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3文言文知识点精析与同步练习(2)
语文必修3文言文知识点精析与同步练习
语文必修3《过秦论》知识点精析与同步练习
一、通假字
1、约从离衡(通“横”) 2、合从缔交(通“纵”) 3、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4、赢粮而景从(通“影”) 5、百有余年(通“又”) 6、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7、孝公既没(通“殁”) 8、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 9、威振四海(通“震”)二、古今异义(古/今)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古:黄河 今:泛指河流)
2、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
3、山东豪俊并起 ( 古:崤山以东 今:指山东省)
4、流血漂橹 (古:盾牌 今:划船的工具)
5、九国之师 (古:军队 今: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序八州而朝同列 (招致) 2、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当王)
5、将数百之众 (率领)
(二)名词作状语
1、席卷、包举、囊括(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2、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在国内、向南 )3、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4、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三)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跑的人/溃败的军队)
(四)动词作状语
争割地而赂秦 (争着 )
(五)动词的使动用法
1、约从离衡 (使……离散 ) 2、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
3、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 4、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吞二周而亡诸侯矣)(使…灭亡 )6、流血漂橹(使…漂起)
(六)形容词作名词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的地势) 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七)形容词作动词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 2、尊贤而重士(敬重、看重)
(八)形容词的使动
1、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削弱) 2、以愚黔首(使……愚蠢)
3、废先王之道(使……作废)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向郡2、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3、威振(于)四海
4、倔起(于)阡陌之中 5、身死(于)人手 6、委命(于)下吏
(二)状语后置句
1、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2、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三)宾语前置句
1、陈利兵而谁何。 2、崤函之固,自若也。
(四)判断句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五)被动句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为天下笑者,何也?
五、一词多义(补充)
追亡逐北(名词,败逃的人) 以致天下之士(动词,招纳)
北 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北) 致 致万乘之势(动词,达到)
将军战河北(名词,北方) 而致千里(动词,到达)
因力乘便(介词,趁着) &nb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名词,险固的地势)
因 因遗策(动词,沿袭) 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
因河为池(介词,凭借) 人固有一死(副词,本来)
延及孝文王(动词,延续) 因遗策(名词,策略)
延 秦人开关延敌(动词,引进) 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名词,鞭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动词,邀请) 包举宇内(动词,夺取)
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的使动,削弱) 西举巴蜀(动词,攻取)
弱 弱国入朝(形容词,弱小) 举 举国欢庆(形容词,全)
不若孀妻弱子(形容词,年少) 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动词,吝惜) 收天下之兵(名词,兵器)
爱 吴广素爱人(动词,爱护) 兵 行军用兵之道(名词,战争)
爱莫能助(动词,隐而不露、心理愿意) 沛公兵十万(名词,军队)
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凭借chéng) 非及向时之地(名词,先前)
乘 致万乘之势(量词,一车四马shèng) 向 向吾不为斯役(连词,假使)
李白乘舟将欲行(动词,乘坐chéng) 秋天漠漠向昏黑(动词,将近)
有席卷天下……之意(结构助词,的)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代词,代秦孝公) (转折连词,却)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结构助词,的)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之 东割膏腴之地(结构助词,的) (修饰连词,地)
收天下之兵(结构助词,的) 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转折连词,却)
聚之咸阳(代词,代天下之兵)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指示代词,这类的) (结果连词,因而)
有田忌……之伦制其兵(指示代词,这类的)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修饰连词,地)
语文必修3《师说》知识点精析与同步练习
一、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6、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二、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3)道
1、有碑仆道(名词,道路)
2、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
5、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
6、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5)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三、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
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
四、特殊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