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地理>

高考地理备考策略:以图为大砸基础 回归真题寻规律

时间: 惠敏1218 分享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学习吧!下面学习啦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三地理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地理备考策略:以图为大砸基础 回归真题寻规律》供考生们参考。

  地理备考策略:高考考纲(大纲版)

  1.突出课改精神 强调能力立意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习身边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的需要是当代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作为具有指挥棒作用的高考,它对于促进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深化课程改革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高考全面考查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地理思想与人文情怀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地理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近年高考中的许多试题不拘泥于教材,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难度也不是很大,考生只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理论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这和传统试题是有本质区别的,今后这类试题将会更多,开放性会更强,情境设置也将会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提供相关信息,全面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课本相关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今后高考的主要趋势,传统的死记硬背已很难派上用场了。

  2.突出地理观念 强调地理视角

  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思想与方法,是对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其实质是地理科学思维方式,即人们用于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模式、思想方法及思维运作程序。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在高考中的具体表现分为两方面,其一是动态地看问题,注重自然地理过程;其二是发展地看问题,关注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联系,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突出地理观念、强调地理视角是地理高考的重要方面,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突出主干知识 强调教材细节

  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通过区域地理,结合学科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一贯原则,2009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即是严格依据地理课程标准、高考地理科考试大纲、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命制的,它并不追求知识的覆盖度,而是着重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从自然和人文地理部分考查的知识来看,考点主要集中在地球运动、大气环境、水文环境、陆地环境、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人口、农业地域类型、工业集聚与分散、城市等方面。虽然各地教材、大纲存在着一定差异,试题也不相同,但是侧重考查主干知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对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考查将是2010年高考地理考查的核心。

  在强调主干知识的同时,课本中的细节知识也不能忽视,例如2009年文综上海卷第15题考查了地震等级和地震能量之间的关系,回答此题就需要调动课本中 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的知识,这个知识点虽不是主干知识,却是重要细节,不掌握这一数据就不能顺利地解答此题。

  4.突出空间定位 强调读图用图

  近几年来,区域特征认定的难度虽说有所降低,但是考查的角度增加,空间定位仍然是考查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复习区域地理时一定要把相关地理知识落实在具体的空间位置上。

  区域地理知识重点首先要放在经、纬度定位上,这是确定区域的基础,是时间计算的基础,是确定方位的基础,也是生活中必备的知识。要能掌握一些重要经纬线所经过的重要地区,牢记一些重要的城市、港口、工农业基地、山河、旅游景观等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同时,要进一步培养运用等值线知识来分析、说明区域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地形地貌、天气气候的特点与成因的能力。重视对我国和世界大江、大河的水文、水系特点及成因的分析。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仅等值线图就有25幅,除了常见的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之外,还有等有效辐射线、云量日均值分布图等。预计2010年的高考试题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图、表出现的频率将会更高,特别是心理地图的构建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可能会出现无图考图的现象。

  5.突出基础知识 强调灵活应用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基础知识是支撑地理学科的脉络,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要将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贯穿于备考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灵活地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只有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考场处于主动地位。

  6.突出热点问题 强调时事地理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高考试题注重联系社会热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既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例如汶川地震、洪涝灾害、台风、飓风、热岛效应、咸潮、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南极洲昆仑考察站的建立等内容都在2009年的地理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熟悉一些热点,这些热点可能会成为命题者作为设置试题的情景或载体。例如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日全食、2010年1月15日的日环食、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变化会议、海地大地震等,都有可能成为命题者的素材。

  7.突出区域比较 强调产业转移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发展,通过具体案例对某区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已变得司空见惯了。高考试题经常通过出示某一案例,要求考生从资料、图像、数据中提取信息,将两个不同区域进行对比,让考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区域特征,明确区域差异,借鉴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如产业转移是当前经济调整的一个热门话题,考生只有根据东、中、西部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性及各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作出合理分析,才能较好地把握具体的试题形式,也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8.突出学科综合 强调渗透整合

  文科综合强调政治、历史、地理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高考文综试卷最后一道压轴题往往需要调用三个学科的知识来分析、阐述、评价实际问题。例如2009年全国文综卷I的第39题,通过提供有关三角贸易的文字资料和地图,考查了与三角贸易有关的知识,巧妙地把历史、政治和地理三个学科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而看不到明显的拼盘痕迹。这也说明史、地、政三科的渗透与整合已经日趋完善,预计2010年高考试题还会继续寻找三个学科内容的结合点,注意不同学科间的逻辑联系,挖掘不同学科的潜在知识融合点,全面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以图为大砸基础 回归真题寻规律

  高考即将到来,全国考生及家长都在为剩下的几天冲刺而忙碌准备。在这个关键时刻,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复习就变的尤其重要。最后这个阶段是该回归课本还是做练习题?最后哪些内容是重点中的重点?该如何的分配自己的复习时间?

