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卷题目
做语文的试卷有很多的小细节是需要我们多多注意一下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二语文,欢迎大家来收藏哦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阅读
第I卷 (阅读题 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乡文化的交融
过去,社会文化同生活方式一样,也可以分为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两者之间似乎泾渭分明。城市文化认为乡村文化缺乏文化含量,而乡村文化则认为城市文化缺少生活气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逐渐由界线分明走向相互渗透,趋于统一。其中农村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向城市文化靠拢的趋势。当然,这种统一并不是简单地将乡村文化包容在城市文化之中。实际上,两者之间的融合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都经历了根本的变化。
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乡村文化的确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如在广大农村,许多地方存在着自己的地方戏曲,它们代表了不同地方的“文化风味”,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城市文化的猛烈冲击下,这些地方戏曲日益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特别是对青年的吸引力。现在的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一样,喜欢的是流行歌曲,在此情况下,一些地方戏曲,特别是一些小的地方戏曲的衰落就是难免的。
但是,大凡为历代所传承的文化都不会如此脆弱。我们看到,有些地方文化在与城市文化的交融中脱颖而出。而且某些乡村文化在逐渐融入城市文化,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东北大秧歌一直是东北乡村流行的一种文化形式,但在今天,人们更多地是通过电视看到大秧歌。而这些节目的制作者,是戴着大众的“眼镜”来生产这些节目的。到最后,连跳大秧歌的人都认为,电视上的大秧歌是“标准”的大秧歌。这样,经过改造的大秧歌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独立存在的乡村文化,而成了城市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了。
再看城市文化。如果说城市化的进程对于乡村文化来说是一个衰落过程的话,那么它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则是一个扩张的过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被改变的不是乡村文化,而恰恰是城市文化自身。而导致城市文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核心要素,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
大众文化自从产生之日起,就和城市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产生于城市,以大众为自己的“典型”受众,和原有的城市文化相比,“大众文化作为商品经济社会大众百姓的一种日常文化消费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关注世俗人生的文化品性”,这就有力地弥补了原有的城市文化远离生活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大众文化以现代传媒为传播手段,可以按照市场规律成批生产,大量复制,这些特点使大众文化很快就在城市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成为了城乡文化融合进程的主要推动力。
具体地讲,城市文化是通过两种方式向农村延伸的:一是人口的流动传播。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众多的流动人口中,来自农村的打工者占绝大多数,这些人自然也就成为文化的传播者,使城市文化在无声无息之间渗透到了农村。二是现代传媒的传播。与城里人一样,电子传媒现在也已成了乡村居民打发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电视所传播的大众文化就是主要源于城市文化,一些乡村题材的节目,也是按照大众的“口味”进行加工和提炼的。当乡村居民和城里人一样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欣赏节目的时候,也正是城乡文化悄无声息相互融合的时候。可以说,城乡文化是在相互延伸中逐步走向统一,而现代传媒每发展一步,这种文化传播和文化融合的速度就加快一步。
当然,对中国而言,这种延伸还刚刚开始,但它毕竟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1.下列对于“大众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城市的文化,它与城市文化密不可分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城市文化,却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文化的融合。
B.大众文化的崛起会促使城市文化不断地被改变并不断向外扩张,与此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乡村文化的衰落。
C.城市文化缺少生活气息,大众文化关注世俗的特点则有利地弥补了城市文化的这一先天不足。
D.以现代传媒为传播手段,成批生产,大量复制,大众文化利用自身优势成为推动城乡文化融合的主要力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城市化的步伐一天天跟进,我国的城乡文化的差异性也会逐渐变小,这对乡村文化的冲击最为显著。
B.乡村文化在城乡文化的交融中呈现衰退趋势,地方戏曲尤其是地方小剧种的衰退是历史的必然。
C.东北大秧歌及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在城乡文化的交融中脱颖而出,印证了乡村文化也会对城乡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D.跳大秧歌的人会认为电视上的大秧歌是“标准”的大秧歌,这可以看作是农村文化向城市文化趋同的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虽然乡村文化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大体上呈现劣势,但不意味着其所有的文化都将走向衰亡。
B.随着城乡人口的频繁流动,现代传媒的日益繁荣,势必加速城乡文化的“一体化”的到来。
C.从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一样喜欢流行歌曲而不愿再去关注地方戏曲中,也可以看出城乡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
D.在城乡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其主流是城市对乡村文化的冲击,但农村文化对城市文化的渗透也不可忽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日:“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
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败,语连聚。帝日:“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先归,留聚俟之 俟:等待
B.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 副:副手
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 次:驻扎
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课:考核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B.士诚复人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C.士诚复人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谊。他在行 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B.费聚处事果断。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及时向太祖反馈。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
C.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胆。在拦击海盗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
D.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注]。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8.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5分)
答:
9.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6分)
答:
(三)10.名篇名句默写(6分)
(1)《雨霖铃》中描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体现周瑜指挥若定风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江天壮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B.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C.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事故圆滑、反复无常。
D.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E.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无钱大亨卢作孚
何昆
卢作孚1893年生于重庆合川,原名魁先,别名卢思,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少时因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才,1925年创办民生轮船公司(现在民生集团的前身),数十年励精图治,期望以实业救国,抗日战争时期倾尽家财支援抗战。
卢作孚一生充满艰辛、风险和挑战,却卓有成就,被世人称为“航运巨子”,又被称为“中国船王”。然而,这个与张之洞、张謇等人并称的卢作孚,却一生节俭朴素,乃至贫寒。日常穿戴上,他既没有大老板们的西装革履,也没有社会名流的珠光宝气,平日里就是一袭土布衣裳。因为朴素,还闹了一些误会。
一次,有客人要见卢作孚,恰巧卢作孚正与自己的下属某分公司经理闲聊。客人进了房间,一看那位分公司经理衣着光鲜,就想当然地认为他是卢作孚,于是上前大献殷勤,那位分公司经理慌忙介绍自己的老板卢作孚。那位客人十分尴尬,卢作孚却哈哈一笑,只当没事。
还有一次,卢作孚穿着土布衣裳去见当时的某位政要,递上名片后,那人上下打量卢作孚,看卢作孚其貌不扬,衣着寒酸,便很随意地对卢作孚说:“告诉你的主人,请进会客室。”原来这人竟把卢作孚当成仆人了。卢作孚笑了笑说:“在下正是卢作孚。”那位政要一听,立刻瞠目结舌。
据当时负责民生公司航船调度的副总经理童少生回忆:卢作孚的航运公司逐渐壮大,他的轮船不停地往返于宜昌与长江各港口之间,白天航行,夜间装卸。卢作孚每天都会出现在宜昌的各个码头,实地查看,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有一次,卢作孚穿着土布衣裳、灰色布鞋亲自在港口指挥调度,那些监工们看到一个“乡下人”在这里指手画脚,便要他走开,有的甚至还骂骂咧咧的。童少生上前呵斥道:“放肆,这是咱们的卢作孚总经理!”这些人听说这个土里土气的人就是卢作孚后,惊诧不已:什么?他就是卢总经理?真看不出来,看不出来……
卢作孚的节俭并非只在创业初期,也绝不是作秀,而是性格使然,理想使然。卢作孚早年因家贫遭人嫌弃,但他志向高远,气节清高,发迹后仍持俭朴本色。他的大部分收入都贡献给了中国的航运和教育事业。
民生公司创立时,卢作孚作为总经理月工资是三十元,当时万县市政督办杨森盛情邀请他去做市政协办(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月薪五百元,车马费另算。可卢作孚却写信拒绝说:“我平生只愿做事,不愿做官。”随着事业走上正轨,卢作孚的收入不能算少,但他除了将每个月工资的一部分交给夫人用来养家外,其余的收入都捐给了四川西部科学院和兼善中学等学校。当年的西南各学校流传着这样一个小笑话:同学结伴出门吃饭,结账的那个人大家就叫他“董事长”。意思是:别的董事长都是赚钱的董事长,只有卢作孚是个出钱的董事长。
卢作孚的四川老乡、国民党大佬张群评价卢作孚说:“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学者,一个没有个人享受追求的现代企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卢作孚的一生都是十分节俭的,他志向高远,气节清高,不追求个人享受,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B.卢作孚与张之洞、张謇等人并称,他们一生节俭朴素,乃至贫寒。他们不是没有钱,而是将节约的钱都贡献给了教育等事业。
C.卢作孚正是因为少时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才,挑战困境,所以才卓有成就,成为“航运巨子”“中国船王”。
D.文章的结尾所引的张群的话从侧面对传主卢作孚进行了描写,同时,还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E.卢作孚热爱自己的事业,不为高官厚禄所动,当事业有成收入甚丰的时候,他将自己应得的报酬全部捐献给了社会。
(2).卢作孚因为朴素闹了哪些误会?请简要概括。(6分)
(3).作者为什么说卢作孚是“无钱大亨”? (6分)
(4).本文传主卢作孚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B、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可理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C、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息息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D、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固执己见,众说纷纭。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生态健康国际论坛”是由国际生态健康联合会每两年组织一次的学术会议,主要探讨全球气候、生态变化导致的新发传染病等人类健康。
B.30年来,中日关系发展最大的经验和教训是,中日人民之间能否相互理解,才是中日两国最终能够实现世代友好的根本保证。
C.专家表示,此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汽车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应用。
D.在国内部分乳品制造企业曝出诚信危机之后,豆奶作为替代品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从而引发了投资者对相关行业发展前景的关注。
1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
③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
④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⑤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
⑥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
A.①④⑤②⑥③ B.①④⑤②③⑥
C.⑤②③①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二)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全球的页岩气不仅储量巨大(全球资源量约156万亿m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北美、拉美、中东、澳洲和独联体等等世界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堪称全球战略储备能源。长期以来,世界能源格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构建在对中东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的严重依赖上。一旦页岩气在全球范围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开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凭借页岩气开采技术的重大突破,美国已实现了天然气自给。不过,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如气井稳定性差、储运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消耗巨大等,前景尚不确定。
