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

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卷试题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一下高二历史,需要的来收藏一下哦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2.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孟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A.主张以人为本 B.强调君民共治

  C.调调贤人治国 D.提倡礼法并能

  3.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二者主张共同点是

  A.实行仁政来扩充人们的善性 B.运用礼法惩戒人性之恶

  C.主张通过教化引导人们向善 D.主张提高道德的自律性

  4.“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A.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B.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

  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5.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

  A.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 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6.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行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上述变化为下列那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墨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大一统思想 D.法家学说

  7.南宋时期,儒学家陈亮主张“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朱熹空谈义理,强调以民为本,坚持改革政弊,考求历代国家的成败兴亡、典章制度的兴废,希望以此寻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径。这说明

  A.朱熹之理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B.儒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C.儒学具有经世致用之内涵 D.孟子学说备受宋儒推崇

  8.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廉、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A.理学思想 B.“天人感应”学说

  C.“仁政”学说 D.经世致用思想

  9.朱熹曰:“古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由此可知朱熹的治学思想

  A.强调追求“科名爵禄” B.倡导为专制统治服务

  C.主张实践“知行合一” D.追求实现道德至高境界

  10.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11.李贽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下列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

  A.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D.体现了发展独立个性的愿望

  12.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13.《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了

  A.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B.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C.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14.如果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上网搜索“中医药”。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A.东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本草纲目》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C.《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D.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15.柏拉图设想出的理想国由统治者、护卫者及工作的民众三个等级构成,“三个等级之间的界限不能被逾越,如果这种统治关系不被侵害的话,公正就得以产生”。据此判断,柏拉图认为的公正的社会是

  A.人人平等 B.人民主权

  C.各守其职 D.礼制文明

  16.柏拉图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以分工为基础描述了国家的产生。柏拉图的这一国家学说

  A.实际上指出了贤人治理国家的合理性 B.否定了希腊政体的局限性

  C.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D.成为人文主义萌发的渊源

  17.《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末士大夫徐光启合译。《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并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这说明

  A.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 B.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

  C.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 D.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

  18.清代的画作《太平欢乐图》其大致内容有市井万花筒、市井娱乐和浙江名特产三大部分,依次展现杭嘉湖地区百业兴旺、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该类绘画在清代大量出现主要是由于

  A.文人山水画的兴盛 B.绘画理论的成熟

  C.城市经济的繁荣 D.绘画题材的广泛

  19.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20.某班学习小组以“十八世纪的欧洲进步思想”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的资料应包括①《论法的精神》 ②《社会契约论》 ③《共产党宣言》 ④《物种起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1.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康德认为启蒙的真谛在于

  A.推翻专制 B.人身自由

  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

  22.“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在社会生产力和基本社会制度两方面都有直接而丰富的成果。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经典力学 D.进化论

  23.达尔文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进化理论在科学领域之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在生物学等领域内的影响。以下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进化论成为马克思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B.进化论为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进化论为西方的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武器

  D.进化论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4.从国外的Uber、Lyft到国内的滴滴、快的,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打车软件,它们通过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这反映了

  A.人们交通工具的改变 B.互联网技术超过前代

  C.信息技术普遍被应用 D.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25题22分,26题18分。)

  25.(22分)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起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4分)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集》

  (2)程朱思想家的哲学观及方法论分别是什么?(4分)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2分)

  材料三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3)根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8分)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4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

  材料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四 伏尔泰把上帝比作“两足禽兽”,把天主教会称作“民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会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二分别是古希腊时期哪位先哲的思想?(4分)

  (2)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2分)其核心是什么?(2分)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2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启蒙运动的核心。(8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C A B C C A D C D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D C A A C C A C C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25题22分,26题18分。)

  25.(22分)

  (1)新特点:吸收了佛、道思想;增加了儒学的哲理思辨色彩(4分)

  (2)哲学观:理是万物本原或客观唯心主义(2分);

  方法论:探究外物或格物致知(2分)

  依据:进步的历史观。(或事物是发展的观点)(2分)

  (3)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神化君权,以三纲五常巩固等级制度形成新儒学;(4分)宋朝,程朱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将孔子神化为崇拜的偶像的理学。(4分)

  影响:巩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使孔孟思想成为中国正统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回答任意两点既得4分)

  26.(18分)

  (1)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4分)

  (2)文艺复兴;(2分)人文主义;(2分)

