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语文必修三情景默写(2)

语文必修三情景默写(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语文必修三情景默写

  四、高中语文《锦瑟》中情景默写的名句训练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6、《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7、《锦》诗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五、高中语文《劝学》中情景默写的名句训练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学不可以已”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荀子·劝学》中“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

  8、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0、《荀子•劝学》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1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学不可以已。

  1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1、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3、 “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2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5、“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 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7、用“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

  2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作品)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29、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博学”的君子,就要“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0、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31、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2、 “君子生非异也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3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3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35、 《劝学》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6、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蜀道险峻高大,易守难攻的特点,极有气势;《劝学》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六、高中语文《师说》中情景默写的名句训练

  1、《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说》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师说》中阐述师生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师说》中韩愈认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6、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吾未见其明也。”

  7、《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8、《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9、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0、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 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3、《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的错误态度。

  14、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 ”;对自身“则耻师焉 ”。

  1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6、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语文必修三名句默写相关文章:

1.语文必修三情景默写复习资料

2.高中语文必修三默写填空

3.高一必修三语文名句默写专项练习题

24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