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辅导资料 > 高考专家指导:如何由浅入深的读懂“大厚本”

高考专家指导:如何由浅入深的读懂“大厚本”

时间: 惠敏1218 分享

高考专家指导:如何由浅入深的读懂“大厚本”

  教书育人皆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学习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高中备考学习方法,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家长必读:如何由浅入深的读懂“大厚本”

  在每年4月底,由北京教育考试院汇编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俗称大厚本)也会发到各位家长手中。大厚本汇总了近三年各高校在京招生录取的详细数据,是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非常重要的参考。

  关于大厚本里的数据,相信还有很多家长不明白数据的意义,更不了解大厚本中暗含的信息。北京的高考志愿是考前填报,因此大厚本就成了各位家长手中最主要的参考资料了。

  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在阅读前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所有分数段统计都包含考生照顾分数;统计资料中不包含按照顾政策录取的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保送生、自主招生等类型的考生。

  2、由于近几年有部分高校进行了更名,因此可能会出现学校名称三年不一致的现象。

  下面就一起来解读大厚本的奥秘吧!

  【大厚本之目录】

  大厚本中的高校目录分为理工/文史类和艺术类两大类。以理工类为例,理工类又分为本科批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提前批和一本、二本、三本。

  高校的目录中,可以看到高校代码和高校名称的全称。代码都是由四位组成的。这四位代码又是由两大类组成的。

  第一大类:部队院校代码。

  1、第一位为0的代码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院校;

  2、第二位为该院校所在地区的大区代码组成。大区代码为:1为华北地区,2为东北地区,3为华东地区,4为中南地区,5为西南地区,6为西北地区。

  3、第三和第四位数字为部队院校的序列号。

  解放军院校都在提前批次。

  第二大类:地区院校代码。这里所说的地区院校并不是指隶属关系,而是指院校所在地区(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

  1、第一位是大区代码,与上面部队院校的第二位是相同的。

  2、第二位为该大区里省级行政区的代码,第一位与第二位是连在一起使用的,与各位的身份证上的第一位和第二位是对应的。因北京市在京招生的学校比较多,所以北京地区的院校为10,而不是11,在院校代码里属特殊情况。因重庆为后设立的直辖市,51已由四川省使用,所以50为重庆代码,这也是长期以来国家部委对各地区使用的代码。

  3、第三和第四位数字为部队院校的序列号。

  知道大厚本里高校目录的代码,你就能知道这个学校所在的地区了。

  【大厚本之高校分数】

  首先,各位家长要知道“计划招生人数”“第一志愿一专业报名人数”、“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等属性分别表示的意思。

  比如:“第一志愿一专业报名人数”是指本批次录取开始前第一志愿报考该校并且第一专业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人数,不包括本批次录取之前已被上批其他学校录取的报考考生人数。“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是指“第一志愿一专业报名人数”中分数达到本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人数。

  再者,在查看今年大厚本第一页的表格,可以看到2010至2012年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你在查看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时,就可以看出它是在某一批次线上多少分录取的。

  最后,在大厚本的最后两页附录了近三年北京市考生分数分布情况,这也是最权威的全市排名,考生家长可以参考使用。

  【大厚本之数据简析】

  大厚本是高三考生与家长了解院校信息与近几年高校录取分数的重要工具。考生和家长在使用大厚本时,不仅要看高校的录取数据,还要能够对大厚本进行认真分析,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据资料。那么通过大厚本,考生和家长能够看到什么呢?

  1、看高校报考热度及大小年:高校报考热度,家长可以根据书中给出的某高校的“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除以“计划招生人数”,得出相关系数。然后根据系数的范围进行高校报考热度的判断。(该数据来自寸草报晖的博客,仅供参考:A--极热门学校:考生报考热度在2.0以上;B--热门学校:考生报考热度在1.5~2.0之间;C--正常学校:考生报考热度在1~1.5之间;D--冷门学校:学生报考热度在0.5~1.0之间;E--极冷门学校:学生报考热度在0.5以下。)