  关系: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展。(2分)

  (3)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2分);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2分);卢梭主张“天赋人权”。(2分)

  核心:理性主义(2分)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第Ⅰ卷 本卷共24道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

  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

  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 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

  2.周人有两条关于“礼”的含义的说法:一条说“礼”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 的;另一条说“礼”的目的是在于“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左传》)两条学说都在说明

  A.人们不得逾越各自的职责 B.如何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定

  C.礼法并重促进社会的发展 D.注重社会风俗习惯的沿袭

  3.下表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诸侯王变化表

  西汉初年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藏茶、长沙王吴芮

  刘邦晚年 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澎、长沙王吴芮

  它反映了汉高祖晚期

  A.有效防止了割据分裂因素 B.巩固统治加强君主专制

  C.剪除异姓王消除边疆威胁 D.中央集权的威胁仍存在

  4.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年间的汴京,凡是闹市区和居民集中地方,茶坊(茶馆)鳞次栉比,不仅有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坊,还有商贩、劳动人民拂晓前进行交易的早市茶坊。宋代茶坊的兴盛主要是由于

  A.茶叶的种植十分普遍 B.文人雅士的推动

  C.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D.市民阶层的兴起

  5.下表为中国某时段银钱比价

  年份 1789 1804 1809 1814 1820 1825 1830 1835 1840

  银 一 两

  合铜钱数 1090.0 919.9 1065.4 1101.9 1226.4 1253.4 1364.6 1420.0 1643.8

  表格数据反映了该时段

  A.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中国货币贬值 B.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冲击了中国的金融秩序

  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占优势地位 D.西方大规模经济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6.“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以上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哪一阶级的诉求

  A.贵族阶层 B.地主阶级 C.游士阶层 D.小工商业者

  7.《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繁荣、人口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做)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

  A.体现了孔子劝谏统治者实行仁政的主张 B.有利于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认可

  C.表明“富民和教民”是孔子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 D.有利于租佃制经济的高度发展

  8.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重视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这一治国理念传承了百家争鸣时期

  A.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 B.兵家“知已知彼”的思想

  C.儒家“民本、和谐”的思想 D.道家“祸福相倚”的思想

  9.“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了。”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本质的“巨大变化”指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

  B.“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C.“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

  D.“新的指导原则”在当时主要指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

  10.董仲舒曾经提出三条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广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二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他的这些主张

  A.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 B.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C.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 D.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

  11.“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君主专制催生“君权神授”思想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12.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这说明他

  A.注重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主张治国应外儒内法

  C.继承了儒家重教化的传统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13.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这种变化反映了

  A.分封制已难以为继 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

  C.民意左右官员行为 D.忠君伦理观念强化

  14.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15.“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材料表明,美国

  A.司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 B.司法权和行政权间的冲突

  C.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的缺陷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16.1921年5月,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10月,列宁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12月又明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经济政策的实质。这说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 B.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

  C.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 D.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苏俄内部的思想混乱

  17.1965—197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收支构成

  1965 1970 1975 1979

  家庭总收入 100 100 100 100

  集体农庄的收入 39.6 40 43.5 43.7

  个人副业收入 36.5 31.9 25.4 26.9

  家庭总支出 100 100 100 100

  购买食物、衣物 58.9 55.1 47.9 50.3

  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教育、医疗) 14.0 15.0 16.0 14.5

  下列对苏联经济解释合理的是

  A.庄员生活总体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B.集体农庄的收入总量在稳步上升

  C.教育医疗比重说明社保体系完善 D.能购买商品说明不再是计划经济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于1945年底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以讨论在联合国组织之下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1947年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正式审议和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有批准该宪章,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了。这反映了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完全受美国操纵 B.美国的经济霸权影响战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C.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违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D.冷战的爆发是国际贸易组织流产的根本原因

  19.法国缺煤,尤其缺乏炼钢用的焦煤,过去一直从产煤丰富的鲁尔地区和靠近法德边界的萨尔地区进口。西德的铁矿石藏量不大,鲁尔地区所用铁矿石的重要来源之一,一直是法国的洛林地区。这反映了

