最终陪审团以过半票的结果宣布其死刑。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司法程序遵循了民主原则

  B.辩才不能影响陪审团的决定

  C.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D.公民缺乏演讲技巧的能力

  8.(2019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模拟)新政期间罗斯福谈到美国三权分立政体:“现在其中的两匹马在协力前行,但第三匹马却拒绝跟进,因为最高法院、联邦政府之间的权力平衡被彻底打破,我的目的就是要恢复这种平衡。”从1937年到1941年,罗斯福获得了七次大法官任命机会,大法官的笔奠定了罗斯福新政的宪法基础,这表明

  A.罗斯福总统动摇了美国司法独立

  B.总统和法官之间存在权力冲突

  C.新政推动总统行政权的逐步扩大

  D.三权分立政体阻碍新政的施行

  9.(2019四川省宜宾市诊断)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1884年法国议会又通过决议“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这表明法国

  A.借鉴了英国责任内阁制 B.总统共和制更符合国情

  C.民主政治进程的曲折性 D.保皇派的力量仍然强大

  10.(2019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联考)在某历史时期,湖南涌现出许多进步报刊,如《抗战日报》《观察日报》《大众日报》等。另外,《新华日报》《解放》《群众》《毛泽东自传》《抗日的八路军》等书报期刊在湖南均有大量销售。这表明

  A.国民党在湖南的力量削弱

  B.报刊业缓和了国共两党关系

  C.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D.政治局势推动了报刊业发展

  11.(2019湖南省醴陵市联考)下表为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担 6.54 5.72

  印花 匹 14.25 4.98

  袈裟布 匹 10.68 4.98

  棉纱 匹 6.94 4.86

  A.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B.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中国降低进口洋货税率 D.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激增

  12.(2019四川省宜宾市诊断)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13.(2019江苏省泰州市期中)1970年10月下旬,尼克松在欢迎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的宴会上,第一次以美国总统的身份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这被认为是“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据此判断,美国

  A.积极传递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

  B.彻底改变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C.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D.开始推进与中国新型区域合作

  14.(2019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联考)2017年11月,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的封面耐人寻味—象征五星红旗的红黄底色上用中英文写着“中国赢了”,这是该杂志创刊以来首次使用中英两种文字展示其封面内容。这说明

  A.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B.中美对峙的新冷战格局即将出现

  C.“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

  D.美国“单极世界”梦想彻底破灭

  15.(2019云南省大理市)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缓和、谅解、合作”三部曲政策和“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年,戴高乐访问苏联,同苏联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术合作协定。法国的举动

  A.冲击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B.加快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C.表明法国和关国盟友关系破裂

  D.推动多极化格局本形成

  16.(2018沈阳中学期末考试)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D.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7.(2019湖北省仙桃中学)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在苏州,棉布业市镇有南翔镇、新泾镇、月浦镇、江湾镇等;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黄溪镇、濮院镇等,这说明当时

  A.商业分工越来越细致

  B.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C.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18.(2018杭州中学期末考试)从《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官僚资本 1.8 42.2 2.2 12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 12.41

  A.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B.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扶持

  C.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D.民族资本发展速度快于官僚资本

  19.(2019河北省武邑中学)19世纪中期,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福建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杭州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湖南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表明

  A.国内需求扩大使茶叶生产增加

  B.通商口岸附近的农业逐渐破产

  C.出口数量增加扭转了贸易逆差

  D.开埠通商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

  20.(2019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调研考试)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B.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C.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

  D.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

  21.(2019江苏省泰州市期中)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用前清官厅恶称。”上述称谓变化的社会意义主要在于

  A.强调信念一致

  B.强化公仆意识

  C.充实人民语言

  D.彰显平等精神

  22.(2019浙江省杭州模拟)下图所反映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B.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

  C.发展中国家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

  D.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23.(2019湖南省醴陵市联考)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明确提出“美国利益第一”“美国至上”等主张;英国“脱欧”;西欧一些政党与政界人士反思,甚至抵制经济全球化,这些现象表明

  A.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反作用明显

  B.恐怖主义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C.全球化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D.发达的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

  24.(2019湖南省重点高中联考)美国传统文学主要反映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乐观精神,文学作品中处处体现着美国人发奋图强、乐观向上,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美国梦”的精神,二战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使美国文学产生了消极、悲观和厌世的主题,“美国梦”走向幻灭,美国二战后文学的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二战使美国人蒙受巨大灾难

  B.战后美国经济发展面临空前困难

  C.战争前后美国人生活出现巨大落差

  D.美国人原有的信仰和观念被打碎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7题~第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5.(2018毛坦厂中学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近代以来,政治民主化是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总趋势。

