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
高二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
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雪灾、暴雨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带来的高二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一)
1.洪水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①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②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③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类型 洪水来源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暴雨
洪水 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 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冰凌洪水 冰凌堵塞河道 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3)雨涝
①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这一范围
②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4)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5)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2.风暴潮灾害--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1)主要危害: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受灾体的价值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
(2)危害地区: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3)类型: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
(4)发生时间: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以8月和9月最集中。
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3.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1)灾害链:暴雨 洪涝 风暴潮
(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西南和东南季风的影响
②阶梯的交界处多山,迎风坡
③中下游地势地平,排水不畅
④东部临海
人为原因: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②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河湖蓄洪行洪能力差
③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
高二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二)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分布”是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两方面。“主要”自然灾害限定了9种:地质灾害中的地震、泥石流、滑坡;气象灾害中的台风、寒潮、干旱、水文灾害中的洪涝;生物灾害中的虫灾、鼠灾。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为6个灾害带:海洋灾害带、东南沿海灾害带、东部灾害带、中部灾害带、西北灾害带、青藏高原灾害带;再就是要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多发时间。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灾情严重等。
2、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机理和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基础知识之上的,因为课标的要求是“简述”,道理不用涉及得太深。地震分为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而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与板块边界和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泥石流发生的三个条件:山地地形、松软岩性、降水量大;泥石流、滑坡发生的季节和地区;人类活动对滑坡、泥石流的影响。在学习这些知识时一定要强调学会“简述”,简述分布规律、简述发生机制、简述人类活动的影响,简述灾情轻重的原因。
3、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灾害的形成原因
“分析”比“简述”要求高,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也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以洪涝灾害为例,通过分析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的特点,得出洪涝灾害形成的条件:气候、地形地貌、水文、人类活动。
4、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虫害的常见类型
①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②常见的森林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
鼠害及危害
①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
②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
虫、鼠害的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①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②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
高二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三)
1、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影响同一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灾害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减灾能力。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灾情强度与灾情呈正相关,减灾能力与灾情呈负相关。
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类型 | 洪水来源 | 主要分布地区 | 发生时间 |
暴雨 | 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 |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 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
融雪 | 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 |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
冰凌 | 冰凌堵塞河道 | 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
雨涝
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这一范围。我国特大洪水点位主要分布在我国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高二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四)
(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3.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原因: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2)发生与防治
①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
②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③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
(五)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
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