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历史>

延边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和答案

时间: 夏萍1132 分享

  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做试卷,多做试卷才能发现错误,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二历史的期末试卷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延边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4分,共63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

  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

  3.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A.孔子创办私学

  B.齐国设“稷下学宫”

  C.汉武帝设立太学

  D.隋朝开创科举制

  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其(君)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6.“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尧谓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言察身以知天也。……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B.意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C.意为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 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7.柳宗元说:“浮屠(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

  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9.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____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____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A.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 B.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

  C.宗教改革 宋明理学 D.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

  10.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B.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提出“工商皆本”

  C.主张“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

  12.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3.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几位同学围绕这段话进行了如下讨论,你不能同意的观点是

  A.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

  B.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新政治体制的渴望和探索

  C.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

  D.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

  A.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本框架 B.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

  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

  15.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16.文艺复兴时期和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处于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C.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A.宽容的心态 B.人性的复苏 C.高雅的追求 D.理性的崇拜

  18.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法语自身的魅力 B.工业革命的影响

  启蒙运动的影响 D.文艺复兴的影响

  选项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A 侧重于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的范畴 侧重于政治制度和政权性质方面 B 要求简化宗教仪式,进行宗教改革 主张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停止宗教改革 C 反对禁欲主义,要求个性解放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原则 D 对人的崇拜 对理性的崇拜 20.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说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法律平等

  21.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D.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22.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 D.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平衡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

  24.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

  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 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

  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

  A.专制主义强化 B. 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 轻商思想淡化

  26.有学者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这主要是因为宋元文艺与西欧文艺复兴

  A.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B.都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

  C.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D.都反映了市民价值倾向

  27.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指出:“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材料反映了

  A.科举制的发展推动了元曲地位提高 B.元代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起源阶段

  C.元曲符合普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要D.商品经济发展是元曲繁荣的根本原因

  29.“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D.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30.“一个个组织起来的团体拥有设备和资金,都在致力于科学研究事业。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建立于1662年的伦敦皇家学会和建立于1666年的法国皇家科学院。他们举行会议,提议研究项目和出版论文,不仅涉及各种自然科学和数学,而且还涉及古文书学、钱币学、年代学、法学史以及自然法。”这说明

  A.资产阶级当权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活跃于政府建立的科研机构

  C.自然科学发展实现了专门化 D.追求自然知识呈现制度化趋势

  31.下列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为之辩护的社会观念与行动中,哪一选项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结果,客观上推动了社会进步

  A.种族(民族)优越论

  B.德国生存空间狭小,理应获得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C.大公司不得不依照自然规律吞并较小企业

  D.战争是一件美好的事,作战者为增强国家适应性而实现自我

  32.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D.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33.

  ①网络信息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 ②网络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③现代技术应用改变了战争的局势; ④网络信息技术在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4.1876 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C.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35.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36.针对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的热潮,胡适回应:“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他表达的意图是

  A.坚持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B. 肯定进化是渐进的过程

  C.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 D. 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7.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一文中评价新文化运动时代的人物时曾说道:“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将陈独秀、胡并立是因为他们

  A.反对专制独裁,讴歌十月革命 B.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掀起白话文运动

  C.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五四运动 D.崇尚美国的政治模式,号召民主革命

  38.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最基本的相同点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节制资本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 平均地权

  39.晚清世界历史教育教科书《万国历史》,有意删减或修改了原著中的某些词句,如将“以固人民之自由及平等之权利”删掉、将“法兰西革命”改为“法兰西变乱”、“革命时代”改为“旧学改革时代”等。晚晴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促使更多的人了解世界 B.压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C.宣传救亡图存爱国理念 D.探索西方国家富强奥秘

  40.梁启超指出:“十年来之中国,若支破屋于淖泽之上,非大乱后不能大治,此五尺之童所能知也。武汉事起,举国云集响应,此实应于时势之要求,冥契乎全国民心理之所同然。是故声气所感,不期而治乎中外也。”这表明梁启超

  A.对戊戌变法立宪改良失败的反省 B.肯定辛亥革命顺应近代化潮流

  C.认为辛亥革命阻碍了中国近代化 D.继续改良反对暴力革命

  4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二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思想

