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锦集及写作技巧
高考语文必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锦集及写作技巧
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学习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高考备考学习方法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新高三:读书那么多为啥还写不出好作文?
原因如下:
一、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很大的原因就是读的书不一样。古人在幼年的时候,靠“三、百、千”这样的启蒙读物,不仅扎实地掌握了汉字书写和应用方法,且对历史、地理、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很全面的学习,这就是基本功。所以旧时的学生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阅读障碍”。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书”。中外的经典与名著,都是众人、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且经受住了历史长河的检验,方能流传至今,所以,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书”。所以,第一个问题出在,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二、读得太浮,没有沉下去体验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语文学习一定要重积累,把真心喜欢的词句,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积累下来,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录,但量绝不可太大,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就没有做到读转写的第一步骤,后面的基本都是失败,简言之:要动手。
比如,有的同学爱读动物书,读了一小时,茶歇的时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哪个情节?这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因为长得可爱还是什么?哪句话是这么说的?给妈妈看看,哦,是这句啊,我建议你就把这一句话写一写,或者看了一篇童话,有很多拟人和比喻用得好,就让他说说,哪句最有想象力呀?读书,能这样仔细地咀嚼,那么你就能从中掌握写作的规律,文章中好的语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这样,读和写之间的渠道,不就畅通了吗?
三、积累书面语言,需要一个语言环境去学习
刚出生的孩子,不会讲话,只能哇哇叫。后来他天天听爸爸妈妈讲话,听周围的人讲话,也就慢慢学会了讲话。人不是天生就会讲话,人的语言,是从一个语言环境中渐渐学到的。这是讲的口头语言,作文使用的书面语言也是这样,积累书面语言,同样需要到一个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吸收。
这个语言环境到哪里去找?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章向你敞开着。但是,只是读一读、看一看还不行,记不住,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需要做到熟读背诵。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会在规范的语言环境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病句便可以渐渐地少了,干瘪的语言便可以渐渐地丰满起来。而且,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受到你所喜爱的那一类文章的熏陶,使你的作文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作文的技法明白的“天花乱坠”,谋篇布局的技巧“铭记在心”,但看到了个东西,想表达自己的感情,却张口不能言,为何?没词儿呗。同学们如能抓紧记忆的黄金时代,在大脑里储存一二百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古文最好),就不愁肚里没词儿了。
四、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是重要原因
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对一个事物,认识透彻,感情充沛,知识丰富,材料充足,便能顺利地写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对这个事物既没认识,又无感情,知识贫乏,材料不足,是写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来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蜡。这说明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对于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的思想和知识从哪里来呢?当然,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实践中来。但是,宇宙是那么广阔,历史是那么悠久,什么事都要事必躬亲是办不到的。
在读书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再提笔作文,自然会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把读书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写作能力,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沟通读和写之间的渠道是一个“慢功”,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在多读的过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积累,给“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你就能达到一个多读而善写的境界。
五、任何人的兴趣都来自于自我感知和外在肯定
兴趣,或者任何人的兴趣都来自于两方面:自我的感知与外在的肯定。像积累这样的事,如果没有很好的“输出口”让尝到甜头,积下来的用上了,但得不到好评,那很可能就没有兴趣了。西方管这个叫“任务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法。任务只要适度,不引起反感,就是好的。
自己对文字、文学、文化本身的理解会不断深入,参与感和悟透感就会越来越强。到了那个时候,你也就不再会为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而担心了。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观点,作文不光看的是你的文笔,更多关注的是你文章的视角和看问题的深度,所谓视角所谓深度,就是你这个人的思想,这是慢功夫,需要积累更需要沉淀。多看,多听,多思考吧。
高考语文必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锦集
常见通假字
1.双声通假
通假字 | 本字 | 含义 | 例句及例句出处 |
亡 | 无 | 副词,没有 |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
风 | 放 | 放逸,走失 | 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
没 | 冒 | 冒着 | 没死以闻。(《触龙说赵太后》) |
胡 | 何 | 为什么 |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经·伐檀》) |
莫 | 暮 | 将近,晚 | 莫春者,春服既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内 | 纳 | 接纳 | 距关,毋内诸侯。(《史记·鸿门宴》) |
2.叠韵通假
通假字 | 本字 | 含义 | 例句及例句出处 | |
景 | 影 | 像影子一样 | ||
详 | 佯 | 假装 |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史记·屈原列传》) | |
还 | 旋 | 回环,掉转 | 居十日,扁鹊见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 |
识 | 志 | 记住 | 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 |
见 | 现 | 出现,呈现 |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 |
从 | 纵 | 合纵: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 |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 |
邪 | 耶 | 表疑问语气 |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属 | 嘱 | 劝,请 | 举酒属客。(《赤壁赋》) | |
说 | 脱 | 脱身 |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诗经·卫风·氓》) | |
泮 | 畔 | 边,岸 |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 |
卒 | 猝 | 仓促 | 五万兵难卒合。(《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 |
奉 | 捧 | 用两手托着 |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党 | 倘 | 倘若,偶然 |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天论》) |
