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及答案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及答案

  通过对高二语文的月考,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饕餮(tiē) 攻讦(jié) 嗫嚅( niè ) 瑕瑜互见(jiàn)

  B.揶揄(yé) 拙劣(zhuō) 伫立( zhù ) 囿于成见(yòu)

  C.奇葩(pā) 炽热(chì) 贲门 (fèn) 光阴荏苒(rǎn)

  D.僭越(jiàn) 侪辈(chái) 滇池(diān) 一应俱全(yì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蛰居 缅怀 谐奏曲 绿草如茵

  B.急躁 安祥 核辐射 恻隐之心

  C.陷阱 倾泻 挡箭牌 轻歌慢舞

  D.压韵 火暴 练习簿 平心而论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记者在交谈中发现,绝大多数人对如何确保“秒杀”的高成功率三缄其口,有的甚至以为遇到了来探底的同行而将记者的淘宝账号拉入“黑名单”。

  B.去年,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入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C.本书自问世以来印数超过500万册,作为实用的基本英语语法书,能在众多同类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有极强的针对性。

  D.南朝宋国的谢灵运怀瑾握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

  B.台湾地区10月25日就钓鱼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相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基于平等互惠原则,共同开发、享用资源,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

  C.江西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D.专家提出:许多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都要预先若干年向社会公告,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政策,并以“小步慢走”实施,以减少负面影响。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_______________。“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②③①⑤④    B.③④②①⑤    C.③④①②⑤    D. ③①②④⑤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曹魏政权在曹丕死后,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最终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先灭蜀汉,后灭东吴,三分天下至此重归统一。 (《三国演义》)

  B.史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玉斥为说“混帐话”,宝玉还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这话恰巧被黛玉听见,百感交集。  (《红楼梦》)

  C.子路虽然老是顶撞孔子,但憨直忠厚,孔子一直很喜欢他。子路死了以后,孔子发出感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

  D.《高老头》中的伏脱冷外号“鬼上当”,阴沉冷静,狡猾世故,他是潜逃的苦役犯,是个尚未得势的凶狠的掠夺者。(《高老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

  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是义字当头。在不同时代,对“义”有不同的语言阐述,但语意核心从未变化。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提出:“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与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唐中叶后随着茶瓷交易盛行,社会流动性增大,“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 “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历代不断诠释,使“义”的观念贯彻始终, “义”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

  “义”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决定元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 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该是知识分子认同、老百姓熟知,并能唤起集体清晰记忆的某种具象。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起到和谐社会、繁荣经济、强盛国家的作用。而关公文化以及和他相联系的“义”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实践者,他用行动阐释“义”。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到处都是关羽的故事和传说, 关公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却被后人尊称为“帝”的人。

  关帝庙在中国有几十万座, 由此可见关公和他的“义”,是最有群众基础和最具有具象特征的。关公与异乡异姓的刘备、张飞“恩若兄弟”,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的经历,不仅是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关公崇拜者、信奉者的榜样。这种关系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因此,它逐步演化为一种从普通百姓到上层官员,包括所有流动人口都敬仰效仿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这也是关羽成为常年流动性群体,如军队、商人、漕帮等尊崇备至的楷模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希望合作者、同路者是个义士——“以仁治人,义治我”,懂得“利他”和自律的人。关公文化还通过宗教和史诗双重途径,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至今遗存仍很多。关公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各民族崇敬的历史人物,也是民族和睦安康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从中汲取扬弃后的营养,在理性精神的防火墙前适当重塑这一英雄人物。

  7、下列关于“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义”是非正式规范之一,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

  B、“义”是重要的儒家思想,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将它诠释为自制、自律和利他。

  C、“义”属于道德范畴,早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就已出现。

  D、“义”的内涵、外延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不同,但其语意核心从未变化。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关公所代表的“义”,成为一种社会规范,它能调节超越血缘家族关系的更广泛的社会关系。

  B、关公摒弃空洞的理论著述,他用行动阐释“义”,是“义” 的实践者,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

  C、关公与朋友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其待友之道是各朝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它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

  D、通过宗教与史诗的双重途径,关公文化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儒家思想中,“仁”“义”本为一体,是用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他们的作用相同。

  B、“情义”“忠义”都属“义”的范畴,前者是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大而产生的,后者是随着宋代“国家民族”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

  C、“义”的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历经三千年不衰,也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决定元素。

  D、重塑关公形象,弘扬“义“的传统,有利于推动文化建设,但对此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须以理性分析、扬弃为前提。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 题。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汲谓副总管高公纯曰:“诏书未可遽信。”公纯问故,汲曰:“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公纯难之,汲请自行,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汲曰:“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乃下令曰:“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

  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犄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见宗印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曰:“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敌大至,汲死之。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 缓和

  B.公纯难之 诘难,责难

  C.寅出午反 通“返”,返回

  D. 敌大至,汲死之 为……而战死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麾其众阵以待 辱其群臣

  B.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凡仕于此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D.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者

  1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刘汲“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

  ②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

  ③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

  ④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

  ⑤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

  ⑥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第Ⅱ卷(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4分)

  (2)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4分)

  (3)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

  (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4分)

  (2). 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

  (2)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3) ,内无应门五尺之。 ,形影相吊。(《陈情表》)

  (4)无欲速,无见小利。 , 。(《论语》)

  (5)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论语》)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蒋勋说《寒食帖》

  ①假日无事,便取苏轼的《寒食帖》来看。这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五年贬到黄州所写的诗稿。字迹看来颠倒随意,大小不一,似乎粗拙而不经意;但是,精于书法的人都看得出,那欹侧顿挫中有妩媚宛转,收放自如,化规矩于无形,是传世苏书中最好的一件。

  ②“……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感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诗意苦涩,是遭大难后的心灰意冷,书法却稚拙天真,猛一看,仿佛有点像初学书的孩子所为,一洗甜熟灵巧的刻画之美,而以拙涩的面目出现。饱经生死忧患,四十六岁的苏轼,忽然从美的刻意坚持中了悟通达了——原来艺术上的刻意经营造作,只是为了有一日,在生死的分际上可以一起勘破,了无牵挂;而艺术之美的极境,竟是纷华剥蚀净尽以后,那毫无伪饰的一个赤裸裸的自己。

  ③苏轼一生多次遭迁谪流放,以后的流放,都比黄州更苦,远至瘴蛮的岭南、海南岛。黄州的贬斥,只是这一生流放的诗人之旅的起程而已,对苏轼而言,却有着不凡的意义。

  ④黄州的被贬,肇因于小人的诬陷,发动文字狱,以苏轼诗文对朝政、皇帝多所嘲讽,要置他一个“谤讪君上”的死罪。苏轼自元丰二年七月在湖州被捕,押解入京,经过四个多月的囚禁勘问,诗文逐字逐句加以究诘,牵连附会,威吓诟辱交加,这名满天下的诗人,自称“魂惊汤火命如鸡”,以为所欠惟有一死。在狱中密托狱卒带《绝命诗》给兄弟苏辙,其中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这样惋恻动人的句子。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及答案

29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