  A.法德发生战争的必然性 B.法德和解的现实需求

  C.一战爆发的潜在性危机 D.美国干预西欧的契机

  20.有学者研究发现,2008年10月以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短短几个月,世界贸易减少了约20%。但相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对于世界贸易的冲击,2008年到2009年的世界贸易衰退持续的时间要短得多,世界贸易的恢复也快得多。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全球范围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C.贸易保护退出历史舞台 D.世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21.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逆全球化思潮下,美国贸易保护极易引发其他经济体对美实施贸易报复行为,进而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了低潮状态 B.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C.全球化扩大了国家间的贸易差距 D.互利共赢观念遭到国际社会的破坏

  22.1959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社员私养家禽、家畜和自留地等四个问题的指示》,指出社员可经营不超过人均占有耕地的5%的自留地;鼓励社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庄稼和树木,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这一举措

  A.停止了“三面红旗”错误指导 B.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贯彻了党的“八字方针”精神 D.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问题

  23.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南通市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南通市城区人均GDP仅为408元,1986年超过千元(1055元)。材料表明80年代中期南通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闽东南经济技术开放区的设置

  2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Ⅱ卷 本卷共3道材料阅读题,共52分。

  2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大西洋中的一个群岛国家,既离开欧洲大陆,又靠近欧洲大陆,这样英国可以利用自己岛国的优势,专心自身发展。自1588年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就基本确立了海上霸权。此后300多年里,英国海军实力一直处于世界首位,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对英国的海上控制进行挑战。17世纪,英国人通过平稳、渐进的方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而在欧洲舞台上,英国工商业发达并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世界工厂”的地位。面对自己的辉煌历史,英国人很正常地产生了一种根植于他们骨子中的民族自豪情绪和优越感。这使英国人认为自己优越于和强大于欧洲其他民族,英国应是欧洲事务的主导者,因而反对欧洲大陆新崛起的力量对英国形成挑战。英国的均势外交目标就是无期限地扮演欧洲舞台的主角和持续拥有英国固有的战略优势。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这段话是对英国均势外交的最好概括。

  ——摘自《英国外交浅析》等

  材料二 英欧关系一直是国际社会的聚焦点,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别因素,使得英国对欧盟长时间保持若即若离的不坚定立场。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经济受挫,英国国内“疑欧主义”日盛,在他们看来欧盟未来的一些政策趋势可能损害到英国的利益。与此同时,欧盟其他国家的民众也对英国渐生不满,认为英国不参加欧盟的危机救助方案,不为缓解危机出力,还反对一切金融监管政策,因此英国“出局”对欧盟的发展来说反而是好事。同时,英国国内在野的独立党势力渐大,执政的保守党内部分歧严重。卡梅伦的“脱欧公投”言论或有助于其重新获得部分流向支持脱欧的独立党的选票。卡梅伦亦希望以此作筹码与欧盟谈判,获得对英国更为有利的成员国条件。2016年6月24日英国公投,结果显示52%公民支持脱欧。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英欧关系的变化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自《脱欧公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英国推行均势外交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脱欧公投的原因及英国脱欧带来的影响。(15分)

  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注:图中⊙表示主要武装起义和宣布独立的地点)

  图中的“起义和独立地点”蕴含着辛亥革命的多种信息。解读图片,提炼其中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紧扣材料,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在同盟会负责人讨论临时政府组织形式,就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问题发生激烈争论时,黄兴是坚决支持孙中山的意见,主张总统制的。而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后,黄兴却转而主张政党内阁。他指出:“组织内阁, 当政见洽合者方可福国家”,用政党内阁,“使内阁得一大政党之扶助,与国会多数议员成一统系,其平日所持政见大略相同,一旦发表,国会乃容易通过,不致迭起纷争,动摇内阁,陷国家于危险。日本“四十年前废藩覆幕之时,党派之争,经济之窘,其情形与吾国今日不相上下。而因利用一政友会强大政党之故,遂能一跃而为世界遂能一跃而为世界第一等强国”。他认为,日本的这一经验为“吾人所当取则者”。

  然而,随着宋教仁的被刺和国民党被袁世凯强令解散,黄兴政党内阁的梦想宣告破灭。

  (1)根据材料,指出黄兴主张建立政党内阁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兴的政党内阁主张。(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题干的中心词是“血缘关系”,没有提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当政权产生之后,又把血缘关系进行剥离及减低其作用,这说明血缘关系与政治建构的对立和统一,故B项正确;根据题干之意,血缘关系不仅国家产生的根源,还是等级分化的依据,故C项错误;题干述及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但没有提及其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