17.欣赏“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5分)
要求:①突出景物特征;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③不超过80字。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小孩儿在草地上发现一个蛹,他肥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段似乎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儿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小孩儿内疚地把它捧回草地。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5:BDBBC 6:C 12-15: (AD)ADC
1.B.解析:文中说“城市化的进程对于乡村文化来说是一个衰落过程的话,那么它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则是一个扩张的过程”,“导致城市文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核心要素,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大众文化崛起促使城市文化改变与扩张,但乡村文化的衰落的原因在于“城市化的进程”。
2.D.解析:原文是“乡村文化在逐渐融入城市文化”,“融入”不是“趋同”,偷换概念。
3.B.解析:文中只提到“这种文化的传播和文化融合的速度就加快一步”,但全文并未提到城乡文化是否走向“一体化”的问题。
4、B:辅佐
5、C;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士诚”“寇”“宋兴祖” “之”“士诚”“气”都是名词或代词,同时结合语意。这句话的意思是“张士诚又前来侵犯,费聚捕获他的统帅宋兴祖,第二次击败张士诚。张士诚失去勇气,不敢再来窥视长兴”。
6、C;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C项中“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错误,根据原文“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可知,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一直辅佐耿炳文,直到消灭了叶、陈二姓海寇,才独挑大梁。
7、①步兵恐惧,想逃走。太祖说:“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往哪里逃?”于是向前抵达军营。(踩分点:蹴、走、安、遂,大意1分)
②皇帝说:“费聚以往出使姑苏不符合圣意,我曾经责备他,于是想谋反啊!”最终因为朋党获罪处死,爵位被削除。(踩分点:曩、称、詈、坐,大意1分)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蹴”,追击;“走”,逃跑;“安”,哪里;“遂”,于是;“走将安往”,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走将往安”。(2) “曩”,从前过去;“称”,符合;“詈”,责备;“坐”,因为……获罪。
参考译文: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亲费德兴,凭借才能勇气成为游徼兵。费聚年少时学习武术。太祖在濠州遇到他,因为他的容貌壮伟,与他深深结交。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归属,郭子兴想招纳他们,思虑没有可出使的人。太祖尽力急切请求出行,偕同费聚骑马前往,步兵九人一起随行。到了宝公河,望见对方军营甚是整齐有序,弓箭都向外。步兵恐惧,想逃走。太祖说:“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往哪里逃?”于是向前抵达军营。招抚告谕已定,约定三天。太祖先返回,留下费聚等候。他们的将领想归属其他人,费聚回去报告。太祖又偕同费聚率三百人前往,设计捕获他们的将领,收降士兵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多人,费聚又招降了他。于是跟从太祖夺取灵璧,攻克泗、滁、和州。被授予承信校尉一职。
平定江东以后,攻克长兴,让费聚辅佐耿炳文,担任元帅。张士诚进犯,费聚击败了他。奉诏统领宿卫。援救安丰,两次平定江西,攻克武昌,都跟从太祖。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然辅佐耿炳文而任指挥同知。张士诚又前来侵犯,费聚捕获他的统帅宋兴祖,第二次击败张士诚。张士诚失去勇气,不敢再来窥视长兴。随太祖征战淮安、湖州、平江,都立有战功,晋升为指挥使。汤和讨伐方国珍,费聚率领水军从海道拦击。浙东平定后,又从海道夺取福州,攻破延平。回来在昌国驻扎,在兰秀山消灭了叶、陈二姓海寇。到此时,费聚才独自率军。
洪武二年,恰逢大军夺取西安,改任西安卫指挥使,晋升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洪武三年,被封为平凉侯,每年俸禄一千五百石,赐予世券。当时各位将领在边境屯田募军,每年都有固定的考核。费聚十分沉迷酒色,没有什么作为。又因他招降无功,召他还京,严厉责备他。第二年,费聚跟从傅友德征伐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获达里麻。云南平定后,又进攻夺取大理。不久,各少数民族又叛乱,命他作为安陆侯吴复副手,任总兵。授予他谋略,分军攻打关索岭及阿咱等寨,全部攻下。蛮地才平定。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让费聚署理司事。洪武十八年,费聚被任命为总兵官,率领指挥丁忠等征伐广东云南,擒获火立达,俘获士兵达万人。返回后镇守云南。洪武二十三年被召还京城。李善长谋反之事败露,话语牵连到费聚。皇帝说:“费聚以往出使姑苏不符合圣意,我曾经责备他,于是想谋反啊!”最终因为朋党获罪处死,爵位被削除。
8、答案 (1)虚实结合。(2分)前句实写,汝水流动,诗人的心也随波起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1分)后句虚写,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怀‘我’”亦可)。(1分)这一联前实后虚,抒写对友人的怀念。(1分)(如果答“借景抒情”并作简析也可)
9.①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写朋友前不久在并州做了吏曹一类的小官,诗人见到河堤上的青草,想起了身着青袍的友人,思友心切,心潮起伏。(2分)②知音难遇,怀才不遇的感慨。“世上”一联借九方皋的典故,既是自叹,也是为友人不得重用而惋惜。(2分)③归隐之思。尾联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退隐的心愿。(2分)
【注释】
① 平舆:故城在今河南汝南县东六十里。李子先:黄庭坚的同乡好友,时在并州(山西太原)任小官。② 幽人:隐士。此指品行高洁的人。
③ 汝水:源出河南嵩县,东流注入淮河。④ 九方皋:春秋时善于相马的人。他曾为秦穆公求得千里马。
【语译】
当年,你这个品行高洁的人出任小小的吏曹,我送你,行走在长堤上,看见碧绿的春草,想到自己也穿着青袍,位居下僚。今天,我的心情随着汝水的春波而晃动;你的兴致,想来一定是跟随着并州城门上的月亮,渐渐升高。哎,这世上难道会没有千里马?不,只不过是人群中找不到善于相马的九方皋。家乡有船可载酒有网可捕鱼,还是回去吧,我们过去游玩的溪水中眼前正漂浮着落花,水深恰好一篙。
【赏析】
黄庭坚在熙宁元年(1068)被任命为叶县县尉。在任期间,他一直觉得很不顺心。这首诗作于熙宁四年离任时,所抒发的是闷闷不乐的牢骚及准备回乡的心情。这一心情,在他同年所作的不少诗中都有表现,如“用舍由人不由己,乃是伏辕驹犊耳”,“折腰尘土解哀怜”等。
诗是怀李子先的,因为诗人与李子先的境遇相同,所以首联主客并提。第一句说当年李子先被委任吏曹的小官,以“幽人”二字为李子先占身份,也是为李子先高才而屈居下僚抱不平,归根结底,也为自己抱不平。次句说自己也被任为小官。“青袍”是点睛之笔,与“吏曹”同义,但用得很活,就不显得重复。青袍是旧时低级官员的服色,古人常以青草之色喻青袍,如庾信《哀江南赋》云:“青草如袍。”杜甫诗也有“汀草乱青袍”句。黄庭坚将草色与青袍联在一起,是承袭前人;然而在“青袍”前加个“认”字,既在炼字上与杜诗“乱”字同样工巧,又很自然地说明自己是从堤草的青上认出自己的袍色,翻出了新意。
颔联承首联,仍分写主客,次序改变为先主后客。出句说自己的心随着眼前汝水的春波而动荡,对句说李子先的兴致意念一定会跟随并州城楼上升的月亮而增高。诗以“春水”、“夜月”这两个历来作为思友象征的景色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怀念,味醇趣永,在写时一句用实,一句用虚,把自己的感情与对方的感情完全融合,共同通过景色来体现,显得情真意切,又照应了题目中的“怀”字。
颈联转入议论感慨,直与首联相接。因为二人都怀才不遇,不被世所用,所以诗浑写,言世界上不是没有千里马,只是没有九方皋那样的人去识别。这一联写得很愤疾,感叹没人赏识。诗用流水对,自问自答,连成一气,锤炼工整而不露痕迹,所以成为公认的名句。黄庭坚对此联也很自负,认为“可为律诗之法”(《潜夫诗话》)。宋吴聿《观林诗话》评说:“杜牧之云:‘杜若芳洲翠,严光钓濑喧。’此以杜与严为人姓相对也。又有‘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名白日悬’,此乃以朱云对白日,皆为假对,虽以人姓名偶物,不为偏枯,反为工也。如涪翁‘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待(得)九方皋’,尤为工致。”从对偶上肯定这联的成功。黄庭坚精研杜诗,在对偶上又有学李商隐的地方,这联假对,直可上追李商隐《马嵬》诗名对“此日三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在诗所写的内容上,《苕溪渔隐丛话》认为与他另一首名作《题徐孺子祠堂》“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歉陈蕃”命意绝相似,“盖叹知音者难得耳”。
尾联以劝勉结。诗说家乡有酒有鱼,落花在溪水上漂流,正好驾船出游,意在请李子先与自己一起,丢下这窝囊的官职,回故乡去过隐居生活。这两句,写景十分优美,以对景色的向往突出归隐的决心。“归来是”三字下得很有力,且杂厕于景色中,更见说服力。在写景时,诗又不直接出酒、鱼,而代以酒船、渔网,又以落花妆点时令,诗的美感便加深了。
黄庭坚作诗,讲究谋篇结构的法度,重视炼字与对偶,这一特点,在本诗中表现得很突出。如本诗四联,层次很分明,各写一景或一情,仿佛各不相属,但绳之以情,又自然连贯,就是黄诗的一大特点。黄庭坚又提倡求生创新,形式上务求完美,以达到高峭精深的程度,所以往往峭刻生僻,成为诗病。这首诗虽然也讲究罗列典故与锤炼词句,但注重情在景中的作用,所以被清赵翼《瓯北诗话》称为山谷诗中“独辟蹊径”之作。由此,赵翼认为:“诗果意思沉着,气力健举,则虽和谐圆美,何尝不沛然有余;若徒以生僻争奇,究非大方家耳。”赵翼诗步趋性灵,自然反对江西诗派过分追求用典炼句而造成的矫揉造作,但对江西诗派的弊端,还是批评得非常公允。
10、(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11.(1)【答案】A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思想内容、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A、B、C项着重考查思想内容,D项着重考查艺术特色,E项对二者的考查兼而有之。其中B项“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错,这是三孬对马兰花的提醒,是人之常情,三孬不是反面人物。C项“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错,马兰花丈夫的这一行为是普通贫民的正常举动,是长期拮据生活在行事上的正常反映,并不是世故圆滑、反复无常的表现。E项麻婶的女儿“又是一个精明的人”错,这一点在文中没有依据,从麻婶女儿来信中可看出她知恩图报、通情达理,也是小说中要颂扬的人物形象。
(2)【答案】第一问: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第二问:①设置麻婶母女还钱这一暗线虽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了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事物,也可以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还可以是某个事件、作者的情感。常见的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如鲁迅的《药》就有明暗两条线索。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突出,结构更严谨,内容更丰富。本文以借钱和还钱为线索贯穿整个故事。主要写马兰花一家为借钱而引发的冲突,在冲突中展现马兰花的性格特征和美好品质,这是文章的明线;其次还写了麻婶生病、去世及麻婶女儿写信还钱的内容,补充了相关情节,交代了故事结局,升华了主题,这是文章的暗线。
(3)【答案】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款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容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
小说阅读中考查的人物形象,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这样的形象特征往往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出来。因此本题做题思路:先找出文中对马兰花进行描写的内容,重点分析其言行,如她听到麻婶住院后的反应、去看望麻婶却没有提六百元钱的事、与丈夫因六百元钱的事而发生矛盾、忍让丈夫但也给丈夫讲理等,从这些事件和描写中,归纳、提炼出马兰花的性格特征。注意答题模式:性格特征+举例分析。
(4)答案:表现与心情: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作为探究题,本题主要考查对细节描写的个性化解读和分析能力。首先要在文中找到马兰花三次流泪的细节描写,结合上下文分析马兰花流泪的原因,这样写表现马兰花怎样的性格品质和内心世界。三次眼泪描写的表达效果,可从形象、结构、主题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2(1)答案 AD
解析解析:B项,文中只提到卢作孚“一生节检朴素”,“将节约的钱都贡献给了教育等事业”。C项,“少时家境贫寒辍学”不是卢作孚取得成功的原因。E项,“全部”不当,原文说的是“除了将每个月工资的一部分交给夫人用来养家外,其余的收入都……”。
答案: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
(2) 答案 ①卢作孚因为穿得比一个分公司经理朴素,客户竟将那个分公司经理认成了卢作孚。②卢作孚穿着土布衣服去见一位政要,被误认为是仆人。③卢作孚穿着土布衣裳、灰色布鞋亲自在港口指挥调度,被监工认为是“乡下人”。(每点2分)
解析 首先找到答题区间,文章的第三、四、五段写了卢作孚因为朴素闹出的误会,每一个段落写一件事,一共写了三件事。答题时,只需对每个段落的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3)答案 ①“无钱”是就卢作孚的个人生活而言的,他生活简朴,乃至贫寒。抗战时期倾尽家财支援抗战,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贡献给了中国的航运和教育事业。②“大亨”是就卢作孚的成就和收入而言的,他在事业上卓有成就,是“航运巨子”“中国船王”,收入不能算少。(每点3分)
解析 回答这道题时,首先要弄清“无钱”与“大亨”的具体含义。其次要结合卢作孚的形象和文章的相关内容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其实,之所以会出现“无钱”和“大亨”同时修饰卢作孚的情况,是因为所针对的角度不同。
(4)、答案 ①励精图治,战胜困境。卢作孚少时因家境贫寒辍学,但他却自学成才;他一生充满艰辛、风险和挑战。正是因为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得到了历练,所以他才会获得成功。②有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他一生节俭朴素,乃至贫寒。这对其成为“无钱大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③志向高远,气节清高。发迹后仍持简朴本色,他的大部分收入都贡献给了中国的航运和教育事业。④坚守自我,拒绝诱惑。毅然拒绝了月薪很高的市政协办的职位,坚守自己的事业。(每点2分,总结1分,阐述1分)
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题,在作答时,首先要理解文本,对文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其次要进行合理的归纳,从具体内容中提炼出答案要点。此外,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语言要精练恰当,要对要点进行合理的阐述。