  材料一 正如美国宪政评论家所说:“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立的四种主要决策实体(众议院、参议院、总统、最高法院)中,民众只有权选一种。其他三种的选举至少要两度远离民众控制。根据1787年的宪法,民众只选举众议院议员,而且众议院议员任期短,只两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州立法机关则有权推举任期6年的合众国参议员。州立法机关推举出其认为合适的选举团成员,再由选举团成员推选出总统。……最后,由总统任命终身的联邦法官,从而尽量使那些决策者们远离民众控制。”

  ——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

  材料二 早在1954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曾经有人提出过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的前面作为第二章,以示重视公民权利的意见。但当时因为有许多人不同意而未成现实。时间过了28年,我国经历了摧残人权的“十年浩劫”之后,因而在现行宪法的起草过程中,当又有人提出这样的意见时,终于顺利地被接纳了。再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考虑:公民权利自由的内容同宪法《总纲》第2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规定紧密相连,如果没有每个人的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监督权以及其他的一系列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使,那么,所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将无从谈起。既然公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础,所以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移作第二章,紧接宪法《总纲》,这无论在实质上或者在逻辑上都是恰当的。

  ——许崇德《我国宪法是人民权利保障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权力的分配与运行机制所遵循的原则及其体现出的局限性。(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宪法是怎样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的?(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民主制度的共同之处及本质区别。(9分)

  26.(2019宜昌中学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公元前202年—220年 中国西安、洛阳

  罗马

  6世纪以后 中国

  13世纪以后 逐渐向西方转移

  18世纪 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阐述“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7.(2019宜宾中学期末考试)【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其中的一种,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开始征收,征收对象是十五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什五税一,即从农民的土地收获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同时算赋减至四十钱。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租税之半”。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农民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税率,并从此成为定制,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赋税改革的原因(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赋税改革的意义(7分)

  28.(2018茂名中学期末考试)【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从1965——1967年夏,和平运动逐渐形成。1965年以前,对于遥远的亚洲国家发生的战争,只有一些知识分子与和平团体关注。随着战争的升级,文化界自由派也开始反对约翰逊了。纽约书评有名望的编辑们发起了一次反对约翰逊战争升级政策的请愿活动。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要数学生的反战了。在伯克利的加州大学,爆发了有名的“言论自由运动”。在“言论自由运动”高潮的时候,学生甚至占据了学校的行政大楼,引起了全国性的罢课。当约翰逊对北越开始一系列轰炸时,很多大学里的教授和学生发起罢课运动,深入讨论战争。除宣讲会外,学生还开展了抵制征兵活动。学生认为。如果战争本身是错误的,那么支持这场战争的政策和行为也是错误的。

  —朱美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平反战运动的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兴起的主要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主要方式。(7分)

  29.(2018湖北中学期末考试)【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李提摩太,英国人,1870年底到达中国,先后在山东、山西、河北传教,并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与文化知识,李提摩太在中国生活45年之久,对中国社会有深入了解。李提摩太传教方式类似于利玛窦,以中国士民乐于接受的方式传布新教,19世纪70年代,山西、山东正值丁戊灾荒,李提摩太多方筹措银两,积极参与赈灾活动,提出欲救其灵魂必先救其肉体的主张。1893年翻译《泰西新史揽要》,书中所宣传的“变通观”、“进化论”学说,引起维新人士的兴趣。李提摩太乐于学习儒学、佛教、中国传统文学,将《西游记》《大乘起信论》等东方著作翻译成英文,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李提摩太还是山西大学的奠基人。1901年他提出用庚子赔款在山西创办大学——山西大学堂,李提摩太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方面完全贯彻英国教育模式,为山西培养出郑永锡、李蒙淑等技术人员,南桂馨、陈德坤等革命先烈,马俊、崔廷献等政治家。

  ——摘编自张昭军《中国近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提摩太在中国的主要活动。(7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李提摩太的活动加以评价。(8分)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历 史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周礼”是对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的整理、改造,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这充分说明“周礼”具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故D项正确;“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符合材料的部分信息,不是主旨,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还没有皇权,故B项错误;“周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社会稳定,C项错在“维护了”。

  【答案】D

  2.【解析】材料只是说明北方几个诸侯国的文化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说明燕、晋、赵三国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发展,但无法证明少数民族文化的成熟,故D项正确,B项排除;材料并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现实,排除A项和C项。

  【答案】D

  3.【解析】秦汉时期实行的爵禄分离的爵秩制中,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说明贵族政治的影响依然存在,故选A;“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说明当时已经确立了官僚政治,故B的说法错误,故排除;题干没有提到封建等级制度问题,故排除C;题干没有提到选官用人制度,而是说到了官员的待遇问题,故D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答案】A

  4.【解析】从材料的信息来看,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监御史监察地方,到了汉代惠帝、文帝和武帝时,分别派遣御史、丞相和刺史监察地方官员。这说明秦汉时对地方管理的管理加强,故选C;秦汉时期,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如何,排除B;监察官虽然负责监察地方官员,但其官职不高,排除D。

