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练习含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练习含答案
单元练习能够检测学生对高二政治必修3的课程的掌握程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练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练习(一)
1.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2017·江苏卷,21③)
提示:×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2017·江苏卷,21④)
提示:× 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多样性,文化的借鉴吸收,并不是消除文化个性。
3.中法两国文化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2014·新课标Ⅰ卷,19④)
提示:× 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4.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2014·江苏卷,24C)
提示:× 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5.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2013·山东卷,22④)
提示:× 文化交流不会消融文化多样性。
6.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2017·天津卷,11③)
提示:× 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多种多样,比如民主的发展进步、人权的尊重与保障、科技的进步等,网络语言有先进、落后之分,其出现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7.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2014·北京卷,25②)
提示:× 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继承为前提。
8.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2017·北京卷,26A)
提示:× 文化继承的核心不是其经济价值的发掘,而是文化价值的传承。
9.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2017·山东卷,31A)
提示:× 科学技术发展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决定文化的性质。
10.传统文化要排除陋习、移风易俗,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2014·安徽卷,7BC)
提示:×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11.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2013·浙江卷,31B)
提示:× 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要扬弃。
12.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2013·广东卷,32①)
提示:×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13.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017·江苏卷,20A)
提示:×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4.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014·北京卷,25①)
提示:×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5.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2012·福建卷,33②)
提示:×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根基。
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练习(二)
1.2017年4月,清明节假期期间,日本因其灿烂的樱花成为中国游客最热门的海外旅游胜地。期间,一些游客的不雅行为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对于中国游客多次被指境外不文明行为的评价中,网友观点不尽相同。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
②游客代表国家形象,理应提高自身素质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人们文明行为有差异,但本质是相同的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 中国游客在日本旅游时的不文明行为是错误的,理应改过,故②正确。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与日本大和民族的文明虽然有区域上的差异性,但文明有共性,本质是相同的,故④正确。①偷换概念,混淆了不文明行为与历史文化习俗本质的不同。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间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故③表述不科学。
答案 B
2.从2017年9月起,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将由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这样做是为了()
①呵护民族文化的基因
②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复兴的推动力
③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④用先进文化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增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是为了呵护民族文化的基因,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复兴的推动力,①②正确;③④不是其主要目的。
答案 A
3.目前,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在逐步实施。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这充分体现了()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③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丝绸之路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这充分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④正确;②材料未体现;③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答案 C
4.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据此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
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
③要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文艺工作者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①④正确;②③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答案 D
5.央视网、腾讯视频、优酷、微博、微信等新旧媒体的不可估量的向心力作用于《穹顶之下》,2017年3月2日下午15点《穹顶之下》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的总播放量突破2亿次,创下严肃题材公益类长视频的播出记录。该片的成功佐证了()
①文化创造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③要发展文化产业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公益性文化作品比商业性文化作品更受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新旧媒体的不可估量的向心力作用于《穹顶之下》,《穹顶之下》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的总播放量突破2亿次,创下严肃题材公益类长视频的播出记录。它的成功再次证明文化创造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①②正确;③应该是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④说法不恰当。
答案 A
6.央视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很简短,却内涵深厚。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挖掘外词Family的内涵:Family=Father and mather I love you!将外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演绎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①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
③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解析 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将外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体现注重不同文化间的文化交流借鉴融合,题中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演绎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体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故入选。③④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的是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而不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题中强调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学习,而不是强调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故排除。
答案 A
7.英国广播公司(BBC)2017年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并拍了一部纪录片。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希望通过这个研究项目,探寻中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能否教好英国学生。由此可见教育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起决定作用
③要热忱欢迎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等知识,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BBC邀请中国教师去英国教学,体现了教育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途径,①正确;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起重要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②错误;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BC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探寻中国基础教育是否适合英国学生,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④正确。
答案B
8.新旧“二十四孝”内容的对比,说明()
①立足民族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不同时代对“孝”文化理解不同
③对“孝”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发展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排除①;新旧“二十四孝”的对比,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没有说明民族性,排除④。
答案 C
9.一位中国知名作家曾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体现的道理是()
A.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
B.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C.植根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继承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
解析 追随大师的过程是学习借鉴的过程,逃离是为了不让大师的风格抹杀自己的个性,故B项符合题意。其余三项说法错误。
答案 B
10.(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外交、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是构成我国整体外交工作的三大支柱。文化是“软实力”,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文化外交丰富了外交的内涵,提高了整体外交的功效。
材料二 要强化文化外交功能,进一步完善文化外交的内容,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有意识地加大对社会和民间文化交流的扶持、引导和管理,逐步培育和壮大政府之外的对外文化交流主体。
(1)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谈谈怎样理解“文化外交丰富了外交的内涵”。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行民间文化交流提几点建议。
解析 第(1)问考查考生对文化外交的意义的理解,回答时可以从文化的作用等角度来分析。第(2)问对教材中有关文化交流的知识加以分析整合即可。
答案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文化外交中人们可以品味不同的文化内涵,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从而丰富外交的内涵。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外交可以有助于国家关系的发展,增进国家间人民的友谊,形成良好的国际环境。
(2)①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各国文化差异。③热情欢迎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同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1.(简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很多省市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某省教育厅指出: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这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
网友A:在当下社会,完全按照《三字经》培养的孩子,90%会不适应社会。
网友B:《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传统文化确实有很多内容对于我们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如果脱离了时代背景,就算是学了,也不会有实质的收获。
网友C:传统的文化及知识需要的是现代人发展、结合现代人实际的传承,不是死搬硬套。
网友D:传统文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确实有重要的作用,但今天更重要的是创新而不是继承。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文化的创新比文化的继承更重要”的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答案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加强对《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传统文化的创新,有利于传统文化与当代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使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富有凝聚力。因此,题中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有的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比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中的精华部分;有的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有的传统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传统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因此,题中的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③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与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既要不断地创新,又要大胆继承并发扬光大其精华部分。
看了<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练习含答案>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