  另外,通过大厚本的信息还可以判断出目标高校是否存在“大小年”现象。“大小年”就是指某个或某些学校的招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很大。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计划招生数高出许多,直接结果是当年的录取分数线被抬得很高,这一年称之为“大年”。由于这一年录取分高,竞争异常激烈,使下一年许多考生望而却步,不再报考该校了,带来的结果是参与竞争的人少,录取分相应就降下来,人们将其称之为“小年”。再下一年的考生看到上一年的录取分不高,可能报考的人又多了……如此循环,报考人数和录取分数起伏 十分明显,就形成了所谓的“大小年”现象。不是每所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同一所高校在某省市可能有“大小年”现象,但在另一些省市就未必有“大小年”现象。

  但是高校大小年又有一定的偶然性,判断高校大小年既要关注近几年的高校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生源质量等问题,又要考虑当年的高考政策。所以家长与考生在关注大小年时,要更加慎重,不能仅凭几个数据,就简单的判断高校的大小年。

  高三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提档分的横纵向比较以及报考热度比较来进行目标院校大小年的判断。点击查看2013高考:一本院校大小年表 (文史类 | 理工类)

  2、看高校是否扩招:可以用大厚本中的实际录取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进行对比,如果实际招生人数大于计划招生人数,就说明该校在当年可能存在扩招情况。但是提醒各位家长和考生如果实际招生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相差数值很小,可能存在同分提档的现象,并非真正的扩招。

  通过分析目标校近三年的扩招情况,可以判断高校是每年扩招还是偶尔扩招,是扩招一两个人还是大量扩招。但是并不是近三年都扩招的院校,今年就一定会扩招,因为扩招与各省市、各高校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可以通过高招咨询会、高校招生办或高校招生章程确定目标院校是否含有考生服从志愿调剂,提档不退档的政策。

  3、看落榜生人数:落榜生人数=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实际录取人数。举例说明:2012年北京大学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406人,实际录取人数为19人,那2012年报考北大落榜生人数=406-19=387人;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落榜又分专业落榜与院校落榜。例如2012年北京大学法语专业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为121人,实际录取人数为2人,落榜119人。只说明这119人在法语专业落榜了,并不能表明这119人一定在北京大学落榜了,其他专业落榜生也亦是如此。(详情数据请参考下图)

  本科提前批录取院校各专业录取新生分数分布统计表(文史类)

编号 高校(或专业)名称 计划招生人数 第一志愿一专业报名人数 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 实际录取人数 其中第一志愿录取人数 第一志愿一专业录取数

以上

680

679

670

669

660

659

650

649

640

639

630

629

620

619

610

609

600

599

590

589

580

579

570

570


以下

1021 北京大学’12 16 455 406 19 19 11 2 3 4 9 1
01 法语 16 141 121 2 2 2 1 1

  4、看专业满足率:用大厚本中的 “第一志愿一专业录取数” 与“其中第一志愿录取人数”相比较可以看出目标院校以及专业的第一志愿一专业满足率。如果第一志愿一专业录取数等于第一志愿录取人数,则说明该目标院校或院校专业满足率为100%。

  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2011年该校“其中第一志愿录取人数”为4人,“第一志愿一专业录取数”为3人,则说明该校在2011年的一志愿以专业满足率为75%。由下图数据可以看出,在行政管理和法学专业中“第一志愿一专业录取数” 与“其中第一志愿录取人数”两者数据前后相当,则说明这两个专业满足率为100%,而英语专业满足率为0;

  第一批录取院校各专业录取新生分数分布统计表(文史类)

编号 高校(或专业)名称 计划招生人数 第一志愿一专业报名人数 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 实际录取人数 其中第一志愿录取人数 第一志愿一专业录取数

以上↑

630

629

620

619

610

609

600

599

590

589

580

579

570

569

560

559

550

549

540

539

530

529


524

524


以下

104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1 6 68 4 6 4 3 1 1 2 1 1
01 行政管理 2 42 1 2 1 1 1 1
02 英语 2 12 2 1 1 1
03 法学(涉外) 2 14 3 2 2 2 1 1