  【答案】C

  5.【解析】北宋由御史很少弹劾宰相到御史和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说明北宋相权进一步削弱,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故C项正确;A项错在“互为仇敌”;北宋宰相依然掌握行政权,故B项错误;监察官员与宰相的权力不可能相等,故D项错误。

  【答案】C

  6.【解析】《十二铜表法》由执政官、平民与贵族代表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肯定了“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平民斗争的结果,其制定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和共和政体的确立无关,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本质上维护贵族利益,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D项错在“各阶级”,故错误。

  【答案】C

  7.【解析】材料展现了雅典司法审判的流程,最终是陪审团投票确定苏格拉底有罪,从中可看出民主原则贯穿了雅典的司法过程,故选A项;“拒绝按惯例让自己的子女、亲友当庭哭诉以博得同情”,说明“博得同情”的方式是可以影响陪审团的意向的,故排除B项;法庭辩论、陪审团投票的方式说明司法程序没有问题,故排除C项;雅典人是最讲究演讲技巧的,故排除D项。

  【答案】A

  8.【解析】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与法院的斗争即行政与司法两大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衡。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三权分立与制衡,美国司法并非独立,排除A;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总统和法官之间存在权力冲突,排除B;由材料“罗斯福获得了七次大法官任命机会,大法官的笔奠定了罗斯福新政的宪法基础”,可见新政推动总统行政权的逐步扩大,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政体阻碍新政的施行,排除D。

  【答案】C

  9.【解析】材料“仅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表明法国用法律为共和政体的稳固提供屏障,同时这也说明法国当时保皇派势力仍然比较强大,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责任内阁制,故A项排除;总统共和制是美国的政体,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政治的曲折性,故C项排除。

  【答案】D

  10.【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湖南涌现出的报刊多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这说明政治局势推动了报刊业的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知这些报刊都是共产党主办的,材料并未涉及国民党的力量削弱;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国共关系的缓和;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知此时抗日战争所处的阶段。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答案】D

  11.【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均有大幅降低,这是协定关税带来的结果,说明当时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故答案为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项;C项不符合题干中“本质问题”的要求,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税率的变化,没有涉及商品数量的变化,排除D项。

  【答案】A

  12.【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属于历史叙述;材料“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属于历史解释,因此正确答案选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历史观点、历史结论,故ABD项排除。

  【答案】C

  13.【解析】本题考查了中美关系的改善。美国从来没有彻底改变敌视新中国的政策,故排除B项;《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在1972年,故排除C项;中美之间的关系不属于新型区域合作,故排除D项。根据“第一次以美国总统的身份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这被认为是‘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可知美国积极传递了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故选A。

  【答案】A

  14.【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中国的崛起受到美国的强烈关注,突出了当今时代下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中美对峙不符合史实;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正朝着“一超多强”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并未被打破;D选项错误,“彻底破灭”的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无法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答案】A

  15.【解析】材料反映了法国试图摆脱美国的影响,提高自己的世界政治地位,这是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因此A项正确,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加速欧洲一体化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C项的“破裂”不符合事实,排除。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没有形成,D错误。

  【答案】A

  16.【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太平洋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拉美之间的贸易,并没有体现菲律宾所受的影响,排除A;由材料“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结合所学,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专业的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选B;C中“完成了”不符合所学,排除C;鸦片战争后,由于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D。

  【答案】B

  17.【解析】从材料信息反映的明清江南地区棉布业市镇、丝绸业市镇的兴起,说明当时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不同地区的生产存在地方特色。故答案为D项。材料涉及的是手工业生产,和商业分工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市镇的规模,排除B项;材料主旨未涉及城乡经济联系,排除C项。

  【答案】D

  18.【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20-1936年民族工业产值和比重均高于官僚资本,故民族资本发展速度快于官僚资本,D项正确。A项的官僚资本迅速膨胀,与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快于官僚资本不符,故错误。1920-1936年,当时中国处于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民族工业和官僚资本,不能说明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C项错误。

  【答案】D

  19.【解析】题干提到的是福建、杭州和湖南等地茶叶种植面积大大增加,使得我国产茶区扩大,这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因为我国在鸦片战争之后被迫开埠通商,外商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增加所导致的,故选D;A不符合史实,因为国内自然经济为主导,对茶叶的需求量短期内不可能大量增加,故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通商口岸的农业逐渐破产,故B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题干没有提到贸易逆差问题,故C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答案】D

  20.【解析】材料“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业得到迅速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广告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商业的发展,故A项排除;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商业发展的需要,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故D项排除。

  【答案】B

  21.【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影响。题意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称谓的变化,没有体现信念的相关内容,故排除A项;公仆意识主要针对官员,与民间无关,故排除B项;称谓的变化是为了消除官职高低和阶级之间的尊卑,并非是为了充实语言,而是为了体现平等,故排除C项,故选D。

  【答案】D

  22.【解析】本题考查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发展。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发达国家人口比例低,但生产总值所占比例高,发展中国家人口比例高,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却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而不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和人口素质低,故排除B、C项;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这种现象的发展,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D项。故选A。

