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试题

时间: 诗盈0 分享

  历史的学习让很多觉得很难,难在哪里呢大家看看吧,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看看高二历史,有喜欢的就来参考吧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阅读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 ‘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2.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3.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  )

  A.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 B.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

  C.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 D.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4.《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  )

  A.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

  C.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 D.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

  5.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  )

  A.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

  C.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6.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7.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郭嵩焘的日记因为赞誉已有两千年历史之西洋文明而被守旧派斥责为异端邪说,他们迫使官府拆毁了该部日记的印版。这反映了当时(  )

  A.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愤慨 B.崇洋媚外遭到社会鄙视

  C.新旧思想的冲突此起彼伏 D.西学传播缺少良好的社会环境

  8.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其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策略的条约应该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  )

  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 B.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

  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 D.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

  10.托克维尔认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符合这一说法的革命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俄国十月革命

  C.中国辛亥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 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12.“国民政府坚持谈判的先决条件,终于迫使英国从上海撤军。2月19日,双方签定了《关于汉口英租界之协定》。根据协定,租界工部局于3月11日解散,由国民政府3月15日正式接收英租界。”这一事件发生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期间 C.五四运动期间 D.抗战相持阶段

  13.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称赞的军事行动(  )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

  B.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

  14.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一书中写道:“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不同,中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西方接受,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会员”。下列事件中不能体现该观点的有(  )

  A.建国初“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D. 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15. 196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票面采用汉、蒙、藏、维、壮五种民族文字。透过人民币票面的文字,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①民族平等原则 ②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 ③民族区域自治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16.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6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在中国、印度、缅甸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亚洲、走向世界,中国、印度、缅甸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能处理国家间的一切关系 B.把国家的主权放在第一位

  C.具有开放性和强大生命力 D.以国家平等为根本出发点

  17.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  )

  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

  C.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

  D.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8.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

  A.结伴而不结盟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缔结同盟关系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

  A.精英政治 B.代议制民主 C.直接民主 D.贵族政治

  20.格罗特的《希腊史》中记载:“我们只要读读阿提卡演说家所遗留下来的在陪审法庭上发表的演说,就可以知道其中有许多都是鼓舌如簧的欺骗,离开本题的诳语,以及诉之于同情、愤恨和偏见的各种各样的说词。”作者的观点是(  )

  A.演说在审判中具有决定作用 B.雅典陪审制度存在缺陷

  C.演说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 D.雅典民主程序上的不足

  21.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

  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22.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家庭祈祷的顺序依次是家庭成员、管家、厨师、女仆、脚力和帮厨等,仆人们都是面对墙壁跪着祈祷。宗教仪式是按乡绅、农场主、商人、店主、工匠、农业工人的先后顺序安排。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社会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D.物质财富影响社会地位

  23.面对德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适时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俾斯麦政府的做法客观上(  )

  A.体现“鞭子加糖果”的两手政策 B.阻断了德国工人运动的继续发展

  C.推动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 D.巩固了德国容克地主阶级的统治

  24.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D.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25.图9是某学生对西方代议制的理解而制作的图示,最恰当的标题是(  )

  A.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治 B.打着民主幌子的君主专制

  C.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典范 D.相互妥协下的“一票共和”

  26.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

  A. 英、法、德 B.英、美、德 C.法、美、德 D.英、法、美

  27. 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

  28.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 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29.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

  A.进行全面的改革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苏维埃政权

  30.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C.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31.(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1893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材料二 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精英开始多元化了。不再往国家流动,而是流落到民间,国家与精英的关系在1905年后出现了疏离。在某种意义上,清政府是毁在废科举上。说得绝对一点,不废科举,何来“辛亥”?没有“(19)05”,何来“(19)11”?科举的废除还造成一个后果,民国找不到使得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的胜利乃是地方士绅的胜利,中央不再能控制全国。此外,科举废除后,这套比较具有公平性的选官制度没有找到替代品,结果吏治大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所以科举的废除在某种程度上比辛亥革命更重要,它倒是一场真正革命,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2005年许纪霖在“科举废除百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利弊。(7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2.(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以亲王、大臣充任。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三月,颁军机处印信。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尔波也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尔波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在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尔波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各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7分)

