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教材分析(2)
人教版语文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教材分析
7.衔接
作为选修课,本书要与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相衔接。
①学生无论是在课本和课外读本中,还是在自由阅读中,已经读过不少中国小说。选修本门课,除了本教材所选的小说外,也要把已有的阅读积累纳入“中国小说”的整体“框架”下,认真阅读、品味、思考这些作品。
②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已经学习过许多小说,其中很多是名家名篇,因此本门课不再重复过去学过的内容,尽量给学生全新的内容,以便调动和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如鲁迅的小说十分精彩,可语文课本多有选录,这里就不再选了,但是并不等于说,在阅读扩展中也不选择鲁迅的小说。
③选文基本上是长篇小说的片段。在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和自读课本中,也有过这些长篇小说的片段,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家》《呼兰河传》等。这些教学资源和阅读经验不要浪费,应该积极利用、沟通、衔接起来。
④学过的初中、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小说,短篇小说居多,即使是中长篇小说节选,在内容上基本可以单独成故事。这样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教学。而本教材,基本上是中长篇节选,而且故事、人物往往要靠全书的背景来支撑,才能更好地理解,如《长恨歌》中哪些悠闲的人们,必须靠没有在节选片段中交待的时代背景,才能让学生明白人物生活的实质;而《红旗谱》所选的片段只是小说的开始,如火如荼的社会生活画卷才刚刚揭开一角。这样的安排更多的是为了阅读的需要,而不是知识体系的建构。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内涵是有区别的,但也是有联系和衔接的,没有必修课的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就没有选修阅读活动的基础。
使用说明
关于知识背景
1.本教材不讲授小说理论,也不印证在初中和高中学到的小说知识;对于类型划分的理论依据也不涉及。
2.不反对老师结合小说知识进行小说欣赏教学;相对于本门课,相对于这一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小说知识并不限于传统的小说理论如主题及小说三要素等,应该引进现代小说理论。现代小说理论不仅有创见,即使对传统小说理论也有新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要在小说理论方面更新知识积累,提高欣赏水平,可以参阅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组编的《语文教师发展丛书·小说欣赏》。
关于单元说明
单元说明,包含两方面内容:
1. 这一类型小说的特点。
2. 这一类型小说的发展脉络。
教学时,也要以这两点为中心,引导学生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
关于课文说明
介绍小说的主旨和形式特点。对小说主旨的理解,可能与我们以前所见的理解不同,如《西游记》“修心”之说。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材的解读,因为篇幅所限,可能解说不很详尽,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解读,查找资料,补充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解读,进行教学。当然,教材给了老师解读的自由与空间,也需要老师同样给学生解读的自由与空间。
关于“赏析”
1.“赏析”重在分析选文中的人物、情节或叙述方法,如《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形象,如《小二黑结婚》中的故事情节;或短篇小说的主题,如《香玉》《玉六郎》。
2.“赏析”仅仅对选文而言,只是切入小说的一个特定的角度。要引导学生阅读全书,深入拓展,还需要结合单元说明的大背景介绍。
3.“赏析”文字比较简略,只是就某一个方面生发,教师可以补充、扩展、深入,鼓励学生自己研讨。
关于“思考”
1.“思考”是对选文的分析研读。
2.“思考”不仅立足于选文,还要放眼全书。
3.要衔接高中必修教材,运用已经积累的相关知识,着重对人物、情节和语言进行分析。
关于“扩展”
1.共有三次“扩展”,所谓“扩展”,其实质是阅读综合性活动。
2.综合性学习,我们在初中和高中都进行过多次,其理念、性质和活动方式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里强调的是,这是围绕小说阅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由小说的阅读生发、扩展而来的。如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后的“扩展”,以小说阅读为基础,由三国英雄、梁山好汉引入,鼓励学生“为英雄演绎一个更好的版本”,是阅读的深化与绵延;又如第五单元的“家庭的记忆”后的“扩展”,虽然是由对家族的“听”“访”“叙”等实践活动进行,但是最后转到“完成了这些实践,再回来阅读有关家族的小说”上来,落实到“你是不是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理解呢?”这一终极目标上来。
关于延伸与拓展
1.延伸阅读
①教材因篇幅所限,除两篇短篇小说外,基本是中长篇的节选,要鼓励学生在课本的基础上,阅读全书,以便全面、完整地理解课文内容。
②根据单元说明,扩大视野,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同类型的作品。如“烽火岁月”单元,除了所选的两部小说外,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革命战争经典,如《林海雪原》《红日》等。当然不仅限于教材中所列出的篇目,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开列出一份阅读清单。
2.拓展链接
“链接”的专著和文章,是让学生在有兴趣和余力的基础上,自己进行探究性学习。老师可以适当指导,主要以自学为主。并没有特定的要求。
人教版语文选修课教材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