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状元现状是怎样的_历届高考状元现状盘点
"高考状元" 一般指中国大陆地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考成绩第一名。历年风光一时的高考状元,现在又是怎样的状况呢?下面就和学习啦小编一起对历届的高考状元现状进行一次大盘点吧!
30年1000余高考状元的悲惨下场
中国相关机构对中国从1977年到2006年30年间1000多位“高考状元”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么多曾经让人惊羡的高考状元,却没有一位成为顶尖人才。他们如今都过着平凡的日子,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华东交大理工学院教授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首先,不少高考头名,只是会作题的“状元”而已,他们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计划性较强,但是在动手操作能力还是创新能力方面没有得到多少反映。也就是说,高考只是有限度地反映了学生学习应试能力,而应试能力不能衡量一个人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能力。
其次,不少高考状元们喜欢在学习知识中追求完美无缺,追求无所疏漏,在考试中过分看重分数,使思维处在了僵化的神经质般的模式上。这种思维反映到将来的工作上,他们也只是过分看重僵死的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又视学习现成知识为一种享受,而对其它则看得比较淡漠,而这种思维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在事业上的发展。
第三,许多高考状元们对来自上方的指令,往往能够苛刻地按要求完成,而在完成任务时往往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思维是对来自应试教育做现成试题而又想获得完美答案的一种重复。
第四,高考状元们只是在应试上取得了暂时的成功,而他们却又往往以这一次成功引以为一生的骄傲。过分地回顾过去,却丧失了以后为更高远目标努力的动力。
第五,还有部份高考状元们的家庭背景往往不太理想。他们在学习上心无旁骛,梦想摆脱某种困境。一旦实现理想,却又陷入了没有目标的窘境,而在就业上却又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更为理想的指导,结果好多人也就听天由命。
历年高考状元寡有领军人物
在云师大附中校园里,矗立着一块“状元碑”。根据记载,从1977年至今,云师大附中一共产生过30多个全省高考状元(不含加分状元),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被清华或北大录取,近年来被香港大学录取的学生也比较多。
这些状元考生最终都去往哪里?有没有在各领域取得不错成绩?对于这些问题,云师大附中坦言并不掌握详情。据了解,很多状元毕业后就很少联系了,偶尔会来个电话,尤其是去了国外的学生,联系就更少了。
比如,不少状元在国内读完大学后,最终选择去国外继续读研,其中以欧美国家居多,或者留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工作,回到云南就业的相对较少。 其中一些状元本科毕业后就开始工作,并未在相关领域继续学习或研究。云南省2006年高考文科状元刘涵,去年从香港大学毕业(期间赴国外做了一年交换生),同时受邀4大会计师事务所,最终去向暂未得知。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很关心状元们的去向,曾专门调研过云南近10年来的22名“高考状元”和奥赛获奖者,尤其关注他们毕业后的现状。可令他 吃惊的是,这些“状元”、大奖获得者,在各自的事业上几乎都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与当初人们对状元的预期相差甚远。除此之外,罗崇敏还查阅了1977年到 2009年32年来全国的124名高考状元,“他们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历年江苏高考状元发展并不差
记者注意到,在罗崇敏列举的江苏历年部分高考状元中,并非外人想像的是毫无建树,相反他们有很多在各自领域取得不俗成绩。例如,江苏1977年 恢复高考后首个文科状元童星,是著名社会学家和公共管理专家。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童星教授入选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 单,一举打破恢复高考后我国高考头名中无“杰出人才”论断,考场头名蝶变成“职场状元”,成为现今我国高考头名学习的榜样,为进一步研究我国高考头名的成 才问题提供了成功案例。
1978年的江苏高考状元萧柏春目前担任美国西东大学商学院决策与计算科学系教授、系主任,美国长岛大学商学院管理系教授、系主任,是服务管理、收益管理、非平滑函数优化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
1984年江苏文科状元王溯舸现在是国内投资业的领军人物。作为友邦华泰基金副总经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金融专业硕士,王溯舸1984年以 江苏省文科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历任海南港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经理助理,江苏省证券公司部门经理,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总经理助理、 副总经理,华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受托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
历年南京状元爱到国外深造
“他们都在美国深造,学习生活都很好。”南京外国语学校陈懿老师目送多位南京状元走进高等学府,对于他们的一步步成长,他感到很欣慰。汪旸是南京2001年理科状元,蒋墨是2002年南京高考状元,段阳是南京2003年理科状元,同时也是全省高考裸分状元。这三位同学虽然走进不同的高校,但目前都在美国继续深造。据南外老师介绍,汪旸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就赴美深造,现在在美国哈佛攻读博士后,蒋墨与汪旸情况类似,也是在国内读完本科后,赴美继续深造,目前在美国麻省理工攻读化学合成博士后。段阳情况与前两位相比,稍显复杂,她在复旦大学读完金融专业后,先是在香港的一家国际投资银行工作,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又赴美继续深造。
记者了解到,并不是每位状元的成长之路都是一帆风顺,有的状元也遇到工作和生活上的困扰,或是感情受挫、或是事业不顺。在采访中,有个学校老师一再向记者叮嘱,不要点出他们的名字,因为很多原因不仅仅是外部环境,也有来自个人的因素,希望为他们保留一定的个人空间。不过,无论状元是在国外还是回到国内发展,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努力打拼,毕竟这些同龄人的天之骄子具备了胜不骄、败不馁的淡然素质,即使短暂的失利,也都属于人生发展的“过去式”。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学森除了参加美国物理学会、美国航空学会和美国力学学会之外,还参加了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
他曾多次感慨:“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夫人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我们当时搞火箭时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们交谈时产生的。”
是的,科学和艺术是永远连在一起的,诚如钱老说的“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几位成功的学习者还有一个共性:平时最喜欢的事都是读书。读书使人智慧。在美国加州一所小学的图书馆里,我曾看到这样一幅标语:你读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你知道越多,就会变得越聪明;你越聪明,你表达思想的时候,你的声音就越有力。我始终认为,读书是养心的智慧。种桃,种李,种春风;养花、养草、养心灵。学校是文化场所,如果能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那将会让孩子受用终身。
最后,还是想说那几句老话:应试教育,虽然可以生产出一流的技术人才,却无从培养出真正的科学精神,无法造就创造未来的天才。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当学生离开学校时,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学校要让孩子天性有展现的空间,智慧有表达的机会,美德在学习中扎根,梦想在勤奋中实现。一所学校看得见的是校园,看不见的是共同的价值观和师生的行为方式。学校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培养学生从情感开始而不是从知识开始。
看了历年高考状元现状的人还看:
历年高考状元现状是怎样的_历届高考状元现状盘点
上一篇:2017年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下一篇:高中学霸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