  为了帮助高考考生解答上述疑团,新浪教育频道邀请北京四中高级教师,北京四中网校主讲教师安迎老师于2009年5月26日(周三)16:00-16:45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备考方法、复习内容和考试技巧等内容与广大考生和考生家长进行互动交流。访谈结束,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娄雷。您现在继续关注到的是我们的2010年特级教师指导最后冲刺辅导周的特别节目,我们今天和大家关注的学科是地理学科,为大家请到的是安迎老师,安老师,先跟网友们打个招呼。

  安迎: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对于大家来说再过最后十几天时间决定人生的一次大考就要到来了,地理学科作为大家悲喜交集、又爱又恨的一门学科,一来确实很有趣味,大家觉得比一般学科更有意思一点,二来大家也会觉得需要看很多的书,最后这几天,您觉得大家在家里面复习的时候应该做怎样的一些工作呢?

  安迎:正像你说的,地理这个学科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我们现在归在文科里边,考试也是文综的科目之一。但是大学里几乎所有的地理系招的都是理科生,别看我是教地理,但我是学理出身的,并不是学文出身的。所以注定了这个学科有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个文理并重的一个学科。所以其实要把地理学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你不能完全像使用历史和政治的内容纯文科的学习方法来对付地理,如果这样的话,相当一部分的东西就会出问题。特别是前边讲地球运动、自然地理方面,认认真真说就是理科的内容,所以你要注重的是逻辑的思维,是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如果仅仅就是我把它背下来了、记下来了,肯定做题的时候还是不会。跟数学一样,把所有的公式都背出来了,题能做得出来吗?不一定做得出来。

  相比而言,你刚才用的悲喜交加,我觉得这个词用的太好了,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地理,为什么?因为有一批理科生地理思维特别好,觉得是如鱼得水的地方,也有一批同学,尤其是女同学,文科思维比较强,理科思维比较薄弱的同学,觉得地理太难学了,无从下手,背也不是,不背也不对,这事到底怎么弄。这个是地理作为文综考试的一个瓶颈,关键问题是大家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所以,话说回来,说咱们最后的这段时间我们怎么去安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你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去安排你在这十几天来的复习计划。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首先我要说一点,这件事其实是很个性化的一件事,有一个通用的原则,但是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实际不都一样,有的孩子可能刚才我说的理科思维好一点,有的孩子文科思维好一点,有的学生自然地理学的好,有的孩子人文地理学的好,有的孩子区域地理学的好,有的孩子在前面那段复习中对原理理解很透彻,但是做题少一点,也有的孩子,可能一直在做题,但是知识系统梳理少一点。不同的孩子,其实理论上应该有不同的方法,我这儿其实告诉大家的也仅仅是一个原则,应该说学习这件事因材施教,没有一个通用的方子,就是说医生看病的时候,你说我头疼,开一个方子,头疼的病因不一样,所以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同学们得有一个理解,就是说我们得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安排这些东西。

  总的来说,大概是两件大事,一件是看书,一件事是做题。首先说一个大的建议,通常的建议是1:1,就是做题和看书的时间不是差别太多,当然这不是死的,得掐着时间,10分钟做题、10分钟看书,不用这么严格。还有,越接近高考,理论上看书的时候增长了、做题的时间缩短了,到临考的2、3天,基本上就不要再做新题了,这里面主要说的是心态调整的问题。好比我们地理文综11道选择题,掐着表我做一下,一做错3道,不太满意,再做一套,一做错4道,晕了,再做一套,错6个,你说往后还考不考,这个心态全都乱套了。

  做题其实分两类,一个是做新题,一个是做旧题,就是把你前面做过的题重新拿出来整理,拿出来看一看,我当时为什么错了,这个错题反映出来我们哪些知识点薄弱,从错题中分析一些我们应该有的比如说答题的思路,为什么跟答案不一样,其实这也是做题,所以做题是两个,新题和旧题这两个参合起来做,我觉得这可能比较好。

  主持人:您刚才说看书,地理书好多本,看一遍费事了,给大家一个妙招,怎么快速的找到自己,比如这个知识点掌握的不太牢固,多看两眼,有些我已经非常熟悉了就少看两眼,给大家支一招?