  5、看分数集中度:家长可以参考高校每年的录取分数段,确定高校录取分数的集中度。若某个分数段人数多,说明该校在该分数段录取的人数多,分数集中度高,则其反之。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和考生在看目标高校录取分数时,一定要取人数分布较多的“中间分数段”作为志愿填报的重要依据,最好不拿人数分布较少的高分段和低分段做参考,因为最高分数段有可能是二志愿考生的分数,最低分数段有可能是通过特殊类招生政策(如文、体特长生)进来的考生。

  举例说明:从2012年北大实际录取人数中可以看出在 629分-620分之间的考生共9名,则说明这个分数段人数集中度较高,也就进一步说明考生分布密集的中间分数段更能如实反映该院校(专业)的录取情况;在619-610分之间,只有1人,则说明这个分数段人数较少,此分数段的考生,录取率相对较低。考生和家长可以结合目标学校三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校。

  6、看是否招二志愿:参看“实际录取人数”和“其中第一志愿录取人数”,如果两者相等,说明当年该校录取的全是第一志愿考生;后者小于前者,说明该校当年可能招收了二志愿考生。那么,哪些专业招收了二志愿呢?家长可以将高校的所有招生专业进行系统排查,将各专业的实际录取人数与其中第一志愿录取人数进行对比,若后者小于前者,则说明了该专业招收了二志愿。

  此外,家长和考生也可以通过大厚本判断出目标高校二志愿的最低录取分数段和最高录取分数段。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在2011年上海财经大学实际录取14人,其中第一志愿录取人数为9人,则说明招收了5名二志愿考生。这5名二志愿考生分别体现在法学(4名)和新闻学专业(1名);在法学专业中可以看出最高分数段为629→620分,最低分数段为599→590分;新闻学中最低分数段为559→550分。

  第一批录取院校各专业录取新生分数分布统计表(文史类)

编号 高校(或专业)名称 计划招生人数 第一志愿一专业报名人数 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 实际录取人数 其中第一志愿录取人数 第一志愿一专业录取数

以上↑

630

629

620

619

610

609

600

599

590

589

580

579

570

569

560

559

550

549

540

539

530

529


524

524


以下

3117 上海财经大学’11 15 12 9 14 9 6 2 2 3 1 3 1 1 1
01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 2 6 5 2 2 2 1 1
02 保险 3 1 1 3 3 1 2
03 法学 4 1 4 1 1 2
04 新闻学(经济新闻) 3 2 1 1 1
05 国际商务(中外合作办学) 3 4 3 3 3 3 1 1 1

  高考专家指导:从十个方面反思学习效果的好与坏

  1、马虎大意

  马虎大意是属于学习习惯、考试习惯的范畴,常常表现为会做的题目做不对,毛糙,马虎,浮躁、满不在乎等症状。

  对于考试经常出现的马虎粗心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按照程序去做题,一定能够解决掉的。具体参见博主甘霖豌豆博文《程序做题法》;对于浮躁、满不在乎问题的出现主要在掌握知识不扎实、规律不熟悉,方法不得当,从而导致对考试心里没有底,对考试内容没有把握,要考试内容重点难点提醒都不熟悉从而导致考试之前心里浮躁、紧张。还要补充一点就是;考试的不紧张或是满不在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学的不好,自己认为肯定考不好了,紧张有什么用啊,所以不紧张,满不在乎。第二种那就是对考试胸有成竹,心里很所有数,非常自信从而显得不紧张或是满不在乎。表面表现的一样,但来自内心的驱动力是不一样的。

  也许你总结考试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既不是因为紧张做错题,更不是因为知识掌握得不好,而仅仅是因为自己马虎,审题不仔细,发下卷子后再看,发现做错的题只要稍微用心些,就完全可以做好。相信你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考卷发到手里,一看题目简单极了,自己全都会,于是一个劲地奋笔疾书之后,检查的工序都省了,直接交卷就等着得一百分呢。可是成绩发下来却让你惊讶,怎么和自己预计的差这么多呢?再仔细一看,不是某个小数点点错了,就是看错了题目的意思。

  很多人都以为这个问题算不上是什么问题,甚至有些家长也漫不经心地跟我说:“咳,这些题目我家孩子都会,惟一的毛病就是马虎。”语气中,俨然马虎不仅不是什么错误,似乎还是值得称赞和夸耀的事情。博主甘霖豌豆表面看起来,马虎的确不是什么大问题,该掌握的知识掌握了,心理素质又不错,等到大考的时候认真一点,不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了吗?但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马虎”会从开始的不经意变成一种习惯性的行为,这不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是一个人的学习态度!难道题目简单就不值得重视吗?真正的大考也是在考习惯,考态度,考素质!