  【答案】A

  23.【解析】美国特朗普的主张和英国“脱欧”,是逆经济全球化的行为,表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曲折,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恐怖主义,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

  【答案】C

  24.【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作品能够以其特有的方式将这种意识表达出来,战争中发生的事,如600万犹太人被屠杀,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使美国知识分子感到震惊。他们怀疑人性是否还有善良的一面,也感到人难以控制自己制造出来的巨大物质力量。他们对文明与进步的信念发生了极大动摇。所以D项正确。材料不是论述战争使美国人蒙受巨大灾难,A错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呈现上升趋势,B错误。战争前后美国人生活出现巨大落差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

  【答案】D

  第II卷

  25.(25分)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和新中国宪法的有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权力的分配与运行机制所遵循的原则,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立的四种主要决策实体(众议院、参议院、总统、最高法院)中”,并联系所学来回答。其体现出的局限性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其他三种的选举至少要两度远离民众控制”等信息分析得出。

  (2)我国宪法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既然公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础,所以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移作第二章,紧接宪法《总纲》,这无论在实质上或者在逻辑上都是恰当的”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美两国民主制度的共同之处是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主权。本质区别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两种制度的阶级性质来回答。

  【答案】

  (1)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局限性:严重限制了大多数民众的民主权利及其发挥作用的渠道。

  (2)体现: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赋予公民以广泛的民主权利,并专设一章;将关于公民权利的内容放在国家机构相关介绍之前。

  (3)共同之处: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主权。本质区别:美国民主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或资产阶级专政),中国民主是人民民主(或人民民主专政)。

  26.(12分)

  【解析】

  本题要围绕认真“世界时间大挪移”而展开。第一小问,可以从资本主义世界形成、近代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发展等三个方面加以概括分析,要突出“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多方面动因。第二小问,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从变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概括分析,即要突出世界的整体性,又要揭示“世界时间”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各国(区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

  【答案】

  答案角度一: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角度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与成熟,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角度三: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兴起,推动了人类自然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启示:世界是一个整体,互相联系、相互影响;“世界时间”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各国(区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因此一个国家要引领“世界时间”,就应该注意制度创新、增强国力等。(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27.((15分)

  【解析】

  (1)从材料“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调整赋税政策”并结合西汉初年社会状况的相关知识可以分析出汉初赋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从此成为定制”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社会矛盾的缓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答案】

  (1)原因:①吸取秦亡教训;②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③鼓励百姓从事农耕生产;④政权初建,经济凋敝。

  (2)意义: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③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④为后代治世提供了借鉴。

  28.(15分)

  【解析】

  (1)依据材料“从1965——1967年夏,和平运动逐渐形成”、“随着战争的升级,文化界自由派也开始反对约翰逊了。”结合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可知60年代和平运动逐渐形成,同时美国深陷泥潭,人们越来越多的反对战争,而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也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识,国际反战运动发展愈演愈烈,这些因素都促使了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兴起。

  (2)依据材料“纽约书评有名望的编辑们发起了一次反对约翰逊战争升级政策的请愿活动。”、“学生甚至占据了学校的行政大楼,引起了全国性的罢课”、“除宣讲会外,学生还开展了抵制征兵活动。”可知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主要方式有文化界的请愿活动、学生罢课、召开宣讲会和抵制征兵等活动。

  【答案】

  (1)背景:和平运动逐渐形成;美国深陷泥潭;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识;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国际反战运动的发展。

  (2)主要方式:文化界发起请愿活动;学生发动了全国性的罢课;组织宣讲会,并开展抵制征兵活动。

  29.(15分)

  【解析】

  本题考查传教士李提摩太在中国的主要活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李提摩太在中国的主要活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先后在山东、山西、河北传教,并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与文化知识”“李提摩太多方筹措银两,积极参与赈灾活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李提摩太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方面完全贯彻英国教育模式”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

  (2)对李提摩太在中国的主要活动的评价,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893年翻译《泰西新史揽要》,书中所宣传的‘变通观’、‘进化论’学说,引起维新人士的兴趣”“将《西游记》《大乘起信论》等东方著作翻译成英文,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李提摩太还是山西大学的奠基人”“为山西培养出郑永锡、李蒙淑等技术人员,南桂馨、陈德坤等革命先烈,马俊、崔廷献等政治家”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答案】

  (1)传布新教、赈济灾民、传播西方先进思想、翻译中国典籍、发展新式教育。

  (2)传播进化思想,促进维新活动的发展;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山西近代教育的发展;为中国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阅读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广东实验中学期末考试)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B.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

  C.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

  D.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

  2.(2018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

  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

  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3.(2019河南省洛阳市联考)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投卷、荐举制度。所谓“投卷”,就是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以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及第机会。由此可见,唐代的投卷制度

