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生物>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及答案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检测能够检查出高二生物学习程度,通过测试,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

  1.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①~⑤的名称依次是(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答案 B

  解析 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图中⑤为细胞内液,②③④共同组成的①为细胞外液(即内环境),由于淋巴是由组织液回流等因素形成的,它与血浆之间也为单向流动,故③为淋巴,②为血浆,④为组织液。

  2.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 血浆蛋白、Ca2+、载体

  D.Na+、HPO2-4、葡萄糖、氨基酸

  答案 D

  解析 血红蛋白和过氧化氢酶是细胞内的物质,载体是细胞膜上的物质,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病变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病变细胞?

  C.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

  答案 D

  解析 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扩散进入血浆,经过血液循环运输,再经过组织液作用于病变细胞。

  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最确切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来维持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的调节作用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A、B选项只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某个方面;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不是保持不变的,而是在适宜范围内波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C项错误。

  5.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抽搐由于缺血钙。尿毒症可能由于肾功能病变或者说机体内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

  6.哺乳动物肺泡里的氧气来源是(  )

  A.空气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

  答案 A

  解析 肺泡是实现外界与血液气体交换的场所,因此肺泡中的氧气直接从空气中获得。

  7.关于血浆的化学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的非蛋白氮,如尿素、尿酸等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氨基酸、多肽属于蛋白氮

  B.其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血糖,这与血糖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有关

  C.Na+、Cl-、HCO-3较多,这与渗透压的维持有关

  D.各种化学成分与其他内环境成分不完全相同

  答案 D

  解析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其中的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包括尿素、尿酸、氨基酸、多肽等。血浆中Na+、Cl-含量较多,与血浆渗透压的维持有关;而HCO-3的存在与酸碱平衡有关。各种内环境的成分大致相同,但有区别,如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达7%~9%;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低。

  8.组织液生成增加,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引起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能引起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血浆渗透压升高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答案 C

  解析 组织水肿是组织液的量增加,从周围的组织细胞中或血浆中吸收水分。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毛细淋巴管发炎,使组织液不能进入淋巴管而积累,形成水肿现象;而饮食过咸,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液进入血浆,不会出现水肿现象。

  9.某人因身体不适,全身浮肿,去医院做尿液检查,化验师做了如下操作:①取稀释尿液2 mL;②加0.1 g/mL的NaOH溶液2 mL,摇匀;③加0.01 g/mL的CuSO4溶液3~4滴,摇匀;④观察结果:有紫色出现。此病人可能患(  )

  A.糖尿病 B.肾小球肾炎

  C.脂肪肝 D.过敏性皮炎

  答案 B

  解析 通过实验可知此人尿液中含有蛋白质,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流进组织液而出现全身浮肿的症状。

  10.组织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至少通过磷脂分子(  )

  A.4层 B.6层 C.3层 D.8层

  答案 B

  解析 组织液中的O2首先通过细胞膜(单层膜)进入细胞内,再进入线粒体(双层膜),至少通过3层生物膜,6层磷脂分子。

  11.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描述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答案 D

  解析 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应机体的健康状况。但都有一个正常范围,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医学化验是高度精确的,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误差”无关。

  12.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然后在________等离子作用下恢复正常。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答案 (1)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 (3)降低 HCO-3、HPO2-4 (4)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5)5

  解析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泌尿系统。(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然后在HCO-3和HPO2-4等离子作用下恢复正常。(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13.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和人体内环境是能够相对稳定的,这种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的pH将略有________,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内环境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________,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___。

  (3)对人体来说,体温恒定也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必不可少,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缓冲物质(缓冲对) 降低 氧气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 (2)组织液 水肿 (3)各种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解析 血浆中有缓冲物质,使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的pH将略有降低,原因是氧气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若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体温恒定有利于酶的催化。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检测题

  应用一 物质进入机体时跨“膜”层数的计算

  1.外界空气中的O2进入人体骨骼肌细胞被利用,最多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

  A.5 B.10 C.11 D.12

  解析 物质跨膜层数的问题比较复杂,可用图示加以说明。肺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氧进入血液后,要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输;氧进入组织细胞后,还要再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利用,因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需要氧,而该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的。据题意由图分析可知,出肺泡(2层膜)→进血管(2层膜)→进红细胞(1层膜)→运输到组织器官→出红细胞(1层膜)→出血管(2层膜)→进组织细胞(1层膜)→进线粒体(2层膜),共计通过11层生物膜。故选C。

