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历史>

荆门市高二历史期末试卷(2)

时间: 夏萍1132 分享

  黄冈市高二历史试卷介绍

  1.据《资治通鉴》载,春秋时期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遂请求襄王允许自己死后按隧礼(天子葬礼)下葬,襄王不许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链,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能违。据此可知

  A.天子的权威仍然至髙无上 B.分封制仍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

  C.晋国称覇诸侯的野心受挫 D.襄王时僭越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大致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尚书•禹贡》是了解我国古代史的一篇重要历史文献,该书特别推崇夏禹,将当时国人的已知世界划分为特色迥异的九州,认为大禹曾走遍九州,接受了各州的朝贡特产。这些观点反映了战国时期

  A.恢复夏朝传统等复古思潮影响较大 B.国家的统—日益成为政治现实

  C.地方割据的现实与渴望统一的矛盾 D.开始形成天下一家的观念

  3.有学者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懦术”后,政府高官中懦士出身者所占比重并不太高,直到东汉时期这一比例仍旧不到不仅如此,两汉时期抱怨儒生过于迂腐,难以胜任公务的言论却不绝于耳。这些现象反映出

  A.汉代中央没有真正掌握选官权

  B.儒生参政被谨慎对待

  C.懦家崇尚空谈,不被社会尊重

  D.独尊儒术遭遇极大阻力

  4.右图是中国古代某时期教育系统的形象说明。据图,判断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A.士阶层崛起,私学开始兴起

  B.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C.少数下层士人得到人仕机会

  D.私人书院兴盛,理学广泛传播

  5.隋至唐朝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来不负袒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脞芜杂"的农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A.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B.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冑 D.进-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

  6.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侮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A.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劄据

  C.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7.嘉靖八年,在大学士桂萼的鼓动下,明世宗(嘉靖)指责王阳明(当时已逝世)说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侣导这说明王阳明心学

  A.具有否定传统懦学的倾向 B.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

  C.没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致良知不合君主愿望

  8.在西方法律史上,古希腊法是—种灵活和富有弹性的制度,但它始终没能与政治保持相当的距离。在雅典,它既是捍卫民主最有力的武器,又是公众舆论的工具。这表明

  A.希腊法是维系民主政治的保障 B.雅典法律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

  C.雅典司法缺乏足够的独立性 D.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凸显

  9.卢梭认为:“自从人类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引发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10.英国首相制度出现以后,凡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A.反映出英国相权缺乏法律保障 C.确保了行政权受到监督与制约

  C.确保了行政权受到监督与制约 D.体现政治灵活性与保守性的统一

  11.右图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A.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较为迅猛

  B.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发展相对疲 软

  C.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D.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动力未发生根本

  变化

  12.1875年,中国在正当的进出口贸岛宁仍 处于出超,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到1885年,入超约2320万两白银,1905年入超额扩大到9416余万两白银。这-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对外贸易中出口总额的锐减 B.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关税税率虽逐年下降的趋势 D.近代民族工业转入低谷

  13.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淸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主义,迫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A.始终围绕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 B.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

  C.以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为根本目标D.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

  14.1912年起,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和总统权力的“主权在国论”在中华民国一度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并与主张加强地方自治和议会权力的“主权在民论”进行了激烈讨论。这一历史现 象反映了

  A.封建残余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B.袁世凯在营造复辟言论

  C.民国初年存在的政治困境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激烈斗争

  15.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强烈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16.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它可用来研究

  A.南昌起义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B.井冈会师,创建中农红军

  C.中共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中央红军转移,进行长征

  17. 1942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战时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国货税率,普

  通用品为5%,非必需品为10%,半奢侈品为15%,奢侈品为25%。这一规定更有利于

  A.迅速增加战时财政收入 B.抑制腐败的蔓延

  C.政府征集剩余产品抗战 D.战争物资的生产

  18.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深日人心 B.新经济政策推行遇阻力

  C.新经济政策损害部分人利益 D.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19.下表反应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 “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的变化情况。这一现象

  A.与杜鲁门主义的援助有关 B.体现欧洲竞争能力的增强

  C.催生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D.有利于美国扩大欧洲市场

  20. 1958年6月2日,小共中央发出《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和技术力量下放的的规定》。规定要求下放的交接工作“应该一律于6月25日以前完成”。到6月25日,中央工业部门所属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已经有百分之八十左右下放地方管理。“下放”在当时造成的结果是

  A.各地经济发展缓慢 B.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

  C.促进工业化的进程 D.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

  21.1964—1980年,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玉业和重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期间,我国共新设56个城市,城市总数由167个增加到223个,增长33.5%.其中,内地新设城市29个, 占同期全国新设城市的52%。据此可知