  安迎:比较简单的,就是以图为大,如果来不及把所有书看一遍,可以把所有教科书的图再看一遍,这也是非常好的方式方法。地理图象是地理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有一句话叫无图不成题,所有的地理试题中总会有一些地理图象,当然有一些可能是表和数据在前面作为资料,所以对于地理图象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几乎所有的地理基础知识都可以用图象的形式表示出来。

  跟历史、政治不一样,因为历史有时候要记一些年代、表,不可能说用图象表示,政治有一些观点,哲学的东西,也不可能完全用图象表示。我们地理曾经有学生试图做这个事,所有的基础知识基本上都可以用图象表示出来,问题不是很大。所以如果把所有的图象从头到尾过一遍,其实就是把基础知识带着走一遍。

  再有,从近几年来不同省区的试题我们看到,把书上的图象做一个变形,之后它就是考题的图象,所以对书上图象的熟悉就非常有助于他做题的过程。所以我觉得用图象做引领,可以说是看书的一个捷径了。

  主持人: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你把书上的图形都完全搞清楚,你在做题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安迎:对。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了复习,就是在做题和看图之间的时间比例,同学们手中现在有大量的试卷,包括模拟、专项的题、历年高考真题,做题当中我们怎么利用这些资料呢?包括还有一本《考试说明》,老师也觉得《考试说明》很重要,我们究竟如何把手中的资料如何利用好呢?

  安迎:我觉得最后这个阶段,首先要回归的是高考试题,因为你最后要去答的是高考的题,而高考的命题在3年、5年之中是有一个连续性的,无论是全国卷也好、地方卷也好,基本上都命了3、5年的题了,理论上说,命题的这些主导老师是没有太大的变化的,个别的会换一些,因为命题也是一个技术活,也不是说是谁新手都会上,他命的时候就会有前面的思路和印记也带过来。

  再有,高考作为我们国家近年来人民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国家也有基本的政策,希望高考是保持稳定的,去年平安提的比较多,今年平安高考提的不多,但是一样,高考应该是保持稳定的,我们老说稳中有变。

  所以这时候你去看一下前几年的高考题,我们对前几年的高考题有三轮的回味,进高三之前带着学生做一遍考题,找的是高三的感觉。讲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会把相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高考题拿过来再做一遍,这是明确高考的要求。你说这个知识点我们讲的多深,要求掌握多深,好,我有高考题让你看一下。最后,临考之前我们再过一遍高考题,是高考的感觉。你答出来的东西是高考的正确答案上写的那些东西,你要去把你的思维调整到和出题老师、做答案的老师一致。

  文科有一个特点,一个问题提出来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答,答案肯定是其中一个角度,其实要从哪个角度答题目中是告诉你的,只是你可能没有搜索到、看到这个东西,这个时候要看,高考中通常把这种提示点藏在什么地方、搁在什么地方。再有,答案它的行文经常用什么样的词语,当然我不可能奢求我的答案和那个正确答案一模一样、一个字不差,但是你会看到习惯于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这样你得分的概率就会提高。

  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回归高考原题,实际上主要找的是感觉的东西在这里边,所有这些题学生肯定都做过,因为肯定的,这一年复习绝对做过,但是现在拿出来意味是不一样的,有独特的作用在里边。

  如果再有时间的话,就是当地的模拟题,以北京为例,北京各城区的、各区县的一模、二模题,因为现在各个城区的命题非常分散,有使全国卷的、有的使地区卷的,每个地方为了突出高考的特点,在试卷命题的时候还是有自己独到的地方的。所以自己这个地区的模拟题是会描着你这个地区的高考方向去做的,所以这个题目相对于指向性比较强,所以把这些题目再看一看,我觉得就可以说不错了。从题目来讲,我觉得这两个方面应该是比较好的。