  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2.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4.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山楂树之恋》发生在一段贫穷而怀着理想的时光里,被称为中国最纯净的爱情。女主人公静秋中学毕业,开始准备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让静秋的妈妈心急如焚……于是静秋妈提前退休,让静秋顶职。回顾历史,此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题

  材料一

  “须是认得个仁,又将身体验之,方真个知得这担子重,真个是难。世间有两种:有一种全不知者,固全无摸索处;又有一种知得仁之道如此大,而不肯以身任之者。今自家全不曾担者,如何知得他重与不重。所以学不贵徒说,须要实去验而行之,方知。”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五》

  材料二

  革命之建设所以无成,而破坏之后国事更因之以日非也。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与革命初衷大相违背者,……然而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思想错误而懈志。

  此思想之错误为何?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也。此说始于傅说对武丁之言,由是数千来深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故予之建设计划,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也。

  ……国民!国民!究成何心?不能乎?不行乎?不知乎?吾知其非不能也,不行也;亦非不行也,不知也。倘能知之,则建设事业亦不过如反掌折枝耳。

  ----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民国七年十二月)

  材料三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所谓“生活、实践底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理由就在这个地方。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

  (1)材料分别概括朱熹、孙中山、毛泽东关于知行关系的主要观点。(6分)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知行学说提出的原因。(6分)

  (3)指出孙中山、毛泽东与朱熹提出的知行学说在出发点上的差异。(4分)

  47.(分)思想解放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其理论依据却是依据古礼制,不脱离天理之说与纲常伦理之教,却正是源于主流思想儒学,并没能真正解决反专制、限君权的理论基础问题。其思想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内在自相矛盾,缺乏理论的自洽性,只是一种对旧理论作并无新哲学基础的阐发。

  而启蒙思想之反专制思想是基于新勃兴的理性主义思考,其限制君权的手段不是恢复古制,而是采取新的手段——分权而达到制衡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强调的人民主权说,其最基本的价值观乃是天赋人权说。启蒙思想是理性主义的重大发展,……并非经由旧的统治思想——天主教思想的异端发育而出。

  ——丁翀《源头活水来自哲学高度》

  材料二 有历史学家称,启蒙运动是一个英国问题,又有历史学家认为启蒙运动是一个法国问题,还有人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一个德国问题。

  ——刘建伦《文化史模块教学的几点反思

  材料三

  ——康德(1724——1804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两个观点,分别说明其产生的经济根源。(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别指出“英国问题”“德国问题”的各自的时代背景,并指出 “本质上是个德国问题”的含意。(分)

  (3)指出据材料三康德所说的这“一场革命”应该可以指向中国近代史的哪次革命?20世纪初中国又是怎样解决康德提出的这个问题的?(分

  延边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小题.4分)

  1.D3.5.6.C7.C9.10.B12.A13.15.16.17.18.

  19.B20.B21.22.D23.24.26.27.C28.30.31.A34.

  35.A36.C37.B38.C39.B40.B41.B42.D43.A44.B45.

  二、非选择题7分)

  46.(共16分)

  (1)朱熹:知先行后,行重于知。(2分)

  孙中山:知难行易。(2分)

  毛泽东:知源于行,服务于行,并受行的检验。(2分)

  ⑵原因: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的专制黑暗统治,建设计划受挫;(2分)

  许多革命党人意志动摇,缺乏坚定信念;(2分)

  几千来知易行难思想的毒害。(2分)

  (3)朱熹:从理学的修养论角度出发(或儒家知识分子的个人道德修养角度出发)。(2分)孙中山、毛泽东:从革命救国的政治需要出发。(2分)

  47.(共17分)

  (1)概括观点:

  黄宗羲理论源于旧的主流思想——儒学,也就没法解决反专制的理论基础问题;启蒙思想的反专制思想源于新兴的理性主义,不是由旧的主流思想——天主教思想异端发育而出。(每点2分,共4分)

  经济根源:黄宗羲理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

  启蒙思想——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每点2分,共4分)

  (2)“英国问题”背景: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德国问题”背景:18世纪的德意志资本主义相比欧洲发展的缓慢,政治上四分五裂。(4分)

  “本质上是个德国问题”的意思:康德对理性作了哲学探讨总结,道出了启蒙的真谛。(2分)

  (3)辛亥革命。(1分)

  中国通过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对国民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2分)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高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379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