  2.【答案】B【解析】材料中关于礼的内涵既有涉及国家层面的规范又有关于不同职业群体职能的规范,故A项错误;关于礼的说法从国家层面来说稳定江山社稷,社会各阶层各司其职,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法,故C项错误;材料突出的礼的内涵和社会规范,而未提及其传承,故D项错误。

  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高祖晚期诸侯王相比初期,多为同姓诸侯王,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地方诸侯王,与中央的皇权加强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中消除边疆威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中同姓诸侯王势力增强,威胁到皇权统治,故D项正确。

  4.【答案】C【解析】材料宋代茶坊的兴盛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饮茶之风有关,A项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仕女、商贩、劳动人民饮茶,与文人雅士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宋代茶坊的兴盛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饮茶之风有关,故C项正确;市民阶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5.【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前,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中国的白银开始大量外流,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前,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冲击了中国的金融秩序,故B项正确;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不再占优势地位,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

  6.【答案】D【解析】材料主张非攻、兼爱,体现了墨家的思想,墨家是小工商业者的代表,故D项正确,故A.B.C项错误。

  7.【答案】C【解析】“既庶矣,又何加(做)焉”“富之”不能体现仁的思想,故A项错误;“子适卫,冉有仆”主要体现对学生的教诲,故B项错误;“既庶矣,又何加(做)焉”“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教之”可见孔子对这两项政策的强调,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春秋时期,没有出现“租佃制”经济,故D项错误。

  8.【答案】C

  9.【答案】D【解析】抓住材料“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来分析,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未体现“与时俱进”,没有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0.【答案】C【解析】材料不仅强调建立学校,也有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的信息,故A项错误;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这些主张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不仅强调建立学校,也有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的信息,故D项错误。

  11.【答案】D【解析】题干主要论述的是“灾异示警”和“君权神授”为广大的统治阶级接受,没有提及是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制约君主集权的方法,故B项错误;题干述及的是“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精神支柱,没有提及言谏制度的来源,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灾异示警”和“君权神授”是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同时统治阶级也接受了这一思想,并且“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意即统治阶级借助了宗教思想而稳定了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

  12.【答案】C【解析】材料不涉及汉代教育与秦代的关系关联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强调仁和礼,带有鲜明的儒家色彩,不体现法家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以教于国……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体现了儒家的教化特色,故C项正确;同理,材料突出教育的教化作用,故D项错误。

  13.【答案】D【解析】春秋时期分封制即已瓦解,这与材料中春秋时期与秦汉以后对贵族高官出逃持不同态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是春秋时期与秦汉以后对贵族高官出逃持不同态度,只能说明不同时期的道德标准不一样,不能体现社会道德水准提高,故B项错误;民意不可能左右官员行为,故C项错误;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会出逃,且被人们所接受,但秦汉以后舆论对这种行为进行贬斥,视为不义,说明秦汉发后更强调忠君的伦理观念,故D项正确。

  14.【答案】B【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能体现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材料中陆贾、叔孙通、贾谊的儒学均未确立儒学的独尊性,故A项错误;陆贾与叔孙通的儒学中融入了阴阳家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贾谊的儒学则融入了道家思想,而后来董仲舒儒学正是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因而汉初儒学奠定了汉代董氏儒学的发展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供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儒学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C项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中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儒学吸收了阴阳家、道家思想,但无法体现开始融合,故D项错误。

  15.【答案】B【解析】司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不符合史实,司法权和行政权是相互制约,故A项错误;“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表明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相互制约,两者之间存在冲突,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这不是民主政治的缺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分权制衡原则,故D项错误。

  16.【答案】B【解析】材料是列宁不同时期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多角度的阐述而不是反复和不确定性,故A项错误;从材料“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可以得出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在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实施的,所以新经济政策不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故C项错误;材料是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多角度的阐述,更容易使人民认清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而不是造成思想混乱,故D项错误。

  17.【答案】A【解析】“1965—197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收支构成”中可以看出这段时间,庄员家庭的绝大部分支出用于购买粮食及衣物,可见生活问题是多数人的基本问题,故A项正确;表格中“家庭总收入”没有进行纵向比较,无法判断其总收入的增长情况,故B项错误;“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教育、医疗)”所占比重始终维持在15%的水平,可见居民在这方面的开支比较大,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临时取消商品贸易外,其余各期商品货币始终存在,故D项错误。