  从看书来说,刚才说到《考试说明》,这些东西还是我说的那个话,真的就是因人而宜,人和人不一样。举个极端的例子,我4、5年前有一个学生,是狂热的知识结构爱好者,特别爱总结知识结构,而且知识结构总结的,我到现在上课都用他的知识结构,真的觉得总结的特别好。结果考上北大哲学系,现在在德国专门学哲学。我觉得他那脑子就是为哲学长的,所以他就会对结构的对象特别感兴趣。我问他你最后这个阶段干什么了,他说我总结结构啊,我就爱总结啊,越总结越清晰,他就适合这样的方式来做这个事情。

  所以我觉得考试在这个阶段,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东西。我跟着《考试说明》的那些知识点我再拟一遍可不可以?可以,我觉得完全也是可以做的事情,但是一定要记住一件事情,得把时间安排好。看书的时候容易出现什么问题?临高考试还没看完呢,这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我其实是在大概一周、两周前就跟学生说,要过一遍知识点,是按《考试说明》过,还是按结构过,还是按图形结构过,均可,你一定要把计划安排好,保证你在高考之前能过完,还能富余出2、3天,一定要超额完成任务,这感觉进考场多舒服啊,老弄半截没弄完,还三章没看呢,其实不太影响发挥的,但是是心理作用,这就出问题了。

  所以我觉得,其实看书和做题这方面的东西调整好,只要他能干得下去事就行,不是说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要求或界限在这里面。

  主持人:安老师,您知道现在全国大部分省市考的是综合,就是把历史、地理、政治混在一起,但是在编题的时候不是说先考历史,考完历史考地理,考完地理考政治,而是先选选择题,这里有一个问题,答题时间和答题顺序,一种认为,我先做历史的选择再去做历史的大题,做完之后再做地理的选择和历史的大题,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头做到尾,您觉得哪一种是我们比较提倡的?我们答题时间是怎样的呢?

  安迎:我还是比较提倡顺着做下来,现在顺序是先11道地理,11道历史,11道政治,然后37题地理,38题历史,39题三问。这里面有几件事,虽然说大部分题目都是这个顺序,但是偶尔会有调整,首先你得数题去,数完看这是历史的吗?这不是历史的跳过去吧,无形当中耽误自己时间。最关键的是,39和40这两个大综合题,在绝大部分地区考卷中还是从同一个事件生发出来的,比如我们出过模拟题,比如以上海世博会为一个核心点,这里面第一问是地理、第二问是政治、第三问是历史。你脑子里在世博会里边了,把世博全弄出来了,做一个地理题,然后回去了,然后再看历史,又一个世博,无形当中耽误时间的。我比较提倡顺着做,其实就应该可以了。

  再有,这里边一定还有一个说法,别冒险,你一模、二模怎么干的,接下来高考还怎么做,不要说我突发奇想一下先做历史,这事不靠谱,一模如果顺着做的就顺着做,如果说我模先做的历史,我其他的不好,别改,你还这样做,没关系。模拟就是练兵,就是积累经验,经验都积累好了,结果你不用,经验不就糟践了嘛。模拟的时候怎么做的,实际做模拟试题的时候我就会跟同学们说这个事,就是要注意思维的转换速度。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和政治知识是存在大脑不同位置的,当你做某学科题的时候,这部分的细胞、神经会更活跃一些,但是等你做另外一个东西的时候,另外一个再活跃起来。但是像我们使一个电热杯,是需要预热的,不像遥控器,换频道就过去了,不到那个程度,是这边慢慢凉下来那边慢慢热起来,但是这种凉和热的速度是可以通过训练增加的。有的孩子就是这种思维转换速度比较慢,这个时候就会多做选择题,选择题就是11道,一换,连着做三四套思维转换速度就起来了。其实他在在事先如果有这样的训练,思维转换应该不成问题,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文综的时间把握其实也是如此,我曾经测算过,我们比如说有这种监视器在下面看着他,一般来讲他耽误时间不是耽误在写上,是耽误在思考上,他要想。思考当中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有的时候不同的学生障碍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知识的熟练程度,有的就是刚刚说的思维转换的速度,这些都会有一些问题,所以主要还是要思维的熟练。