  A.使士族门第不再有吸引力

  B.使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

  C.导致攀结权贵的不良风气

  D.客观上推动了文学的繁荣

  4.(2018内蒙古中学期末考试)如下表主要反映出

  A.古代中国地方行政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从秦朝到元朝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5.(2018福建省南平市)明代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为“三法司”,如果在办案的过程中,刑部或大理寺错误严重,都察院有权对其进行弹劾,都御史还有提督各道、考察百官、朝会纠仪的权力。明代都察院

  A.削弱相权并监督百官

  B.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C.具有三权制衡的特点

  D.保障了国家机器运转

  6.(原创题)柏拉图认为,这种“民主政体”是一种很坏的政体,最大缺点是“极端民主”、“过度自由”。只要人民推举,不管什么人都可当执政者,而富有治国才能的贤人却反而被抛弃。柏拉图认为的“最大缺点”

  A.带来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

  B.是对雅典民主政体全面客观的评价

  C.有利于调动当时雅典居民积极参政

  D.为后世民主集中制出现提供了借鉴

  7.(2018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都是明确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尤其是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同时少部分条文属于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公法”。近代法国拿破仑最引以为傲的,是其颁布并成为后世典范的“民法典”。这反映了

  A.私权保护与契约构筑社会规范

  B.西方法律轻视国家利益的保护

  C.罗马法被延用并不断发展到近代

  D.注重条文的大陆法系更具优越性

  8.(2019江西省抚州市七校联考)根据1975年美国参议院通过的第22条规则,如果全院五分之三的议员投票赞成,即可实施中止辩论规则,任何人的发言均不得超过一小时。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简化辩论程序

  B.提高议事效率

  C.维护宪政体制

  D.保障国会权力

  9.(2019四川省仁寿县零诊)1917年至1919年,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1919年以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战暴露资本主义侵略争霸本质

  B.工人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C.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0.(2019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1941年以后,国统区的经济、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开始陷入困境,1943年以后达到非常严峻的地步,而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垄断却大大加强,这就使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抗战时期国统区的这一状况

  A.反映了共产党政治影响力提升

  B.导致国民党的统治迅速崩溃

  C.反映了国民党政治地位的下降

  D.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

  11.(2019湖北省联考)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

  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

  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

  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12.(2019江苏省如皋市教学质量调研)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13.(2019四川省仁寿县零诊测试)下图漫画反映的是,2015年3月,继英国之后,欧洲大国法、德、意均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计划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该漫画的内容反映了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强化

  B.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开始形成

  C.英、法、德、意与美国同盟关系已彻底破裂

  D.英、法、德、意认同中国取代美国主导世界

  14.(2019湖北省联考)1958年,戴高乐在法国重新掌权后推行: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摆脱美国的核保护;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用缓和的外交政策代替冷战。这主要表明

  A.昔日欧洲霸主地位的情结仍在其心中

  B.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应掌握自己的命运

  D.和平发展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主题

  15.(2019湖南省醴陵市联考)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从1842年福州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机器制茶业兴起 B.海关关税的降低

  C.国内政局的变动 D.清政府的扶植政策

  16.(2019重庆市调研测试卷)宋以后,中国东南闽岭各地种棉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瓜,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有进一步发展;在湖南洞庭湖区还出现了比较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这表明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种植结构

  B.宋代农村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宋代农村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体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17.(2019河南省洛阳市联考)19世纪六七年代,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相反,贸易保护主义的主张在美国和德国却找到了市场。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激烈

  B.自由贸易政策超越了时代潮流

  C.经济实力影响国家外贸政策

  D.美、德挑战英国的业霸主地位

  18.(高三广东省湛江市)196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农业六十条(修正案)”,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这一修正案

  A.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B.调整了农业的生产关系

  C.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

  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9.(2019云南省昆明市调研测试)1990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621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改善了自1984年以来连续逆差的状况。到1991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

  B.已形成典型的外向型经济

  C.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D.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20.(2018湖南省长郡中学临考冲刺)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

  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

  C.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1.(2019江西省抚州市七校联考)下面是一幅关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漫画。其主要寓意可能是

  A.扩大经济合作范围融入全球化

  B.提升整体实力应对外部挑战

  C.打破地域障碍加强制度化建设

  D.减少贸易壁垒以便优势互补

  22.(2018四川省双流中学模拟)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4月5日,中国就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项下向美方提出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争端解决程序。中美贸易战中的某些现象说明

  A.美国经济衰落趋势在不断加强

  B.世贸组织是解决争端的唯一途径

  C.经济一体化使贸易战不可避免

  D.全球化背景下出现国家主权让渡

  23.(2018三明中学期末考试)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社会的形成

  B.民间教育的发达

  C.宋代理学的兴起

  D.频繁的对外交流

  24.(2018山东中学期末考试)(题文)“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以及启蒙思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们处于憧憬和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这段话反映了下列哪一部作品产生的背景

