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化学>

高三化学复习反思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做好化学的复习反思,会让你得到新的收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收集整理的高三化学复习反思以供大家学习。

  高三化学复习反思(一)

  一、备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高三化学备考复习阶段,即要全面复习学科主干知识点、考点,又要借助一定量的训练,达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答高考试题的能力。可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每年常会出现如下情况:

  1、学生复习、练习过,教师梳理讲评过的知识与练习题,隔一段时间重现后,学生觉得许多知识点、练习题似曾相识,但仍有部分学生无从下手。

  2、有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踏实,除将知识点梳理一遍,对应练习题先独立做后又听老师讲评,还主动将部分练习题再次整理了一遍,却在高考时拿不到高分。

  3、还有一些学生沉溺于“题海战术”,使自己成了解题的机器,缺乏解题的变通性、灵活性,更缺少深刻性、独创性。

  4、还有少部分学生感觉化学越复习越困难,有力不从心,甚至放弃的念头。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化学学习的过程和高考成绩的提升,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反思。

  二、对高三化学备考复习的反思

  1、反思复习教学过程

  从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化学复习教学目标的定位,学科主干知识点、考点、难点、热点的梳理、细化、归类、整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训练与培养是否使学生从“朦胧混沌→积聚→清晰准确→深入精熟”,教学方法的交替和综合,主动地从这些环节反思不足与薄弱之处,如:是否存在急于赶教学进度而忽视学生的思考、讨论;是否将几节课的复习内容浓缩在一课时完成,蜻蜓点水,不能让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是否在课堂教学中对部分知识无限制地予以拓展、造成偏难、所选例题起点过高,综合性过强,而留给学生的练习又没有精选等,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查漏补缺,改进调整,完善优化。

  2、引导学生反思复习学习的过程

  引导学生从如何再次回归熟透课本,合理地用好复习资料,提高复习课的听课、自习课的自主学习效率,是否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共同将知识重现、理解、掌握,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内化吸收;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尤其是课余时间的利用是否有计划;是否存在疲于做题而又不善于动笔的现象诸多复习过程去反思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3、师生共同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

  是否存在讲授习题中因选择切入点、分析问题的方法过程不恰当而使学生理解有难度、不能掌握,还是学生对题干涉及的主要知识点不熟悉、或者有障碍、审题不到位、表述欠准确、欠条理等而难以解答,需要从这二方面去反思再现解题过程,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师生思维拉近或者同步,学生就会自发地找出思维的不足,知识的疑点、方法应用恰当与否。

  4、师生共同对检测、月考的试卷进行反思

  教师从试题难度、考点分布、考查层次是否得当、学生失误率高低反思,引导学生从理综答题顺序(物理、化学、生物的顺序、各科由易到难、还是由前到后)采用哪种顺序最适合你,考试时时间按排如何,理综300分,物理120分、化学108分、生物72分,而答题时间150分钟,平均每分钟应获取2分,这样化学答题时间约为54分钟左右;是否存在因困难而花去时间使容易题没时间解答而失分?考试过程是否紧张,如何消除?每次考完讲评后是否进行自我失误分析等方面进行反思。

  三、反思之后的对策

  反思是发现的源泉,通过反思能使高三化学复习从教与学两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使复习备考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谈谈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的几点粗浅认识,以求复习效益更好。

  (一)夯实基础是提高应考能力的必要条件

  1、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的首要任务,如果仅仅做成对所学课本知识进行回忆、再现、简单重复,就会使复习成为温故有余而知新不足,要引导学生从知识的不同角度去感悟,去训练,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如在复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考点时,在要求学生回忆元素周期律,周期表中主族、副族、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对这些知识重新认识和加深理解记忆,在此基础上应让学生不参看课本、复习用书,画出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周期表,并对应标出主族元素的符号,然后写出具有10e—和18e—构型的所有微粒的化学式或者符号,这些问题的准确完成只简单靠课本知识点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对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达到熟悉的程度,才能顺利写出。

  2、全面复习是夯实基础的重点要求,要将考纲中的考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复习,不能遗漏。因为任何一个考点都有可能考到,但是不能对所有知识点平均使用力量,采取“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选择一些学生理解不到位,学习有难度的考点作为重点去复习。如“电化学”知识既要从概念、条件、电极反应、实质出发,去让学生自主独立复习,再应花点时间列出一些自发的、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设计原电池,也可以利用电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做一些用电子守恒法解决相关计算的练习题,以达到对这一知识的熟练应用。

  3、复习基础知识尤其是学科主要概念、理论时要精选和设计一些由浅入深有梯度的练习,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帮助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再次理解和灵活应用。

  如电解质溶液是高中化学主要的基本理论之一,更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为此可分类对这部分考点进行复习:①比较盐溶液的pH大小,②计算电解质溶液离子浓度及大小比较,③离子共存问题,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⑤pH计算,⑥水的电离,⑦综合考查,对应的练习题可从06年、07年高考理综试题中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试题进行选取。