  在这里边特别提醒同学们的一件事就是,选择题,特别是地理的选择题,如果遇到非常棘手的题,比如像地球运动这块的东西,晨昏线、时间计算,特别是对理科比较薄弱的一些孩子,我非常建议你把这个题跳过去,回头再来,全卷都做完了回头再来,效果更好。试卷刚发下来,脑子还在那冒汗,手脚有点冰凉,心跳加快,一看第一题正好是我的软肋,2分钟做不出来汗就下来了,所以干脆把它跳过去,没关系,打个圈跳过去,然后先做后边觉得比较熟悉的,等全都做完了,一般来讲后面肯定有富余时间,回来,等你进入考试状态的时候再看,其实这题也难不到哪去。因为确实有专门错前三道题的学生。

  主持人:那确实不太幸运。

  安迎:他就是紧张,就是进入状态慢,老错前三道,前三道多半都是心态问题。因为现在的试卷,跟包括出题老师有很多沟通,也在建议他们,咱们现在都讲究人性化,以人为本,前两道题出容易点,让孩子比较容易,别出来就那么难,他们是接受这个建议的。一般高考选择题的前两道题相对来讲难度不大,让他上手快,平静心情。

  主持人:安老师,其实我觉得以前学地理的时候,真没系统的去想,那个同学真的很厉害,能想系统了,后来我好久之后才发现,大气的运动和洋流的运动方向是有关系的,所以有时候做题觉得原来可以这样。地理有的题我觉得很难,给你几道经纬线,点一个点,也没有轮廓,就问这是哪里?它有什么农作物,它有什么气候现象,非常难,遇到这种一看就蒙了的题,怎么样才能够用我刚才说的连贯知识、系统的知识把这道题慢慢的推导出来呢?

  安迎:你说的大概是两部分的感觉,一部分我们叫做区域位置判断,给你一个区域图,有经纬网,通常不会什么都不给,那确实太难了,但是偶尔也有。通常是给个河流、给个国界,当然你做这个图的第一件事首先得判断它在哪。首先是,作为考生来讲,你对全世界的经纬线要有一个感觉。你不认识它、它不认识你,俩人谁都不认识谁,这不行了,首先你脑子得装一些比较有用的经纬线,或者说我们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地理范围、地理事物,对它的经纬度位置有一个基本的认定,其实不用弄得特别复杂。

  举个例子,比如说非洲,你说非洲在哪?你可能学理出身的,根本也不记得这件事情了。但是给学生的感觉来讲,非常好记的一件事,小号经度、小号纬度,拿到一副图,东西经纬都不超过30度,90%就是非洲,首先得对经纬度也一个想法。欧洲在哪呢?欧洲在非洲上面,从经度角度来说,就应该跟非洲差不多,小号的东经。纬度肯定比非洲高,非洲最高的纬度大概就是欧洲最高的纬度,从你知道的知识点一点点推,慢慢慢慢你这个地方的东西就熟悉了。可能你自己图上这块东西不知道在哪,但是你知道它边上东西在哪,它边上是什么呢?通过这种推理,我们叫空间推理能力,一步一步把它推开。你随便问我全世界一个国家、一个首都说经纬度,我也背不下来,但是我能知道它在谁的什么位置上。

  你说上海的经纬度,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上海在北京的南边,北京我知道,北纬40度,所以上海的纬度肯定比北京低,30度左右,大概低10个纬度。说经度,上海肯定在北京的东边,北京是东经116,上海比它偏东一些,经度小一点。这种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绝对位置,经纬度本身的认识和了解,还有就是相对纬度,谁挨着谁。

  我经常跟学生一块练这个事,我说河北省南边是谁?河南,河南南边呢?湖北,湖北东边呢?安徽,安徽东边呢?江苏,江苏南边呢?浙江。一人一个,就把全世界、全国都能说出来。

  主持人:这事挺难的。

  安迎:其实并不难,你脑子有这幅图,你说的时候在脑子里画中国地图,整个东西就出来了。你要能有这样的练习,你就觉得地图这件事不是难事了。所以从图象角度来讲,从位置判断来讲,就是要学会怎么去练习地图,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主持人:我之所以问这个问题,就是第一关最重要,一旦第一关错了后边几个就不太好答了,比如问气候、问作物,位置选错了肯定答案就不对了。

  安迎:接下来说的实际上就是我们地理这个学科说的最多的一个东西,就是叫做多因素的综合分析。有时候跟学生也开玩笑说,说地理和物理不一样,跟理科班的学生开玩笑说,物理你们用得最多的词是理想状态,摩擦力不计,空气浮力不计,连物体大小恨不得都不计,理想状态肯定物理越学越简单,都不计了不就简单了。但是地理从来没有理想状态一说,地理分析的就是实际的真实的情况,影响它的诸多方面的因素。

