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备考方法:查漏补缺 关注热点问题
高考地理备考方法:查漏补缺 关注热点问题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学习吧!下面学习啦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三地理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地理备考方法:查漏补缺 关注热点问题》供考生们参考。
高考十种超实用地理复习方法
1.聚合思维法
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冰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2.逆向思维法
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
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3.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5.形象思维法
这种方法就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
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
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
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
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大家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已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
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
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
7.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老师只要提示同学们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
8.演绎思维法
这是由一般地理原理推断个别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的思维方法。
如:地中海式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非洲大陆西南角属地中海式气候,所以这里必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9.归纳思维法
归纳思维是由一系列具体地理事实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是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导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北方的黄河,海河,辽河等河流,除了它们各自的特性之外,都具有含沙量大,水位变化大,冬季结冰等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加以归纳,即可得出中国北方河流水文的一般特征。
10.选言排除法
选言排除法是指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余下的一种就是正确答案。
如:世界地势最低的国家是:(1)芬兰(2)瑞士(3)冰岛(4)荷兰,本题用选言排除法,确定答案为(4)。
高考地理备考:查漏补缺 关注热点问题
2017年高考地理“天津卷考试说明命题指导思想”的新变化是强调考查“学科素养”,即未来天津卷将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特别突出考查考生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这四个方面的学科素养。对于这一导向,考生要在复习中夯实学科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科素养方面的训练。
现阶段同学们经过一轮复习后,应该进入知识整合、能力提升时期。本文结合天津卷命题特点,针对考生复习中易忽略的环节,提几点建议。
(一)立足主干知识,明概念,抓原理,重过程
学科素养是地理能力的升华,其根基仍然是主干知识的落实。因此,考生在现阶段要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基础上,从整体性的角度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多维度、动态地认识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高考中的地理主干知识包括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半球性现象、气候与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与灾害性天气、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水循环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等;人文地理中,要关注区位分析问题,掌握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线、旅游景区开发等区位分析的方法,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评价重点区域的区位条件、优势、制约因素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关注人口增长,城市空间结构、产业转移与工业化、城市化等。在主干知识的复习中,要关注地理过程,如“河流上中游过度发展灌溉农业对下游的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河流上游修水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从综合性入手,挖掘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地理现象的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因果逻辑关系,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如设问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其地理过程是“河流在上游流速较快,侵蚀强烈,携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后坡度降低,河道展宽,水流分散,水流速度急剧降低,河水搬运能力下降,泥沙不断堆积,形成冲积扇”。
复习中,还要准确辨析地理概念。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地方时与区时、晨昏圈、大气运动与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季风与海陆风、温室效应与热岛效应、高压脊和低压槽、气候要素与气候因子、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流水侵蚀与流水溶蚀、地形、地势与地貌,震级与烈度、等压线与等压面、自然资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径流、地表径流、径流量、水循环、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冲积扇和三角洲、植被和自然带、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农业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产业结构和农业结构,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形态、地域联系等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概念明晰,才能准确地运用恰当的地理原理和规律,通过综合思维分析地理原因,推理、演绎地理过程,解决地理问题。如设问概括渭河的水文特征,考生须知“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水速等特征”才能准确作答。
(二)建立地理原理、规律的区域响应,形成“知识链”
地理试题的设问多以区域为背景,通过区域定位、区域背景分析来进行地理原理、规律、问题的考查。复习时以区域为切入点整合主干知识,有助于将繁杂的知识有效串联并网络化,形成“知识链”,有助于记忆。以西北地区为例,可以从整体性的角度,挖掘区域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串联知识点,如图所示
也可以从区位分析的角度,论证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合理性,如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区位条件评价,西北地区特色工业工业区位条件评价,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交通线、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西北地区能源利用特色及原因分析,西北地区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条件;还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究区域问题的形成和解决途径,如荒漠化问题(原因、表现、对策),农牧业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三)错题反思,查漏补缺,归纳总结,提高应试技巧
高三复习要及时针对错题进行知识梳理与反思,查找知识漏洞,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反思错题中的审题环节,是否审清关键词,是否将题干、材料、图表中有效信息提取、分析并运用充分;构建地理思维的完整性,完善答题的知识框架;检查答题表述的规范性、科学性,即使用地理语言,尤其注意原理、过程表述中因果逻辑关系,避免表述矛盾和概念性错误。除此之外,还要提高地理图表的判读技巧,尤其是熟练掌握如太阳光照图、晨昏线变式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候直方图、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结构统计图等常考图表的阅读、分析方法,找规律、抓关键、会分析,如通过直观分析、对比分析、数量分析、过程分析、叠加分析,提高图文转换能力,并形成读图先看图例、答题图例用尽等审题和作答习惯。
(四)关注身边热点问题背后的地理知识
天津卷命题选材贴近时代热点、地方性特色突出。“滨海新区的工业集聚”“三岔河口的商品集散”“天后宫、妈祖文化”“天津港、沽衣街、意式风情街”“中新生态城”“佛罗伦萨小镇的商业布局”“周邓纪念馆、五大道、水上公园旅游资源”“贝壳堤与古海岸”“蓟县农家院”这些津味儿十足的情境出现在高考试题中,探讨的是其背后的地理原因;从“丝绸之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气候峰会”“里约奥运会”“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等热点关联到区位条件分析、气候原因探究、旅游业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地域联系方式变化等主干知识。这些特点都要求同学们要关注身边的、有用的、有活力的地理知识。地理学科素养的核心是人地协调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地理高考中永恒的热点,也是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如气候峰会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体现哪些可持续发展原则;极端天气、内涝、雾霾与城市化进程、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应对措施;“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人口迁移、地域联系、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生态屏障建设、滨海新区产业布局条件;“二孩政策”带来的人口问题变化;冬奥会承办地选址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