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分技巧
要怎样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取得一个高的分数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高考地理高分技巧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考地理高分技巧(一)
1、时间、时刻、时段、时区、区时和地方时:时间即时段又叫时间间隔,指时间的久暂,通常是用开始和终了的时刻来表示;时刻是指时间的迟早即时段图像中的某一点,时刻因适用经度的不同分地方时和标准时(区时);地方时是地球自转的效应,为克服其在使用中的诸多不便,人类建立了时区和区时的概念,前者指空间,后者指时刻。
2、断流、季节河和时令河:断流是河流缺水最明显的标志,有自然原因如塔里木河一二月份断流,也有人为原因如黄河从断流到续流;季节性积水的河流叫季节河,也叫时令河。好比时令病就是指一定季节流行的病。
3、理论时区和现实时区:某一种标准时适用的地区范围叫时区,分理论时区和现实时区,理论时区是按经度把全球分成24区,每区跨经度15度,各区中央经线都是15的整倍数分别为各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每一个时区的空间范围很严格;现实时区指某标准时适用的范围突破了理论时区的局限,如中国统一使用东八区的区时。
4、径流、径流量和流量:径流指大气降水除去损耗后沿地面或地下运动的水流,按径流途径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按形成的水源条件可分为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有年径流量、月径流量、日径流量等;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流体积,单位为每秒立方米,是反映径流资源和水库水量变化的基本指标。
5、降水、降雨和降水量: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主要有雨、雪、冰雹等,其中的雨水部分叫降雨;降水量指一定时段内,降入到平地上未经渗漏、蒸发、流失的降水所积成的水层深度(固态降水折合成液态水计算)单位为毫米。
6、阵风、盛行风和焚风:阵风指短时间内风向变动不定,风速强弱变化剧烈的风;盛行风即某一时期广泛流行某一种风向的风如季风,也叫主导风;焚风指沿山坡向下吹的热而干的风,空气比较干燥,受其影响易发生森林火灾。
7、冲积平原、三角洲和冲积扇:冲积平原指河流携带泥沙进入低平地区堆积而成的平原;由三角洲发展而成的平原叫三角洲平原,常位于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地区;山地河流出口处的扇形堆积地貌为冲积扇。
8、地形、地势和地质构造:地形指地表形态,一般看作地貌的同义词,表现为五种不同的地形种类;地势为地表起伏大势,如我国地势大致西高东低;地质构造指地壳及组成它的地质体(岩层、岩体)的空间展布和形态特征,如褶皱、断层。
9、汛期和凌讯:汛期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雨或冰川积雪融化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现象,因发生时期及原因不同,可分为春汛、伏讯、秋讯、凌讯等。凌讯比较特殊,一般出现在化冻期,河道里的冰凌对水流的阻力作用而引起的涨水现象,常发生在温带从纬度较低流向较高的河段上。
10、阴历、阳历和阴阳历:阴历是根据朔望月的长度安排历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阳历根据回归年的长度安排历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原则上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均历月为回归年的十二分之一,其季节含义较明显;阴阳历其性质介于阴历和阳历之间,我国的农历(夏历)是一种阴阳历。
高考地理高分技巧(二)
一定要保持题量训练
进入4月后,许多学校基本上都已经进入第二轮复习了。梁振锋认为,在接下来的第二轮、第三轮复习中,考生一定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对考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运用,搭建起一个知识框架,形成地理思维、知识运用及知识迁移能力,并最终提高自己的地理学科技能和素养。
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考生还是要保持一定题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归纳、总结来提高自己复习的效率。梁振锋认为,通过做题,考生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答题速度和技巧,另一方面,通过对近年高考真题的研究,还可以熟悉高考命题思路。但需要注意的是,做题不能盲目,而应该有选择性地挑选比较有典型性的题目进行训练,并且结合课本对这些典型题目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加强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梁振锋特别强调,高考试题中所考的知识点,全都来源于课本和教材,考生一定要对课本这个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给予足够的重视。
提高和培养地理技能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梁振锋认为,考生起码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地理技能:
第一,重视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包括读图、绘图的能力培养,表格信息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考试技能。做到脑中有图、胸中有图。考生一定要多动手动笔,加强考试技巧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手脑并用才能使自己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