  A.《悲惨世界》 B.《人间喜剧》 C.《母亲》 D.《等待戈多》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7题~第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5.(2018湖南中学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回答下要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目睹西方列强在中国大肆倾销商品,攫取巨额利润,近代有识之士产生利权意识,主张挽回利权。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商战成为中国人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之最响亮的口号。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大肆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路权、矿权。与之相应,他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向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将主权与利权同时并提而将主权置诸重要地位。他们曾经寄希望于满清政府之自强御侮,然而清政府腐败无能,一次又一次地出卖国家利权,不能不令人大失所望。最后,他们总算从西方民主主义思想中找到了民权思想,并将实现民权视作维护国权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对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与流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二 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经济民族主义和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异同,并说明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1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晚清或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8分)

  26.(2018云南中学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摘编白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一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

  上表为16世纪到20世纪30-40年代内方中国观的变迁有关言论。请从表中任选两个时间段,并对其中的西方中国观加以解读。(要求:选明时间,观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7.(2018湖北中学联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英国中等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她们也最先起来进行斗争。“妇女选举权全国联盟”等妇女组织先后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以争取普选权,但英国政府视而不见。一战爆发后,大量妇女听从英国政府劝说到工厂从事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妇女争取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1918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关于妇女工作的部分文件

  时间 颁布机构 文件名 内容或结果

  1937年5月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妇女与男子在选举和被选举权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1937年9月 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 《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决定》 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妇女积极参加国防教育和识字运动,增加她们的救亡知识,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

  1939年3月 中共中央 《关于开展妇女工作的决定》等 中国女子大学在延安落成,它先后培养了1000余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妇女干部。

  1939年4月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关于目前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指示信》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的原则。

  1943年2月 中共中央 《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 陕甘宁边区妇女的生产运动逐渐走向高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解放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妇女解放相比,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特点,并分析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历史意义。(8分)

  28.(2018福建中学期末考试)(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可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而双方的目的则跟朝鲜半岛毫无关系,朝鲜人本身也已沦为牺牲品。”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的第一次失败》

  材料二 日本因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因为战争而牺牲无数且至今分离对峙,美军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苏联因为战争而成功地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

  ——摘自《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朝鲜战争扩大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主要参战国的影响。(7分)

  29.(2018东阳中学期末考试)(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吴敬梓,康熙四十年(1710)出生在“科第仕宦多显者”的一个官僚家庭。他深切渴望有朝一日能在科场上大显身手,二十三岁中秀才,之后一直没有中举。在逐渐看到了官僚的徇私舞弊,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他对举业由热衷到失望,从而潜心创作《儒林外史》。吴敬梓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以后,他不知不觉地对新鲜信息已有所吸收。他认为读经书,做学问,要采取“不在宋儒下盘旋,亦非汉、晋诸贤所能笼络”的态度,并公然斥责当时的理学家“于经生制举业外,未尝寓目,独好窃虚谈性命之言,以自便其固陋”。

  《儒林外史》以深刻的笔触批判了科举制度,反对八股取士的办法,无情地讽刺和嘲笑了那些热衷功名富贵的人,并剖示了科举制度对他们的毒害。吴敬梓的笔触并没有停留在这种政治文化的外显层次上,而是发展到宏观的民族文化的深隐层次,《儒林外史》触及知识分子的精神解放的问题,即知识分子在八股取士的牢笼下如何冲破精神罗网的问题。在艺术上,讽刺大师吴敬梓是用饱蘸辛酸泪水的笔来写喜剧,来描绘封建主义世界那幅变形的图画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林外史》的历史价值。(7分)

  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历 史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各诸侯国与周王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这表明,诸侯国与周王在文化上的一致性,故D正确;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上,并未达到青铜器的标准化生产力水平,故A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血缘的内容,故B排除;材料中并未体现出青铜器是周王赐予,故排除C。

  【答案】D

  2.【解析】材料“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表明中央派官员逐级将法律宣讲到地方,使全民都要知晓法律、遵守法律,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正确;材料与“诸侯国争霸割据”无关,排除B;材料不是反映文化传播,而是宣讲法律,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派官员逐级将法律宣讲到地方,无法体现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排除D。

  【答案】A

  3.【解析】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投卷、荐举制度,说明存在不通过科举考试而入时而仕的情况,即士族门第依然具有吸引力,故排除A;投卷、荐举制度的存在说明科举制并不完善,排除B;攀结权贵的不良风气并非始于实行投卷、荐举制度,排除C;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这说明擅长诗文可以辅助科举考试,故选D。

  【答案】D

  4.【解析】表中主要反映从秦代到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联系所学可知,这种趋势带来的影响是,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被削弱。故答案为C项。A项中的“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说法错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有规律可循,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D项中的“矛盾与困局”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答案】C

  5.【解析】督察院的目的是促使各部门有效协调发展,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D正确;督察院不会削弱相权,A错误;办事效率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督察院具有三权分立并制衡的作用,C错误。