13、解析A项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B项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应为“不言而喻”。C项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处感情强调“母子的忧喜、福祸相关联”,应为“休戚相关”。D项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此处感情色彩不当,应为“各执己见”。
14、解析 A项,成分残缺。谓语动词“探讨”后面缺少宾语,应在“人类健康”后面补上“问题”。B项,一面和两面不对应。“能否”应改为“的”。C项,搭配不当。“汽车行业”前面应该加“推动”。
15、答案 C 解析 第一、二空,应从“画怎样的画”和内容递进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⑤②;第三、四空,要从“人”与“道”对应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③①。最后两句作评论性总结,⑥在④前。
16、答案 ①而且分布范围广 ②世界能源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③当前页岩气开发还受多重制约 (6分)
17【答案】示例一:一池水融融,几丝柳依依。天鹅知春暖,悠游自在啼。
示例二: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条,袅袅依依。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
关于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伦勃朗作为此期荷兰画派的代表人物,继承了十五六世纪尼德兰民族写实、纯朴的艺术特点,从荷兰画派脱颖而出。与陈洪绶一样,伦勃朗的艺术不会只为上层社会服务,他的作品更多的表现出对普通人的关注。
不同的文化境遇和自我内心文化定位,决定了陈洪绶和伦勃朗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内涵,并形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貌。从《仕女图轴》中我们可以看出,陈洪绶注意传统法度的精神。衣纹线条简练、优美,具有明显的装饰性;造型平面、色彩简淡,把物质性表现降到最低,突出精神特征,处处见匠心。再看画面的形式感,他利用尽量简洁的点线完成画面疏密、黑白、虚实的经营,惜墨如金。他的画不管在形式意味,还是在局部的刻画上都让人赞叹。从画面看,陈洪绶的画可算得上高古奇骇,他的慕古情绪是显而易见的,是继承传统与浪漫张扬的个性创造结合的典范。伦勃朗是一个不肯墨守陈规和为了“生意”而作画的人。他吸收明暗技法,造型厚实,他的《圣家族》显示了丰富的想像力和出色的构图技巧。在伦勃朗手里,光和影成为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有力的艺术语言。正像中国绘画中常常让黑色的形象突现在大片空白背景上一样,他常让明亮的形象从黑色的背景里突现出来,以求在显著的反衬中让主体突出。从以上可以看出,陈洪绶的“叛逆”是画家的“叛逆”,即以浪漫的形式、风格和夸张的创作手法所获取的艺术创作自由,而伦勃朗的“叛逆”则表现出更为纯正、直接的审美理想的自由。因此可以说,陈洪绶更贴近于绘画本身,而伦勃朗则不同。
中国古代版画与中国画一样,重视线的运用,注重轮廓感。陈洪绶的版画用线是其一大特色。这是客观方面。主观上来说,陈洪绶身处明、清交替的动乱年代,作者对当时的社会、制度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其中《屈子行吟图》以非凡的想象力塑造了屈原屡遭排挤,内心苦闷行吟泽畔的形象。画家笔下的屈原庄严、高洁,宽大衣袍中枯瘦的身躯衬托出他一片赤热的爱国之心。总的来说,陈洪绶版画的线描简洁、明确、充满运动感和节奏感,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沉着含蓄的艺术效果。
西方自文艺复兴起,就不断探索用光的明暗变化来表现对象的体积与质感。17世纪的巴洛克更是致力于追求光的明暗变化所形成的神奇效果。伦勃朗善于用光的明暗强烈对比手法,突出形象的主体,使表现的深度直达人物内心。从总体上来说,17世纪的欧洲画家,不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那样,只是用深浅色调画出立体感、用近大远小表现空间感,而是创造一种人造光,一种当时并不存在的人为的强光来形成一种明暗反差,突出中心、传达情感、创造氛围。这是快速发展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光学在艺术中的实际运用。伦勃朗整个一生都在研究如何在画中运用光线的问题。在版画中,他借助油墨的透明性和不同密度交替表现细微处的质地组织和线条凹凸的立体感、明暗效果和神秘昏暗的气氛。巴洛克美学的强烈明暗对比和远景模糊的处理手法,在伦勃朗的版画中展露无遗。蚀刻风景画《三棵树》通过极为精确的笔触刻画,仿佛可以看到光的闪烁和空气的流动。最后,从形象特点来说,和中国画一样,陈洪绶版画的艺术形象不受客体的局限,不斤斤于形似,而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客体形象加以取舍提炼,通过夸张、变形鲜明地表现对象内在的神。西方版画也和绘画一样,注重写实。但相同的是,都要深刻、传神表现对象的神。
(摘编自曹剑华、莫娜《明清版画与荷兰版画空间形态比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伦勃朗的艺术更多地表现出对普通人的关注,也为上层社会服务,陈洪绶也一样。
B.伦勃朗的绘画吸收明暗技巧,让黑色的形象突现在大片空白背景上,以求在显著的反衬中让主体突出。
C.陈洪绶的《仕女图轴》,衣纹线条简练优美,造型平面,色彩简淡,惜墨如金,可见他看重传统法度精神。
D.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中,屈子的形象融入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绘画中不同画家擅长的艺术语言不同,陈洪绶擅长用点和线,伦勃朗喜欢用光和影。
B.陈洪绶版画的艺术形象不受客体的局限,根本原因是他的作品线条简洁、明确,充满运动感和节奏感。
C.巴洛克强烈明暗对比和远景模糊的处理手法,使得绘画能产生光的闪烁和空气流动的效果。
D.伦勃朗绘画中善于借助光的明暗对比来突现艺术,是受文艺复兴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绘画和版画,都重视线的运用,不偏重形而重神;西方绘画和版画,擅长用光的明暗反差,突出中心,注重写实,但也要表现对象的神。
B.在绘画和版画上,陈洪绶与伦勃朗有相同之处,这说明中西艺术上有相通之处。
C.陈洪绶的绘画更贴近绘画本身,而伦勃朗更贴近审美理想,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是文化背景不同。
D.陈洪绶与伦勃朗虽然在绘画领域都有“叛逆之处”,但他们的绘画理念和绘画技法还是不尽相同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衡射策甲科,调补平原文学。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为副。望之名儒,天子任之,多所贡荐。高充位而已,与望之有隙。长安令杨兴说高曰:“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以将军之幕府,海内莫不仰望,而所举不过私门宾客。夫富贵在身而世人不誉,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之。平原文学匡衡材智有余,而随牒在远方。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以此显示众庶,名流于世。”高然其言,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上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
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向以政治得失,衡上疏,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劝经学威仪之则,上敬纳其言。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至成帝初即位,衡乃与御史大夫甄谭共奏显,追条其旧恶,并及党与。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既奏显等,不由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不道。”有诏勿劾。衡惭惧,上疏谢罪。因称病乞骸骨,上丞相乐安侯印绶。上报曰:“君以道德修明,位在三公,朕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司隶校尉尊妄诋欺,朕甚闵焉。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传不云乎?‘礼义不愆,何恤人之言!’君其察焉。”因赐上尊酒、养牛。衡起视事。上以新即位,褒优大臣,然群下多是王尊者。衡不自安,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
久之,衡子昌为越骑校尉,醉杀人,系诏狱。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而有司奏衡专地盗土,衡竟坐免。
(选自《汉书•卷八十一》,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之义
B.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之义
C.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之义
D.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之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迁”是晋升或调动官职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特殊称谓,如文中“领尚书事”的“领”是兼任官职的意思,“视事”是任职的意思。
B.建昭是西汉元帝刘奭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C.古代关于人的死亡有不同的名称,名称是根据死者的身份而确定的,皇上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卒,大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D.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的文体还有表,如李密的《陈情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早年,匡衡在平原郡文学才能突出,得到长安县令杨兴的推荐,乐陵侯史高认同杨兴的看法,征召匡衡做议曹史。
B.文帝曾询问地震等灾变与政治得失的关系,匡衡上疏,皇上看了很高兴,就晋升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后来还又接替韦玄成担任丞相之职。
C.虽然王尊弹劾匡衡,但成帝对匡衡很信任,用言语安慰他,并赏赐他财物。
D.匡衡的儿子们犯了罪,匡衡脱下官帽,光着脚,等待皇帝降罪,皇上免了他的罪,但有关部门又以其他的罪名弹劾他,匡衡最终还是被免除了惩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
(2) 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两首诗歌,完成8-9题。
岁暮归南山①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④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这首诗是玄宗开元十六年,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好友王维住处所作。②北阙,皇官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天。④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张丞相即张九龄,官至中书令。孟浩然在入京应试前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是千古名句,备受后人赞赏。请赏析它的妙处。(5分)
9.两首诗在思想情感上有同有异,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6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陈情表》用“ , ”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 ,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来源:学。科。网]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陈 泥 鳅
汪曾祺
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人褪下了裤子让人看:“你们看!黑吗?”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说的是船,不是人。
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
他水性极好,不愧是条泥鳅。运河有一段叫清水潭。据说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行船到这里,不能撑篙,只能荡桨。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拧着一个一个漩涡。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游水。陈泥鳅有一次和人打赌,一气游了个来回。当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脑袋,又过半天,岸上的人以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会,他笑嘻嘻地爬上岸来了!
他在通湖桥下住。非遇风浪险恶时,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动的。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会出什么事,就呆在家里。
他也好义,也好利。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这时是不能计较报酬的。有一次一只装豆子的船炸了,炸得粉碎。船碎了,人掉在水里。这时跳下水救人,能要钱么?民国二十年,运河决口,陈泥鳅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被救起的都已经是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陈泥鳅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更谈不上要什么酬谢了。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讨价;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人淹死了,尸首找不着。事主家里求到时,得事先讲明,捞上来给多少酒钱,他才下去。有时讨价还价,得磨半天。陈泥鳅不着急,人反正已经死了,让他在水底多呆一会没事。
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点积蓄也没有。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有的时候,也偷偷地周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千万不要说出去。
他也不娶老婆。有人劝他成个家,他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我见天跟水闹着玩,不定哪天龙王爷就把我请了去。留下孤儿寡妇,我死在阴间也不踏实。这样多好,吃饱了一家子不饥,无牵无挂!”
通湖桥桥洞里发现了一具女尸。怎么知道是女尸?她的长头发在洞口外飘动着。这座桥的桥洞很高,洞身也很长,但是很狭窄,只有人的肩膀那样宽。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围观的人都不知这女尸怎么会卡在桥洞里,但也都知道不能就让她这么在桥洞里堵着。可是谁也想不出办法,谁也不敢下去。公益会的人去找陈泥鳅。
陈泥鳅来了,看了看。
“十块现大洋,我把她弄出来。”
“十块?”公益会的人吃了一惊,“你要得太多了!”
“是多了点。我有急用。这是玩命的事!我得从桥洞西口顺水窜进桥洞,一下子把她拨拉动了,就算成了。就这一下。一下子拨拉不动,我就会塞在桥洞里,再也出不来了!你们也都知道,桥洞只有肩膀宽,没法转身。水流这样急,退不出来。那我就只好陪着她了。”
大家都说:“十块就十块吧!这是砂锅捣蒜,一锤子!”
陈泥鳅把浑身衣服脱得光光的,道了一声“对不起了!”纵身入水,顺着水流,笔直地窜进了桥洞。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只听见嗖地一声,女尸冲出来了。接着陈泥鳅从东面洞口凌空窜进了水面。大家伙发了一声喊:“好水性!”
陈泥鳅跳上岸来,穿了衣服,拿了十块钱,说了声“得罪得罪!”转身就走。
大家以为他又是进赌场、进酒店了。没有,他径直地走进陈五奶奶家里。
陈五奶奶守寡多年。她有个儿子,去年死了,儿媳妇改了嫁,留下一个孩子。陈五奶奶就守着小孙子过,日子很紧巴。这孩子得了急惊风,浑身滚烫,鼻翅扇动,四肢抽搐,陈五奶奶正急得两眼发直。陈泥鳅把十块钱交在她手里,说:“赶紧先到万全堂,磨一点羚羊角,给孩子喝了,再抱到王淡人那里看看!”