  A.各区域经济结构已趋于平衡 B.国家意志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苏联援助促使城市数量增长 D.中共八大方针得到贯彻实施

  22.1962年,中日双方由廖承志、高崎达之助(日本执政党要员)以民间形式签订发展长期易货贸易的备忘录,这种贸易形式因此也被称为“备忘录易”,成为当时中日贸易的主要形式。据此可知,中日“备忘录贸易”

  A.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B.为中国对外开放莫定了基础

  C.解除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体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23.邓小平认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对邓小平的这一论断分析正确的是

  A.是邓小平对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形势做出的正确论断

  B.抓住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的最主要矛盾

  C.“南北问题”即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问题

  D.有利于全球化朝着均衡、有序的方向发展

  24.有学者认为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 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该观点

  A.强调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与压榨

  B.强调发展中国家无法回避全球化的弊端

  C.认为经济全球化可能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D.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态度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共3小题,第25题、第26题为必做题,第27题、第28题、第29题为选做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秦设监察御史执掌群臣奏章和下达皇帝的诏令,并兼国家的监察工作。汉武帝在各州设剌史,以“六条”法规作为履行职务的依据,而六条中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及二千石不奉诏书则是其基本太内容。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挚;监察官员特殊的选任、考课、监督制度,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吏治起过较好的作用。

  ——《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从世界各国己有的行政监督经验看,监察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体系中处于非要的地位,无论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还是政党监督、社会舆论监令,都不可能对国家机构中的行政系仗进行直接、有效的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制度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中华法系的精华。邓小平也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控制,因此,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劣 为的主千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恃点和意义。(12分)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13分)

  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20世纪的“政策探素写调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的论题,观点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

  请考生从3道历史选考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8月,朝廷下诏永远停考武科,而且乡试和会试等均试策论,不再用八股程式命题;同时,朝廷决定在考试中增加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1904 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剌的张之洞等上折指出:由于科举表伴,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有归于一途,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漸成少录取名《而梓向学堂选拔人才了。1905年,在日俄战争的重大刺激下,袁世凯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大员一起上奏朝廷,请立停科举,推 广学堂。慈禧太后在时势危迫之下,也觉得递减科举名额的办法缓不济急,终于接受了立刻停止科举的意见。清廷随后发布谕旨,,从1905年开始,停止各级科举考试。

  ——摘自《凤凰网历史专稿》

  (1) 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中科举制改革的特点。(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改革的历史背聚,(9分)

  28.(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曰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命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 对马海战之后,尼古拉二世为首的统治集团,完全失去了赢得战争并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 命的希望,日本方面也认为继续打下去对它不利,双方于1905年9月在朴茨茅斯签订和 约。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

  ——摘编自纽先钟《日俄战争》

  材料二 “日俄战争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非欧洲民族充分觉醒的序幕;这种觉醒今日正震撼着整个世界。”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7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俄战争的影响。(8分)

  29.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康华理(康华利)进入弗吉尼亚后,在约克敦(约克镇)驻扎。这里易受海、陆两方面的进攻。华盛顿利用了康华理的策略错误,提出了以美、法军队和法国海军联合围歼康华理部队的计划。……美军在纽约城方面佯攻,以迷惑克林顿(英军将领),却把法、美大部分部队迅速而秘密地运动到弗吉尼亚,法国舰队禕制了海湾,封锁了康华理的海上退路。美、法联军以16 000人的兵力,即相当于英军兵力的一倍,包围约克敦。克林顿来不及救援。康华理坚守数周后于10月19日率7 157名官兵投降。

  ——张友伦《美国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在第一届大陆会议期间,帕特.利克•克利大声呼吁各殖民地要联合起来,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可是,华盛顿作为温和派,认为独立并不是必要的,因而在激烈的争论中他不表态。到第二届大陆会议时,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武装斗争实际上已经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却正在想着和平,“他仍然相信,美洲殖民地和英国本国之间的隔阂还有可能和平解决”。

  ——严钟奎、杨增书《论苏联史学界对华盛顿的评价》

  对于华在顿的评价,有以下两种现点可供讨论:华盛顿是“天才的军事家”,又具有“伟大的政治风度和胸怀”!华盛顿是“民族运动的领袖”,但在大陆会议里是“穗健分子”。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军取得的约克镇战役胜利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9分)

  (2)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关于华盛顿评价的其中一种观点。(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6分)


猜你感兴趣:

1.湖北省荆门市2016-2017学年高二文科数学试卷

2.荆门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3.荆门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4.荆门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期末理科数学试卷

379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