  比如高考的时候,卷子都有密封线,要求学生在填写自己的名字、学号和答卷的时候,一定不要越过密封线,否则试卷作废,但是每年都有学生由于“马虎”没有达到要求。我的一个学生曾经向我诉说老师对他不公平,他说有一道题目是判断正误,题目要求在正确的地方划勾,而他却在错误的地方划叉。因此这道题他一分都没有得到。他觉得自己很委屈,划勾划差又有什么区别呢?只要做对了就应该给分!看他回答得理直气壮,我问他:“那你真的审题了吗?”他羞愧地低下了头。我说:“老师扣你的分扣得对,扣得好。审题和检查都是考生应该完成的一部分,你这样不按要求做,其实就是没作对。”如果考试不仅仅能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还能进而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等方面做出测评,那么考试的意义将更大。因此不要把马虎当成无所谓,要通过考试发现并改正自己在学习中的种种不良习惯!

  2、疲于奔命

  在校期间,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少了,疲于奔命。久而久之,越拉愈大,作业就会越多,落下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就重疾难返了。这时就会在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起色的感觉,就会产生放弃的念头,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平时课下时间要挤时间以便来跟上老师的进度与作业,利用好课下、自习以及周末的时间以便来补一补,把这一周落下的内容、作业、笔记整理等等抓紧完成。

  如果你自己补习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问题太多,难以梳理,很多知识点凭借自己看书看笔记已经无法弄明白,自己的努力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那么我建议你,可以找个合适的家教。但是,你不要过于依赖家教,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请了家教,只要开展那些号称个性化的一对一的教学能让自己的成绩有突飞猛进的进步,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知识的掌握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学习者自己去钻研。

  家教的优势其实更多体现在一对一的针对性和即时性,他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问题帮助你解决,另外,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答。但是遗憾的是,许多家长不善于请家教。但一般的家教老师的认识有限、水平有限,所以作用也是有限的,更多更深的内容需要自己在学习中感悟、体会。如果自己不努力,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的话,那么请多少家教也是徒然白搭的。

  3、一曝十寒

  这个词语就是对学习毅力不够的生动描述。

  其原因很简单,第一,那就是没有很好的计划,如果是制定好了计划,计划又具有一定的周密详细可行性,还要具有可变动性与灵活性,这一点主要为了应对半路上有新任务的出现。第二,那就是制定好了计划关键是要看执行,只有有了这样的计划才能够逼迫自己在某一个时间内来完成自己要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强迫自己按照计划行事,不要给自己任何的借口与理由,时刻告诫自己——为了成功,我不能说话不算数,我不会当逃兵与懦夫的。就这样只要按照计划每天都在进行着.........今天完成了这样一个小小的任务,明天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量变就会引起质变了,成绩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哦——,我真的很伟大啊,这时你会为自己努力付而取得的成绩而骄傲!

  4、参差不齐

  实际就是描述在学习中的偏科问题。

  有的程度还不明显,有的偏科差距惊人。博主甘霖豌豆知道的一个学生,她在高考中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居然相差了100分,严重的偏科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其实薄弱的课程,就是你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的切入点。成绩表现不高的科目暴露的问题势必最多,发现问题也会容易得多。对薄弱课程的解决方法通常有两种:a、集中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我补习,遇到问题找同学、老师帮助解决。如果你想取得成功,高效地达到目的,那么就一定要让自己理性一些成熟一些。面对问题,特别是学习上的问题千万不要感情为先,把兴趣爱好甚至对老师的评价牵扯到自己的学习中来,要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要知道自己的目标,也要发现自己的问题。只有清醒理智地上路,才可能在学习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取得最终的成功。抛开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后,就应该开始着手补习自己的薄弱环节。其实你最先想到的不该是家教,而是自己。自己找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取得的效果会比依赖别人所取得的效果强很多。补习一定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千万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疲惫,对于落下的知识不要着急,如果急于求成,可能会由于过于浮躁而适得其反。另外,不要因为补习弱项而“冷落”了原本学得好的科目,要注意平衡协调,不能顾此失彼。当然,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不要轻易放弃,要换几种方法思考。只有到了穷途末路,冥思苦想之后也没有结果的时候,再请教老师或者家长。毕竟自己想出来的答案,会让你体味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也会记忆深刻。