说着抱了孩子,拉了陈五奶奶就走。
陈五奶奶也不知哪里来的劲,跟着他一同走得飞快。
(节选自汪曾祺《故里三陈》,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开头通过对“黑屁股”的描写引出对救生船的介绍,为陈泥鳅的出场作了铺垫,也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
B.作者用艳丽的颜色和富于生气的语言来写自然景物,比如桥洞、水势、水声,这些是诗情画意的图卷。
C.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他花钱很散漫,没有积蓄,也不愿成家,说明他是缺乏责任感的人。
D.作者串连起日常生活琐事,使小说具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矛盾冲突,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心灵。
E.陈泥鳅是一介市井小民,但作者却用朴实的语言,娓娓道出他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物的深切关注。
(2)结合小说分析陈泥鳅的形象特点。(6分)
(3)小说的结尾,简洁含蓄,有深味,请结合小说赏析这种结尾的效果。(6分)
(4)汪曾祺的小说清新隽永,纯朴自然,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请结合文本,从语言、主题等角度来谈谈这篇小说的特点。(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前北大校长傅斯年——大炮、老虎、学者
大炮,老虎。一个学者,有这样两个外号,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傅斯年,早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因主编《新潮》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新思想而享有盛誉。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5月4日上午,北京的大学生集会抗议,傅斯年被一致推选为主席。下午,傅主席扛着大旗率领游行队伍直扑赵家楼,一举成为名震南北的学生领袖。如果是你,有了这样的功劳簿可躺,应该一辈子吃喝不愁了吧?可是傅斯年却不,他认为自己这点功绩根本不值得一提,“幼稚!”幼稚不幼稚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但是这种表白却一下子就暴露出了他的本真性情,说穿了,就是一个狂傲。一个学生运动的总头子,平时在校园里走路却两眼朝天,谁跟他打招呼,总是爱理不理的,这不是狂傲是什么?
他也确有狂傲的资本。胡适从海外归来,被礼聘为北大教授,他的课堂里一时间听众如云。傅斯年的好友顾颉刚去听了一次,回来跟傅斯年说,那个胡博士是真有学问,你也去听听吧。傅斯年就去听了,不仅听,还问,一问一答之间,胡适的汗就下来了。胡适后来坦白交代说,他当时就发现了,像傅斯年这样的学生,国学根底比他还好,所以他常常提心吊胆,激励自己,要加倍用功。从此,傅斯年与胡适,也就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特殊关系,直至终生。
狂傲之人,难免要放炮和发威。北伐胜利后,傅斯年高兴,一高兴就去找老校长蔡元培喝酒。那天是蔡先生带头喝醉了,傅斯年也跟着醉了,之后大伙就开始比赛放狂话,狂来狂去,谁也比不上傅斯年放的炮响,他说:“我们国家整理好了,不但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从北冰洋到南冰洋(南极洲),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县之。”好家伙,他比秦始皇还狠。这时候,多亏他是在大学里工作,要是在外事部门,这样一番话非引来严重外交纠纷不可。“大炮”的外号不给他,你说是不是都太浪费了?
大炮在暗室里放狂还没有什么杀伤力,傅斯年炮打孔祥熙才真叫动人心魄。他在参政院上揭露说:“抗战以来,大官每即是大商,专门发国难财。我们本是势利国而非法治国,利益之到手全不管一切法律,既经到手则又借法律名词如‘信用’、‘契约’等以保护之,这里面实在没有公平。”然后又大声疾呼:“惩罚贪污要从大官做起!”骂完孔祥熙他就骂蒋介石,说蒋在训斥国民党的中央委员时还在说孔祥熙根本不贪污,真是叫人丧气啊。
这只老虎要发威的时候,也是非常有霸气的。抗战胜利后,傅斯年也当上了接收大员,飞到了北京。很多人推荐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不干,诚心诚意地保举了还远在海外的胡适。但是呢,他又坚决要求去北大当一段时间的代理校长。他不是有什么官瘾,而是认为,像胡适这种书生,走到哪儿都是老好人,不忍心得罪人,所以他要先出头,把那些沦陷时期舍不得离开北京并出任伪职的人员一个个开除出去,为胡适任职扫清道路。
傅斯年到了台湾之后,身体不行了,虎威却一点不减。他当台大校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每位教师发了一份通知,说本校长说不一定哪天就要听课,请不要见怪。教师们对听课不会见怪的,可是他听完课之后有的人就没了工作,这一点挺吓人的。那会儿的台湾,工作机会极少,失去教职,就得饿肚子了。傅斯年仅用此一招,就令台大的教风学风为之一变,他对台大的影响之巨,与蔡元培对北大的贡献相仿。
放大炮又发虎威,毕竟不是学者的本行,傅斯年同时代的学者曾指出过,他寄身政治,因此没有取得应该取得的更大的学术成就。但是,他所创立的史料学派,已经足以让他立足于大师的行列了。后世学者朱宗震先生对他有这样的评价:与一些过眼烟云的流派相比,傅先生脚踏实地的史料学派自有其存在的价值。这评价够高的,傅先生死也瞑目了。
节选自《南方周末》)
相关链接
①1938年,傅斯年担任国民参政员,揭露孔祥熙贪腐,并最终把孔轰下台。孔的继任者宋子文也难逃此数。傅斯年一篇《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朝野震动,宋子文也只好下台,一个国民参政员一下子赶走两任行政院长,历史上也是并不多见的。(百度百科)
②傅斯年父亲早逝,家中全靠年迈的祖父和母亲支撑。成年后,他对母亲十分孝顺,虽已成了学界政界呼风唤雨的人物,且霸气十足,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但偶遇母亲发脾气,乃立即长跪不起,听任母亲斥责。(岳南《南渡北归》)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傅斯年平时在校园里走路两眼朝天,别人同他打招呼也是爱理不理,体现出他的狂傲。
B.傅斯年醉酒后放言,要灭了日本,赶走西洋鬼子,要把世界上的诸多地区都变成中国郡县,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C.傅斯年心中没有党派之别,只要对国家有利,他都积极促成,因为得罪了政治高官,只能在教育界安身。
D.傅斯年骂完孔祥熙,接着骂蒋介石,心中如此不平,是因为痛心于孔祥熙不顾及信用、契约原则而贪腐。
E.傅斯年一生主要寄身政治,没有取得应该取得的更大的学术成就,但凭创立的史料学派,也堪称学界大师。
(2)文章标题为什么以“大炮、老虎、学者”来称呼傅斯年?这三个称谓可否调换顺序?(6分)
(3)文章中说傅斯年“狂傲”,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相关的具体事件。(6分)
(4)傅斯年是一个很有个性魅力的人,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成语,填入各句中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 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创新工厂创始人李开复告诫年轻人,要想在中国创业成功,不能简单地照搬美国创业模式,勿期望 。
②2016美国大选在即,在保守和自由两大政治力量 的对决中,中国元素常常被其当作制敌取胜的法宝。
③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写作积极高涨,从此 ,数年来陆续发表百余篇文章,最后集编成册。
A.一挥而就 难分伯仲 一发不可收 B.一蹴而就 半斤八两 一发不可收拾
C.一蹴而就 难分伯仲 一发不可收 D.一挥而就 半斤八两 一发不可收拾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三月三,在唐代叫上巳节,这一天是一个非常欢乐的日子,大地回春,人们都要沐浴祓除,洗去秽物,郊游宴饮,迎接万象更新。
B.微信收费的推出,策略上是希望做大做强微信这个社交工具,抢占支付宝以理财与支付为强项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一家独大。
C.乒乓球是中国参与人数和传播范围最广的体育运动之一,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被誉为“国球”。
D.农民工参加医保的方式有“在城镇有正式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两种参保途径。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插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我国有句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过去我们学习诗文的人大半都从精选精读一些模范作品入手, , , , , , ,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着自己的思路和气势。这就要高声朗诵,只浏览默读不行。这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①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 ②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
③用的是“集中全力打歼灭战”的办法 ④反复吟咏
⑤不但要懂透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 ⑥仔细揣摩
A.③①⑤②④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③①④⑥⑤② D.①③④②⑤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隐逸文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 ① ,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尽管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② ,自古而然。但六朝隐士之多,恐为历代之冠。“隐逸文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 ③ 。有的诗的标题就用了“招隐”二字。比如两晋张载的《招隐士》有这样的句子:“来去捐时俗,超然辞世伪。得急在丘中,安事愚与智。”因写《三都赋》而洛阳为之纸贵的左思,也写了两首《招隐诗》。
①
②
③
17.下图为联合国会徽,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案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赵薇22岁以《还珠格格》红透亚洲,以偶像演员出道,此后成功转型演技派,出演《京华烟云》《虎妈猫爸》等影视剧,拿奖拿到手软。2014年她转型做导演,拍摄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得当年的金鸡奖、金像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等奖项。其间,她还回母校深造,获得了硕士学历。赵薇出过8张音乐专辑,获得过最受欢迎女歌手和最佳女歌手奖。
你以为她的人生就这样在影视艺术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吗?错了!她玩起酒庄,开始投资,是阿里影业第二大股东、唐德影视股东。最近一次以1700万入股中国创意,这已经是她第五次入股投资了,8天的时间翻了近十倍,变成1.5亿元,被戏称为“赵菲特”(化用股神巴菲特之名)。
阅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考,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完成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B (张冠李戴,“黑色的形象突出在大片空白背景上”是中国绘画的特点。)
2.(3分)B (前后两句因果关系颠倒。)
3.(3分)C (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除了文化背景,还有自我内心的文化定位。)
4.(3分)D
5.(3分)C (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6.(3分)C (A项,“文学”是官职名,掌管教化,B项,匡衡做宰相,与关于灾异的上疏没有直接关系,D项,匡衡最终被免官)
7.(1)(5分)将军凭借亲戚关系辅助政事,名位高贵,举世无双,然而在众人的议论中,好的名声、荣誉不全在将军身上,为什么呢?( “以”“众庶”“令”译对各1分,大意对得2分)
(2)(5分)将军如果(果真)征召匡衡到幕府任职,天下学士一定纷纷跟从他,让(他)参与议论政事,根据他的特长,推荐给朝廷,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诚”“歙然”“国器”译对各得1分,大意对得2分)
8.(5分)“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湖面广博浩瀚,水汽蒸腾,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了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字写出洞庭湖波浪汹涌澎湃,似乎震动岳阳城的气势。(2分)对仗工整,(1分)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景象和气势。(2分)
9.(6分)相同:两首诗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2分)
不相同。《岁暮归南山》是万念俱灰又无可奈何。(1分)“休上书”“归敝庐”表明自己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报国无门,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的无可奈何的情感。(1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不甘寂寞,渴望被举荐。(1分)“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钓”“羡鱼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1分)
10.(6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11.(1)(5分)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B项,“艳丽的颜色” “诗情画意”错;C项, “缺乏责任感”错;D项,“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矛盾冲突”错。)
(2)(6分)①水性极好。敢在水深、水急的清水潭来回游。他经常在风浪中救助溺水之人,不取酬劳。②敬老爱幼,扶危济困。常常暗中救济一些孤寡老人,却不声张。③自由散漫。没有多少人生追求,喝酒赌钱,不置产业。(每点2分,共6分。答“有责任感”给1分)
(3)(6分)①通过对陈五奶奶急切的动作描写,表明孩子的病情很重,与前面陈泥鳅要“十块钱,有急用”的情节照应。②侧面烘托出陈泥鳅扶弱济困的形象。③通过对陈五奶奶动作的描写,暗示了孩子病情会缓解,小孩会得救。④这种写法是“留白”的技巧,含蓄隽永,意味深长,调动了读者的想象,扩大了小说的容量。(每点2分,答对三点可得6分)
(4)(8分)语言方面:①语言的朴素美。全文语言朴素,平实如口语般,娓娓道来,充满生活气息。如开头把救生船称作“黑屁股”,有很浓的口语色彩;陈泥鳅不成家,他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还有“砂锅捣蒜,一锤子”,都是引用民间谚语,朴实而有表现力。(2分)②语言生动形象,多用表现力强的动词。如写陈泥鳅在通湖桥桥洞捞女尸的动作描写“纵身入水”、“窜进桥洞”、“嗖地一声”、“凌空窜进”等词语,没有浓重的刻画,寥寥数语,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收到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2分)(答出“语言朴实”“生动形象”并分析得4分)
主题上:①人情美:小说不单描写水乡的风景优美,还写出了人情的和谐美。如陈泥鳅挣来钱除了自己花销外,“也偷偷周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千万不要说出去”,他还以命为赌注换来陈五奶奶孩子治病的十块钱。言行纯真质朴,发自内心,出乎自然。(2分)②浸透作者对底层人物的关注。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他不置产业,没有积蓄,没有妻儿。身份卑微,但他活得刚强,清贫中活得自在。(2分)
12.(1)(5分)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B“政治理想”的说法错误;C“只能在教育界安身”属无中生有;D“心中不平”的原因表述不全。)
