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辅导资料 > 2016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

2016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2016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

  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高考复习中,你做了哪些准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2016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2016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

  1、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②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③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④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新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因: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凌辱;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视政策,妄图将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里;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社会主义阵营扩大,这些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④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4、外交成就:①在建国的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②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③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④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与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扩大了影响,提高了地位。

  二、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1、关键在于中美关系的缓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中美二十多年对抗的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成就:⑴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⑵中美关系从走向正常化到建交(1979年)。⑶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⑷国际上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从而打破了50年代以来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⑸毛泽东依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三个世界”理论:指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促进了第三世界间的团结与合作。

  三、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方针

  1、调整的原因: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主要内容:⑴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国策。⑵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即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这符合中国人民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⑶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这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⑷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⑸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3、作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建设现代化的国防:1955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和军衔制;民军队建设目标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大力发展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尖端武器研制取得突出成就,军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人民解放军由单兵种发展成多兵种合成军队,已有能力构筑立体防御体系,保卫祖国。

  2016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在徘徊中前进——徘徊原因: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尤其是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指导方针。 前进表现:⑴科教文化事业出现全新局面如邓小平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8年初全国科学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⑵通过整顿,国民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并有所发展。⑶思想上经“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前进原因: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并开始大力整顿;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纠正““””的左倾错误。 (2)、内容结果: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束缚。 (3)、意义: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底 北京)——(1)、准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全会的基本指导思想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思想准备);确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正确领导(组织准备)。(2)、内容:①、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③、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④、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⑤、全会还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并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评价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3)、历史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四、全面拨乱反正——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实质是从组织上系统纠正“”错误。调整、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1981年召开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总结并客观评价了建国32年的历史,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彻底否定了““””。标志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完成,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2016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一、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

  1、《论十大关系》(1956、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2、中共八大(1956年秋北京)——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确立的情况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②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总任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③坚持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但是八大的思想、方针未能坚持下去。

  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敌我矛盾已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反映在各个方面。(2)内容:①提出提出了必须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科学论断,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②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3)目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2、整风运动——(1)背景:三大改造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党的干部队伍水平参差不齐。(2)目的: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3)内容: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4)意义:对全党进行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3、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1957年,左倾错误开始发展)

  (1)反右派斗争的原因-在整风运动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共产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进攻,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分清大是大非问题,党中央发动了反右派斗争。在当时是必要的。

  (2)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原因:在反右派斗争,由于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把大批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处理。影响:一是逐步导致了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这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二是被错划为“右派”的人,长期受委屈和压抑,使国家的建设事业蒙受损失。三是影响了刚刚起步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4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