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很多同学都抱怨说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其实只要掌握了答题技巧就不会觉得难,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1、从题目抓住题材:题材即写的是什么
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
有不少诗词——当然,词需有题目,不能仅看词牌——题目反映出诗词的题材。
如张敬忠的《边词》:“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这首诗的题目是“边词”,应属边塞诗,行役戍边之作。诗歌首句是全篇总冒,以下三句即对春色之来迟进行具体描绘。第二句用本该桃红柳绿,春光烂漫的二月,而边地的垂柳却仍在凛烈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枝条这一典型景象,表现五原的荒寒景象。三四两句仍紧扣“迟”字,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进一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再从辞色上看,全诗充满了冷色调的词语。这样,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不难发现,全诗虽然没有写到人,但在这样荒凉寒冷的环境中,戍边的将士会怎样呢?所以,它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2、从关系分析技巧
关系即诗文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方法。
仍然以《边词》为例,诗歌三、四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虽然时间没变化,但是描写的地点、景物都有变化,三句写的是五原边地的景象,四句写的是长安京城的景象,一迟一早,两个材料性质不同,组合在一起就构成对比,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
3、从褒贬辨别倾向
褒贬即作者思想感情倾向。这一点从词语的褒贬中流露出来。
如胡世将的《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胡世将是南宋排和议而主恢复的主将之一。这首词开始用“沉陆”一词,表现中原沦陷的悲愤之情。接着用“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与下面“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对比,“一范一韩”指的是北宋时驻守西北边境的范仲淹与韩琦。这既表达他希钦和追慕先贤的感情,也在深慨当代没有这样的人物。“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汉家三杰,就是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与韩信。
用“往事”,用“只数”,含蓄地表现出“时无英雄”的感慨。下阙作者写到“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以鲜明的态度反对屈辱的和议。“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在怀念韩信和诸葛亮,但用一“欹”一“杳”,再次暗寓“时无英雄”之慨,所以,作者感叹“空指冲冠发”。最后,作者写到:“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显示他内心忧愤既巨且深,再也无法平复了。这首词就是用了这些褒贬分明的词语,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反对和议力主恢复中原的志向。
4、从辞色把握风格
辞色即词语传达出来的各种色彩。
包括:①感情色彩,像褒贬(赞美、批评)、冷暖(悲喜)等。
②性格色彩,像显隐(明快、含蓄)、直婉(直抒胸臆、委婉)、刚柔(豪放、婉约)、庄谐(严整、幽默)等;
③语体色彩,像文白(文采绚丽、文朴实)、散整(句式错落有致与整齐有力)等。
风格即由选材、表达、语言等方面综合形成的艺术特色,如雄浑、旷达、豪放、俊逸、朴实、冲淡、沉郁、悲凉、清新、婉约等。褒贬在第三点“从褒贬辨别倾向”中已经做出阐述,冷暖将在下面第五点“从冷暖体味悲喜”中做出阐述。要把握风格,特别要注意词语的性格色彩和语体色彩。
如王维的《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但作者主要用白描,全诗不见雕凿之气,又注重调配色彩,如用“红、翠”等词语,辞色既有“显”的一面。又有“文”的一面。风格清新而不失俊逸、绚丽。所以,虽然写的是初冬之景,却不带任何清冷虚无色彩,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很健康。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一般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人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委婉含蓄):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①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古诗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词人借“寒蝉”“长亭”“骤雨”几种客观景物营造出送别时的凄凉气氛。
②寓情于景(即情景交融):诗人将感情融会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诗句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不可分割。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融入自然景物中。
③托物言志:诗人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一般是咏物诗。如宋代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④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朱熹《观书有感》。
衬托,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①动静衬,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②声寂衬,如:王维《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③以乐景衬哀情,如:杜甫《属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白描,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练习
一.新课标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二.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 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又叫秋闱。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答:轻微、新鲜、清爽等。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答: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答: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三.福建卷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答:“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答: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四.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答: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答: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看了<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