  33. (14分)国家形式关涉国家政权的组织和运用,即政府权力的配置与运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分权)”的理念思想。 ——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材料二 三权分立为立宪政体之精义……吾于立法、 司法、行政三权之外,更令监察、考试二权亦得独立,合为五权。……好像一个蜂窝一样,全窝内的觅食、采花、看门等任务,都要所有的蜜蜂分别担任,各司其事。……凡事务有全国一支之性质者,划归中央,有因地制宜之性质者,划归地方,不偏重中央集权制或地方分权制。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的有机统一……”。 ----《毛泽东》

  (1)根据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中美国的“立体分权”的内容,并说明其创新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先生对国家形式的设计。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五权分立和美国三权分立的本质区别。(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制度的特点和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30选择题: ABDDC——CDDBC—CBADC—CDAAB—DDBCB—ACCDB

  31.(1)利处:削弱士族势力;读书风气盛行;选官相对公平;提供底层上升的渠道;扩大统治基础;成为整合民族国家的有力工具。(5分)

  弊端:考试内容不切实用;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2分)

  (2)影响:国家和精英的关系出现疏离,削弱了清朝统治基础;丧失了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吏治败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 冲击儒家学说,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新型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和社会变革;促进了近代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任意三点给6分)

  32.(1)变化:中国:清朝设立军机处,皇帝独揽大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3分)

  英国: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议会成为权力中心;国王“统而不治”(3分)

  (2)影响:中国:强化了君主专制;形成了文化专制,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阻碍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4分)

  英国: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繁荣;加紧了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答出三点即可。3分)

  33.(1)内容:横向分权:联邦政府内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平衡。 (2分)

  纵向分权: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联邦制,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2分)

  创新:在洛克、孟德斯鸠的横向分权的基础上,提出并实践了纵向分权。 (2分)

  (2)设计:横向:五权分立;

  纵向:不偏重中央集权制或地方分权制。(2分)

  区别:三权分立是为了限权、防止专制,权力相互制约平衡;五权分立体系下的五权只是国家政权机构内部的职权分工,国家权力有不同部门分别行使。(2分)

  (3)特点:规定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最高机关;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影响: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基础,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分)

  下册高二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

  第I 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举荐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举荐者与被举荐者通常都是世族大家之人,结果出现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这种现象渊源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3.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

  A.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4.下图所示装置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它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装置主要用于

  A.灌溉 B.制瓷 C.冶铁 D.纺织

  5.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

  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

  B.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

  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

  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

  6.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

  ②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

  ③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

  ④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

  8.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台儿庄战役

  9.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该文中的“某年”可能是

  A.民国二十年 B.民国二十四年 C.民国二十六年 D.民国二十九年

  10.毛泽东于1935年2月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是指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B.进军井冈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遵义会议,中共不断走向成熟 D.长征胜利,中共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1.下图是杭州某商店的一幅宣传画,判断这幅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A.甲午战争期间

  B.一战期间

  C.国民革命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12.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

  一 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

  二 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

  三 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

  A.魏源 B.严复 C.陈独秀 D.孙中山

  13.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业救国 ②民主与科学 ③“自强”“求富” ④“超英赶美”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4.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

  15.阅读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单位:万吨)

  粮食产量 ①糖料产量 ②油料产量 ③棉花产量

  造成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进行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16.1980年8月,原温州市革命委员会转发了市工商局《关于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整顿、登记、发证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844位个体户统一领到了营业执照,成为温州乃至全国第一批具有合法身份的个体户。这说明

  A.温州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D.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占主体地位

  17.右图是某收藏者收藏的一张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月的结婚证书,这张结婚证书反映出当时

  A.社会婚姻呈现守旧特点

  B.社会风俗呈现中西合璧趋向

  C.国际政治形势影响民俗

  D.国共对峙对民俗有巨大影响

  18.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的是

  A.核武器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地质学技术 D.运载火箭技术

  19.伯利克里执政时代,下列机构成员的产生方式能够体现轮番而治原则的是

  ①十将军委员会 ②公民大会 ③五百人会议 ④陪审法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做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明显的狭隘性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21.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文明的交汇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世界人口的迁移