  18.【答案】B【解析】二战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非完全受美国操控,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有批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说明战后的经济规则仍受美国的影响,故B项正确;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有利于规范世界贸易,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信息发生在冷战之前,故D项错误。

  19.【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可知法国和德国两国发展经济具有互补性,故A项错误;由于法国和德国是宿敌,但是二者的经济发展具有互补性,在此基础之上,法国和德国出现关系和解是因为二者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一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美国,故D项错误。

  20.【答案】D【解析】国际经济新秩序至今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全球范围贸易自由化至今还没有实现,故B项错误;贸易保护至今还存在,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各国采取对抗方式,结果加剧经济危机,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建立,协调性增强,经济危机的破坏力下降,故D项正确。

  21.【答案】A【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材料“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逆全球化思潮下,美国贸易保护极易引发其他经济体对美实施贸易报复行为,进而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得出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了低潮状态,故A项正确;从长远看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故B项错误;全球化有利于缩小国家间的贸易差距,故C项错误;互利共赢观念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原则,这一观念不会遭到国际社会的破坏,故D项错误。

  22.【答案】B【解析】1959年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指导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社员可经营不超过人均占有耕地的5%的自留地;鼓励社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庄稼和树木,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八字方针”于1960年提出,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1959—1961年,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故D项错误。

  23.【答案】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在农村,而南通市的发展属于城市发展,故A项错误;据材料“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和时间“80年代中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通市的发展主要是由于1984年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B 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于21世纪初,与20世纪80年代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闽东南经济技术开放区位于福建省,而南通市属于江苏省,故D项错误。

  24.【答案】D【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A项在1978年底就已经开始探索,故A项错误;B项在1984年就已经开始探索,故B项错误;C项从1979年创办经济特区就已经开始探索,故C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同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故D项正确。

  25.【答案】(1)原因:①优越的地理位置;②有强大的海权;③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同时英国工商业发达并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世界工厂”地位使英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④英国的岛国心理和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形成的民族特性等文化因素在更深层次的影响;⑤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要争夺市场、欧洲和世界霸权。(10分,其中任意三点各得3分,第四点得1分)

  (2)原因:①英国与欧洲之间本身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光荣孤立”的历史传统也可以)。②英欧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③党派选举之争的需要。④以退为进,想从欧盟获得更有利的条件。⑤英美关系过于亲近。无论是历史还是经济原因,当欧盟与美国有利益分歧时,英国也往往站在美国的立场上。(8分,任意四点即可得8分)影响:①对英国:短期一定程度上有利,但从长远来说,英国脱欧会使其经济和国际地位大打折扣。②对欧盟:打击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内部不稳定性增加,欧盟在全球的影响力将被削弱。③对世界:英国脱欧公投,对全球政治经济稳定与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冲击。④对中国:英国脱欧,中欧、中英贸易或将分开进行,这在中国处理与欧洲各国的关系上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⑤对美国:英国脱欧,使欧盟实力整体上削弱,对美国有利。(7分,其中任意三点各得2分,第四点得1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英国可以利用自己岛国的优势,专心自身发展”得出优越的地理位置;由材料一“自1588年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就基本确立了海上霸权。此后300多年里,英国海军实力一直处于世界首位”得出有强大的海权;从材料一“17世纪,英国人通过平稳、渐进的方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工商业发达并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世界工厂’的地位”得出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同时英国工商业发达并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世界工厂”地位使英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据材料一“面对自己的辉煌历史,英国人很正常地产生了一种根植于他们骨子中的民族自豪情绪和优越感”可知英国的岛国心理和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形成的民族特性等文化因素在更深层次的影响;据所学,英国推行均势外交的根本目的是国家利益,结合时代背景得出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要争夺市场、欧洲和世界霸权。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别因素,使得英国对欧盟长时间保持若即若离的不坚定立场”得出英国与欧洲之间本身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光荣孤立”的历史传统也可以);由材料二“英国国内‘疑欧主义’日盛……欧盟其他国家的民众也对英国渐生不满”得出英欧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从材料二“卡梅伦的‘脱欧公投’言论或有助于其重新获得部分流向支持脱欧的独立党的选票”得出党派选举之争的需要;根据材料二“卡梅伦亦希望以此作筹码与欧盟谈判,获得对英国更为有利的成员国条件”得出以退为进,想从欧盟获得更有利的条件;据英国传统均势政策和英美关系得出英美关系过于亲近。无论是历史还是经济原因,当欧盟与美国有利益分歧时,英国也往往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欧盟、英国、美国和中国分析,对英国,根据材料二“在他们看来欧盟未来的一些政策趋势可能损害到英国的利益”结合所学欧盟成立的意义得出短期一定程度上有利,但从长远来说,英国脱欧会使其经济和国际地位大打折扣;对欧盟,结合所学欧盟地位分析得出打击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内部不稳定性增加,欧盟在全球的影响力将被削弱;对世界,结合所学经济全球化知识分析得出英国脱欧公投,对全球政治经济稳定与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冲击;对中国,据所学中国与欧盟关系分析得出英国脱欧,中欧、中英贸易或将分开进行,这在中国处理与欧洲各国的关系上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对美国,结合国际格局中美欧关系分析得出英国脱欧,使欧盟实力整体上削弱,对美国有利。