(2)(6分)①这三个称谓精辟地概括了傅斯年的性格特点和身份。(2分)学者是他的身份,“大炮”和“老虎”概括了他的性格特点:狂傲、自信,不惧权势,敢说真话,做实事。(1分)②三个称谓不能调换顺序(1分),因为文章侧重介绍傅斯年的性格特点,即他的“放炮”和“发威”,对学术成就介绍很少,把“大炮,老虎”放在“学者”前面,起强调作用。(2分)
(3)(6分)①作为北大学生,领导学生声讨造成外交失败的政府。②与蔡元培喝酒,酒后放狂言。③敢于在参政院中斥责政府高官的贪腐行为。④敢于指责颠倒是非的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每点2分,答完三点,即可得6分)
(4)(8分)结合文本:①孝顺母亲。虽是狂傲之人,但遇母亲发脾气,立即长跪不起,听任母亲斥责。 ②关心国事,不惧权势,有担当精神。在北大读书时,领导学生运动,抗议政府行为,担任国民参议员,赶走两任行政院长。 ③为人正直。在北大做代理校长,坚持民族大义,不留情面,驱逐没有骨气的文人。 ④追求新思想,有真才实学。国学根底深厚,求知欲强,善于向老师发问,请教。创立史料学派,堪称大师。(6分,答对3点即可)
联系现实:答案略。(2分)
13.(3分)C (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形写字、绘画、作文等很快就完成;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半斤八两: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常用于贬义;难分伯仲: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也指兄弟之间美好的情谊;一发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常含褒义;一发不可收拾:一件事情发展势头很猛,无法收手,不可阻挡。常含贬义。)
14.(3分)A(B项,成分残缺,“实现一家独大的目的”;C项,搭配不当,“人数”不能与“最广”搭配;D项,句式杂糅,删掉“方式”或“参保途径”)
15.(3分)C
16.(5分)①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②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③出现了对隐居生活由衷赞美和吟咏的“隐逸诗”。
17.(6分)构图要素:会徽图案是一幅从北极看去的世界地图(1分),地图上标有陆地和海洋,经线和纬线。地图底部和左右两侧为橄榄枝。(1分)
图形寓意:世界地图象征整个世界(1分),橄榄枝象征着环绕世界的和平(1分),体现着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宗旨(2分)。
18.(60分)作文立意参考:
【深度解读】
从演员到商界女强人,40岁的赵薇用了近20年的时间。她每隔几年都在不同领域证明自己,无论做哪行,她都拼搏进取,做得有模有样。她不断以自我增值的方式让其他女演员望尘莫及,也成为后辈的典范。如果说人生是一笔投资,赵薇无疑是一个大胆、成功的风险投资家。
【适用话题】
人生态度——敢于挑战、敢于拼搏、追求无止境;抓住机遇;理想与价值;成功来自实力;……
【评分标准】参考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评分。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四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
(2)建议切入分44分。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红满足了底层年轻人的内心向往
“网红”,原本是“网络红人”的意思。然而在当下,“网红”一词逐渐特指那些依靠秀脸蛋、秀身材、秀美食、秀财富而走红的青年女性。每当媒体提及“网红”,几乎都对其加以挞伐,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更是一碰到“网红”就蹙眉,唯恐避之不及。“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与“网红”总是如影随形。对这些“网红”的鄙夷和批判,也成为一种主流舆论。
“网红”们走红的方式的确肤浅,粉丝对“网红”的追捧,也确实物质了些,庸俗了些。然而,“网红”们为何能以如此肤浅的方式走红?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又为何毫无保留地把热情和时间,献给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网红”?对于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鲜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这是不应该的。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试着去理解“网红”现象,年轻人追捧“网红”的真正原因并不难找。“网红”之所以能够依靠发自拍、发美食赢得追捧,不就是因为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需要依靠这些东西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吗?对于大多已经在社会上立足的成年人,和少数有幸享受较好教育环境的年轻人而言,这种充实精神生活的方式或许过于廉价,过于媚俗了。但对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而言,“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正是他们最真实的内心向往。对他们来说,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多数青年都没有机会接受精英式教育,叫他们欣赏曲高和寡的高雅文化,未免有些强人所难,经济上的压力则让他们难以负担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进一步挤压着他们的精神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或许只能在网络上用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我也是年轻人,我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网红”的粉丝。他们可能甫一成年,就挑起了生活的担子。我深知和他们相比,自己是幸运的,有幸生在小康之家,接受高等教育,因此绝不会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而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有更强的同理心,去理解“网红”现象背后的社会现实。
说“网红”肤浅也好,低俗也好,既不是“网红”自己的错,也不是“网红”粉丝群体的错。社会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形式,也需要有通俗的形式。如果要让网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那么我们就应该对社会阶层差距的根源开刀,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能过得更富裕,更有尊严,让他们能够有余暇和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试想,如果有一天,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每个人都可以抽出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那人们又何必要依靠追捧“网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努力去创造一个这样的社会,远比坐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网红”更有意义。
《中国青年报》( 2016年02月26日 05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下,媒体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他们对“网红”几乎都是鄙夷和批判的态度,这也成为现在看待“网红”的一种主流舆论。
B.“网红”们以秀脸蛋、秀身材等肤浅的方式走红,并成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追捧的对象,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需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
C.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通过发自拍、发美食等方式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这是“网红”能够赢得追捧的原因。
D.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因受到教育水平及经济收入的影响,其结果他们只能在网络上用一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是现在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最真实的内心向往。
B.本文作者不对“网红”粉丝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这是由于作者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网红”的粉丝。
C.想要让网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我们就应该从社会层面着手,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有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D.让每个人都能有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这远比坐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网红”更有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红”原本是指“网络红人”,没有褒贬之意,然而在当下,“网红”却背负着“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
B.对高雅文化欣赏的困难,以及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这些都挤压着生活在社会下层青年人的精神空间。
C.社会文化既然需要有高雅与通俗的形式之分,因此在评判“网红”肤浅与低俗与否时,不能将错误归咎于“网红”自己或 “网红”粉丝群体。
D.如果每个人都能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或抽出时间,摊开书本阅读,那人们就不必依靠追捧“网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力捍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
后降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却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多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B.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C.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D.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是我国古代对封建帝王的一种称为,指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B.拜,是授予官职之意,一般用于升任官,类似的用法还有《陈情表》中 “举臣秀才”“除臣洗马”的“举”和“除”。
C.疾,在古代“疾”是指小病,不严重的病;“病”则是比较严重的病了。而现在常把“疾病”并作一个词用。
D.卒,死的一种称谓,在我国古代,依据死者的身份地位,对死的称谓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庶人曰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琼胆量过人。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最终大败卢明月。
B.秦琼为人忠心。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打仗时,李密中箭落马,快要死了,那时追兵又到,唯独秦琼在全力保护他,没有逃跑。
C.秦琼能识明主。当他归附王世充后,发现王世充为人狡诈,不是一个能改变乱世的主人,于是离开王世充投奔秦王。
D.秦琼英勇善战。他跟随秦王出征时,每当敌军有勇猛的将士在军前出入来炫耀,秦王就命秦琼前去击败他,没有不取胜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5分)
▲
(2)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却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5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8.“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闲”字的妙处。(5分)
▲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 , ”两句表达了自己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李密《陈情表》中表现自己内外无亲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对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2乘以3得8
赵新
我7岁还没上学,不识字也不识数,当然更不会算账。村里人说我是个傻二小。
有一年,我家的斜对面开了一家小小的杂货铺,卖针头线脑、纸张文具,也卖些吃的喝的。掌柜的是我的本家赵泰爷爷,一个很斯文的白胡子老头。开张那天,他先放了两挂鞭炮,然后在大门上贴了一副鲜红的对联。我问他这对子上写的什么,他告诉我,上联是“有酒今日醉”,下联是“没钱你别来”。我问他啥意思,他说,傻二小,回家问你爹去吧!
回到家里,我把那副对联给爹念出来了,问爹这是啥意思。
爹是农民,满头黄尘,一脸汗水。抽了一袋旱烟后爹说,二小,他那副对子一是鼓动人们买他的东西,手里有钱要舍得花;二是说他做买卖不赊账,没钱别进他的铺子。爹说赵泰这个人虽然识文断字,可是很小气,很抠,财迷脑瓜。爹还说他应该有个“不赊不欠”的横批!
爹说对了,不一会儿赵泰爷爷就把横批贴出来了,只不过是“概不赊欠”!我很佩服爹的智慧和眼光,尽管爹一字不识。爹笑着告诫我,你这个爷爷把一枚钱看得比磨盘还重,可别去买他的东西,小心糊弄你!
那天我们家里来了客人,爹要点火做饭时,突然发现没了洋火(火柴)。爹不敢怠慢和冷落亲戚,就交给我两毛钱,让我去买洋火。爹告诉我二分钱一盒洋火,买三盒,剩下的钱一分也不能花,要如数拿回来。爹说了这么几句,让我赶紧跑着去。
进了赵泰爷爷的铺子时,那位白胡子老头正趴在柜台上噼里啪啦打算盘。他头戴一顶瓜皮帽,身穿一件蓝布长衫,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比学校的老师还显得有文化、有尊严。他把算盘推到一边,俯下身来摸着我的头说,人家别的孩子都上学了,你为什么不上?我说,爷爷,我不识数!他说,你小子不上学,不就越来越笨吗?我说,爹不让我上学,说掏不起书钱!他说,你爹糊涂!掏不起书钱不会借?他还让你当一辈子傻二小呀?他猛地把柜台一拍,短见,你爹真正是短见!
赵泰爷爷的脸红了,雪白的胡子也抖动起来。他坐下去歇息一阵才问我买什么,身上带了多少钱。他很认真地告诉我,洋火是二分钱一盒,三盒,用乘法算,二乘以三得八。你身上带着两毛钱,用减法算,两毛减去八分,我应该再找给你一毛钱。你听明白了吗?听不明白,回家问你爹去!我一点也不明白,他一会儿乘法一会儿减法,我的脑袋早大了。
那天晚上,爹好一阵激动,好一番感慨,好一番叹息!
爹先是批评赵泰爷爷,这个赵泰,想钱想疯了吧?不顾仁义道德,不看同宗同家,光天化日之下欺负我们,他的良心呢?他可真会打算盘哪!一盒洋火二分钱,三盒应该是六分钱,从哪里跑出来的二乘以三得八啊?两毛钱减去六分钱应该是一毛四分钱,他多收了咱们四分钱。四分钱是个小数吗?两盒洋火呀!
爹接着批评我,你真是个傻二小!你就不会算一算?木头啊你!
昏黄的油灯下,爹流泪了。他的泪水掉下来,砸得桌面啪啪响。
我说,爹,那你找他去,让他把钱退回来!
爹说,他是我的长辈,我怎么去找他呀?他财迷脑瓜,他会耍手段,他要是不认账呢?撕破了脸面,吵闹起来,岂不让人笑话?罢罢罢,忍了吧,和为贵。你明天上学去吧,爹给你借钱去!
第二天我就上学了。我发现我不笨,老师教的字,我都会写;老师讲的话,我都能记住。
一天傍晚,赵泰爷爷穿着那件长衫到我家里来了。爹礼貌地接待了他,给他递了一袋烟,端了一碗水。他对爹说,听说你让二小上学啦?爹说,是呀,没钱我可以借,我们不能再受别人的欺负啦!爷爷笑了,你忙吧,我走啦!爹说,我这可是被人逼的呀!
赵泰爷爷走后,爹在水碗底下发现了四分钱!爹的手一抖,碰洒了那碗还在冒着热气的水。
爹是在30多年之后去世的,那时候我在报社做记者。临终前爹对我说,二小,你还记得你赵泰爷爷吗?那个白胡子老头,在咱们村开杂货铺子的?我说,记得,记得很清楚呢!
