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地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人文地理环境的出现,意味着地理环境发展到了成熟的程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一)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的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的教材.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对教材加以说明。

  一、说课标

  不言而喻,新教材是基于新课标编写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及课程目标。特别是基本理念突显时代性。课程目标分成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屏幕上是我对地理必修3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再重复。

  二、说教材

  1.编写特点和体例

  (1)以典型案例构成教材的主体。教材选用了5个中国案例(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山西省的能源开发、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发、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西气东输)、2个外国案例(亚马孙雨林开发与保护、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1个地区案例(东亚地区),案例具真实性、典型性,中外兼顾的特点。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组织教材,努力打造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教材既有主案例,又有拓展案例。这样“收”“放”有致的设计,一方面减少单一案例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又提供了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

  (2)内容提要 课文:文字和图像 读图思考 思考案例 问题研究 2.教材的地位

  高中地理可分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必修3册,选修6册。必修1(自然地理)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过程和规律,体现尊地之规,建设美好家园的思想;必修2(人文地理)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体现以地为主,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必修3(区域地理),立足于必修1必修2的基础,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新编实验教材必修3与原人教版地理选修2的对比

  4.内容结构 课标展示(略)

  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必修 3的课标有13个,基本与节数相当。这是能容标准,这是教材内容与课标的对应关系。本书共五章10节,本着由自然至经济、由区域内至区域间的学习思路设计知识结构,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依次分为"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图略)

  三、说教学建议

  (一)高中地理必修3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教材内容编排与学生现实的基础知识储备间存在的矛盾

  教材的编写者认为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区域的基础知识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和掌握,所以教材并没有重述相关区域地理的基本知识。而实际情况却是大相径庭:地理学科在初中属于弱势学科,每周两节课,中考30分,学生往往并不重视,全凭考前死记硬背得分。他们不可能把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牢固。再加上初中和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存在明显的断层,这就必然严重影响到“必修3”教学的顺利开展。

  2.不同版本教材对案例的编选与教师的教学选择存在矛盾

  目前高中地理就出现了人教版、湘教版、山东版、中图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他们在编排和选择案例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编排人教版是从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阐述的;是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入手,以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的命题来概述的。在案例选取上人教版在生态环境建设中选择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防治作为案例,而山东版是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为例;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上则更显困难。

  3.教材教学与开展学生评价之间达成协调存在挑战

  人教版地理“必修3”是以案例为主线,贯穿了整本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自然离不开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但在具体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达到何种程度的能力,掌握哪些分析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并且如何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来反馈教学的效果,在新课程中始终还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难题。

  (二)对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策略的探究

  基于学以上问题和挑战,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尝试:

  1.作好案例教学的知识铺垫

  教材选用了5个中国案例,第一章第一节就是把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进行对比来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可以在学习这一章之前,首先对中国三大自然区进行对比,对中国的各个区域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征进行知识的铺垫,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这样就能使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有大概的了解。在后面的中国案例分析时,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充与拓展,做到“点”“面”结合,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2. 注重对学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能力的培养

  只有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学会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抽取,学生才能够进行知识迁移。例如,在 “产业转移”一节,要分析影响东亚产业转移的因素,在教学中就应该抓住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在发生“变化”这一关键点。影响产业发生转移的因素如: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等,只要他们在迁出地和迁入地发生“变化”,都可能导致产业的转移。这样在分析珠江三角洲企业大量迁往粤北和江西、湖南、广西等省份的原因,学生就应该能够分析出珠江三角洲的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使企业变得不利,而粤北和江西、湖南、广西等省份有哪些有利的因素吸引了企业的迁入。

  3.在教学中进行学生评价的尝试

  对学生学习地理“必修3”情况进行评价,应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所不同。评价的重点不在于对教材案例的重现,而在于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进行学生评价的时候,一般需要引入新的案例来进行。如在学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节后,我们可以引用新疆农业这一案例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略)

  这道题的考查并没有涉及教材中“东北地区”的任何内容,要想较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关键是要在提取图像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必修1必修2的基本原理,并以在学习“东北地区农业”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考查,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是必修3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好的主要形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二)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1章第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这五个环节去说课

  1,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高中二年级必修三

  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组课文展示了许多方面的内容,为后来学习区域与生态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奠定了基础。 本节知识特点:本节以长三角和松嫩平原为例,以时间和空间为方向向我们解释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高考要求:结合区域图、联系图、表格和文字材料,考察区域特点,比较区域差异及差异形成的原因,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及差异形成的原因。 2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对区域定位和区域分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且学生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对本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有一定了解但本节知识点较多,较复杂,学生很可能不能一下子理解,运用。学生对松嫩平原不了解,识记会出现困难

  高二年级的学生身心日渐成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同时好奇心也比较强,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兴趣较浓、探索大自然的欲望较强,但由于心理原因,思维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理性的认识。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教学目标的制定

  根据本节重难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结合区域图,联系图表格和文字材料考察区域特点, 区域差异及差异原因

  2、考察区域发展的影响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掌握概括区域特征和比较差异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是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有了目标就应该有相应的方法与之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我制定了这样一种教学策略。

  就是既注意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又注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理解知识,注意知识的实践性。

  4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 引探式教学法-----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学法:课前预习、做出课堂笔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1、带多媒体系统的网络教室。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学生预先分组,并确定组长。

  4、准备好制作所用素材。

  5教课流程

  我的说课流程分为:新知导入----新知探究----新知巩固----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分成两个课时

  A首先我会在在ppt上放几张关于区域的图,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区域,区域有什么特征。其次我会在在书上画出区域的定义,在给与解释说明,再在书上画出区域的四个特征,让同学小组讨论哪些区域是有界的,哪些区域是无界的,从而加深同学们对区域的理解。

  B在ppt上放出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不同风土人情由此导入下一个知识点: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特点有许多的不同,发展方式也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思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有什么差异,各自给区域环境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启发学生从气候等方向思考,然后用表格的方式给不同因素归类(归位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类)

  再启发同学们从两大类分别讨论对农业与工业发展的影响,最后再用表格的形式分类表达

  C然后给同学们几个问题,巩固同学课堂所学,最后留下一个问题课后解决:除了今天讲的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50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