  26.【答案】

  总分(12分) 信息提炼(3分) 说明(9分)

  一等(12-9分) ①信息提炼准确,且来源或符合材料(3分)

  ②信息提炼模糊或错误(0分) ①围绕提炼信息展开论述,理由充分;

  ②准确运用相关史实,层次清晰;

  ③语言表达准确规范,逻辑严密。

  二等(8-5分) ①基本围绕提炼信息展开论述,理由较充分;

  ②史实运用较准确,层次较清楚;

  ③语言表达比较规范,逻辑较清楚。

  三等(4-0分) ①论述脱离提炼信息,或缺少必要论述;

  ②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未运用相关史实;

  ③语言表达不清晰,逻辑关系不清。

  示例一:信息:起义和独立省份集中于东南部。

  说明:东南民族资本主义相对发达;清廷在南方统治较为薄弱;近代文化在东南传播较早,各省独立加速清朝瓦解,但革命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示例二:信息:起义和独立的地点较为分散。

  说明:清末社会矛盾尖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文化传播广泛,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各地独立缺乏统一领导,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示例三:信息:起义和独立集中在中心城市。

  说明:中心城市资产阶级民主力量较强,是旧官僚的统治中心;革命打击清政府的统治,对农村影响有限,潜伏着失败危机。

  【解析】根据地图可从响应武装起义的地点分布、宣布独立省份的分布以及独立的城市分布上来看,得出起义和独立的地点相对分散;宣布独立的身份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起义和独立集中在中心城市。以宣布独立的身份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为例,可从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政府的统治力度、文明开化的程度等角度进行分析。

  27.【答案】(1)原因: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政治;保持内阁稳定,维护政局稳定;建立强有力政府,加快民国建设与发展;借鉴国外经验。(9分,答对3点即可)

  (2)简评:对开阔国民眼界、激发国民的参政热情、扩大同盟会的影响、促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4分,答对2点即可)但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政党内阁是无法实现的。(2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中“使内阁得一大政党之扶助,与国会多数议员成一统系,其平日所持政见大略相同,一旦发表,国会乃容易通过,不致迭起纷争,动摇内阁,陷国家于危险”得出有利于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保证政局的稳定,根据材料中对日本的描述得出借鉴了日本的经验,主张建立强有力的政府,促进经济的发展。

  (2)从积极方面看,有利于调动人民的参政热情,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的影响的扩大,根据材料中“随着宋教仁的被刺和国民党被袁世凯强令解散,黄兴政党内阁的梦想宣告破灭”说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政治内阁无法实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参考

  第Ⅰ卷 (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1.孔孟经历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

  A. 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B. 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 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发展趋势 D. 儒者主张遭受社会的普遍排斥

  2.儒家主张“有为”,强调个人对家族、国家的责任;道家倡导“无为”,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儒道两家完全对立 B.道家是对儒家补充完善

  C.儒家比道家更先进 D.儒道具有不同的处世观

  3. 学完“百家争鸣”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

  A.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B.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C.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D.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4、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二面),士悬(单面)”。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  )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5.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  )

  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

  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 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

  6、著名学者牟宗三认为:“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下列解决“周文疲弊”最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的思想是(  )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8、历经”焚书坑儒”的儒家学说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

  A. 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C. 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 从针砭时弊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9、下表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它表明两汉时期(  )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17586次 46.53%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12.30%

  财富观念 利、财、富 4765次 12.61%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次 11.71%

