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小高考复习资料
复习能测试学生一个学期来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小高考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小高考复习资料(一)
水土流失的危害:
1.导致土地退化,耕地毁坏,使人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地矛盾突出,严重的水土流失又加剧了这一矛盾。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平均每年约100万亩。北方土石山区、西南岩溶区和长江上游等地有相当比例的农田耕作层土壤已经流失殆尽,母质基岩裸露,彻底丧失了农业生产能力。根据这次科学考察,按现在的流失速度推算,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丧失殆尽;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增加一倍。
2.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湖泊和水库,削弱河道行洪和湖库调蓄能力。黄河水患的症结在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950~1999年下游河道又淤积泥沙92亿吨,致使河床普遍抬高2同时,由于水土流失使上游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蓄水能力降低,增加了山洪发生的频率和洪峰流量,增加了一些地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机会。泥石流是水土流失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陡峭的地形、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和高强度降雨是形成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植被破坏、陡坡开荒、生产建设过程中的乱挖乱弃等不合理活动都会导致径流增加,加大泥石流发生的频率,扩大泥石流的规模,加重危害程度。
3.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降低耕地生产力,不断恶化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制约经济发展,加剧贫困程度,不少山丘区出现“种地难、吃水难、增收难”。水土流失与贫困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往往也是最贫困地区,我国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多数革命老区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困难。赣南15个老区县中,有10个是水土流失严重县;陕北老区县25个,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同时,我国西南、西北许多少数民族区也多为水土流失严重区,贵州省铜仁地区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1个民族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7个民族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
4.削弱生态系统功能,加重旱灾损失和面源污染,对我国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水土流失与生态恶化互为因果。
一方面,水土流失导致土壤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干旱灾害;
另一方面,水土流失作为面源污染的载体,在输送大量泥沙的过程中,也输送了大量化肥、农药和生活垃圾等面源污染物,加剧水源污染。全国现有重要饮用水源区中作为城市水源地的湖库,95%以上处于水土流失严重区。水土流失还导致草场退化,防风固沙能力减弱,加剧沙尘暴;导致河流湖泊萎缩,野生动物栖息地消失,生物多样性降低。
高中地理小高考复习资料(二)
东北农林基地的开发建设
1.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①黑土的利用: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为了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必须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的肥力。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注意土壤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②沼泽的保护: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是蓄水也、水源地,对于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栖息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
③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能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中部松辽平原玉米产量大,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①问题: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新,导致资源减少、材质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皆伐为主,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
②措施: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具体措施是:坚持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加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东部和吉林东南部丘陵柞林地区,发展柞蚕生产等。
高中地理小高考复习资料(三)
1.人口迁移
(1)定义: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是否跨越国界):
Ⅰ.国际人口迁移
①二战前:
a.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b.原因: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c.路线:大批欧洲人移向美洲、大洋洲;非洲黑人被掠夺到美洲;亚洲的中国人、印度人等迁往东南亚、美洲
d.影响:促进新大陆开发,种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
②二战后:
a.特点: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b.原因:世界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
c.路线: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d.影响:缓和迁出国人口压力,但也造成人才外流;对移入国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Ⅱ.国内人口迁移
①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a.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规模小、频率低
b.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路线: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边疆的建设;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地广人稀的西北和东北。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a.特点:自发的,规模大、频率高,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增长
b.原因: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交通条件日益便利
c.路线:由内地向沿海、由农村向城市
d.影响:调节人口的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①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和矿产资源等
②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等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3)政治因素--政治变革、政策及战争等。
高中地理小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复习
下一篇:高中地理亚洲知识点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