  这个东西,一个地字,还有一个理,理的意思讲道理,不是说必须得死记住这个地方是什么农作物、时间、工业,实际这个东西是和你这个地方的气候、地形是有关系的。不是说死记住华北平原就一定得种小麦,你想华北平原这个地,位置在40来度,就应该是温带季风气候,在温带季风气候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在这种状态下适合农作物就是小麦,不但中国是这样,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是这样。实际地理要素和要素之间不是单搁着的,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在每个区域里边都是一样的。

  比如河流,河流的水量就得去找气候,亚马逊河为什么水流大?那是什么气候,塔里木河为什么水流小了。河流的流速看地形,山区流速肯定快,到长江三角洲肯定流速慢,都是这样的,不可能河流比海还很快呢,不可能,山谷地带才快呢。说这个河含沙量大,肯定上游植被不好。东北地区肯定含沙量就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啊,这个道理是通的。

  而考题现在作为地理来讲,问有什么的时候,我们不主张把地理变成地面加工厂,实际是降低了地理学的地位,网络这么发达,咱们都是在网上沟通,随便敲进一个地方东北平原,你看网上有多少资料可以查到,没事背它干吗啊。地理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是原因分析。题目甚至可以告诉你,东北平原有大量的沼泽地,问你为什么有沼泽地?有了沼泽地人应该怎么办?人应该怎么面对这个事?所以不必太掉到地理要死记硬背的区域里面去,一个是找到规律了,找到这个地理内在的联系。还有一个,去看看考题,考题现在真正问的基本上都是原因类的东西,有时候甚至会把有什么东西告诉你,然后再会去问你后边背景的东西,大概都是这么样的情况。

  主持人:您觉得最后这几天大家稍微的改变一下原来的那种只去背的这种意识,有点主观的或者说有点故意的更多的去找那种内在关系还来得及吗?

  安迎:我们讲叫总结一下什么东西,叫答题结构,或者叫答题的一些模板。比较简单,这其实已经比较形式化的做法,就是说临阵磨枪的做法,问什么答什么,这样保证你在考试的时候不落点,你可以做一些这种的总结。比如像刚才说的问水文特征,要答哪些东西,比如问地形东西,应该从哪些角度说,比如一般气温的分析,我们一般说纬度位置、地形、海陆位置、大气寒流、寒暖流,这几个因素,这些东西整理一下。

  比如像刚才说的问水文特征,要答哪些东西,比如问地形东西,应该从哪些角度说,比如一般气温的分析,我们一般说纬度位置、地形、海陆位置、大气寒流、寒暖流,这几个因素,这些东西整理一下。

  看旧题实际就是整理的这些东西,从这些题目中能提出一些干货来,比题目高一点的东西。除了题目本身之外,这一类题我怎么答,能从这道题里总结出来,你效率就高了。如果这个阶段能来三四十个这种的东西,你揣着去考场,甭多,在考题里碰见三个就会非常高兴,这我背过,这个东西四个角度,一写非常高兴。多总结点这种东西,是非常好的事情,尤其在这个阶段应该是这样。

  主持人:安老师,由于时间的原因今天节目要接近尾声了,您还有没有要叮嘱大家的,包括同学们最后这几天要走进考场,还有什么要做的,包括祝福,给大家做一个小结

  安迎:对于孩子来讲我倒觉得,一个平常的心态对待这件事情,就应该是一个正常的发挥,我觉得这其实就是最好的一种结果。从作息时间来讲,就是在高考前3、5天的时候,就把自己的作息时间调整到与高考那几天同步。也有的同学问我,老师,中午睡不睡午觉?还是那句话,爱睡不睡。高考那期间,你想睡就之前睡,如果那几天不睡那之前就不睡,让作息自然就好。

  只要保证良好的心态,能够正常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高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也祝愿各位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安老师能够来到聊天室和我们大家进行交流,同时感谢在线网友的全程关注,本次聊天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高考地理备考策略:以图为大砸基础 回归真题寻规律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学习吧!下面学习啦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三地理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地理备考策略:以图为大砸基础 回归真题寻规律》供考生们参考。 地理备考策略:高考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451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