  A.主流价值观儒学化 B.法家思想退出政治舞台

  C.商人政治势力强大 D.国家政权实现了平民化

  10. 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11. 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下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 )

  A.朱熹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

  1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指( )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13. 著名学者余英时曾指出:“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此说的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

  A.格物致知 B.先理后气 C.存天理,灭人欲 D.理气同源

  14.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唯余一死报君恩。”以上言论主要针对明清时期(  )

  A.重文轻技的特点 B.儒学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特点

  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 D.空谈义理、不重视经世致用的做法

  15.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6. “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17.从公元960年到1278年,是我国历史上宋辽金夏几个政权同时并立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印刷、兵器、纺织、制瓷、造船、冶金、土木建筑等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的记录;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等传统领域也同样硕果累 累,并涌现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传世的科学著作。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的发展和工商业的进步 B.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政权同时并立 D.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18.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殉《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下图)。下列对其书体特征介绍最准确的是( )

  A.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B.笔面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C.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19.郑板桥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充分表达了作者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思想。该画应属于 ( )

  A.宫廷画 B.风俗画 C.文人画 D.民间绘画

  20.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它在诸侯争霸、问鼎中原的历程中与北方诸国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离骚》这样伟大的诗篇。材料表明(  )

  A. 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 B. 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

  C. 文化发展推动了楚国霸业 D. 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

  21. 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  )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22.魏源在《海国图志》对英国有如下描述:“大事则三年一会议,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会)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这表明魏源(  )

  A.主要是介绍西方政治制度 B. 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借以表达反君主专制思想 D. 推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23.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是由他们开始的。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是一种思想。”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  )

  A.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B.让改革派思想有了实践意义

  C.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始出现 D.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

  24.晩清渐江钱塘人孙宝這早期主要读的是古书,如《左传》、《明记》、《明史》等,甲午后他所读之书主要是《危言》、《西事类编》、《日本外史》、《万国近政考略》、《天演论》等。这说明(  )

  A.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变化 B.东南沿海开放程度较高

  C.民族危机影响国人思想 D.变法革新成为时代主题

  25.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 B.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C.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 D.为建市民国作思担准备

  26.严复在某译著中说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材料信息反映出( )

  A.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 B.自然科学对社会进步有助推作用

  C.传统文化严重阻碍社会进步 D.科学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27.梁启超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说明( )

  A.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 B.尊孔复古具有必然性

  C.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D.中国民众的麻木颓废

  28.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29.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旨在( )

  A. 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 B. 传播马克思主义

  C. 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 D. 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

  30.1918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文中提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李大钊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新文化运动( )

  A. 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 盲目追求西方文化

  C. 倡导多元文化观念 D. 担忧西方文化冲击

  第Ⅱ卷 (非选择题 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0分,其中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

  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

  32.(12分)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馀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2: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3: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4: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请回答:

  (1)据材料1,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3分)

  (2)据材料2,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3分)

  (3)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4分)

  (4)据材料4,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2分)

  33.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粱启超《爱国论》

  材料二 蔡元培之决心献身教育,是自光绪二十四年始。戊戌政变发生后,他认为康、粱失败的最大原因是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人才。所以返里从事教育工作,最先接办绍兴中西学堂,又到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校及爱国学社。

  ——摘自陶奠惠《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试分析其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思想主张。简述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实践其思想主张的活动。两者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8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高二(上)历史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B D B A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D D B A C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B C B B C D C C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0分,其中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

  31题答案:

  (1)主张:孔子“仁者爱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结局与原因: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候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4分)

  (2)观点不同:朱熹维护孔子的权威地位(2分);李贽挑战孔子的权威地位(2分)。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其统治地位开始动摇。(2分)

  (3)认识: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需要作用;但是后来不断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4分)

  32题答案:

  (1)表现: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街巷店铺林立、市坊界限打破;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娱乐经济繁荣。(任答3点得3分)

  (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1分)

  表现: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2分)

  (3) 历史影响: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升华抽象思辨,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人格建树、民族气节、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4分)

  (4)文化特征: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2分)

  33题答案:

  (1)主张:兴民权是爱国的基础;提倡维新变法。(2分)

  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分)

  (2)主张:维新变法的失败主要在于没有培养革新人才;教育救国。(2分)

  活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对“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4分)

  主题: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2分)


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卷试题相关文章:

1.高二下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2.高二必修3历史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3.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分析

4.高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5.高二政治期中试卷分析

415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