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关于地球的知识点分析
高中地理关于地球的知识点分析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在地理的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很多的关于地球的知识点,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地理的关于地球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关于地球的知识点介绍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高中地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的知识点
1、地理背景:
⑴特征:
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②千沟万壑,支流破碎
⑵脆弱的生态系统:
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②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⑶尖锐的人地矛盾:恶性循环
2、问题和解决措施:
⑴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
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④开矿
⑵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
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3、发展农业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利: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
①位于半干旱区,降水稀少②低温时间长
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
④土壤贫瘠
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可持续发展:
①控制人口
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
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优质苹果
猜你感兴趣: