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名师点拨易错题高考化学:化学计算+常考8大问题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学习吧!下面学习啦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一线名师点拨易错题高考化学:化学计算+常考8大问题》供考生们参考。
名师点睛:高考化学备考常见八大问题
1、HBr的水溶液密度小于乙醇溶液吗?
答:乙醇的密度小于水,而溴水密度大于水(溴单质分子量160),所以HBr的水溶液密度大于乙醇溶液,
另外,高中阶段,有两种物质密度比水小,乙醇及其溶液,氨水,且这两种溶液是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2、溴苯溶于水吗?
答:溴苯不溶于水,与水混合能够分层,但溴苯不是沉淀,是无色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在水的下层。高中有机中学到苯与液溴反应后的产物倒入水中,在水底有褐色油状液体,即溶解了溴单质的溴苯,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其中的溴单质,得到纯净的溴苯。
3、乙醇与溴水反应吗?
答:不反应,现象为不褪色,不分层。常见于物质鉴别的题目。
4、什么叫有机物的氧化?
答:有机物在发生反应时失氢或得氧,发生氧化反应。
高中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有机物燃烧,例如:CxHyOz +(4x+y-2z)/4 O2 x CO2 + y/2H2O
(2)催化氧化,例如: 乙醇---〉乙醛
(3)强氧化剂氧化,乙烯、乙炔、苯的同系物都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能被弱氧化剂氧化的物质诸如醛、醇、酚、乙二酸、葡萄糖等当然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但高中阶段不要求写出方程式。
(4)弱氧化剂氧化,例如银镜反应和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5、葡萄糖的结构简式要求么?
答:《考试说明》中写道:以葡萄糖为例掌握糖的结构。所以还是看看的好。
6、如何鉴别一个物质是卤代烃?
答:这问题问得好,应该都能够想到是通过水解反应看是否放出氯离子,但是如果要求书写规范的话,还是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的:
溴乙烷水解产物乙醇和HBr都溶于水,而溴乙烷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因此反应后如果还有溴乙烷剩余,则出现分层现象。因此要检验溴离子必须取上层水溶液。另外此实验还特别注意要先用过量硝酸中和上层水溶液中的多余的碱,才能用硝酸银溶液检验,否则会生成氢氧化银分解生成棕黑色氧化银而观察不到所要的现象。
7、高中阶段什么东西能够发生水解?
答:按照学习的顺序:卤代烃、酯、二糖(蔗糖、麦芽糖),多糖(纤维素、淀粉)、油脂、二肽、多肽、蛋白质。
8、高中阶段溴水的作用总结一下?
答:嗯,这个同学很善于总结,而且这个知识点选得也很好。
首先,有关溴水的浓稀问题,高考中见到的不是特别多,有一个补充就是苯酚变成三溴苯酚沉淀这个实验中,应该是浓溴水、稀苯酚,不过高考几乎没有见到过这个区别。
第二:液溴这个物质一般见于无机中关于单质颜色的描述(红棕色),而有机中就掌握苯的溴化(Fe作催化剂)用的是液溴就可以了。
第三、溴水的作用:
1、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这个反应。(生成HBr,故实际取代的Br为参与反应的一半)
2、加成反应:双键、叁键的加成(Br原子全部参与反应),苯是不可以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
3、氧化反应:溴溶于水生成的物质为HBrO、HBr,其中HBrO可以氧化醛基,故醛类物质可以使溴水褪色。
4、萃取、分层:与苯、四氯化碳不反应,但能够发生萃取,且分层
5、褪色、分层:这个点一般较隐蔽!如己烯(6个碳为油状液体)、苯乙烯与溴水混合,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且生成物不溶于水,产生分层。
6、不褪色、不分层:如与乙醇混合。
一线名师点拨易错题高考化学:化学计算
征服高考化学选择题之七经典化学平衡题
直面09上海高考新题型 基本解题思想不能丢
上海高考化学卷出现了一些新题目,新题让我们知道,靠题海战术把所有题目全扫光的企图不可能实现。实际情况是应试教育方兴未艾,把能找到的题目全拿来操练几乎成为日常教学的主要手段和目标。正式考题中有新意(哪怕只是表述上的新意)是最让学生和教师害怕的。新=难几乎已是定论。2009年上海高考题中也有一些新。
比如第21题,四幅坐标曲线图。A表示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越大,碳的质量分数越接近定值(6/7)。B表示氮氧化合物含氧量越高,被氧化过程中耗氧量越低。D表示酒精浓度越高,溶液密度越低。内容很简单、很基本,但用以前没见过的图来表述了。这种坐标曲线其实随处随手可画,做题的赶不上编题的。
25题(3)也是四个坐标曲线图,亦可见图的随手可画(包括很荒.唐的图形)。铝热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实际情况是反应一旦进行(被镁条点着)就非常剧烈、迅速,故b较合理。
这些发生在题目中的变化,给了我们不小的启示。
讲究基本思想方法
当今的教材对学科思想的系统性有些忽视,死记硬背、要知识不要文化似乎反而顺势。其实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比如第19题,体现的是能量最低原理的思想方法。越容易发生的过程往往释放的能量越高,表现更剧烈,逆过程越困难。
比如第22题。基本思想方法是:铝提供1mol电子,被置换的金属得到的当然也是1mol电子。离开这种氧化还原思想,该题很可能成为一道耗时很多却得分率很低的难题。
比如第27题(5),用酸碱滴定的方法测定CaO2、CaO的含量。溶液滴定(包括酸碱滴定)是定量分析中非常基本的方法,可以直接滴定(比如用标准盐酸滴定NaOH溶液),也可以间接滴定或返滴定,应用面很广,原理却很简单。盐酸或氢氧化钠的滴定对象可以是酸碱以外的物质,比如NaO、NaO2、Na2CO3、NaHCO3、铵盐等等。有关的题目在题海中并不少见,但很多学生始终未能将酸碱滴定内化成一种基本化学方法。滴定对象每换一次都是一道赤刮拉的新题,难度首先不在计算而在对本不该陌生的陌生过程的理解。
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第24题,给出的H2SO4、K2SO4与氧化还原没有直接关系,思考问题时应将其排除,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事实上该题不需要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6题(5),试管中装的什么溶液其实不在思考范围内(硫化氢中含什么杂质尚未可知),该试管首先是安全装置而不是气体净化装置。不把握该信息,选装置就没了方向。a的问题是一旦爆炸,乳胶头未必能弹出,且启普发生器内气体与爆炸源没有隔离。c、d的问题则出在硫化氢气体的通路上。
提高文字表述的能力
以选择题为代表的标准化试题充分体现了知识涉及面宽、评分客观公正两大优点。但大量的标准化几乎已将多数学生在理科中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扼杀得片甲不留,大量学生只能在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上打钩。但本次考题对此有一定要求,包括第25题(2)、26题(3)和27题。尤其是26题(3),要写出品红褪色,还要写出瓶壁上有浅黄色粉末并液滴,这在哑巴化学模式中训练出来的学生恐怕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