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三:鉴赏形象(2)
古典诗歌鉴赏三:鉴赏形象
【精炼3题】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问: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第一)主人公夜深满腹哀怨,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第二三步)
【诗歌译文】 恨意千万如丝如缕,飘散到了遥远的天边。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绿水清风中,鲜花独自摇落。花儿零落中,不知不觉的明月早已经斜入碧云外了。
【诗歌赏析】温庭筠,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抒写思妇的离愁别恨。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开头一句,非但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且不假堆砌,纯用白描,一开口便作恨极之语,“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感。但第二句却紧接着说“恨极在天涯”,则是恨虽千头万绪而所恨之事仅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人久不归来是也。一语道破主旨。接着写她一天到晚,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却无人能理解她的心事,只有山月不时临照闺中而已。不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则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于是“山月不知心里事”也成为这个主人公“恨”的内容之一了。夜里看月有恨,昼间看花也还是有恨。看花原为了遣闷,但眼前的花却是被风吹落的,看了反倒给自己添了烦恼,只能百无聊赖地凝望碧云。短短几句,就刻画了一位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的闺中思妇形象。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问: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
【参考答案】第一首:友人早已走远,而诗人仍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寒鸦掠过江面也飞远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天际。(步骤一)“悠悠的江水”正象征了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步骤二)
第二首:“宫前水”,即浐水,在大明宫前流过。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轻掷韶华;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而空死牖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见证了历代朝代的兴衰成败和唐王朝的没落。(步骤一)诗人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步骤二)
【诗歌译文】《丹阳送韦参军》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花飞卉谢,叶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古今之情都在其中。远行之人切莫听这宫前的流水,流尽年华时光的正是此种声音。
【作品简析】《丹阳送韦参军》是作者严维描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而诗中江南江北之间的“水悠悠”,正是传达这一深厚友谊的象征。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的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 “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
《暮春浐水送别》虽同是送别诗,却是借送别来抒“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宫前水”即浐水。这“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的宫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所以诗人特地提醒说:“行人莫听宫前水。”“听”字表明不忍听又无法不听,只好劝其莫听,为什么?答曰:“流尽年光是此声”。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轻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空死牖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
3.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试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问: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诗歌译文】雨雪纷飞的塞外边防,从军的戍卒来到了陇西(在今甘肃东部)。围绕着军阵边上偶尔可以看见狐狸的踪迹,在山脚下也可以看见马匹走过的印迹。天冷得彩旗也似乎又缺乏了颜色,乌云压阵的大地上就连军鼓的声音也显得低落了许多。弥漫着的愁绪渐渐浓厚,离别家乡时的路茫茫然已经迷失了。
【作品简析】江总今存征戍诗五首《陇头水二首》《关山月》《骢马驱》《雨雪曲》,皆为乐府横吹曲辞,多描写边塞之荒僻与离人之忧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起句“雨雪”点题,“榆溪”乃边关之溪,“陇西”乃边关要塞,可见戍地之寒远。“天寒旗彩坏”虽未如“风擎红旗冻不翻”形象,却异曲同工。诗人把“旗帜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诗末回首遥望来时路,无限思乡之愁起。《雨雪曲》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该诗通过描写塞外阴沉的自然气氛,反映了戍卒远离故土身处边陲茫茫然失落的郁闷心结,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