  23.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调整工业生产 B.实行“以工代赈”

  C.调节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

  24.右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LOGO,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该公司作此选择最可能的理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25.右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发生在1943年7月

  B.是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战

  C.将开罗会议的具体决定付诸行动

  D.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局面

  26.【加试题】有学者发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先秦),后来又发现刘向(汉)的 《烈女传》 有记载,“杞梁之妻……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十日,而城为之崩。”唐代《杞梁妻》首次将故事时间移到秦朝时,并将“崩城”变成“崩长城”。这表明

  A.历史研究可以采用民间故事,但必须详加考辨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史学研究必须通过考古获取第一手资料

  D.历史年代越近,人们对于历史的评价越客观

  27.【加试题】右图为美国《时代周刊》1962年8月刊的封面,反映了柏林墙给德国人民造成的苦难。柏林墙有一个美丽的代号“中国长城第二”。关于长城和柏林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设施,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政治产物

  ②长城是中国古代国家分裂的标志,柏林墙是现代德国分裂的标志

  ③长城为抵御游牧民族的铁骑而建,柏林墙为阻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筑

  ④长城和柏林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的象征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28.【加试题】 《全球通史》中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战争继续得越久……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当时列宁提出的要求是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D.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9.【加试题】马恩河战役后,交战双方陷入持久的阵地战,对此,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强

  B.德国的海上优势被削弱

  C.俄国在东线发动了进攻

  D.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

  30.【加试题】它是颐和园全园中的最高处,它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拱券砌成的,没有枋梁承重,又称“无梁殿”。这座建筑是

  A.佛香阁  B.智慧海  C.排云殿  D.德辉殿

  第Ⅱ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凡四千余年(公元前2200—公元2000年),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此不学所谓两大转型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自序)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帝制与民治”各指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从帝制转民治”这一社会巨变的性质。(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建国初期政治建设的成就?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四千年来”的政治发展趋势。(5分)

  32.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某高一学生在历史课后整理了一幅知识结构图。

  (1)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①②③是什么?并概括③的意义。(4分)

  材料二 日本贸易振兴会曾做过一项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996年全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101个,公布如下:

  欧洲 南、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39个 40个 6个 8个 1个 7个

  其中,1969年前成立的6个,1970—1979年成立的6个,1980—1989年成立的20个,1990年以后成立的69个。

  ——李琮等:《经济全球化、地区化与中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4分)

  材料三 各国人民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胡锦涛

  (3)经济全球化如同一把“双刃剑”。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2分)

  33.【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清朝统治者重视边疆问题,能够较好地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人民版必修一教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初统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符合上述原则?并指出清朝中央主管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4分)

  材料二 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1981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国策形成的过程。(5分)

  34.【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佛罗伦萨圣母玛利亚主教堂的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之一……虽然教堂的整体平面型制仍是拉丁十字式,但教堂穹顶的建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首先体现了设计建造者的革命精神。……而穹顶的建成则是对神学教条的蔑视……这座穹顶都富有首创性,它轻快而明朗的轮廓,使人的压抑之感荡然无存……

  ——陆运洪《浅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教堂建筑艺术》

  材料二 人们为保护自身利益和追求幸福而订立社会契约;为维护契约的权威就要制定强制性法律;法律既是维持人权的需要,……因而立法的基础是人的理性;……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国家中,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没有比法更高的权力。这一切就是启蒙运动中提出的法治观念的主要涵义。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设计建造者”是谁?并列举这一时期具有同样“革命精神”的教堂及其设计者?(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中提出的法治观念的主要涵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对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8分)

  历 史 试 卷 •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80分.每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D C C C D C C C B B B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D B C D A B D D A C C D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0分)

  31.(10分)(1)封建:分封制(1分);帝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或君主专制)(1分);民治:民主共和制(1分)。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2分)。

  32. (1)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金融体系);(1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分)关贸总协定。(1分)意义:体现了自由贸易的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1分)

  (2)特点:分布不平衡,欧洲和美洲多,亚非和大洋洲少;跨地区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20世纪90年代后数量剧增。(2分,任意两点即可)

