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
做好高考的复习准备,会让你的成绩更上一层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百团大战——目的: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时间与地点:1940年下半年,华北。领导人及参战部队: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对日作战。意义:它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作战方针: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
三、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 目的:为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2) 政治上:实行三三制原则。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经济上:土地政策(内容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意义是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大生产运动(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荒,使根据地渡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思想上:1942年中共开展整风运动。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意义是通过整风,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KCB系列船用齿轮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5)军事上:开展反扫荡斗争。
四、中共七大的召开——(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2)时间地点:1945年春延安。(3)主要内容: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了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4)意义: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五、日本无条件投降——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日本宣布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时间:1945年9月2日。
六、抗战胜利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蒋介石的对内政策: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二、重庆谈判(1949.8.28—10.10)和双十协定——(1) 谈判背景: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蒋介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工作;?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高粘度齿轮泵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2)《双十协定》的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3) 意义: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
三、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争议最激烈的问题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四、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6年夏,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经过8个月作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山东(孟良崮战役)和陕北解放区(青化砭、蟠龙镇、羊马河、沙家店等战役)。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1、条件——可能性:①解放军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民党优势逐渐丧失。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②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国民党反动派陷入孤立;③解放区土RYB燃油泵改的进行。必要性:战略进攻可以减轻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压力,减轻解放区的物质消耗。
2、任务:①主力部队向外线(国统区)进军,进行战略进攻;②部分内线部队与国民党军队作战,属于战略防御性质。
3、基本情况——⑴、主攻方向:中原地区(其一、当时国民党军队主力正在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在中原地区的防守力量薄弱,兵力空虚;其二、中原地区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可西扼武汉,东下南京,出击中原可直接威胁敌人统治的中心)。?⑵、时间:1947年6月底。?概况:①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大别山。②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挺进豫陕鄂边区。③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进攻豫皖苏地区。?⑶、其他解放区转入反攻:聂荣臻指挥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广大地区。彭德怀、贺龙领导西北解放军收复了延安。?
4、战略反攻的意义:对扭转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也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走向灭亡的转折点;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近百年统治由发展走向灭亡的转折点。
二、战略决战的胜利
1、中国共产党将东北战场作为决战首选战场的主要因素: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进一步发展变化,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东北战场又成了形势最有利的战场。(1)当时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只困守在几个大城市,整体上处于被包围的态势。解放军后方巩固,物质力量雄厚。(2)从东北的地理位置看,北邻苏联、朝鲜等国,通往华北的通道一旦被卡死,国民党军队即成被包围之势,很难逃脱。(3)首战东北战场,一旦成功,还可以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东北解KCB可调齿轮泵放军可以挥师南下,配合其他战场作战,而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可支援全国。
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9~1948.11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特点是先取锦州,关门打狗。淮海战役:1948.11~1949.1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特点是中间突破,分割歼灭。平津战役:1948.11~1949.1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特点是先取两头,后取中间,和平解放北平。
3、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4、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1)、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广大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3)、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4)、解放区人民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援。最后再次强调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