第二,要强调地理信息能力运用。地理试卷中大部分题目都有图或表,要求考生能够从图表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等显形或隐形的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信息解答问题。要充分挖掘题干,在吃透题干提供的显性信息基础上,还要充分挖掘题干中所蕴含的隐性信息, 保证答题的完整度。
第三,要理论联系实际。考生平常要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热点问题中的海南元素。比如国际旅游岛、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昌江核电站、海南生态岛、东环铁路等内容,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高考试题只有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充满活力。
做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梁振锋介绍,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基础不够牢固。部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在知识点的活学活用上十分欠缺,做题时很容易被一些干扰项所误导;基础不牢导致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发掘、整合信息的能力不足,在做题时往往因为对题目的深层、关键信息理解不透而导致失分。此外,答题不规范也是普遍存在的毛病,很多考生在答题就因为没有使用地理专业语言、语言描述不准确、条理不清、缺乏要点而丢分。
针对考生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梁振锋也介绍了一些可行的技巧:答题时,考生要遵循先易后难一般顺序,这样可以保证尽量多得分;选择题可适当利用排除法等技巧;在解答区域地理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在回答人文地理相关问题时,一定要理清题意,答题要条理清晰,宁多勿少、宁全勿缺。
高考地理高分技巧(三)
第一、在审题方面要特别认真,就审题来讲,对于选择题,首先审主题干,因为我们地理的试题往往叫做串题,由一个主题干,下面可能带着两三个小题,是这样,所以我们在审主题干的时候,要看主题围绕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这是第一个。
第二、要看这个题目所给的文字材料和图形材料,要认真地来审查,它里面所给的信息。
第三、这一组题当中,相关的小题有哪几道,就是这个主题涉及到的是第几道到第几道小题,要先审主题。第二就是审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当中的内容,关键词、时间、空间、数据,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特别仔细的,因为这些我们会从中提出我们所要获得的信息,关键的信息。第三,由于地理学科的特点,所以图形是试题当中非常重要的解题的一个要素,所以审图形,在审图形的时候,包括图名、图例、经纬度、纵横坐标、数值、图中的注记,比如说像统计值当中的数值大小的变化,如果是分布图,像地理事物里面所包含的内容、特点、相互关系等等,这些都要认真地从图当中一一解读出来。第四,要审小题的题干,因为它是有几个小题组成的,小题的题干内容和主题当中主题干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和材料和图象之间的关系,题目所考察的问题,另外这个问题的限定条件有哪些,解题的了解有哪些,这需要通过审题逐一把它提取出来。
另外,就是审选项,在审选项的过程中大概有这么几个步骤:比如说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等于是缩小正确答案选择的范围。第二个,排除叙述正确,但是和题干的设问没有关系的选项。第三个你要排除与限定条件不符合的选项。第四个你要分析选项和材料、图象之间的关系,哪个对于解题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第五个,可以根据解题的条件进行比较、分析、计算、绘图、推理和判断,然后进行选择。第六个,选择最符合试题设问和所给条件的选项,最后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将所选的选项一定要再和题干对比一下,然后检查确认你的选项准确无误。
因此我们说在审题过程当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把握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全面性。要全面审题。第二、准确性,要认真仔细地,或者说经常跟我们的学生说你在做选择题的时候,要如履薄冰,要非常仔细。第三、关键性。一定要抓住关键词,关键词是主题词。第四、针对性。一定要针对他的设问的意图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对于选择题通常也是有一些解题的方法的,比如说有的是直选法,一些比较明显的答案,我们直接就可以排除错误,选出正确的选项来,而有些就是排除法,是我们经常应用的方法,有些还可以用反证法,也就是反推的方法,通过证明拟命题是错误的,然后从而得出命题的正确性,就是通过反推的方法。第四就是推理法,用我们所学的地理的规律和原理,逐步地逻辑分析去推理,另外还有信息转化法,这个对于一些隐藏的信息,我们可以把它转换成我们比较熟悉的信息,然后来解答这个问题。
还有一些方法,比如说主导因素的分析法,因果关系的分析法,变化的过程的分析法,这些我们都可以在平时的复习当中,在做题当中自己逐步摸索,并且总结出比较适合自己的解题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