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会考的复习方法和知识点的归纳(2)
高中会考的复习方法和知识点的归纳
高中的生物复习知识点(二)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复习要点:
2.1遗传的基本规律
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 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处理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
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实验: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详见课本23页“模型建构”。
2精子的形成过程:在减一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得同源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称为联会。随后,各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附着在纺锤丝上。不久,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样,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别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这样,就形成了四个精细胞,再经过变形成为精子。(见书本第17页图2-2)
3.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基本相同,首先是卵原细胞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成为初级卵母细胞,然后,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一和减二,形成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二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在减一中形成的极体也分裂成为两个极体。这样,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就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三个极体退化消失,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见书本第20页图2-5)
4.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在进入。不久后,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这样,受精卵中得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得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见书本第45页图3-6).
4. 遗传物质除了DNA 外,还有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某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SARS 病毒,禽流感病毒,HIV 病毒,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5.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两条链,反向平行,脱氧核糖和磷酸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 (腺嘌呤)一定与T (胸腺嘧啶)配对,G (鸟嘌呤)一定与C (胞嘧啶)配对,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见书本第49页图3-11). DNA 分子中得遗传信息蕴藏在4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 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特点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 分子的特异性。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6.DNA 分子的复制:概念:指以亲代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DNA 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过程:开始时,DNA 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双链解开,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这样,复制结束后,一个DNA 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 分子。条件: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7. 遗传信息的转录:概念:RNA 是在细胞核中,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过程:第一步:DNA 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双链解开,碱基暴露。第二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随机的与DNA 链上的碱基碰撞,当碱基互补时,以氢键结合。第三步,新结合的核糖核苷酸在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 分子上。第四步,合成的mRNA 从DNA 链上释放,DNA 双链恢复。(见课本63页图4-4)
8. 遗传信息的翻译: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得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过程:详见课本第66页图4-6.
9. 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一: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豌豆的皱粒,人的白化病。二: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0. 中心法则的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DNA, 即DNA 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 流向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 流向RNA ,即RNA 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 流向DNA ,即RNA 的逆转录过程。
2.3遗传的分子基础
1.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的实验:亲本:红眼雌果蝇(X W X W ),白眼雄果蝇(X w Y ),子一代:无论雌雄全是红眼:红眼雌:X W X W , 红眼雄:X W Y. 子一代中雌雄交配:子二代:红眼雌:X W X W , X W X w 红眼雄:X W Y , 白眼雄:X w Y. (见书本第29页图2-10)
2.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R 型菌无毒,S 型菌有毒。格里菲斯的实验:将R 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 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从体内分离出S 型活细菌。(书本43页图3-2)艾弗里的实验:将提纯的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只有加入DNA ,R 型菌才能够转化为S 型菌,并且DNA 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 酶分解从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 ,就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见书本44页图3-3)。实验证明:DNA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1. 基因重组: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例如:减数
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基因突变: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原因:外部因素:物理因素:紫外线,X 射线,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生物因素:某些病毒;内部因素:DNA 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 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特点:普遍性,低频性,不定向性,随机性,多害少利性。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应用:“黑农五号”大豆,高产青霉菌株等。
3. 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四种:a 缺失,如果蝇的缺刻翅;b 重复,如果蝇的棒状眼c 易位,如夜来香和d 倒位。 4. 染色体组:细胞中得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单倍体育种:育种工作者常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优点:获得的植株,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产生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而且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5. 多倍体产生的原因: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后,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6. 基因工程:最基本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和DNA 连接酶,质粒。基本步骤:“四部曲”: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见课本105页相关内容。
2. 人类基因组计划:目标: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 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成果: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1.6亿个碱基对组成,已发现的基因约为2.0万~2.5万个。意义:人类可以清晰的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6生物的进化
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得个体并不是机械的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B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D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形成了不同的物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例如: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详见课本第103页) 3.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详见课本第125页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复习要点
3.1植物的激素调节
1. 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详见课本46-47页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其他植物激素:a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应用:用赤霉素处理芹菜,可以使食用的叶柄增加长度;处理芦苇,可以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B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市场上生产的乙烯利可以用于催熟。
3.2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1. 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结构基础——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产生反射的大致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经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这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而临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内负外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
2.5人类遗传病
1.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A 单基因遗传病,常见的有: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抗维生素D 佝偻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等。B 多基因遗传病,常见的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C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愚型)。人类遗传病的调查: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而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检测和预防方法: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如进行羊水检查、B 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
2.4生物的变异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