  【答案】D

  6.【解析】雅典直接民主形式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存在许多弊端,因此需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来解决这一弊端,故答案D项。柏拉图否定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不是它的优点,排除A项;柏拉图的评价忽视了雅典民主政治对城邦的贡献,不够客观和公正,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政治,而非“居民”,排除C项。

  【答案】D

  7.【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和拿破仑“民法典”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根据材料,《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尤其强调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注重私权保护和契约;而拿破仑的“民法典”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两者反映了私权保护与契约来构筑社会规范,A项正确;B项“轻视”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C、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反映,排除。故选A。

  【答案】A

  8.【解析】根据“如果全院五分之三的议员投票赞成,即可实施中止辩论规则,任何人的发言均不得超过一小时”可知,这一规定是中止辩论规则以及辩论时间的限制,有利于缩短时间,提高议事效率,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简化辩论程序”,排除A;中止辩论规则以及辩论时间的限制与维护宪政体制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参议院中止辩论规则以及辩论时间的限制,与“保障国会权力”无关,排除D。

  【答案】B

  9.【解析】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后,各地出版的刊物数量猛增,并且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增多,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说明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的剧增,反映的是时局变动对思想变化的影响,与一战无关,故A错误;B不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的剧增的主要原因,排除;新文化运动1915年已经开始,并不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故D错误。

  【答案】C

  10.【解析】材料中“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表明国民党的威信下降,政治地位在下降,故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共产党政治影响力”问题,排除A;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统治迅速崩溃,B错误;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不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排除D。

  【答案】C

  11.【解析】依据材料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实行不同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这是因为两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不同,实现民主共和的道路也不同,即两国的具体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因此B项正确。A项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C项两国阶级革命的结果不同及D选项经济基础不同皆为B项两国国情不同的具体阐述,因此B项可以概括A、C、D三个选项,更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B

  12.【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D项错误。

  【答案】A

  13.【解析】根据“继英国之后,欧洲大国法、德、意均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计划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美国最终未能阻止四国加入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漫画反映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在经济上的表现,故A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开始形成,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彻底破裂”表述太绝对,错误;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取代美国主导世界”表述错误,排除D。

  【答案】A

  14.【解析】依据材料“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摆脱美国的核保护;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用缓和的外交政策代替冷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执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主导欧洲的联合,成为美苏两极之外的重要力量,这表明在复杂国际中应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非主要体现法国的霸主情结;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法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材料并非主要表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D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

  【答案】C

  15.【解析】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南方一带的国内市场受到很大影响,大量茶叶只能出口,福州茶叶贸易开始兴盛。因此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政局的变动,故答案为C项。当时还没有出现机器制茶,排除A项;B、D项不符合史实,当时清政府海关出口关税没有降低,也没有清政府的扶植,均排除。

  【答案】C

  16.【解析】经济作物的种植主要是面向市场,南方一些地区开始种植经济作物,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农村的种植结构。故答案为A项。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成为种植主体”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宋朝时期新航路尚未开辟,排除D项。

  【答案】A

  17.【解析】材料中“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说明受自由贸易政策影响的国家较少,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还不够激烈,故A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顺应了当时时代的潮流,并非超越时代潮流,故B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德国尚不能挑战英国工业霸主的地位,故D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主张自由贸易主义,因为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其工业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而“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在美国和德国找到了市场”,是因为此时美国、德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于英国,因此用贸易保护主义来抵制英国的产品竞争,故C正确。

  【答案】C

  18.【解析】“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反映了中共中央对农村分配制度的调整,实质是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B正确;1978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C项中“结束了”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中修正案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1962-1965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D错误。

  【答案】B

  19.【解析】“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表明90年代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反映出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排除A;材料只是表明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并没有到“外向型经济”的程度,C错误;21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时间不符合题意,错误。

  【答案】C

  20.【解析】材料中的“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是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因此苏联的上述举措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答案为A项。“国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变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项;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在1925年已基本完成经济恢复的任务,排除D项。

  【答案】A

  21.【解析】根据“APEC”“trade”,漫画说明亚太经合组织要打破贸易壁垒,反对贸易保护,体现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减少贸易壁垒以便优势互补,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亚太经合组织打破贸易壁垒,无法体现“扩大经济合作范围”,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提升整体实力应对外部挑战”,排除B;根据“trade”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意在减少贸易壁垒,并非打破地域障碍,C错误。

  【答案】D

  22.【解析】“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体现出美国的贸易保护,结合所学,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下,为了享受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利益,国家应在坚持国家利益原则的前提下,在适当的领域限制或让渡国家主权,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美国经济衰落,A错误;B项中“唯一途径”表述太绝对,错误;C项中“不可避免”表述过于绝对,错误。

  【答案】D

  23.【解析】根据“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结合所学,宋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适应市民需要的文化艺术随之兴起,宫廷音乐让位于市井音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故A正确;宫廷音乐让位于市井音乐和民间教育、宋代理学、对外交流无关,排除BCD。