  关系: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2分)

  (3)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2分,任意两点即可)

  33.【加试题】(1)加强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受臣服;在蒙藏地区特封四大活佛,掌握喇嘛教务;改土归流(3分,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也可给分)机构:理藩院(1分)

  (2)一国两制;(1分)过程: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国共对等谈判,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84年,全国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具有了法律效力。(4分)

  34. 【加试题】(1)布鲁内列斯奇;(1分)米开朗琪罗(1分),圣彼得大教堂(1分)。(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2)涵义:订立社会契约的目的是维护人的自由与权利;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契约和人权;立法的基础是理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高无上。 (5分)

  进一步发展:理性主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满足自由平等;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浪漫主义。(3分,任意三点即可)

  关于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

  1、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累累如丧家之犬”,失望而归。这说明( )

  A.周天子强化统治,孔子难以生存 B.“仁”“礼”思想不合时宜

  C.当时兴办私学为官府所禁 D.当时战乱不断,思想萧条

  2、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 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贤能主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 )

  A.墨家 B.道 家 C.儒家 D.法家

  3、《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

  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 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

  4、“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5、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这表明他( )

  A.推崇儒家仁义学说 B.批判理学空谈误国

  C.抨击清代考据学派 D.首倡经世致用思想

  6、黄宗羲认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其历史意义是( )

  A.尖锐揭露封建制度是天下之大害 B.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C. 否定了“家天下”行为的合法性 D. 号召人民使用暴力推翻封建制度

  7、柏拉图说:“奴隶绝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即使他们攫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予平等地位,其结果正是不平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雅典社会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之上的  ②柏拉图不赞成所有人之间的平等 ③雅典民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  ④雅典社会以消除不平等为目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8、雅斯贝斯《哲学导论》中说:“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被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下列思想属于这一“轴心时代”的有( )

  ①克己复礼 ②小国寡民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认识你自己”

  ⑤人是万物的尺度 ⑥“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④⑤⑥

  9、苏格拉底曾感慨说:“如每个人都是自己智慧的尺度,我们相对的无知又在哪里?如普罗塔哥拉的《真理》确实是在宣布真理,而不是在每个人的观点都正确的时候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详细考察,那么哲学对话的整个事业只不过是在冗长而又可怕地展示愚蠢。”这表明( )

  A.苏格拉底强调以人的感 觉为判断事物的标准

  B.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发现自我的本质改善灵魂

  C.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对神的存在深信不疑

  D.普罗塔哥拉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

  10.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 )

  A.认为宗教应与科学结合起来 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

  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 D.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

  11.历史上某一运动兴起期间,“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这一运动指( )

  A.智者学派的教学活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

  12.英国汉学家卖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这段话说明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 )

  A.对欧洲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B.是欧洲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

  C.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前提条件 D.传播到欧洲后才发挥了进步作用

  13.光和铜斛(东汉量器)上刻有铭文,其中有:“特更为诸州作铜斗斛、称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令海内都同”。此器物和铭文可以佐证东汉( )

  ①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②开始统一度量衡 ③维护思想上的统一 ④应用数学的发展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指出: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形成这种“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的根本原因是( )

  A.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传统手工业高度发达 D.统治者重视科技

  15.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提 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意即人类文明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每个民族都应该谨慎地寻找自己的方位,判断自己到底是与“世界时间”同行还是被远远抛弃在外面。根据这个说法( )

  A.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时间”之外

  B.美国从工业革命开始跻身到了“世界时间”当中

  C.罗马法是古罗马处于“世界时间”中的重要标志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回归“世界时间”

  16.《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 1789年,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下列哪一项不是推动这一变化的科技因素所产生的影响( )

  A.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B.有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C.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D.对启蒙运动起了促进作用

  17.“一些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理论家抓住这一完全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观点,用其 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斯宾塞依据它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斯宾塞等人证明了帝国主义列强主宰世界是在自然科学法则的支配下不可避免的结果。”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该理论为西方资产阶级对外殖民侵略与扩张提供了理论武器