爹说,喝水不忘挖井人。多亏了他呀!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你一定要到他的坟头上磕三个头去。人家为了谁呢?
爹走了,那是个秋天,一个高粱红了、谷子黄了的日子。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标题新颖简洁又独具匠心,通过一个错误的算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是行文的线索,也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B.作者善于设置悬念,赵泰的爱财、“骗财”到后来真相大白以及父亲的愤怒、感激等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C.“他的泪水掉下来,砸得桌面啪啪响”,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爹”对于赵泰不看同宗、贪图小利的痛心。
D.小说写到赵泰穿着“长衫”,比学校的老师还显得有文化,表现了赵泰盛气凌人的姿态,婉转地表达了对赵泰的讽刺。
E.本文多处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突出了人物形象,也暗示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使情节真实可信。
(2)“那天晚上,爹好一阵激动,好一番感慨,好一番叹息!”请结合文意说说”爹”激动什么?感慨什么?叹息什么?(6分)
▲
(3)文章结尾一段,作者特别强调”爹”走的时候,是一个”高粱红了,谷子黄了的日子”, 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6分)
▲
(4)关于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赵泰爷爷,也有人认为是“爹”。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8分)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忆阎肃:白云为你铺大道
屈塬
正月初五早上醒来,习惯性地点开手机新闻,一条消息让我愣怔:阎老走了。一整天里,悲痛的情绪让我沉重、让我肃穆。
和阎老相识有20多年。从年龄上讲,阎老与我父亲同龄,是我的前辈。从专业上讲,阎老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是我的师长。按说无论岁数还是成就,我离他都有很大的距离,然而20多年的相处,我们成了忘年交。他的平易为人,他的敞亮心态,他的不无童趣的性情,具备天然的感染力、亲和力,经常使人忘记他是个耄耋老者。
阎老对事业忠诚,有责任担当,有遵守规则的操守。20多年间,我与阎老在一起的活动难以计数,在我的记忆里,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也没有。1999年举办的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评委们在全军各大单位往来奔波近一个月。最初的时候,个别年轻评委觉得迟到三、五分钟也没什么,阎老作为年长的老艺术家总是提前到位,耐心等候。身教重于言传,几天过去后,习惯迟到的评委不好意思了,自觉加快节奏,活动秩序很快好转。
多年来,凡是国家、军队的重要演出活动,阎老经常会担任总策划或艺术顾问。“定海神针”是重大活动中创作人员对阎老的评价,这貌似有些戏谑成分的定位,表达了大家对阎老由衷的信赖与敬重。在领会意图、把握主题、确定风格的诸多重点环节,每次他都能以丰富的经验和学识做出精到的判断。一次次面对新的任务,永不轻慢,永不倦怠,态度之认真恭谨,都像小学生初次面对描红作业。
我多次注意到阎老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面对猪肉白菜馅饺子时满脸的陶醉、吃烧饼时用手小心接着掉下的芝麻粒、剩下的包子饺子打包下顿再吃、抽了半根烟掐灭下次接着抽……这哪里像是一位享誉全国的艺术家呀!最初接触的时候有些不以为然,慢慢地不由得肃然起敬。艺术上从来严要求,生活上一直不讲究,是他的一贯风格。他熟悉所有的曲牌、词牌,却不了解奢华的品牌,没有见他穿过、用过一件名牌。脱下戎装,一身布衣,就是一个诙谐风趣、知足达观的老大爷。
阎老是专家,也是杂家。他兴趣广泛,涉猎庞杂,博闻强记,有着扎实厚重的传统文化功底。他思维机敏,头脑清晰,语言睿智,从无老年人木讷迟钝的时候。我听到过他一个人在房间里看足球大声叫好,见过他为了看完一折戏耽误了吃饭。文艺界的新动向、新潮流,他常常比我们这些年轻人了解得更快、更早,流行组合”凤凰传奇”、歌曲《吉祥三宝》等新人、新作品,都是他介绍给我的。
如果将人比作电脑的话,那么阎老的系统不断在升级,阎老的版本经常会更新,因为他不断地在学习,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参加奥运竞标活动时,每天早上阎老都会给大家讲一会儿新闻。国内国外、天上地下,人间万象,他都及时了解,纳入自己的信息库。还是那段时间,阎老每天都拿着电话,请年轻人帮他给别人回信息。大家有时候会交流手机上传播的段子,那些结构精巧、语言机智的短信,经常逗得阎老开怀大笑:好包袱呀!好素材呀!看来得学会发短信啊!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我收到阎老发来的信息,就一句话:”这条信息是阎肃亲手发给你的! ! ! “结尾是三个感叹号。
因为敏锐而灵动。阎老的众多作品广为传唱,家喻户晓,最让我惊诧又给我启示的是《雾里看花》。写这首作品的时候他已年近七旬,一个老人,用现代感极强的手法,以充满流行元素的文笔,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命题,写得洋洋洒洒,真真切切,告诫人们学会用慧眼去甄别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中的形形色色。这首别致的佳作,标志着阎老的歌词艺术到达了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的境界,她拓展了阎肃歌词创作艺术的营盘,也丰富当代流行音乐的样式和色彩。至今听来,仍然让人感叹,引人深思。
这位劳碌、奉献了一辈子、沉睡了近五个月的老人真的走了。这位毕生空军蓝的高龄长者,身披别样的风花雪月,以年轻的姿态,以飞行的方式,沿着白云铺就的大道排空而去,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一串极富感染力的爽朗笑声。
(选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阎肃平易为人,心态敞亮,性情中富有童趣,具备天然的感染力、亲和力,尽管作者与他相差二十几岁,却仍跟他成了忘年之交。
B.凡是国家、军队的重要演出活动,阎肃都会担任总策划或艺术顾问,因此被重大活动中的创作人员誉为“定海神针”。
C.阎肃生活中勤俭节约,珍惜普通吃食,不了解奢华品牌,穿着毫不讲究,这些起初都令作者不以为然。
D.阎肃虽然上了年纪,但他不断学习,掌握新闻动态,及时了解国内国外、天上地下,人间万象,把这些都纳入自己的信息库。并且积极向年轻人学习,终于学会了发短信。
E.“这条信息是阎肃亲手发给你的! ! ! ”这句话后的三个感叹号不仅表明了阎肃学会发短信后的内心的欣喜,也表明了他的平易近人和富有童趣的性情的一面。
(2)在阎肃的众多作品中,为何《雾里看花》最让本文作者惊诧又给作者以启示,请结合文章第8段,概括其原因。(6分)
▲
(3)传记标题为“忆阎肃:白云为你铺大道”,作者为何以此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
(4)阎肃作为著名的艺术家,受人爱戴,必有其内在原因。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8分)
▲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别理科夫 地坐在办公室里,他那种忧郁与萎靡的样子把我们压得透不出气,我们只好让步,开除了彼得洛夫和叶果洛夫。
②看看天快黑了,翠翠带着黄狗向各处人丛中挤着去寻找祖父,结果还是寻不得祖父的踪迹,只好有气无力地站在码头边等候祖父,显得 。
③当陶渊明从任职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上辞官归家时,他一改往日的 ,那脸呈现出的是归隐的幸福,让我们懂得他的辞官不是造作勉强,而真实的内心追求。
A.愁容满面 没精打采 垂头丧气
B.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容满面
C.垂头丧气 愁容满面 没精打采
D.没精打采 垂头丧气 愁容满面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林冲是《水浒传》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也可以堪称为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典型。
B.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用富丽华美的词藻,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
C.庄子追求的绝对自由的思想是主观唯心的,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但他那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还是很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D.”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本是相去无几的,然而把它们放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对原有的一些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进行了提升。如,人像水印清晰度明显提升,层次更加丰富。采用了横竖双号码,并改变了原有的冠字号码字形, 。
A. 有利于冠字号码的识别与记录,更符合公众识别习惯和机器读取要求,也有利于防范变造货币
B. 有利于冠字号码的识别与记录,也有利于防范变造货币,更符合公众识别习惯和机器读取要求
C. 有利于防范变造货币,更符合公众识别习惯和机器读取要求,也有利于冠字号码的识别与记录
D. 有利于防范变造货币,也有利于冠字号码的识别与记录,更符合公众识别习惯和机器读取要求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2016年全国铁路客票票面广告项目公开招商。作为市场化主体,铁路部门也有沉重
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在火车票上做文章,自无不可。但是铁路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市场主体,
① 。虽然在美国等欧美国家火车票上均无广告,然而, ② ,只踩着别人的脚印,那就是因循守旧了。当然,铁路部门应该慎重选择广告商,并且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让公众看到: ③ 。
▲
17.下图是黄永玉先生为中国邮政设计的丙申年邮票的主题图形,请描述画面内容(文字除外),并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60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滕王阁序》中写景的名句,细读我们会发现:落霞虽美,却是单调的,凭借孤鹜的齐飞,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亮丽;孤鹜虽美,却是落寞的,凭借落霞的背景,成就了一幅灵动的画面。细细品味,我们的社会、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段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用规范汉字书写。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他们只能用网络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说法过于肯定,原文为“他们或许只能在网络上用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2.答案:B。解析:对“本文作者不对‘网红’粉丝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的原因分析错误,就原文看原因是“网红”粉丝们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大多数无机会接受精英式教育。
3.答案:C。解析:“社会文化既然需要有高雅与通俗的形式之分” 与“因此在评判‘网红’肤浅与低俗与否时,不能将错误归咎于‘网红’自己或 ‘网红’粉丝群体”两个分句从原文看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4.答案:A。解析: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5.答案:B。解析:举,指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经考核,任以官职,不指升官。
6.答案:C。解析:“投奔秦王”错误,应是投奔高祖。
7.答案:(1)于是分了一千精锐的士兵埋伏在草丛中,张须陀弃营撤军(假装)逃走,卢明月用全部的军队追击。(得分点:“乃”“伏”“遁”“悉”各1分,句意1分)
(2)不久又封秦琼为秦王右三统军,他在介休击退宋金刚,授予上柱国一职。(得分点:“寻”“却”“拜”“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8.答案:闲,为悠闲、自在之意(1分)。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赋予了春草人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的形态(2分),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1分)。 9.答案:①思乡;②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③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④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10.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1.答案:(1)选B得3分,E得2分,C得1分。解析:A项“小说的标题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分析错误。D项“婉转地表达了对赵泰的讽刺”分析错误,文章没有表达出对赵泰的讽刺。C项“表现了‘爹’对于赵泰不看同宗、贪图小利的痛心”这种分析不全面,“爹的流泪”主要是因为“我”不会算算术而心痛,也含有作为父亲的自责。
(2)①爹激动是因在困难时期,赵泰爷爷不顾仁义道德,不看同宗同族光天化日之下欺负我们。我被赵泰爷爷骗去4分钱 。②感慨的是赵泰爷爷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竟然可以用2乘以3得8来欺骗不识数的“我”。③叹息的是不识数没文化终将被人欺侮。(每问2分)
(3)①交代了“我”爹去世时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小说的结局。读书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命运,暗示父亲的心愿实现了,放心地离开了人世。②衬托了赵泰的智慧与远见,进一步凸显了人物有文化、有见识的形象特点。③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贫穷、愚昧被富足、文明代替,揭示了作品主题。(每点2分)