  再如对物质构成、性质及其变化实质这一考点复习时可设计如下练习:

  ①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离子,但只有一种电中性的原子。②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彼此的结合方式多样,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③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都属于同种元素。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如果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变了,其化学性质就变了。⑤储存在物质中的化学能在化学反应前后是不变的。⑥构成宏观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如离子键、共价键。学生进行上述各点正误判断时,必须举出对应的实例才能准确判定,而实例的例举正是概念有具体应用。

  (二)培养能力是提高应考能力的根本保证

  知识学会学不会是一个理解掌握问题,而能否在高考限定的时间内将所学知识熟练灵活应用则是一个能力问题,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关注知识面的同时,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抓住重点,在练习设计与使用中,精心挑选或改编、创新设计习题,做到精练、精评,充分发挥习题的基础性与导向性的功能。将能力渗透在平日的复习中着力训练,培养。

  1、对学生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和自行能解决的练习题,应舍得留给学生时间,当然需要给学生选定一定量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完成,不要一讲到底。如有机推断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这类题知识点、信息点多,难度大,要求高,可让学生分层解决下列问题:①可使碳链增加的有机反应有哪些,减小碳链的反应有哪些,试举例。②写出引入下列官能团的方程式“C=C”、“—X”、“—OH”、“—CHO”、“—COOH”等使学生对烃及其衍生物有深入细致的理解,为解答有机合成推断类问题储备必需的官能团特征与转换关系,常见有机反应、反应条件、类型。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是高考理综化学科考查的必备能力,要求考生借助学科知识、思维、实验及技能正确解答考题的能力,这一块应在专题复习中和模拟训练中做好。

  如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应先让学生按课本编排顺序将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醇、酚、羧酸、酯、糖类、油脂、蛋白质等知识点对照课本再次认真复习一遍,更应引领学生从各类物质的官能团结构及相互转化关系疏理知识主线,再精选一些有机题来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高三化学复习反思(二)

  一、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普遍现状

  高中三年,以两年时间完成新授课,花高三一年时间复习,是国内各中学现阶段普遍的做法。通常一学年的化学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课本顺序回顾整理知识点(大约4至5个月),第二阶段就高中化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小专题复习(大约2个月),第三阶段综合练习、模拟训练(大约1个月)。每个阶段都会辅以大量练习与测试,基中不少是重复性练习。

  在这三个阶段中,耗时最长的是第一阶段。而以“炒冷饭”的方式进行一轮复习是常见的做法。在这轮复习中,教师通常会编写内容详尽的讲学案,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点、讲解例题、组织化学方程式的默写、测验等,学生听课、填写讲学案、做练习等。这样的课堂往往没有真正的师生互动,没有化学实验,没有真实生动的“情境”。

  二、对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的几点质疑

  以上复习的现状特别是一轮复习的现状,是师生们都觉得枯燥无趣的,但 许多老师“无奈”而“认真”地做着,因为觉得那是“有效”的、“必须”的。下面是几点普遍的看法及笔者的质疑。

  1. 掌握基础知识是综合应用的前提,所以发放讲学案、梳理知识点是必须的。

  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才有综合应用这并没有错,但有几点值得思考:①教师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能替代学生的复习吗?学生仅是填写讲学案和默写化学方程式就能有效地促进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性回顾了吗?从众多高三化学复习课堂的现状看,通常是教师准备得辛苦、讲得卖力,而学生无精打彩,多凭意志力在维持学习。教师讲得高效并不等同于学生学习的高效。学习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事,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一切的高效都是“零”。②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工作一定要在课堂上由教师帮助完成吗?作为十七八岁的高三学生,所有知识点都是学过的,完全有能力自己整理、回顾,而整理的过程也是理解知识框架及知识间联系的过程。由教师替代学生完成,看似省时高效,实则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应当用于完成更有挑战性、更有价值的学习任务。

  2.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的三维目标在高三复习课中是空洞的,至少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应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纸笔测试并配有标准答案这一评价形式确实使得强化知识点、强化习题训练的方式是有效的。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没有情感的调动,没有积极的参与,何以达成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呢?我们化学复习的现状是不是更多地关注了知识本身,如知识点的回顾和知识体系的完整,而忽略了学习者本身?知识本位的复习课是否该转变成人本位的复习课?

  三、改善高三复习课效率的几点策略

  1. 保持复习课的新鲜感——话题式教学设计

  复习课的新鲜感来自于对复习内容的重组与整合,不适宜再如新授课那样按模块分开复习,如何整合?寻找一个话题,设置一系列涉及到各模块的问题应当是可行的做法。例如,以“硫酸铜的制备”为话题,设置如下问题:①工业上如何以铜为原料制备硫酸铜?②几种制备方法的优劣如何评价?③铜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入双氧水溶液,为何能得到硫酸铜?涉及到哪些化学反应?④铜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硝酸,为何能得到Cu2+?涉及到哪些离子反应?⑤蒸发含有Cu2+、SO42-、NO3-的混合溶液,可以得到什么晶体?判断的依据是什么?⑥逸出溶液的氮氧化物如何回收利用?涉及到哪些氧化还原反应?⑦如果氮氧化物都得以回收利用,硝酸在整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以上这些问题涉及到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对结晶过程中竞争性、有序性的认识,对催化剂的理解等等。

  再如,以“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为话题,设置如下问题:①碳原子有哪些成键方式?②以这些方式成键的碳原子分别是什么杂化方式?键角是多少?③含有这些杂化方式碳原子的典型物质有哪些?其分子是怎样的空间构型?怎样结合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理解这些分子的构型?④从甲烷到烷烃再到环烷烃,相同杂化方式的碳原子使它们的构型有怎样的关联?⑤金刚烷(C10H16)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什么杂化方式?它们的分子构型之间有何关联?它们与环已烷的分子构型又有何关联?⑥从乙烯到苯,相同杂化方式的碳原子使它们的分子构型有怎样的关联?⑦如果以苯环作为结构单元,在平面无限延伸,得到怎样的结构?⑧石墨中sp2杂化的碳原子与它的平面结构有何关联?怎样从结构上理解石墨的导电性?⑨足球烯(C60)和碳纳米管中的碳原子是什么杂化方式?如何从结构与性质上理解它们与石墨的关联?以上这些问题涉及到必修、选修3、选修5等模块的内容,既有对课本中介绍过的典型物质的回顾,也有对并不熟悉的新物质、新材料的推想,这样的话题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一种立足现在看未来的眼光。

  2. 复习课应超越对具体事实的认识——进行概念性思维

  化学学科的具体事实十分繁杂,这也是中学生对化学学科感到学习困难的原因。过去的复习,往往更多关注对事实(物质性质、具体反应、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的掌握,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超越对具体事实的认识,进行深层的概念性思维的能力。高效的化学复习课,应当将教学的重心从对事实的记忆转移到在事实基础上的深层概念理解上。因为深层的理解力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必须的。

  例如,在研究“铜和稀硫酸的混合体系中加入H2O2后发生什么”这个教学环节上,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蓝,并产生无色气体,分析这一现象可知:Cu+H2O2+H2SO4==CuSO4+2H2O,2H2O2=2H2O+O2↑。通常教学便到此为止,但这仅仅还停留在对具体事实的认识这一层次,超越这些事实,我们还应有怎样的深层思维?①为什么反应中不产生H2,不是H+而是H2O2将Cu氧化?复杂的反应体系中,多种微粒具有氧化性时,实际反应则是竞争的结果。②如果要将观察到的现象在一个反应方程式中表达:Cu+H2O2+H2SO4→CuSO4+H2O+O2↑为什么配平的结果会有无数种?复杂的反应体系中,发生着两个并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它们的得失电子关系相互独立,不宜合并。如果我们要把它们合在一个方程式中写需要知道涉及两个反应的一些物质的量的关系。③为什么在这个反应体系中,H2O2会发生分解?体系中的Cu2+等微粒会不会催化它的分解?产生Cu2+的反应会不会放热促进了H2O2的分解?真实的化学反应体系的情况是多么复杂啊!在这里,对反应体系中竞争性的认识,对并行反应的定性和定量化理解,多因素地综合考虑复杂体系中的问题等都是超越了具体化学事实的深层思维,它对学生今后是否能处理未知的新问题有极大的影响,应当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再如,在研究“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硝酸”这一教学环节中,通常的教学会关注:①现象:溶液变蓝,产生无色气体,在试管口变成红棕色。②涉及到的离子反应:3Cu+2NO3-‑+8H+=3Cu2++2NO↑+4H2O。③尾气的吸收处理:2NO+O2=2NO2,3NO2+H2O=2HNO3+NO。同样,这也只是停留在认识具体事实这一层面上,可以怎样超越事实进行深层思维?①如果对反应后的溶液恒温蒸发水份,析出的是硫酸铜晶体还是硝酸铜晶体?这样的判断是要凭事实说话的,那就是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判断的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结晶的过程也是有“竞争性”的!这是化学事实背后普遍存在的规律。②尾气处理后硝酸如果循环使用,那从整个过程看,硝酸有没有损失?如果没有损失那它的作用是什么?此时催化剂的形象便生动地登场了:实则参与反应,但整个过程前后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并没有变化。③HNO3在溶液中实为H+和NO3—,在溶液中有稀硫酸存在的情况下,加入如硝酸钠这类的硝酸盐是否也有相同的效果?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间的反应,这是化学反应中的微粒观!

536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