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期末试题(理科)
高二政治期末试题(理科)
考试是检测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孰能生巧,考前一定要多做做练。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二政治期末考试试题,请考生认真复习。
高二政治期末试题(理科)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工卷为选择题,共30道试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道试题。考试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说法表明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 ( )
A.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经济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由上帝创造的
C.经济、政治具有物质性,文化具有非物质性
D.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是 ( )
A.文化创新 B.文化传播 C.文化积累 D.文化生产
3.近30年来,我国科学研究活动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跟踪和追赶世界科技的前沿。这种跟踪和追赶就是 (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过年的年俗有所不同,这体现了 ( )
A.民族文化具有多姿多彩的魅力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民族文化充满了生机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5.知识的力量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的推广为标志的( )
A.印刷 B.口语 C 文字 D.网络
6.《论语》,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一成不变的特点
7.通过于丹的解读,更多老百姓了解了《论语》。这说明 ( )
①电视文化比传统经典文化更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最受人民大众欢迎的是传统经典文化
③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贴近群众,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④电视等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8。对于于丹的解读,有人认为,这是把庙堂之中晦涩难懂的东西通俗化以飨大众,是好事;也有人认为,这是把中华经典文化简单化,将贻害无穷。可见,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时坚持的是 (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批判与继承相结合 D.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9.“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5•12汶川大地震的灾难侵蚀人们心灵时,一首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抒发了情怀,激励了国人,唤起了希望。这体现了 ( )
A 积极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D.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
10.近年来,美国好莱坞把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制作成动画电影《花木兰》轰动一时,挖掘功夫、山水画等中国传统文化制作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也风靡全球口这启示我们要 ( )
A 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文化产品
B。增强文化创造力,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C 抵御外来文化的掠夺和入侵,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D。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2。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的是 ( )
①人口迁徙 ②教育 ③大众传媒 ④口语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①②③④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 ( )
A。教育事业 B。科学技术 C.思想道德建设 D.文化事业
14.体现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文化魅力之所在的是 ( )
A.文化的继承性 B.文化的多样性 C 文化的传播性 D.文化的民族性
15。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
A 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
16.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 )
①文字 ②史学典籍 ③邮票 ④瓷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l7.福建与台湾在物质和精神生活各个层面,如姓氏、地名、语言、民情、风俗、衣着、礼仪以及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融入台胞物质和精神生活各个层面的是( )
A.宗教信仰 B.民族风情 C.中华文化 D.民间艺术
1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
A.自强不息 B,勤劳勇敢 C.团结统一 D.爱国主义
1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是 ( )
A.发展“三个面向”的文化 B.发展大众的民族文化
C.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D.培育“四有”公民
2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 ( )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坚持多样化原则
C.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D.大力发展先进科学技术
21.下列对腐朽文化、落后文化叙述错误的是 ( )
A.二者都是不科学的文化 B.对落后文化要坚决依法取缔
C.落后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D.腐朽文化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
2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 ( )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坚持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3.北京奥运会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了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奥林匹克
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 ( )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24,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2009年春节从1月25日至31日放假7天。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 的传统节日。春节前一夜,即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外忙碌一年的人们总是从天涯海角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共度春节。这是因为 ( )
A.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融合的产物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物质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持久的影响
25.2009年央视春晚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每年央视的春节晚会都为我们奉献了——出精彩 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每年春晚的评价也有所不同。这表,明 ( )
①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②要博采众长,生产适合所有人文化需求的产品
⑧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 ( )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B.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C.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D.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2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 )
①地理环境的变化 ②社会制度的更替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 ④思想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其中要特别要强调的 “重点”是 ( )
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B.增强诚信意识 C 为人民服务 D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9.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严毛泽东所指出的“遗产”是指 ( )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 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30.要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这充分说明 ( )
A.加强自身修养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D.加强道德修养最主要的是观念的更新
C.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了人们世界观的不同
D 加强道德修养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第Ⅱ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3l。在生命的长河里,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
阅读这段话,说说文化对人的影响。(6分)
32.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什么?(6分)
3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6分) 三、分析说明题(10分)
34.2009年5月21 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发表致词呼吁人们共同致力于倡导和保护世界甜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为所有人建设可持续的未来。
(1)分析为什么要维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4分)
(2)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文化交流与合作?(6分)
四、综合探究题(12分)
3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与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1)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6分)
(2)在传统道德问题上,我们应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6分)
看过"高二政治期末试题(理科) "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