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语文>

高中语文必修知识点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语文必修知识点:过秦论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高中语文必修知识点:《陈情表》

  文言精句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臣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忠尽孝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是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文言常识

  本文选自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人,蜀汉灭亡之后,以父亡母嫁祖母无所依靠,上表陈情辞却晋武帝太子洗马之征。

  文化常识

  1、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

  2、外,指自己一房以外的亲族,古代一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3、五尺,汉代的五尺,相当于现在的三市尺多。

  4、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5、孝廉,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用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6、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里指益州刺史。

  7、秀才,本指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文中指优秀人才,与科举“秀才”含义不同。

  8、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9、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掌图籍,祭奠先圣先师,讲。太子出行则为先驱。

  10、伏惟,俯伏思量。故事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11、朗署:朗官的衙署。

  12、牧,古代称洲的长官。伯,长。

  高中语文必修知识点:《归去来兮辞》

  基本常识

  1、题解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

  2、作者

  陶渊明,东晋诗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贫寒。29岁起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职归。以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不堪行役之苦,转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即辞归田园。晋安帝义熙末,50多岁时,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穷到“窥灶不见烟”(《泳贫士》)的程度。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岁。

  陶渊明的诗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写田园生活和景色的田园诗。这些诗冲破当时“玄言诗”的风气,为五言诗开辟了新境界。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3、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38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