  5、紧张生病

  有的人是平时小测验不错,但大的考试却发挥失常。其实这种情况往往说明你对平时功课的掌握还是不错的,但复习阶段和平常的总结工作没有做好,导致考试的状态不是自己的最高水平。同时由于自己没能总结经验教训,所以一到大的考试心理就会被以前的经历所困扰,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考场综合征,严重者,不管自己的功课有没有准备好,到了考场就紧张、肚疼、头晕等现象(很多症状已经表现为生理化状态)。

  科学家曾对一些自称考试前总是肚疼的人发现,由于这些人普遍感到焦虑和紧张,所以胃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胃溃疡等症状。心理学家的实验也强有力地说明,两只猴子被关在笼子里,一只猴子不定期地被电击,另外一只猴子定期地被电击。结果不定期地被电击的猴子最后死掉了。对死的那只猴子做生理解剖发现,胃溃疡的问题很严重。所以紧张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而且由于对考试结果的担忧,希望找到合适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那么生理的毛病是最好的挡箭牌了。所以有的学生开始假装肚疼,到了后来可能就是真的肚疼了。

  人的记忆规律说明,对于新接触的概念,当时会很清楚,但过了一些日子会有一定的遗忘。当然不会全部遗忘。很多学生就是当时搞明白了,所以即使过了很长时间,自己对这节的内容依然会感觉掌握的不错,其实已经有一些细节淡忘和陌生了,但本人实际的心理状态还是自我感觉良好。博主甘霖豌豆认为由于自己不容易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也不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往往是考试结束后才发现有一道简单的问题也没有做出来,就一拍脑袋:“哎呀,一下子给忘了!”这种问题最具欺骗性,以为自己掌握了,但实际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而自己还不是很清楚。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加强复习、总结归纳、查漏补缺,其实就是通过一些手段和措施来弄明白自己的功课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有疏漏。

  6、慌场空白

  很多人把考场上的失利归结于心理素质不好,他们往往为自己辩解:“我平时学的挺好的,可是一到考试就紧张,把原本记得很清楚的东西也给忘了”。

  的确有些人是因为心理素质的问题,在考场中不能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但是,这不是决定性因素。太多人把心理因素当成掩饰自己知识不扎实,掌握得不够牢固的挡箭牌。试想,遇到再紧张的事情、再紧张的时刻,你会不会忘记自己的姓名、国籍、年龄甚至生日?不会。为什么不会?因为这些东西深深印记在脑海里,没有人可以抢走,他们会迅速地出现在眼前。那么反过来想,如果你平时熟练掌握了的那些知识,怎么就会在考试时全部忘光呢?

  因此,不要过分夸大心理作用,从根本上讲,平时学好了,考试就不容易失常。失常还是因为学得不够好,自己没有信心才会失常啊!如果在考试的时候果真有心理问题,那么无论它带来的影响是大是小,博主甘霖豌豆认为,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态。紧张是正常的,明星第一次上台会紧张,想必你一定听过某个明星第一次开演唱会紧张得忘词的事情吧?老师第一次讲课也会紧张,著名作家沈从文第一次进教室讲课甚至紧张的说不出一句话。其实人在面对一件自己非常重视的事情时,都难免有紧张情绪,比较简单地克服紧张的办法就是深呼吸。

  另外,就是让自己适应紧张的环境。如果面对考试的确感觉到紧张而难以抑制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常常给自己模拟考试,把作业当作考试,把回答问题当成考试。总之,要自己逐渐习惯考试的气氛,这样到了真正考试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它和平时做作业,做习题没什么不同。

452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