  答案 C

  解法总结 外界物质进入内环境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跨越细胞的生物膜。解决跨膜层数的计算问题至少要有以下知识储备:一是内环境知识;二是物质要经过哪些器官、系统、结构;三是有关结构膜的组成情况,如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同时要知道,每层生物膜由两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构成。绘图更利于问题的理解和计算。

  应用二 对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成分的理解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氨基酸、CO2和甲状腺激素 ④呼吸氧化酶、分泌小泡、尿素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 凡是只存在于细胞内而不能释放到细胞外的物质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如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呼吸氧化酶存在于细胞内,分泌小泡是由高尔基体产生,移向细胞膜的结构,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答案 A

  规律总结 (1)准确把握细胞外液的内涵与外延:①“细胞外液”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细胞外液”;②正常细胞外液中必定有活细胞生活;③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通过孔道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人体外部环境,如尿液、原尿、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

  (2)血浆的成分:①水约90%;②蛋白质约7%~9%;③无机盐约1%;④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⑤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⑥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如O2、CO2、胰岛素等。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应用三 对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及其调节机制的理解

  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血液中pH相对稳定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解析 血浆渗透压不但与蛋白质含量有关,还与各种无机盐离子的含量等有关。剧烈运动时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随无氧呼吸的增加而增加,运动后乳酸可转化成乳酸钠(与NaHCO3结合),维持酸碱平衡,pH相对稳定。无机盐离子的跨膜运动主要是主动运输,要消耗能量。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 A

  规律总结 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体现在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1)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2)溶液的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呈正相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Cl-。

  (3)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接近中性,这种稳定性与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4)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这是一个适宜体内酶发挥催化活性的温度。

  (5)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例如,当患肠胃炎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的平衡遭到破坏。由于肠胃炎导致消化道对无机盐的吸收能力减弱,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无机盐,维持无机盐的平衡。又如,当感冒发烧时,食欲不振,进而引起四肢无力等症状。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代谢活动的紊乱。

  应用四 实验设计题的解法

  4.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设计了一个验证实验,请完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及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A.HCl B.乳酸 C.NaOH D.Na2CO3)。此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作实验用具。

  (2)实验步骤

  ①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2、3号。

  ②先向A组中的1、2、3号试管中分别滴等量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等量________,测量pH并记录入表。

  ③对B组3支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预测

  分组

  项目 A组 B组

  1 2 3 1 2 3

  pH变化是否明显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实验思路是设置对照实验:将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到家兔血浆中,作为实验组;将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到蒸馏水或缓冲液中,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每支试管内的pH变化可知,蒸馏水无缓冲作用;预先配制的缓冲液和家兔的血浆均起缓冲作用,实验现象表现为pH变化不明显。

  答案 (1)BD pH试纸、滴管

  (2)②乳酸 ③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三种物质后,再滴加等量的Na2CO3,测量pH并记录入表

  (3)

  分组

  项目 A组 B组

  1 2 3 1 2 3

  pH变化是否明显 是 否 否 是 否 否

  (4)血浆pH相对稳定是由于存在缓冲物质

  解法总结 (1)选择材料,分组编号:题干中的材料、用具是帮助我们分析方法步骤的主要依据,一定要认真分析,看给出的材料、用具能不能直接运用,不能直接运用的,需要怎样处理才能把干扰因素排除。依据实验所需的组数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组编号或编组,在步骤中明确表达出来。

  (2)操控自变量,设置对照组:根据实验目的,依据自变量的情况确定所需要的实验组的数量,设置对照组,对材料施以不同的处理。同时依据单一变量原则设法控制无关变量,设法提供其他的适宜条件。

  (3)确定并描述因变量的观察或测量:在实验的最后一步,要明确本实验需要观察或测量的内容,记录实验结果。

  1.(2009•上海卷,8)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血浆与组织液的Cl-?

  D.组织液与淋巴的Na+

  答案 B

  解析 离子可以穿过细胞膜,因此,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离子种类、含量差别不大;而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不易穿过细胞膜。所以,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浓度差别最大。

  2.(2008•宁夏理综,4)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答案 B

  解析 在长时间运动的情况下或进入高原等缺氧环境时,人体部分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酸性物质——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引起pH略微下降,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血浆中的NaHCO3。

  3.(2007•江苏卷,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答案 A

  解析 血浆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血浆蛋白、O2、CO2、激素等,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
看了<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1.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2.高二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含答案

3.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训练试题及答案

4.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测试试题及答案

5.高二生物必修3第六章检测试题及答案

6.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28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