3.同音通假
通假字 | 本字 | 含义 | 例句及例句出处 | |
案 | 按 | 审察,察看 |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颁 | 斑 | 头发花白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 |
暴 | 曝 | 暴露,显露 | 忠义暴于朝廷。(《五人墓碑记》) | |
倍 | 背 | 背叛,违背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 |
辟 | 避 | 躲避 |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 |
不 | 否 | ①不 ②疑问语气词 | ①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采 | 彩 | 色彩,颜色 |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史记·项羽本纪》) | |
裁 | 才 | 刚刚 |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 |
仓 | 苍 | 黑色 |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 |
藏 | 脏 | 脏腑 |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 | |
唱 | 倡 | 倡导 |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黄花岗烈士事略》) | |
绌 | 黜 | 罢免官职 | 屈平既绌。(《史记·屈原列传》) | |
厝 | 措 | 放置 |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 |
错 | 措 | 放置 |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 |
当 | 挡 | 抵挡 |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 |
底 | 抵 | 大抵,大概 |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报任安书》) | |
得 | 德 | 恩惠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 |
而 | 尔 | 你 |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 |
尔 | 耳 | 罢了 |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 |
反 | 返 | 往返,返回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 |
匪 | 非 | 不是 |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蜀道难》) | |
盖 | 盍 | 为什么,疑问代词 |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 |
曷 | 何 | 什么,疑问代词 |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 |
估 | 贾 | 商人 |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过大孤山小孤山》) | |
函胡 | 含糊 | 不清楚 |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石钟山记》) | |
缙绅 | 搢绅 | 把笏板插在带间,引申指官僚士大夫。 |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指南录〉后序》) | |
菁 | 精 | 精华,精粹 |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 |
距 | 拒 | 把守 | 距关,毋内诸侯。(《史记·鸿门宴》) | |
决 | 诀 | 诀别,离别 |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史记·荆轲刺秦王》) | |
累 | 摞 | 捆绑犯人的大绳子 |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崤之战》) | |
帘 | 奁 | 古代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孔雀东南飞》) | |
列 | 裂 | 分裂 |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 | |
戮 | 勠 | 并力,合力 |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史记·鸿门宴》) | |
没 | 殁 | 死 |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过秦论》) | |
摩 | 磨 | 磨损,磨灭 |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报任安书》) | |
俛 | 俯 | 低头,表示服从 |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 | |
畔 | 叛 | 背叛,离开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禽 | 擒 | 捉拿 |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 |
取 | 娶 | 把女子接过来成亲 |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 |
纫 | 韧 | 柔韧,牢固 |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 |
郤 | 隙 | 空隙,隔阂 | 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鸿门宴》) | |
善 | 缮 | 修治,拭擦 |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 |
逝 | 誓 | 发誓 |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硕鼠》) | |
受 | 授 | 给,与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
孰 | 熟 | 仔细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汤 | 烫 | 用热水焐 |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 |
帖 | 贴 | 粘贴 |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 |
庭 | 廷 | 朝廷 |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涂 | 途 | 路途 |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 |
乡 | 向 | 朝向 |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 |
羞 | 馐 | 食物 | 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 |
炎 | 焰 | 火焰 | 顷之,烟炎张天。(《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 |
厌 | 餍 | 满足 |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 | |
要 | 邀 | 邀请 | 张良出,要项伯。(《史记·鸿门宴》) | |
已 | 矣 | 语气助词,了 |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 |
益 | 溢 | 涨水 | 澭水暴益。(《吕氏春秋·察今》) | |
翼 | 翌 | 明天 | 翼日进宰。(《促织》) | |
振 | 震 | 震动 |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 |
知 | 智 | 智慧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 |
直 | 值 | 价值 | 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 |
指 | 旨 | 旨趣 |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史记·屈原列传》) | |
质 | 贽 | 见面礼 |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史记·屈原列传》) | |
质 | 锧 | 斧,多指古代腰斩刑具 |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尊 | 樽 | 古代盛酒的器具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 |
坐 | 座 | 座位 | 直上载公于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
4.形近通假
通假字 | 本字 | 含义 | 例句及例句出处 |
被 | 披 | 覆盖在肩上面 |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
女 | 汝 | 你 |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
说 | 悦 | 愉快,高兴 | 秦王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
县 | 悬 | 悬挂 |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经·伐檀》) |
殴 | 驱 | 驱赶 |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
责 | 债 | 债务 | 则仆偿前辱之责。(《报任安书》) |
生 | 性 | 性情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