  B.该理论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思想解放提供了理论武器

  C.该理论为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D.该理论挑战了封建神学,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18.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除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这反映出( )

  A.西方学说已经完全统治中国思想界 B.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舆论界大一统学说

  C.民主思想逐步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D.资产阶级政体大争论仍然持续进行着

  19.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

  A.政治文明演进 B.经济转型 C.社会思潮激荡 D.社会群体

  20.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一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 )

  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 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

  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 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

  21.孙中山晚年曾说:“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 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如果拿自由平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来附和。”其目的是( )

  A.真正实现国共合作 B.反对西方个人自由

  C.挽救国家民族救亡 D.实现普遍平等民权

  22.建国之初,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由1949年的23.9%降至1952年的10.9%。一大批历史悠久的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地位,被改为工科院校。对这种情况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A.借鉴苏联的教育模式 B.降低门槛,以便更多人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C.适应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D.是对教育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23.“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华罗庚 C.李四光 D.袁隆平

  24.近代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同的流派。____________主张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____________则主张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横线上的文字应该是( )

  A.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 B.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二、材料阅读(25题12分、26题25分、27题15分。)

  25、近现代的文白 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代文白之争的对错是清楚的;而就其所牵涉到的文化、民族传统等方面看,其对错又值得思考。

  正方 反方

  梁启超:“今人文字与语言离,其利病既娄言之矣。今人出话,皆用今语,而下笔必效古言,故妇孺农氓(田民),靡不以读书为难事,而《水浒》、《三国》、《红楼》之类,读者反多于六经。”

  陈独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林纾:“且使人读古子者,须读其原书耶?抑凭讲师之一二语,即算为古子?若读原书,则又不能全废古文矣。”“古文者,白话之根柢,无古文安有白话?”

  姚鹏图:“鄙人近年……皆用白话体裁,……然总不如文话之简捷易明,往往累牍连篇,笔不及挥,不过抵文话数十字、数句之用。

  你赞成材料中“文白之争”哪一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12分)

  26、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出“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趋势。

  材料一: 近代中国某学校的课程表(1876年)

  时间 课程内容 备注

  首年 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2、至于汉文儒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

  二年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 ……

  八年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1)材料一中的学校最有可能是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派别创办?运用材料一的信息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国别

  译书类别 英 美 日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材料三:近代思想观念更新

  代表人物 主张

  李鸿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康有为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独秀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 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三位近代人物学习西方的目的有何共同之处?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康有为对李鸿章、陈独秀对康有为的“观念更新”。(11分)

  三、选做题(任选一题,15分)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第二次 鸦片战争,进一步打破了中外关系的固有藩篱,中外交往不再局限于通商,已扩展到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各个领域,中外交涉事务日益纷繁,需要有专门机构以专责成……尤其是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后,极需有专门机构与之往来接晤,并总汇一切奏咨文件……西方列强的想法是要以军机处为直接交涉对象……1858年以后,俄国遇有交涉事件就不再通过理藩院而直接照会军机处,清政府也以 军机处的名义给予答复。这种作法,必然会引起各国效尤,从而导致军机处既总汇所有外交奏报又具体办理中外交涉。这显然多有窒碍,因为军机处虽为清廷军政总汇之所,却并非是一个具体的办事机构,根本无力承担具体殷繁的外交事务……”

  材料二:事实上,总理衙门的职掌范围非常广泛,“不特各国之约章公法律例税则在所必谙,即一切海防矿务铁路电报邮政制造商务诸事,莫不由该衙门悉心筹画”。正如沈瑞琳所说:“夫铨叙之政,吏部主之,今则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而吏部仅司注册而已。出纳之令,户部掌之,今则指拨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而户部仅司销核而已。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燕劳赉赐之繁,皆该衙门任之,而礼部主客之仪如虚设矣。海防事起,力求振作,来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专之,而兵部武库、车驾之制可裁并矣。法律本掌于刑部,自各国以公法相持,凡交涉词讼之曲直。悉凭律以为断,甚或教案一出,教士多方袒护,时轻时重,皆向该衙门论理,而刑部初未与闻也。制造本隶于工部,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而工部未逞兼顾也。是则总理衙门之事,固不独繁于六部,而实兼综乎六部矣。”