(4)我认为赵泰爷爷是主人公。①从情节上看:小说主要情节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时代,赵泰故意多收4分钱,以此逼迫“爹”送“我”上学,从而改变了“我”的命运。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在赵泰爷爷身上体现了在贫穷落后中生活的人所拥有的智慧和眼光。③从主题上看:作者借赵泰爷爷和“我”的故事,反映知识对“我”及整个农村的改变这一主题。(答主人公是“爹”也可给分。答案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12.答案:(1)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解析:A项“作者与他相差二十几岁”这种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是“阎老与我父亲同龄”;B项“阎肃都会担任总策划或艺术顾问”说法不当,原文是“阎老经常会担任总策划或艺术顾问”;C项 “这些起初都令作者不以为然”的所指类容不当,原文中“最初接触的时候有些不以为然”指的只是阎肃珍惜普通粮食,而不指“不了解奢华品牌,穿着毫不讲究”。
(2)①阎肃虽年近七旬,但还能用现代感极强的手法,使《雾里看花》充满了流行元素。②阎肃在作品《雾里看花》中告诫人们要学会用慧眼去甄别现实世界。③《雾里看花》标志着阎肃的歌词艺术到达了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的境界。 ④《雾里看花》拓展了阎肃歌词创作艺术的营盘,也丰富当代流行音乐的样式和色彩。(每点2分,答3点可给满分)
(3)①与文章最后一段的“沿着白云铺就的大道排空而去”相呼应。②点明了阎肃的另一个身份:军人(空政文工团创作员)。③用洁白的云彩来烘托阎肃纯洁高尚的品质,表明了作者对阎肃的赞扬之情和对阎肃离世的哀悼之情。(每点2分)
(4) ①阎肃有遵守规则的操守,工作时总是提前到位,耐心等候,对青年后后辈进行身教。②阎肃对事业忠诚,有责任担当,经常担任总策划,被誉为“定海神针”。 ③阎肃在艺术上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态度认真恭敬,都像小学生初次面对描红作业。④阎肃既是专家,也是杂家;既有扎实厚重的传统文化功底,又涉猎庞杂,博闻强识。⑤阎肃善于学习,能敏锐捕捉时代动态,看新闻,学会发短信(每点2分,答4点可给满分)
13.答案:B。解析: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偏重在一时耷拉脑袋,没精打采的外部神情,程度要比“没精打采”重些。没精打采: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致,形容精神萎靡,不振作、不高兴。偏重在“一时的精神状态”。愁容满面:忧虑的神色布满脸庞,形容一个人发愁焦虑的样子。
14.答案:D。解析:A项“可以”与“堪”意思重复,去掉其中一个。B项缺主语,把“王勃”移到“在”前,或在“用”之前加“作者”之类的词。C项语序不当,“借鉴”与“学习”位置互换。
15.答案:A。解析:根据语段空前的“冠字号码字形”这个说明对象,可以排除C、D两项,再依照先“识别”后“防范”的逻辑,所以A项最合适。
16.答案:①车票也不是普通的广告载体;②凡事都有第一次(国外无先例不等于不能做);③这一举措能促进铁路发展(促进铁路惠民)(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3点给5分,每点意思对即可,不要求完全与答案一致。)
17.答案:画面内容:该图由两只小猴和一只母猴组成。画面中笑容灿烂的母猴抱着两只
小猴,坐在腿卜的两只小猴正在亲吻母猴。
寓意:合家欢乐,美满幸福,和谐团圆。
(答出“画面内容”给4分,答出“寓意”给2分。如从“慈”“孝”角度作答,亦可酌情给分。)
18.参考立意:(1)双赢;(2)相得益彰;(3)借助外物成就自我;(4)助人亦助己。
【参考译文】
秦琼字叔宝,是齐州历城人。他最初在隋将来护儿手下做事,他的母亲死了,来护儿派遣使者向他的母亲赠衣被来凭吊她。
不久,秦琼跟随通守张须陀在下邳攻打敌人卢明月。敌军有十余万人,而张须陀所统帅的兵马只有敌人的十分之一,只能加固壁垒而不敢进攻。最后粮食吃完了,便想引兵退去。张须陀说:“敌人看到我们退兵,一定会用全部的人马来追我们,如果我们用精锐的士兵去袭击他们的营寨,一定能胜利,谁愿意为我去?”众人没有答话的。只有秦琼与罗士信自告奋勇愿意前往。于是分了一千精锐的士兵埋伏在草丛中,张须陀弃营撤军(假装)逃走,卢明月用全部的军队追击。秦琼等人骑马快速攻打敌营,城门关着进不去,于是爬上城楼拔下敌人的旗帜,杀了几十人,敌营中开始混乱,秦琼等人便砍断门闩迎接外面自己的军队,放火焚烧了三十多个屯。卢明月返还,张须陀回击,大败明月。
(秦琼)跟从张须陀在荥阳攻打李密。后来张须陀死了。秦琼率领剩下的部队归附裴仁基。裴仁基投降了李密,李密得到秦琼后很高兴,封他为帐内骠骑,待他非常好。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打仗,李密中箭落马,快要死了,追兵到,唯独秦琼全力保护他才免于一死。
后来秦琼又归附王世充,代理龙骧大将军。他和程咬金商量说:“王世充很狡诈,多次与下属诅咒发誓,简直就是巫婆,不是能改变乱世的主人!”于是相约一同西去,秦琼骑着自己的马前去向王世充告别,说:“我自认为不能侍奉您,请让我现在告辞吧。”王世充不敢逼迫他。
之后秦琼来投奔高祖,高祖让他在秦王府做事。秦琼镇守长春宫,任马军总管。在美良川打仗,他打败了尉迟敬德,功劳很多,皇帝赐给他黄金瓶,慰劳他说:“你不顾念妻子儿女而来归附于我,并且又立了大功,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应该割下来给你吃,何况是财物、美女呢!”不久又封他为秦王右三统军,他在介休击退宋金刚,授予上柱国一职。跟从秦王讨伐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三个叛贼时,他没有不冲锋在前,在战场上激战的,战场上没有人是他的对手。进封为翼国公。每当敌军有勇猛的将士在军前出入来炫耀,秦王就命秦琼前去击败他。秦琼策马挺枪在万军中(奔驰),没有不取胜的,因为这秦琼颇为自负。平定隐、巢后,他因功升官为左武卫大将军。
后秦琼逐渐多病,他曾经说:“我从小长在军队,经历二百多次战争,多次受重伤,出血有好几斛,哪能不生病呢?”死后,秦琼被追赠为徐州都督,他的灵柩被葬在昭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阅读
一.基础题(32分,共16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星宿/乳臭 搭讪/赡养 粗犷/旷日持久
B.舟楫/编辑 砾石/沥青 鞭挞/纷至沓来
C.呜咽/奖掖 忏悔/阡陌 诘难/殚精竭虑
D.畜养/体恤 蹒跚/珊瑚 迸发/屏气凝神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寒暄 技俩 饿殍 恪尽职守 B.搭讪 辍学 喋血 安份守己
C.暮霭 沉湎 松驰 怨天尤人 D.寥落 静谧 坐落 铩羽而归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被媒体不绝如缕爆炒的演员吸毒、为虚假广告代言等新闻,严重影响了演艺界的声誉。
B 重庆的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山城文明的光芒。
C 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D 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⑴受金融危机影响,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开始出现大幅度__的情况。
⑵不知怎么了,最近这孩子的脾气越来越让人不可__了。
⑶最近我们重新调整了分工,__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A.震荡 琢磨 从而 B. 振荡 捉摸 进而
C.震荡 捉摸 从而 D.振荡 琢磨 进而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由于时代久远,《论语》中的文言字词对我们感到非常陌生,它们像坚硬的外壳,包裹住了鲜活的生命。
B.我国自主研制的反恐“千里眼”,已广泛应用于公安刑事侦查、消防、环保、交通等众多领域。
C.他公司有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平均年龄在20到30岁之间。
D.全市3000多名消防官兵和210辆消防车,决定放弃十一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 )
家长们常用“ ”来教导我们要努力学习,老师们常用“ ”来引导我们积极参加实践锻炼,朋友们常用
“ ”来互相勉励,而我们常用“ ”来表达到达理想彼岸的决心。
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⑵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A. ⑷⑴⑵⑶ B. ⑶⑴⑵⑷
C.⑵⑶⑴⑷ D.⑷⑶⑵⑴
7.下列句子中,说话比较得体的一项是 ( )
A.彭教授,请你抛砖引玉,为大家说几句吧。
B.“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你的意见对我们肯定会有帮助的。
C.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您在家等候。
D.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
A.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C.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D.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9.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不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到你这里了。
C.固执一死生为虚诞——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荒诞无稽,不真实的。
D.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果不是属于我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让人取用。
10.下列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上片对孙权和刘裕两位著名历史人物的赞扬,也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
B.下片引南朝刘义隆之史实,忠告当权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出兵。
C.结尾借廉颇自比,表现词人报效朝廷的强烈愿望和不能被重用的慨叹。
D.全词放射着词人一贯的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但感情基调与一贯的豪壮悲凉相比显得低沉消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连结,盘绕
B. 举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享用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郁乎苍苍 而又何羡乎
B. 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麋鹿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D.寄蜉蝣于天地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其实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第一段写曹操攻破荆州和江陵的壮举,体现 了作者希望像曹操一样建功立业的豪情。
C.两段文章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把生命放到宇宙的永恒中加以考察,终于积郁释然,旷达超然。
14.下列对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 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 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 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 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 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 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 末了看看窗外, 亲爱的, 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 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 亲爱的, 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 他画在墙上的。”
A.面对贝尔曼的死去,苏艾的话,没有惊人之语,不见感恩之言,足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B.片段借苏艾之口解开悬念,使得结局出人意料,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也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C.说“杰作”是因为这片叶子给病人生的希望,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D.悲哀的结尾却给了一抹亮色,叶子治愈了琼珊的肺炎,也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6题。
重申清明的三种价值与理想
清明节,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缅怀逝者,追思先人。和以往不同的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用鲜花代替纸钱、天堂信箱寄哀思、网上祭奠先烈等新的祭祀方式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谈到清明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这幅行人悲伤、春雨缠绵的场景。从扫墓的习俗看,清明无疑是令人伤感的节日。又因为,寂静的春天,万物吐旧纳新,满地都是生命的芬芳,都是刚刚苏醒的泥土的气息,在这样美好的季节,人们怎能不去怀念那些不能与之分享良辰美景的逝者?而且,于国于家,总有一些生离死别的人和事,值得铭记。
然而,清明带给中国人的意象与价值,远不应止于此。虽然今天,它在名义上只是一个祭奠逝者、表达哀伤的节日。
从时间上看,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最初只是一个节气,只是到了唐玄宗年间才与寒食合并,渐渐演变成怀念祭祀家族先人的节日。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明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内涵。
有文史学者指出,清明除了让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同样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暗合了“天地清明”“人心清明”与“政治清明”等三重境界。
其一是来自天地自然的“清明”。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人是社会存在,同时又是自然存在。回想人世间的万般美景,还有什么比得上那树底清风、明月万里,更让人心旷神怡?