  【答案】A

  24.【解析】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为人类设计了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但现实社会并没有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么美好,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艺术。A是浪漫主义,B是现实主义,C是苏联文学,D是现代主义,故A正确。

  【答案】A

  第II卷

  25.(25分)

  【解析】

  (1)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与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异同点,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他们曾经寄希望于满清政府之自强御侮”和材料二中的“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至于原因分析可以从社会性质、国情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对晚清或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各自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

  【答案】

  (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不同:英国殖民扩张带有侵略性质,中国强调收回利权,带有救亡图存性质。

  原因:英国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通过殖民掠夺实现资本原始积累。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

  (2)

  认识1:从中国的角度来看:

  中国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与经济渗透的一种被动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洋务运动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产生与发展。

  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否定,它显示出近代中国人在中外交往中开始走向近代化,催生和助长了近代政治民族主义,到20世纪初,推动了中国人民的利权观念的重心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助推形成了推翻清王清的巨大洪流,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认识2:从英国角度来看:

  英国早期经济民族主义加速了英国农业生产逐渐完成了资本主义化;同时也使英国工商业的资本主义方式日益得到巩固,最终促成了英国社会的转型。

  26.(12分)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表格概括出两个时段观点,然后依据材料进行分析论证,本题可以从19世纪或者20世纪30-40年代选取时间,前者通过比较19世纪西方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差异去论证;后者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从而获得西方国家的好评回答。

  【答案】

  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评价比较消极,主要是因为西方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普遍建立,启蒙运动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加大了殖民扩张。同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各方面显示出衰落态势,并不断受到西方的侵略。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军政界对中国评价比较积极,要是因为日本侵华与二战爆发,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中国战场成为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正是中国的坚持抗战减轻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压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美国在亚洲及太平洋战场需要中国的协助和配合,因此对中国评价比较高和积极。

  27.(15分)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历史背景:战前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妇女对国家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第二先问,特点:中等阶级妇女是这场运动的先锋;下层运动和上层改革相结合;通过立法保障妇女权益;妇女解放斗争具有长期性。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妇女解放与抗日救亡相结合;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为广大农村妇女;涉及内容广泛。第二先问,历史意义:提高了边区广大劳动妇女的地位;改良了边区的社会风气;有力地推动了边区建设,支援了抗战;增进了边区广大妇女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治认同感。

  【答案】

  (1)历史背景:战前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妇女对国家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回答其他答案,如政府迫于现实的压力等,可以酌情给分)

  特点:中等阶级妇女是这场运动的先锋;下层运动和上层改革相结合;通过立法保障妇女权益;妇女解放斗争具有长期性。(回答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2)特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妇女解放与抗日救亡相结合;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为广大农村妇女;涉及内容广泛。

  历史意义:提高了边区广大劳动妇女的地位;改良了边区的社会风气;有力地推动了边区建设,支援了抗战;增进了边区广大劳动妇女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治认同感。(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28.(15分)

  【解析】

  (1)原因:根据“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得出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根据所学,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

  (2)分别从对中国、对朝鲜和对美国的影响分析回答,对中国,可从捍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角度回答;对朝鲜,根据“朝鲜因为战争而牺牲无数且至今分离对峙”得出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对美国,可从侵略、战争政策受到打击和坚定了美国继续敌视新中国的政治立场分析解答。

  【答案】

  (1)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视社会主义阵营为最大的障碍,决不容许对方势力扩张;二战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是“冷战”在亚洲的延伸发展。

  (2)对中国,捍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对美国,侵略、战争政策受到打击,坚定了美国继续敌视新中国的政治立场和“冷战”政策。

  29.(15分)

  【解析】

  (1)背景:根据“在逐渐看到了官僚的徇私舞弊,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吴敬梓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以后,他不知不觉地对新鲜信息已有所吸收”“深刻的笔触批判了科举制度,反对八股取士的办法”“并公然斥责当时的理学家”分析总结。

  (2)价值:根据“深刻的笔触批判了科举制度,反对八股取士的办法,无情地讽刺和嘲笑了那些热衷功名富贵的人,并剖示了科举制度对他们的毒害”得出批判了明清科举取士对读书人的毒害及其时代弊端;根据“触及知识分子的精神解放的问题,即知识分子在八股取士的牢笼下如何冲破精神罗网的问题”得出反思当时知识分子的出路与精神解放问题;根据“来描绘封建主义世界那幅变形的图画的”分析得出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日趋没落。

  【答案】

  (1)科举取士扼杀人才成长;理学僵化,束缚知识分子思想;商品经济发展,新观念冲击传统思想;君主专制强化,政治黑暗腐败。

  (2)批判了明清科举取士对读书人的毒害及其时代弊端;反思当时知识分子的出路与精神解放问题;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日趋没落。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相关文章:

1.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初三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3.高考历史真题全国卷

4.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5.北京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4158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