  ——均摘编自《试析清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的制度意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9分)

  2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39年2月 1940年4月 1940年10月 1941年2月 1941年4月

  数额 25 20 25 50 50

  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数额 26 100 49 53 1107

  ——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1)美国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简析美国援华的原因。(7分)

  2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吃饭是个大问题,搞得人们吃不饱饭是不行的。当然会有灾情,就是有灾,也要想法使他们吃饱,抗旱救灾是个好办法。把生产队搞好,自留地分配好。其余如大队企业如何办好,这些问题都要有个规定。只要按这些办法办,今年就会是个好年成。是否可以改变形势?我想,今年如果搞好,形势就能改变。积极性要提高。要有信心。机关也动手,开一点荒,搞一点水利,见缝插针。不吃食堂了,农民家里可以节省点,有啥吃啥,使农民有点家底,能够养老养小。这几年把家底搞掉了,要恢复起来,这不是开倒车,因为我们的基础还是建筑在生产队上面。把生产队搞好,又把农民的家底搞起来,事情就好办了。

  ——1962年朱德《纠正“左”的偏向,恢复和发展生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文章发表的背景,并 回答朱德关于解决农村问题的具体措施。(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朱德关于经济建设的观点。(5分)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1-5 BACCB 6-10 CABBD 11-15 BABAC 16-20 CACDD 21-24 CCDD

  25、示例一:

  观点:赞成正方,主张推广使用白话文。

  理由:①中国社会日常交往大量使用白话,而书面用语以文言为主,形成了文言文与白话文分离的状态。②文言文的复杂阻碍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以及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③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追求思想的解放,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必须要否定文言文,倡导使用白话文。

  示例二:

  观点:赞成反方,反对全盘否定文言文,主张保留文言文。

  理由:①在中国长期历史 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文言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废弃文言,必然导致传统文化的断绝。②文言是白话的基础,文言作为一种有特色的书面用语,它的存在是有价值的。③白话在其初期,无论是词汇的丰富性还是表达形式的成熟、优美都还无法与文言相比。

  示例三:观点:综合上述两种说法,辩证地表述。理由:参考上述两种说法,辩证地表述。

  26、(1)派别:洋务派。

  理由:①课程表制定时间为1876年是洋务运动时期;②课程体现出儒学与西学结合,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6分)

  (2)特点:①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②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和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②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8分,若从清未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目的:都是为了探索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道 路。(3分)

  郑对李:从学习西方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变革。李鸿章认为中国政治制度强于西方,只学西方技术即可;康有为认为单靠学习西方技术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状况,更需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分)

  陈对康:从政治制度深入到思想文化变革。康有为认为推行君主立宪才是根本的救国之道;陈独秀认为只有在思想上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才能促进中国政治变革。(4分)

  27、(1)原因:①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破中国闭关政策,规定外国公使进京;②洋务运动开展,中外交涉事务日益纷繁;③理藩院、军机处等部门处理外交事务的职能减弱;④西方列强的要求。(任三点6分)

  (2)变化:初设时只是临时机构,专门处理外交事务;后来职权膨胀,综合了原来六部职能,几乎包括所有洋务。作用: ①导致政府机构和权力结构的变动,推动洋务运动;②推动中国外交的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变化4分,作用5分)

  28、(1)目的:维护美国国家利益。(2分)

  原因:①美国国内孤立主义阵营发生严重分裂;②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日本决定在亚洲实行南进计划;③罗斯福所做的巨大努力。(6分)

  (2)状况:分为贷款和租借;在一些关键年份援助显著增加。(3分)

  对华援助原因: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②援助中国,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有利于美国自己。(4分)

  29、(1)背景: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结构失去平衡;②自然灾害;③农业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水平大大下降。(6分)

  措施:生产队内分配自留地;办好农村企业;开荒;修水利;解散农村食堂。(4分)

  (2)评价:①朱德提出的经济措施都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的;②体现了对农村“左”倾实践的反思与纠正。(5分)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试题相关文章:

1.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试卷

2.高二历史会考试题卷

3.高二下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4.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5.初一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416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