其二是来自心灵境界的“清明”。清明是关乎生命的节日,它让人从纷纷扰扰的空间之维回到时间之维,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扫墓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它不仅扫去逝者碑上尘埃,更扫去活人心里的尘埃,让人重归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清明”。
其三则是“政治清明”,这也是人们最易忘却的一种“清明”。“清”就是法制与规章的明晰,就是清廉无贪腐;“明”则是光明正大,是阳光政治。君不见,在古代中国,为官者的大堂之内都会以“明镜高悬”标榜。虽然腐败并不因此销声匿迹,但它至少表明了吏治清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政治理想──虽未能至,心向往之。
从自然、人心到制度,由“清明”勾勒出的三重境界,同样是三重理想。其包括的意义,既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包括寻回人心的价值与内在的安宁,以及为此必须寻求的制度上的保障。
清明时节,哀思寂寂。面对那些已然逝去的生命,或淡或浓,伤感总难免。然而,如上所述,哀伤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清明更是可以省思的日子,清明还有更广阔的自然诉求、精神理想与政治内涵。清明连接生者与死者,连接生态、生命和生活。在此意义上,以营造和谐、自由而美好的世界的名义,有必要重申“清明”所负载的三重理想。
(选自《新京报》)
15.以下各项中,不能表现清明“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的一项是 ( )
A.清明时节,万物的生长,都清洁而明净。
B.清明让人们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
C.清明是关乎生命的节日,让生活回到生命本身。
D.吏治清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政治理想。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清明能让人从空间之维回到时间之维,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而扫墓能使生者实现与死者对话的愿望,内心变得宁静而“清明”。
B.作者认为,清明节虽然到今天在名义上还只是一个祭奠逝者、表达哀伤的节日,但是,它应该带给中国人以更加丰富的意象和价值。
C.“政治清明”可以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寻回人心的价值和内在安宁提供政治制度的保障。
D.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清明节用鲜花代替纸钱、天堂信箱寄哀思、网上祭奠先烈等新的祭祀方式已很普遍。
二.语言运用题(6分)
17.结合漫画内容与评论,发表看法。(3分)
最近上海查出一批假奶粉,有记者认为上海1.7万假冒品牌奶粉案 “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次的产品是‘假冒伪’但非‘劣’质”。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互联网+”正向我们大步走来。请从下面对“互联网+”生活的描绘中,提取实现“互联网+”生活的基本条件。(至少写出3个)(3分)
打完卡往工位一坐,你想起家里的电灯没关,你打开手机,通过智能插座APP在办公室就把家里的灯给关了。同时启动家里的智能路由器的电影下载功能,看看有什么新电影可以下载。你家的网速嗖嗖的,几分钟一部高清电影就能搞定。
想你家小宝宝了?打开手机里的小蚁摄像机APP,你可以通过手机远程观看家里小朋友的一举一动。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看病、打车、吃午餐、洗衣服、放热水……一切都在轻松中完成。
三.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
红梅
川端康成
父母面对面地坐在被炉边上,观赏着古树红梅绽开的两三朵花儿,一边争论着。父亲说:“这颗红梅的花儿,几十年来都是从下面的枝桠开始绽开的。自从你嫁过来以后,也没有改变过。”
“我没有这种感觉。”母亲没有附和父亲的感怀,父亲很不服气。
“自从嫁过来以后,我压根儿没有空闲观赏过梅花。”
“那是因为你稀里糊涂地虚度岁月。”
说完这些,想到与红梅的寿命相比,还是人的一生短暂,父亲就没兴致继续感慨了。
不觉间,话题转到新年的糕点上来。
父亲说他正月初二,在风月堂买了点心回来。母亲却强调没有那回事儿。
“瞧你,我不是让车子在明治糕点公司那儿等了一会儿,又坐这部车子绕去风月堂吗?我的确在这两家铺子买糕点了嘛。”
“你的确在明治糕点公司买了,可是,自打我到这个家来以后,就不曾见你在风月堂买过什么东西。”
“言过其实了吧。”
“当然,我从来没尝过嘛。”
“别装糊涂了,过年你不也吃过了吗?我的确买回来了嘛。”
“唉,真讨厌。大白天说梦话,你不觉得害羞吗?”
“咦?难道是我┈┈”
女儿在厨房里准备午餐,父母的争论全听见了。她是了解真情的。但她无意开口,只顾微笑地站在锅台边上。
“的确带回来了吗?”母亲好不容易只对父亲在风月堂买过东西这一点,准备予以承认似的,可她又说:“不过,我没有看见过呀。”
“我是拿回来了嘛┈┈会不会忘在了车厢里?”
父亲的记忆也发生了动摇。
“怎么会呢┈┈要是忘在车厢里,司机一定会送来的。他绝不会悄悄拿走,是公司的车子嘛。”
“这也是啊。”
女儿忐忑不安。
母亲似乎全然忘却了,这够奇怪的。父亲被母亲这么一说,似乎也渐渐失去了信心,这就更加奇怪了。
正月初二那天,父亲乘车兜风,是去过风月堂买了许多糕点回来的。母亲也品尝过了。
沉默持续了一阵子,母亲骤然想起来似的,直截了当地说“哦,哦!是糯米面小饼!你是买过糯米面小饼。”
“对嘛!”
“有绿豆馅点心,铜锣形馅点心,还有许多糕点,真叫人不好办吶。”
“对嘛。我是买回来了嘛。”
“不过,那种粗点心是在风月堂买的?那种东西。”
“是啊。”
“哦,对了,对了。的确,我把它给谁了。用纸包好,是给人家了。。。。。。啊,是给谁了呢?”
“对啊,是给人家了。”
父亲如释重负,接着他又说:“是不是送给了房枝呢?”
“啊,对,是送给了房枝。对,我还说让孩子看见了不好,是悄悄包好送去的。”“是啊,是房枝?”
“唉,确实是那样。是送给 房枝了。”
父母的对话暂告一段落。他们感到彼此的谈话一致了,各自都得到了满足。
然而,这与事实也不尽相符。点心并非送给原来的女佣房枝,而是送给了邻居的男孩子。
女儿正在等待着:母亲会不会又像方才那样想起点心到底给谁了呢?饭厅里鸦雀无声,只传来了铁壶的响声。
女儿端上做好的午饭,摆放在被炉板上。
“好了,刚才的话,你都听见了?”父亲说。
“听见了。”
“你妈糊里糊涂,真让人头疼。而且还越来越固执了。好了,平时帮着你妈记着点,好吗?”
“究竟谁糊涂?你爸爸也┈┈今天的风月堂话题,我认输了。不过┈┈”
关于房枝的事,女儿欲言又止。
这是父亲辞世前两年发生的事。父亲患轻度脑溢血症后,基本上不去公司上班了。
打那以后,红梅照例从下边的枝桠先开花。女儿经常回忆起父母关于风月堂的这段对话。然而,她不曾跟母亲言及。因为她觉得母亲早已把这件事忘却了。
19.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家庭氛围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女儿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红梅”先后两次出现,有哪些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试作探究。(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7分)
隋论
苏辙
人之于物,听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则人重而物轻。人重而物轻,则物之附人也坚。物之所以去人,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物重而人轻也。故夫智者或可与取天下矣,而不可与守天下。守天下则必有大度者也。何者?非有大度之人,则常恐天下之去我,而以术留天下。以术留天下,而天下始去之矣。
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自周失其政,诸侯用事,而秦独得山西之地,不过千里。韩、魏压其冲,楚胁其肩,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秦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而以为不急持之,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是以毁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绝天下之望。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岂非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欤?
今夫隋文之世,其亦见天下之久不定,而重失其定也。彼见天下之久不定也,是以既得天下之众,而恐其失之;享天下之乐,而惧其不久;立于万民之上,而常有猜防不安之心,以为举世之人,皆有曩者英雄割据之怀,制为严法峻令,以杜天下之变。谋臣旧将,诛灭略尽,而独死于杨素之手,以及于大故。终于炀帝之际,天下大乱,涂地而莫之救,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
悲夫!古之圣人,修德以来天下。天下之所为去就者,莫不在我,故其视失天下甚轻。夫惟视失天下甚轻,是故其心舒缓,而其为政也宽。宽者生于无忧,而惨急者生于无聊耳。及观秦、隋,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然后知圣人之为是宽缓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
2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韩、魏压其冲 冲:要塞 B.其弊果安在哉 果:到底
C.寸攘尺取 攘:通“壤” ,土壤 D.诛灭略尽 略:全,皆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 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 剑阁峥嵘而崔嵬
B. 以绝天下之望 微以自文于君亲
C.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 项王因留沛公于饮
D. 独死于杨素之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首段通过对人与物的关系的剖析,得出如果过于在乎外在事物,反而容易失去的道理。
B.自从周朝政治衰败,诸侯之间相互争霸,而秦国却凭借不过千里山西之地艰难地夺得天下,统一了六国。
C.隋朝举得天下后,制定了很严酷的法律来防止天下变乱。那些谋臣、猛将基本上死在杨素手中,以至于发生了大变故。
D.古代的圣人通过修养德行来让天下人归附,他们心态平稳,实行的政策宽松。过于紧张、害怕失去天下,最后往往适得其反。
2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涂地而莫之救,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诗文默写。(6分)(只选3小题)
27.(1)驾一叶之扁舟, ▲ 。 ▲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2) ▲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 。(司马迁《报任安书》)
(3)小楼昨夜又东风, ▲ 。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4) ▲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房宫赋》)
六.作文(40分)
2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只写论述文。
⑴、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
——三毛
⑵、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蒙田
⑶、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语文试卷答案
1.B 2.D 3.B 4.C 5.B 6.A 7.D 8.C 9.D 10.D
11.B 12.D 13.B 14.A 15.B 16.D(每题2分,共32分)
17. (3分)媒体对此不该心怀侥幸,假冒伪奶粉与劣质奶粉都是出于对金钱的极度渴求而严重坑害消费者的利益。这类违反商家的职业道德,对社会危害巨大的行为必须杜绝。(言之有理即可)(写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
18. (3分)(1)移动网络;(2)发送有关指令的互联网移动设备;(3)能接收网络指令的智能设备;(4)APP软件。写出三点满分。
19. 生活平凡琐碎、互相关心、对于生命老去的淡淡的忧伤(3分)
20.第一处写女儿微笑着听着父母的争吵,表达了她对这种极具生活气息的家庭氛围的喜爱;第二处的“欲言又止”写出了女儿对父母身体状况的担忧。(4分)
21.①第一次,由红梅哪支先开花的争论,引发父亲对人生命短暂的感慨,并为下文买点心争论作铺垫。②第二次,写红梅照例从下边的枝桠先开花是为了证实父亲的感慨,并写出女儿对红梅依旧,父亲不在的感伤。③两处内容前后照应,推动情节向前发展。(6分)
22. 有助于刻画小说中女儿的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也有助于表现家庭惯常的生活状态,平凡而琐碎;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表达对这种美好的生活点滴的追忆。(6分)
23.D (3分)
24.A(3分)【解析】A 连词,表并列 B连词,表目的/介词,用来; C连词,趁着/于是; D介词,在/对于
25.C(3分)是隋文帝死在杨素的手中
26. (1)他们想到用来坚固地守护天下的办法是这么的周密、严谨。但是百姓没有依靠,不堪忍受怀有离秦而去的念头。(4分)“所以”“ 甚密如此”“ 无聊”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天下)一败涂地而没有办法挽救。这样看来,隋朝灭亡的原因,和秦朝没有什么两样。(4分)“莫之救”“ 则”“ 无以”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7.略(6分)
【参考译文】
人对于事物,任凭它来依附自己,任凭它自由离去,如果能够做到那样就是人重而物轻。人重物轻,物依附人就牢固。物之所以离开人,分裂四散却没有办法聚拢起来,是因为物重而人轻。所以那些聪明的人或许可以和他一起打天下,但是,不能够和他们一起来守天下。守护天下必须要有大度的胸怀。为什么呢?那些没有宽广胸怀的人,时常担心天下会离自己而去,所以就玩弄权术来留住天下。用权术来留守天下,那天下就开始离去了。
秦朝、隋朝的灭亡,他们的弊病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自从周朝政治衰败,诸侯之间相互争霸,但是,秦国单独拥有山西之地,不过千里。却有韩国、魏国扼住它的要塞,楚国威胁它的肩头,燕国、赵国窥视它的北面,齐国牵制它的东面。秦国的人披甲胄、拿着兵器,七代都不能够解除,一寸一寸地夺取土地,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秦国看到夺取天下是如此的困难,于是认为如果不迅速地守护天下,天下就会重新陷入混乱的境地,所以毁坏名城,杀戮英雄豪杰,熔铸兵器,来消灭分裂天下的念头。他们想到守护天下的办法是这么的周密、严谨。但是,四海之内的人民,却不堪忍受这种政策,都怀有离秦而去的念头。因此,陈胜、项羽他们这些人能够借助百姓的这种不满,高呼起义。这不是秦国因为害怕失去天下,防备过分的弊病吗?
隋文帝的时代,也是因为看到天下初定,害怕天下混乱。他看到天下长久的不安定,因此得到天下之后,就非常害怕失去它,享受拥有天下的乐趣却担心天下不能够长久。高高在万民之上,就经常处在怀疑和猜忌之中,认为天下的人都有以前的那种英雄割据的情怀。所以就制定了很严酷的法律来防止天下变乱。他的那些谋臣、猛将基本上被他杀得差不多了,而他却偏偏死在杨素手中,以至于发生了大变故。终于在隋炀帝的时候,天下大乱,一败涂地而没有办法收拾,这样看来,隋朝灭亡的原因,和秦朝没有什么两样。
可悲啊!古代的圣人通过修养德行来让天下人归附,拥有天下或者离开天下,都在我自己,所以把天下看得很轻,这样心态就平稳,所实行的政策就宽松。宽松来自无忧虑,急暴来自于无所依赖。再来看看秦朝和隋朝,正是因为舍不得天下,最后导致了灭亡。最后才明白,圣人之所以作出这么不缓不急的行为,正是他用来稳固天下的办法啊。
28.作文(40分)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卷题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